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哥說奇聞

    出自於北周 庾信《小園賦》,意思是:我的住所即使靠近集市,也不會像晏嬰那樣追逐需求的便利;即使坐落在京城,也只希望像潘岳那樣享受閒居的安樂。

    全賦可分六段。首段寫自己本無情於祿仕,不求華堂大廈,但求一席之地足以容身。此段用對比的方法並借用歷史典故以明心跡。他願像巢父那樣,夏則居巢,冬則穴處;像壺公那樣,夜間在壺中存身;像管寧與嵇康那樣,將藜床坐穿,將鍛灶兼作暖炕使用,以簡居自安。至於像東漢時代南陽人樊重,廬舍豪華,門闥洞開,重堂高閣,廣廈相連;西漢的曲陽侯王根,家中赤墀青瑣,與皇宮相似。作者並不希望有樊重、王根那種豪華的宅第。

  • 2 # 語留人

    我來說兩句,因為這句話還是見過的,但是實在想不起出處了,又大概看了一眼原文。

    因為本人中學時喜歡文言文,所以接觸這些還是挺多的,雖然研究不深,但是甚是喜愛,解決名句還是可以勝任的。

    先直譯一下這句話:(我的住處)雖然像晏子(一樣)靠近集市,(但)不(像他)追求早晚(買東西方便)的便利。

    意思就是,我雖然也住在即使旁邊,但我不會像晏子那樣追逐需求上的便利。

    這句話有些朋友可能看不太懂啊,我簡單說幾句,“晏嬰近市”是一個小故事,算不上典故的高度。

    晏嬰就是晏子,使楚的那位,不走狗洞的“偉岸”男子,齊國大夫,“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婦孺皆知,是個“靠嘴吃飯”的“高”人,大家都瞭解,我就不過多介紹他了。晏子住的地方靠近市場,亂亂的,街道又窄,環境很不好,大王就要給他換住所,晏子婉言謝絕:“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小人就是說自己,自謙之詞,我住集市旁邊,就是為了貪圖早晚買東西方便,別無他求。

    這句話絕對是一語多關,您自己慢慢品味就是了,我就想說,晏子這嘴真心是強,真沒幾個說的過他的。“雖復晏嬰近市,不求朝夕之利”就是說,我和晏子不一樣,我不追求“利”,引典反用,甚是巧妙。但作者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所以,現在瞭解一下寫作背景。

    這是南北朝庾信所作的《小園賦》,那時候賊亂,我簡單說一下啊,研究歷史的別噴我,但我很歡迎指正。梁朝的庾信奉命出使北周,趕上西魏打來了,就被扣那兒了,一住就是二十多年,最後也是死這兒了,還當上大官了,過得挺好,但是呢,他感覺這是不忠,一直挺慚愧,想歸隱田園也不成功,可能是怕留罵名吧,就寫了個《小園賦》,抒發了故國之思和身世之悲。

    對於這件事我不過多評價啊,畢竟每個人的世界觀不同,處境也不同,好多事真的可能是無奈之舉,我說這些,也是為了讓您更好的理解“雖復晏嬰近市,不求朝夕之利”這句話,我感覺您現在應該能理解作者為什麼這樣說了。我不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庾信人性到底如何我也沒資格評價,您自己琢磨就是了。不過他可真心是個大才子,他就是以聰穎過人而聞名,躲過這一句話您也應該能體會到他強大的知識儲備及語言才能,真心強悍。短短12個字,我幾乎用近千字解釋,足見作者惜字如金之能。這還是文中排比句中的一句,其他幾句也都是引經據典。

    所以我還是挺佩服提問者的,幸虧就問了這一句,說明其他幾句您基本能理解,看來您還是很有歷史知識儲備的,像巢父 、壺公、管寧其人其事,對於我來說都都比晏子這個要難,幸虧我還算了解這句話,幸甚。

  • 3 # 媯中夢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就是,雖然我住的地方像晏嬰家那樣離市場很近,但是我並不需要為了賺錢早出晚歸。

    出自南北朝文學家庾信的《小園賦》。

    作者為什麼會這樣寫,通讀了全文便知,作者寫《小園賦》,其實是在寄託思鄉之情。

    當時的作者身在敵國,縱使被委以重任,仍然無法擺脫思鄉之情。當時,他也是被強留在長安,無法回鄉,這也是《小園賦》的寫作背景。

    瞭解了這一點就很容易理解,作者為什麼說“雖復晏嬰近市,不求朝夕之利”。

    作者不需要為生計憂愁,他憂愁自己身陷長安,不能回鄉,長安所居之地只是住所,並不是真正的家。

    這句後邊還有半句“潘岳面城,且適閒居之樂”,

    大概意思就是說,我這裡即便是離潘安家不遠,也能享受閒居的樂趣。

    潘安人稱,古代第一美男子,欣賞他的女子非常多,連老婦人都為他著迷。

    作者寫一句就是說明,在長安自己沒有生活之憂,也無人打擾,生活環境很好。

    但是他仍然不開心,畢竟長安並不是他真正的家,他想回自己的家鄉。

  • 4 # 殘陽暮裡酹江月

    “雖復晏嬰近市,不求朝夕之利”出自南北朝庾信的《小園賦》。

    庾信“窮南北之勝”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蘭成。南陽郡新野人。其家“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父親庾肩吾為南梁中書令,亦以文才聞名。

    在南梁,他累官右衛將軍,封武康縣侯。侯景之亂時,庾信逃往江陵。後奉命出使西魏,當時西魏大軍正南侵江陵,不久梁為西魏所滅,他被迫留在長安。雖然魏對他很重視,至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但屈仕敵國,非常思念故國故鄉。

    北周代魏後,更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清縣子,世稱其為“庾開府”。

    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顯貴,被尊為文壇宗師,受皇帝禮遇,與諸王結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國鄉土,為自己身仕敵國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憤。

    最終在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

    他還寫過《哀江南賦》陳述了梁朝的成敗興亡,以及侯景之亂和江陵之禍的前因後果,凝聚著作者對故國和人民遭受劫亂的哀傷。

    《小園賦》解讀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壺之中,壺公有容身之地。況乎管寧藜床,雖穿而可座;嵇康鍛灶,既暖而堪眠。豈必連闥洞房,南陽樊重之第;赤墀青鎖,西漢王根之宅。餘有數畝敝廬,寂寞人外,聊以擬伏臘,聊以避風霜。雖復晏嬰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適閒居之樂。況乃黃鶴戒露,非有意於輪軒;爰居避風,本無情於鐘鼓。陸機則兄弟同居,韓康則舅甥不別,蝸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

    開篇,作者就借巢父、管寧、嵇康等典來表明自己不慕虛榮,豁達淡泊之志。

    雖復晏嬰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適閒居之樂。

    雖像晏嬰住宅近市,但不求朝夕之利;雖同潘岳面城而居,卻可享安然閒居之樂。

    再接著說,鶴鳴僅為警露,不為華車,爰居鳥只是避風,本無心於鐘鼓。陸機、陸雲兄弟也曾共擠一處,殷浩、韓伯舅甥相伴居住也不嫌擁擠。蝸牛之角,蚊目之睫,都足以容身。

    表明自己不得已避難居此,只為自己受驚的靈魂,尋找一個安靜的庇所。卻受聲名所累,不得已上了敵人的賊船。

    這種迴天無術避世不能的苦痛,在《小園賦》中讀來令人感同身受,心痛不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顆奇樹》告訴我們什麼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