回覆列表
  • 1 # 一憶一

    元宵節這天,我們這邊吃的是元宵,元宵是"滾"出來的,把(芝麻、花生、棗泥等)和糖做成餡切成方塊,然後放篩子上面滾糯米飯,一層一層地粘在餡料上。形狀基本是圓形的,但是有的也不是很圓。元宵的外表有粉狀,不光滑。

    元宵節這天我們會放孔明燈。祈求來年幸福安康。但是現在都不讓放了,太危險了這個。

    元宵節這天,這天要鬧燈(就是到處掛了很多各種各樣的燈,很是漂亮)。猜燈謎等,以前的時候還有社火(這個就多了,有耍獅子的,踩高蹺的,還有秧歌,等),最近這些年越來越少了。基本上都很難看到了。

    元宵節這天,舅舅要給外甥買個燈。(以前好像說必須是紙做的那種燈,現在都沒那麼多講究了,各種動物形狀的都有。)

    還有就是正要是新婚,丈母孃家會在正月初十到十五這幾天來送燈,我們這有十五送燈的一說,但是現在也有人不到十五就送的,好像意思是說,添丁吧! 就是要生孩子娃的意思。

    我們這邊吃元宵的話,不是拿白水兌糖吃的,大部分人會用醪糟加元宵吃。

  • 2 # 腹膜透小哥的快樂生活

    大家好,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就要到了,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一樣,在元宵節活動也不一樣,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們當地元宵節都有哪些風俗,

  • 3 # 奕含媽媽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明天就到了,往年的元宵節早上起來一家人會吃元宵然後去看大秧歌比賽,猜燈謎活動晚上吃餃子在去給逝去的親人送燈,然後看煙花看冰燈熱熱鬧鬧過節,今年就在家裡看看電視希望大家平平安安過節

  • 4 # 我是青鳥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節。元宵節是春節後第一個重要節日,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於很多的地方。

    4.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華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5.猜燈謎

    6.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7.觀燈

    觀燈是元宵節期間的漢族傳統民俗活動。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漢族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8.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佔眾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農曆的正月十五舉行。養蠶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傳說這樣做,本年的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 5 # Aa參天大樹

    明天就是元宵節了,說到元宵節不得不說各地元宵習俗。全國各地習俗各不相同,其中吃湯圓,賞花燈,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區也還是有自己當地的特色。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舞弄起來,左聳右伏,動作快、幅度大、舞姿輕捷矯健。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也是吉祥的象徵。還有家家戶戶掛花燈。直至今日,每逢正月十五全國各地仍有不少燈會燈展,著名的有四川自貢燈會,哈爾濱冰燈節等等。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元宵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一大家子圍著卓子吃著熱乎乎的湯圓,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樣的元宵節年年都是熱熱鬧鬧的。今年,寫到這裡我承認我哽咽了。不知道該怎麼表達今年從春節一值到元宵節這種複雜的心情。每一個報道都牽動著全華人民的心。我們始終堅定不移的相信我們可以我們能行,相信鍾南山院士,疫情一定可以得到控制。在此,祝大家身體健康,元宵節快樂!

  • 6 # 天衣的小屋

    我的家鄉元宵節文化活動內容十分豐富,我最喜歡的是:跑馬排和魘馬畀兩項非遺專案,我也喜歡正月十六的烤花糕。每年的正月十五我都會組織摶土公社社員集體活動一次,去年參加的是平定武迓鼓活動,夜幕降臨時,社員們一人舉著兩個大花糕,一邊烤著塔塔火一邊相互逗笑,開心極了。

  • 7 # 為人處事之道

    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不同的地域由於文化上的差異,元宵節習俗也不同。我們本地的元宵節習俗有吃元宵、觀花燈和猜燈謎。

    吃元宵由來:正月十五吃元宵,上元時節月正圓,元宵狀如月,故亦名圓宵,實際上是取月圓人團圓的吉兆之意。“元宵”作為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特色食品,由來已久,唐來時的“油館”,或稱“焦餡”就是最初的元宵。宋代民間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觀花燈由來: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猜燈謎由來: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是一種富有規戒、詼諧的文藝遊戲。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於南宋。燈謎活動一直傳至今天,是一種益智的娛樂活動。

    就元宵節而言,在中國其他地區還曾流行跳百索 、走百病 、鬧蛾兒等風俗習慣。

    在此元宵佳節到來之際,祝大家節日愉快,身體健康,萬事順心。祝祖國山河無恙,繁榮昌盛。

  • 8 # 慧語心得

    我們這元宵節晚上熱鬧,大家三三兩兩的結伴鬧花燈,猜燈謎,放心願燈。元宵節,那最重要的是吃元宵了。可惜今年的疫情只能讓大家宅在家裡過了,但好歹我們還能在家舒服的過節,這要感謝那些戰鬥在一些的醫護人員、警察叔叔……。

    真的要點一盞心燈,願人間皆安!

  • 9 # 愚哥說說說

    不知不覺就到了正月十五。我們這兒地處膠東半島西部,現在大多數人家正月十五的晚上也由吃餃子改為吃元宵了,可是“元宵節”的稱謂仍然不能替代傳統的早已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過十五”的叫法。

    每逢“過十五”,我最期盼的就是看母親用白麵做聖蟲、刺蝟、金魚、豬頭、元寶、葫蘆等各種各樣的花樣餑餑,還有用豆麵做的十二生肖的燈了。

    說到做花樣餑餑,母親的心靈手巧讓我佩服不已。她隨意揪下一塊麵團,經過揉、搓、整形,還沒等你看明白,一隻栩栩如生的大“聖蟲”就大功告成。“聖蟲”的樣子和我們平常看到的畫上的龍的形狀差不多,分雌雄兩隻。“雌聖蟲”的身上用麥秸插出的圓圈做點綴,一般中心的一個小圓圈加上週圍的四個小圓圈就湊成一朵花,通常要用四至六朵花才能完成。“雄聖蟲”的軀幹要剪上密密麻麻的刺,頭頂上還要捏出一道長長的“冠子”。這一雌一雄兩隻大“聖蟲”是“過十五”做的花樣饅頭中的主角,擔當上供桌的重任。接著還要再做幾隻小“聖蟲”,我私下認為這些可能是兩隻大“聖蟲”的子子孫孫吧。做好的刺蝟身上也長滿了數不清的刺,令人望而生畏。小金魚活靈活現,身上的鰓、鰭、鱗都面面俱到。大豬頭白白胖胖,憨態可掬。寶葫蘆身上纏繞著腰帶。大元寶更是讓人愛不釋手。這些花樣餑餑簡直太逼真了,讓我捨不得吃,捨不得咬一囗。

    用豆麵做面燈相比用白麵做花樣餑餑,技術性和難度都要提高不少。你想想,只要家中的成員屬什麼生肖就得做什麼生肖的燈。不管是屬龍、屬虎,還是屬牛、屬馬,都得做出來。要是等到全部做好了,最後還分辨不出哪個是豬,哪個是狗,那就太讓人難為情了。每到此時,我往往會為母親感到驕傲,經過她的手做的燈雖不能堪稱完美但也是一個個惟妙惟肖。左鄰右舍常會爭先恐後地請她去幫忙,母親也樂此不疲。

    接近傍晚時分,首先要去墓地給先人送燈。等到夜幕降臨,璀璨的煙花開始照亮夜空,真正意義的“過十五”才剛剛開始,供桌左右擺上雌雄兩隻大“聖蟲”,小“聖蟲”們分別放到米缸、麵缸等貯存糧食的地方,刺蝟放在柴房或草垛上。老人們說“聖蟲”能讓家裡糧食滿倉,刺蝟能讓家裡柴草不缺。雖然現在每個家庭為了改善居住環境幾乎都沒有太多的糧草但是習慣依然如此。開始點燈了,首先在供桌上點燃兩盞大大的豆麵燈,接著天地神位、皂君神位、財神、菩薩都點上了燈。家門兩旁、街門兩旁也放上了點燃的燈。然後母親也會端著一隻“小雞燈”,東間屋照照,西間屋照照,甚至犄角旮旯也都照個遍。母親說這樣照遍了,家裡一整年就不會有蟲子了。最後家中成員各自謹慎地點燃屬於自己生肖的燈,大人們被旺旺的、亮亮的燈光映紅了臉龐。小孩們歡呼雀躍,端著自己的生肖燈,從屋內鑽到院子裡,再從院子裡竄到大街上,來來回回。那高興勁兒就甭提了。

    等到所有的儀式結束後,一家老少就開始圍坐一起吃甜甜蜜蜜的元宵了。

  • 10 # 芊芊雨柔

    說起“元宵節”,我們先看看元宵節在陝西的歷史的來歷,可追溯至漢武帝。呂后餘黨被剷除(史稱“褚呂之亂”)眾臣擁力劉邦的二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褚呂之亂”後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之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變成了普天同樂的民間節日——“元宵節”。

    現在我們來說說陝西的元宵節習俗:

    吃元宵,元宵節吃元宵這是節日裡特有的風味食品一般再正月十五晚上吃,元宵是糯米粉合成面,內包多種餡料(芝麻、花生、豆沙、棗泥等)做成圓形。前面叫湯圓,後面叫元宵,因形狀是圓形,象徵全家團圓,味道香甜。

    老鼠饃,用小麥面製成其形狀長圓有尾,前邊粘兩個黑豆做眼睛。,蒸出來像老鼠。

    送燈和打燈,從正月初五起,開始送燈活動,主要是舅舅給外甥送燈,燈的樣式很多,宮燈、圓燈、蓮花燈、盆燈……各式各樣的花鳥燈,動物燈等,一般送一對燈籠,十五個粽子,十個麻花,連送十二年。每晚打燈成群結隊的玩耍,直到正月十五燈節就完了。

    社火表演,每年的社火遊演也是傳統的元宵節風俗之一,隊伍猶如一條開閘的彩色河流,在鑼鼓,禮炮的輪番交替聲中,在花車,旗林和人群簇擁而來,在遊演的過程中既有白髮蒼蒼的老人,也有天真無邪小孩,他們伴著歡快的鑼鼓踏著喜慶的舞步,臉上洋溢著笑容,傳達著新春的歡樂與吉祥。

    燈展,西安作為陝西的省會城市,每年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燈展。其中城牆,大唐芙蓉園的燈展尤為矚目,吸引不少外來遊客,燈展裡,還有猜燈謎的遊戲,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也是大家喜歡之一。由於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所以取消了。

    病毒原因,這個元宵節只能在家裡過了,在這裡為了戰勝病毒,還祖國一個繁榮昌盛,我們要為中國加油!我們一定會好起來的

  • 11 # 魯山刀哥

    元宵節也叫燈節,上元節等更多地方叫法。猜燈謎、吃湯圓、放煙火一般都是少不了的,有的地方會有踩高蹺、玩獅子、耍龍燈、打梨花等。過完元宵春節也就算過完了,新的一年的工作勞作也就正式開了,預祝在新的一年裡糧食豐收工作順利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 12 # 星辰書法閣

    對於元宵節,不僅是對活人的一種,而且是對死人的一種懷念。元宵節的活動中,有吃元宵,放鞭炮,送花燈的活動等等。

  • 13 # 乾隆娣

    元宵節本是中國重要的傳統佳節,也叫元夕、上元、小正月、燈節,其英文譯名“Lantern Festival”。可見元宵節和燈籠有關,和祭祀有關。所以出題人說“點一盞心燈”,是在這個特定的時間,這個庚子年的上元節,祈願人間皆安,為生者祈福,願逝者安息!

    在各種節日民俗裡,似乎只有元宵節,無論塞北江南,直至華南都一樣吃元宵,只是元宵的做法、吃法、大小、顏色、餡料有差別而已。

    如果不是這場疫情,門前的江岸會聚滿看龍舟賽的人們。江面上,身著彩裝的賽手在一條條漂亮的龍舟上依照鼓點兒和號令奮勇爭先,咚咚咚咚的鼓點兒和噼裡啪啦的爆竹聲把場面和士氣不斷抬高,尤顯節日的氣氛。

    如果不是這場疫情,地道的華南人,今天應該是家族團聚祭祖的大日子,一點兒不遜於春節。因為,大年初一要開祠堂(也有的家族在除夕祭祖),請老祖宗回家;而正月十五,也就是上元節,再次祭祖,是恭送祖宗歸位。祭祖行孝是海內外華人的古老傳統,共同習俗。如果不是這場疫情……

    這個庚子年上元節,註定刻骨銘心!點一盞心燈,祈願“逆行者”平安!點一盞心燈,為正在遭受病毒折磨的患者祈福!點一盞心燈,為抗擊疫情獻身的英雄和無辜的逝者照亮回家的路!

  • 14 # 堅定的信念W

    說元宵節,鬧元宵節,人神共樂了。現在過年,春節越來越平淡無年味了,因為過去過年除夕是最熱鬧了的是一家,一族的兄弟妹妹都殺了雞,做了湯圓,一起去公廟,土地廟,合族祖屋拜祭了,也就農諺:土地公,三十晚夜才得豐。這一天不論紛彼在哪裡的都回村殺雞拜神祭祖,香火縈繞,神煙滾滾,十分的虔誠和莊嚴了,這一天鞭炮齊嗚,響徹雲宵,驅瘟神,人人吃喝,喜除夕,希望來年,風順雨調,六畜興旺,國泰民安。現在除夕禁鞭炮,熱鬧減半,年味淡淡的了。特別是大年初一,初二,墟鎮上沒有遊街,打球,撥河,猜迷,裝軍舞獅,滾龍這些民風民俗,因而年味在人們心中漸行漸遠了。只有元宵熱鬧了,每到元宵,各家各戶殺雞,買鞭炮,辦祭品,紅包,歡天喜地迎接公祖巡村,進宅掃蕩妖魔鬼怪,驅瘟神,保佑子子孫孫平安發財,這過年,元宵才有年味了,鑼鼓喧天,鞭炮聲聲,響徹鄉閭,老幼皆樂,童孩歡笑,抬著神公,扎杖的童子,打著鑼,擂著鼓,走過每家各戶,喊著恭喜發財!人人似仙女的歡笑,吃水果,燒香火,遞紅包,放鞭炮,鬧了一夜,笑了個通宵,巡村,驅瘟神完成,抬公祖回公廟,全村老老幼幼跟著過火山,淨身體,進公廟許願拜金拜銀拜大炮火箭,又是火箭衝雲宵,人歡神樂了。十六早上十點,全村才歸於寧靜,漸漸睡入夢鄉,偶而才看到村婦挑著丁粑各家各戶派送了,打掃門前炮殼,這一年才是完全過完了,元宵後便各奔東西,開始新的一年打算,工作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王菲,葛優,黃渤,黃軒,竇文濤來直播賣貨,會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