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澹奕
-
2 # ykwm1
準確來說不是沒有,首先要從周太祖郭威建立後周前說起。954年正月後周太祖郭威病重,臨終之際卻將皇位傳給了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內侄柴榮,這是中國歷史上是唯一的特例。人們通常認為郭威沒有兒子,傳給既是養子又是內侄的柴榮很正常。其實郭威之前有兩個兒子郭青哥、郭意哥(小名),但在後漢末年都被殺害。兒子雖然沒了,但皇位至少應該傳給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吧。從血緣關係上來說,至少有兩個人比柴榮有優勢。
1.李重進。李重進是滄州人,他的母親是郭威的四姐福慶長公主,也就是說李重進是郭威的外甥。後晉、後漢時期李重進就跟隨舅舅郭威四處征戰。951年郭威即位,李重進先後被封為大內都點檢兼馬步都軍頭、殿前都指揮使等職務,負責管理禁軍,頗具軍事才能。論情說他的和郭威是實實在在的甥舅關係,論才能、資歷他絲毫不遜於柴榮,而且李重進比柴榮還年長,但皇位卻輪不到他。歷經滄桑的郭威也明白李的心情,在臨終前頒佈遺命時,特意讓李重進向柴榮下拜,行君臣之禮,以定君臣之分,讓李重進徹底放棄幻想。柴榮即位後,李重進在高平之戰中立下大功,被任命為侍衛親軍司都指揮使。柴榮死前,將他調往淮南,鎮守揚州。陳橋兵變後,李重進被逼無奈之下舉旗反宋,最終兵敗自殺。
2.張永德。與李重進不同,張永德和郭威沒有血緣關係。但他卻娶了郭威唯一存活下來的女兒壽安公主。俗話說“女婿半個兒”,郭威戎馬一生,僅有一個女兒,因此對她格外照顧。郭威即位後,二十幾歲的張永德先後在禁軍中擔任重要職務,但最終CROWN也沒有落到他的頭上。柴榮在位期間,在張永德既重用又不斷考驗,柴榮臨死前(柴榮北伐期間病重班師,當時張擔任都點檢,是實權人物,有一天不知誰送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策點檢當天子,後來看來應該是趙大搞的,趙大是實際利益獲得者,最後也應了那句策點檢當天子),害怕張永德覬覦皇位,免去了他殿前司都點檢的職位,改由趙匡胤擔任。趙匡胤透過陳橋兵變稱帝后,對曾經的老上級十分尊重,“每呼駙馬不名”,在宋太宗、宋真宗在位,張永德依然受到重用,直到陳橋兵變40年後的1000年才離世。
那為何郭威會傳位給柴榮呢?讓郭威做出選擇是因為一個女人,她就是郭威的原配妻子柴氏,也就是柴榮的姑母。郭威之所以傳位柴榮,一方面看重了柴榮的才幹,另一方面也是緣於他與柴氏非同一般的感情。當郭威與柴氏結合後,一直未有子女,於是便將十幾歲的柴榮(柴氏的哥哥柴守禮之子,柴家家道中落,柴榮能力突出,很受郭威夫婦喜愛)收為己子。當郭威成為皇帝時,柴氏已經故去,但郭威並沒有忘記她,下詔追封柴氏為聖穆皇后,並且從此不再冊立皇后。周氏和柴氏親屬都被後漢隱帝所殺,總的來說皇族已是人丁單薄。953年柴榮被封為晉王、開封尹,成為事實上的皇位繼承人。954年正月郭威臨終前,召集文武眾臣,宣佈自己的遺命:“晉王榮可於柩前即位”,並讓自己的外甥李重當著眾臣的面前,向柴榮行君臣之禮。當日郭威離世,柴榮繼承皇位,是為周世宗。柴榮稱帝后,由所以養子身份繼位,不得不面臨怎樣對待生身之父的疑問。出於封建禮法的考慮,柴榮為了維護自己後周皇帝和郭威養子的方位,做出了一個比照痛苦的抉擇,便是仍以“以元舅禮之”,即仍將生父柴守禮當作生母(實為姑母)的哥哥來對待,盡全力贍養柴守禮及家人,但父親卻再不能與其相見,這是為了避免呈現相見今後,親父給兒子下跪朝拜的尷尬形勢。因此,柴守禮很快就遷至洛陽居住,“終世宗(柴榮)之世,未嘗至京師”,也便是說父子二人,自從柴榮當上皇帝一貫到死,都再未碰頭柴守禮對兒子柴榮的這種安排,也沒有辦法,終究兒子皇帝的身份不是源自於他,而是源自於妹夫郭威,因此,他基本上從未乾涉過國務。站在今天視點看,後周江山之所以被趙匡胤攫取,與柴榮為人行事過於精細和講原則是有聯絡的,他如果能再自私一點處理郭柴兩家的聯絡,稱帝后以生父之禮對待柴守禮,並賦予柴家人(特別是親兄弟)一定的方位和權利,或許就不至於讓趙匡胤那麼容易就“黃袍加身”了。

當然,柴榮或許是因為對自己掌控形勢的才幹太過於自信,所以,他將柴家江山徹底寄望於自己和兒子身上,可又有誰能料得到自己的存亡呢?老天便是這麼嚴酷,偏偏過早地奪走了他的生命,因此,任何人都無法掌控悉數,趙匡胤作了皇帝后不也相同被弟弟害死了嗎?
所以,趙大篡位之後,只有李重進進行了一下反抗,也很快被鎮壓了下去。
-
3 # 狄飛驚
趙匡胤能夠發動陳橋兵變,是經過縝密策劃的,皇室和朝廷為何沒能起兵反抗?這是因為他們既缺乏防範意識,又不具備緊急反抗能力,惟一反抗的韓通被輕鬆鎮壓。
一、先看後周皇族。郭威和柴榮的家眷親屬大多在後漢時期被誅滅,基本沒有其他年長的皇室成員。柴榮死後,他的長子柴宗訓按遺詔繼位,卻只有7歲,由符太后照顧(小符後)。小符後沒有呂后、武則天這些女強人的野心和才能,所謂皇族就是一對孤兒寡母,根本不懂政治和軍事,只能依靠以範質為首的執政班子和忠於皇室的禁軍將領。
二、再看執政班子。柴榮死前任範質(首相)、王溥(次相)、魏仁浦(末相)為宰相,掌握軍國大事決策權。三人中,魏仁浦性情寬厚,為人謙謹,而且與趙家頗有交情,趙匡胤的母親杜氏是魏家的常客;王溥擅長察言觀色,早已向趙匡胤暗送秋波;範質,清傲耿介,性子急躁,與趙匡胤並無深交,但在軍隊中沒有派系,號召力有限。整個執政班子都是文官,缺少一個能壓住陣腳的人物,面對突如其來的兵變無力應對。
三、再看禁軍將領。我們看看柴宗訓即位時禁軍中高層將領構成情況:
這樣看來,整個禁軍80%以上的中高階將領已被趙匡胤直接或間接控制,這為他成功實施兵變奠定了基礎,也為和平奪權提供了可能。
四、再看敵對勢力。 朝廷有能力防範兵變的有三人:張永德、李重進、韓通。
張永德是郭威的女婿,此前執掌禁軍殿前司,是趙匡胤的頂頭上司;李重進是郭威的外甥,執掌侍衛親軍司,軍職比張永德還高,堪稱趙匡胤最大勁敵;韓通與趙匡胤地位相當,是柴榮的心腹將領。三人無論軍功、資歷還是職務都比趙匡胤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張永德已在柴榮死前因“點檢做天子”的謠言被罷軍職,失去軍權;李重進則被調任淮南節度使,移鎮揚州,失去對禁軍的指揮權,這兩件事很可能都是出自趙匡胤的謀劃。
韓通兼任在京都巡檢(衛戍司令),本可防範兵變,但他勇猛有餘,謀略不足,他的兒子曾提醒他防範趙匡胤,可韓通剛愎自負,不以為然,最後吃了大虧。
五、最後看反抗情況。陳橋兵變發生後,趙匡胤率禁軍回到京城,在殿前司都虞候王審琦配合下進城,正在開晨會的大臣們得知訊息後驚愕不已,宰相範質只能自責後悔,想不出任何應對措施。
韓通倒是很想反抗,他一路狂奔回府,準備組織兵力抵抗,但趙匡胤早已安排王彥升率兵準備鎮壓反抗勢力,韓通還沒到家就在半道遇見王彥升,王彥升二話不說,立即率軍追殺,追到韓府後將韓通殺害,韓府百餘口悉數被殺,無一倖存。
兵變中唯一的反抗被平息了,有韓通血淋淋的例子在前,誰也不敢輕舉妄動,趙匡胤完全控制了局面,範質等人無奈之下只得屈服,成功說服後周孤兒寡母禪位。
-
4 # 草根世相
都是有定論的東西,沒有討論價值,討論的在熱火朝天,分析的再鞭辟入裡,回答的再精彩萬分。那個披著薄薄一層霧的歷史漸行漸遠。而我們這生者也還要踽踽前行,直到成為歷史。我們不必沉醉於祖先的輝煌,不用沮喪過去的落泊。為更美好的明天仼重而道遠,也許今天過後的明天,不見得好過今天
-
5 # 公平在心17097887996
中國的皇權太大,能欲所欲為,這是人類最邪惡的權力,它能讓人幸福,也會讓喪命。正因為它邪惡的誘惑力,才使中國歷史上的野心家們趨之若渴,使盡各種陰邪手段,不斷折騰,不斷爭殺,而沒有人去想過為國家,為人民作正義的選擇!正因為皇權的邪惡誘惑,中國的歷史才演繹出一幕幕王朝更迭劇,邪惡的皇權在眾人的偷窺下不得安生,不斷被剷除被更換!——邪惡的迴圈史
-
6 # 忘記帶鑰匙阿濱
柴榮一死,魏仁浦聽信趙匡胤為了給北征三關酬功大移鎮,把郭威的老兄弟王仁鎬從河北的邢州移到山南東道的襄州去,騰出地方給某個人的義兄李繼勳;把李重進領的鄆州改成揚州,支得好遠啊;把韓通領的宋州改成鄆州,同樣支遠了;把張永德領的澶州改到許州,讓慕容延釗從揚州來澶州,這也太會掌握要害了;讓石守信到滑州,讓趙匡胤從許州換到宋州,就準備這 樣掐住東京左右了。 擬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曹州節度使、檢校太保袁彥出為陝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擬侍衛親軍龍捷右廂都指揮使、閬州防禦使柴貴出為虢州防禦使;擬控鶴左廂都指揮使、虔州團練使陸萬友出為安州防禦使;侍衛親軍龍捷右廂第一軍都指揮使、彭州刺史王晉卿出為濱州刺史。 兩個軍司裡面的預備變動就更是居心叵測了。這幾個樞密院打算落去軍職的人,都是魏仁浦和某個人畫著靶子打的吧?袁彥自不必說,長期追隨郭威和郭榮,柴貴可是郭榮的親弟弟,即使按照宗法論,那也是親表弟;陸萬友是郭威當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時候的天雄軍馬軍都指揮使,之後歷經殿前司和侍衛親軍司,都是郭家父子一力提拔;王晉卿也同樣是郭榮的嫡系,從郭榮當澶州節度使的時候開始追隨的。這種差不多就是荊軻獻地圖的表章,史上皇帝太小、太后也才虛歲二十毫無主張,才讓這種拙劣的伎倆成功的吧。接下來就是陳橋兵變。李筠和李重進起兵被殺,副都指揮使韓通於954年創立“神威營”,忠誠守護後周皇室安全。韓通之子韓微,曾幾次勸說父親除去後周重臣趙匡胤,但韓通卻欣賞趙匡胤之人才氣度,並未對其下手。後趙匡胤知曉此事,感念韓通之情。960年陳橋兵變之中,韓通全家被王彥升所殺,僅存一幼子韓守瓊。那些被支出的大將也無力迴天。
-
7 # 德厚致遠
歷史上的“陳橋兵變"從起兵到政變成功,為時不過二天,時間倉促,也是迅雷不及掩耳,對後周大臣來講別說反抗,甚至沒反應過來,就得改口,聽之任之,任人擺佈了。
趙匡胤回師京城與早已等候的石守信等人迅速控制局面,柴宗訓也無計可施,只得召叢集臣,宣奪趙匡胤幾天前就準備好的以柴宗訓名義而寫的”禪位詔書"。群臣只能奉天承運,加上個名正言順,順天應人。
各文武大臣也沒調動,一如繼往,繼續留任。然後又進行收買和籠絡,也就俯首稱臣。柴宗訓當時七歲,被封為鄭王,二十歲時不明不白地死了。
兵變時,五位統兵將軍慕容延釗、王審琦、高懷德都是趙的親朋故友,禁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察覺有變,企圖抵抗,被早已和趙匡胤通謀的王彥昇斬殺於府第。
另一位皇親郭威的女婿張永德,在柴榮北伐途中,因有人送"點檢做天子"的讖語謠言,而被罷去殿點都點檢之職,失去軍權,兵變後,趙匡胤仍向以前一樣,尊稱他為附馬,進行感化和拉籠,消除了戒心,也就沒了後文。
另一位皇親郭威的外甥李重進被柴榮生前調任淮南節度使,移鎮揚州,和昭義節度使李筠起兵呼應,進行反攻,被趙匡胤御駕親征而鎮壓被殺。
周世宗柴榮從小父母雙亡,過繼給姑父郭威收養,姑姑柴氏又不會生育,乾脆把柴榮做為養子,跟隨郭威立有戰功,後繼位皇帝,也沒有加封柴家之人。
郭威曾與小妾生育兩個孩子,被後漢隱帝劉承祐聽信奸佞群小造謠生事,無故亂殺先帝遺留的文武大臣,首先把宰相史弘肇等大臣家人所殺,又把郭威家屬老少及柴榮的三個兒子全部斬殺。後來郭威也被眾人黃袍加身代後漢稱帝建後周。
劉承祐被部下殺死,他的叔叔劉崇又在太原稱帝,號北漢。劉崇子劉贇被郭威所殺。故此北漢和後周成了國仇家恨,劉崇自稱侄皇帝,勾結契丹遼軍,多次和後周交鋒。
-
8 # 八零後愛做夢
因為條件不允許啊!
那時後周幼帝還不到十歲,皇室後周皇室可以就剩下太后和幼帝兩個孤兒寡母。
而此時再都城開封不足百里稱帝的趙匡胤卻手握朝廷兵權和人馬,且與諸多大臣有親密關係。
再則,趙匡胤感念周世宗也就是後周恭帝的父親柴榮的提攜和知遇之恩,也為顧及後事的影響和史書記載,也就沒有對後周皇室採用苛刻的刑罰和限制,甚至還甚為大度,據說還留下祖訓,要厚待柴氏一族。
綜合下來就是,後周皇室可以光鮮亮麗的活著,後周皇室手裡沒有兵權。 -
9 # 學益精舍
已經無力抵抗
周世宗柴榮北伐,志在奪回燕雲十六州,但是天妒英才,染病而歸,不久病逝,7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國家進入了“主幼國疑”的局面(傳說早在柴榮北伐時,一面指揮前線戰爭,一面還要批閱各種文書,就收到一個皮袋子,裡面裝著一塊木板,上面寫著“點檢作天子”,古人把這種謠言視為讖語,回到汴梁後就將殿前都點檢張永德罷免,此人為郭威的女婿——這也有可能是為了陳橋兵變製造合理性)。7歲的柴宗訓和30多歲的皇太后沒有執政經驗,只能依靠宰相來輔佐政務,柴榮去世後第二年,北方契丹和北漢聯合南下,宰相範質請示太后和小皇帝后,命令殿前都點檢率兵北上防禦。
趙匡胤接到命令後,立刻帶兵出征,讓慕容延釗率兵提前一天出發,自己親率大軍來到陳橋驛,公元960年正月的早晨,天色還沒亮,趙光義帶領士兵們圍住趙匡胤的房間,把一件黃袍披在趙匡胤的身上——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趙匡胤在無奈之下來到軍前約法三章,命令部隊進入開封不能為難皇室和文武大臣、不能擾民、違反軍令斬,三軍開始向南回到開封,提前得到資訊的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和殿前都虞候王審琦前來迎接,這時朝廷正在上朝,宰相範質抓著王浦的手說“倉促遣將,吾輩之罪也”,文武百官被押送到殿前司的衙門,趙匡胤聲淚俱下說到“我被周世宗重用,但是被三軍逼迫,真是慚愧”,大臣們迎風倒,跪拜趙匡胤,就這樣一個新朝廷出現——宋朝
-
10 # 小小呆蘿蔔
經歷了五代十國的動亂,天下,暫時被後周世宗所掌控,雖然,彼時的天下尚未一統,但也大致歸附。怎奈天不假年,年僅39歲的柴榮因病去世,天下震動。而後就由他
年僅7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
主少國疑,一個年僅7歲的孩童如何能掌管一個國家。很快,柴榮在世時最信任的大將:趙匡胤,帶領軍隊發動了“陳橋兵變”改朝換代。篡奪了後周的政權,建國大宋。
相信這裡肯定會有人問,為何趙匡胤能這麼輕易的篡奪後周的政權,那些後周的皇室宗親們,朝廷的大臣們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趙匡胤奪位嗎?為什麼不起勤王之兵討伐
趙匡胤。
當時雖然皇上年幼,但是,若論起有權勢的皇族,的確有兩位,一位是前殿前司都點檢張永德,他是郭威的女婿。另一位則是李重進,他是郭威的外甥,任侍衛親軍都指
揮使。因為此兩人早年相互鬧矛盾。所以,惹得柴榮猜忌,將兩人疏遠。
還有一則小故事,在柴榮北伐途中,部下撿到一塊木牌,上面所書“點檢做天下”,此時惹得當時的柴榮很是驚異,由此多了一塊心病。後來回京之後,柴榮就解除
了張永德殿前司都點檢一職,改為鎮寧軍節度使。反而將殿前司都點檢一職交與趙匡胤。
而後,在柴榮病故之後,在宰相範質的謀劃下,又將李重進調往揚州。朝中無大將鎮守,此時的趙匡胤早已沒有了威脅。所以,握有大權的趙匡胤謀取皇位自然是手到擒來。
在趙匡胤奪取皇位之後,並不意味著皇位已經安穩,那位身在揚州的大將李重進心中可不服,北宋建隆元年(960)九月,李重進舉兵反宋。這對當時的趙匡胤來說,可謂是
一個不小的打擊。李重進本就是後周皇族,身兼重任。當時的揚州都歸他管轄。所以,征討李重進勢在必行。當年十一月,在趙匡胤的御駕親征下,攻破揚州,李重進全家自
殺。後周的皇族勢力也徹底覆滅了。
而朝中的那些功臣宿將們,一部分是趙匡胤的死黨,一部分沒有軍權。皇帝年幼,太后又無執政的能力。面對數萬大軍的逼宮,所能依靠的也唯有宮中的禁軍罷了。此
時,若不投降,真到了那個地步,皇位的誘惑不是誰都能堅守住的,誰也不知道那些軍隊殺入宮廷之中會對皇帝如何。禪位投降,可能是最好的結局了。
而後,在經歷了“杯酒釋兵權”之後,朝廷的大權已完全由趙匡胤所掌控,後周,就如那歷史長空中的一顆流星,璀璨且短暫的消逝了。
-
11 # 煮酒君
趙匡胤等人發動陳橋兵變之後,很快就取得了後周政權的權力。
面對趙匡胤等人突然發動的政變,後周皇帝柴宗訓及其皇族幾乎沒有抵抗便投降,最後將皇位禪讓給了趙匡胤。是什麼因素導致了柴宗訓及其皇族的不抵抗呢?
母愚子幼,皇族勢單我們都知道後周世宗柴榮是在出兵討伐契丹的時候,突然得病死亡的。由於他去世時還很年輕,所以在他去世之後繼承皇位的柴宗訓才七歲,後周政權只能由符太后垂簾聽政,範質、王溥等主持軍國大事。作為七歲孩子的皇帝,連字都不識幾個,在面對兵變時,自然是不知所措了。再看一下苻太后,相比較於歷史上那些垂簾聽政的皇太后而言,苻太后實在不算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訊息。當苻太后聽到這個訊息之後,竟然不知所措,最後屈尊求救於宰相範質,皇室威嚴蕩然無存。正是後周這種母愚子幼的情況,趙匡胤等人才敢發動兵變。
順便一提的是後周世宗柴榮自身的兄弟郭侗、郭信都在後漢時期就被殺害,而柴宗訓的幾個哥哥也是在後漢時期被殺害。所以當時柴氏家族最大的就是柴宗訓本人,後周柴氏皇族的力量實在是太弱了,使得趙匡胤發動兵變之後,宗族裡沒有一支強大的勢力來保護小皇帝。
失去兵權,群臣們無力護國剛剛我們提到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訊息。其實這個訊息是趙匡胤等人事先放出來的假訊息,當宰相範質去請趙匡胤出兵抗擊遼國時,趙匡胤以“兵少將寡,不能出戰”為由拒絕出戰。無可奈何之下,宰相範質只能委以趙匡胤最高軍權,讓他可以調動全國兵馬。從這之後,後周政權就徹底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整個後周政權的軍權都被趙匡胤掌握了。
當趙匡胤從陳橋撤兵回到開封之後,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過去的“結社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後便開啟城門接應。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卒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很快趙匡胤就控制了開封、控制了皇宮。沒有了兵權的後周群臣們即使想要效忠後周,也沒有變法去反抗。
最終在開封城裡,趙匡胤接受了柴宗訓的禪讓,建立了宋王朝。
-
12 # 歷史簡單說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得看看趙匡胤的經歷是怎麼樣的。
公元927年,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他的高祖叫趙朓,是唐幽都縣令,曾祖叫趙珽,是唐御史中丞,祖父叫趙敬,先後擔任營州刺史,薊州刺史,涿州刺史,他的父親叫趙弘殷。
後漢初年,趙匡胤四處遊歷,在襄陽城的一個寺廟住下,寺廟的一個老和尚很會看相,他對趙匡胤說:我把我的全部家產都給你,你去北方,會有奇遇的。公元948年,趙匡胤投到郭威帳下,屢立戰功。
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建後周,趙匡胤拜滑州副指揮使。
公元953年,郭威的養子柴榮為開封府尹,趙匡胤為開封府馬直軍使。
公元954年,柴榮即位,為後周世宗,命趙匡胤掌禁軍。北漢,契丹聯軍攻後周,柴榮御駕親征,戰於澤州高平。大戰在即,寧江軍節度使樊愛能逃跑,後周危險,趙匡胤高呼:陛下面臨險境,我等當死戰!與禁軍大將張永德各率精兵兩千,左右夾擊。
北漢大敗潰逃。趙匡胤乘勝追擊,左臂中箭。回師後,柴榮任趙匡胤為殿前都虞候,嚴州刺史。
公元956年,趙匡胤隨柴榮徵淮南,打敗南唐軍萬餘人,斬馬南唐兵馬都監何延錫,接著再擊敗南唐皇甫暉與姚鳳的十五萬軍隊,再敗南唐齊王李景達,殲敵一萬多人。趙匡胤被任命殿前都指揮使,加定國軍節度使。
公元957年,趙匡胤隨柴榮徵壽春,攻下壽州,拜趙匡胤慶成軍節度使,檢校太保。這年冬,隨柴榮攻濠州,泗州,俘獲南唐節度使陳承昭,攻下楚州,最終平定淮南。
公元958年,趙匡胤任忠武軍節度使。
公元959年,柴榮北伐,趙匡胤任水陸都部署。柴榮行軍路上,撿到一個皮口袋,皮口袋裡面有一個木板,上面寫著“點檢作天子”,當時的殿前都點檢是張永德,柴榮生病回京,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代替張永德。不久,柴榮病死,七歲的後周恭帝繼位。
公元960年,聽說契丹北漢聯軍南下,宰相範質派遣趙匡胤率軍北上,在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趙匡義與趙普將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醒的趙匡胤身上,擁立趙匡胤為皇帝。
趙匡胤率軍回師,都城守備石守信,王審琦都是趙匡胤的結社兄弟,於是開城接應,整個後周禁軍將領,只有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抵抗,最後被王彥升殺死。宰相範質無可奈何,只能率百官支援趙匡胤。後周恭帝宣佈禪位於趙匡胤。
-
13 # 史學達人
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時候,後周皇帝柴宗訓才繼位半年之餘,這時候的他還是一個孩子,僅僅只有七歲。可以說他正是貪玩的年紀,這麼大的孩子怎麼可能,有能力去起兵反抗呢?
當時朝中還有一個皇太后,但是,這個皇太后的年齡也不大,僅僅是二十多歲,她一個婦道人家,那裡遇到過這種事情呢?
所以,她也是沒有辦法來應對的。
去反抗趙匡胤稱帝,皇室裡的人是指望不上了。那隻能看當朝的宰相和周世宗死前託孤的武將了。
周世宗死前的時候,為了讓大臣輔佐他的兒子柴宗訓,文官他是可以的安排了三個宰相的,一個是王溥,一個是範質,可以說當時朝中的文官集團裡,就是這兩位說了算。
趙匡胤在謀反之前,他能領兵去打仗,全靠王溥和範質這兩人的支援。那時候正是大宋過年之時,邊防來報說契丹要來攻打大宋了,範質和王溥二人,連調查都沒有調查一下,他們就讓趙匡胤領兵前去平叛了。
趙匡胤一有統兵權,那他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趙匡胤接到命令後,就派手下趕緊出發了,而趙匡胤自己是第二天出發的。趙匡胤出發後,大概走了四十里地,到了陳橋驛這個地方,他就停了下來,不走了。
趙匡胤這一夥人不去平叛戰亂,反倒是在陳橋驛喝起了酒來。這一夜趙匡胤竟然還喝大了,醉倒了不省人事的地步。在趙匡胤酣然入睡的時候,他的部下趙普等人就開始策劃,推舉他當皇帝了。
趙匡胤酒醒後,有一個人就把黃袍披在了他的身上,趙匡胤就這樣當皇帝了。在趙匡胤看來,他當這個皇帝,根本不是他情願的,是他的部下逼他做的。
趙匡胤雖然穿上了黃袍,但是,他一直推脫說自己不能當這個皇帝,部下再三勸他,然後他告訴部下,我當這個皇帝也可以,但是有一條,你們一定要記住,進入都城後不要傷害皇室裡的任何人,因為他們都是我的親人,還有滿朝文武大臣,那些人,可都是我昔日的同事,你們一個都不要傷害。
這些部下一聽,只要你當這個皇帝,我們什麼條件都答應你,趙匡胤就是這麼當上的皇帝。
趙匡胤到了都城開封,文武大臣也都知道了他當皇帝這件事,當然武將基本上和趙匡胤都是一夥的,親如兄弟的他們,是不會阻礙趙匡胤稱帝的,但是,文臣就不一樣了,尤其是範質和王溥這兩個宰相,也就是百官之首。只要他們兩個能承認趙匡胤這個皇位,其它的人也都會承認的。
趙匡胤到了開封,就把兩個宰相叫來了。
趙匡胤告訴他們兩個,自己當皇帝是被逼的,我要是不當這個皇帝,我的部下就會殺了我。趙匡胤問他們兩個,你們說在這種情況下,我能不當嗎?
他說的就好像,他當這個皇位很委屈一樣。
兩個宰相一看,趙匡胤這副嘴臉,看來今天只能承認他了,否則今天小命不保,兩個人趕緊在趙匡胤面前跪了下去,高呼皇帝萬歲。
至此兩個宰相也臣服了他。
總之,整個兵變趙匡胤只殺了一個韓通,他就當上了當宋的皇帝,韓通是一個很耿直的大臣,更關鍵的是他有調兵權,別看當時的趙匡胤很牛,但是趙匡胤是沒有調兵權的。
可惜的是韓通,還沒有到家把兵給調來,和趙匡胤痛痛快快的幹一仗,他就敗趙匡胤的手下給追上殺死了。
至此,後周王朝滅亡,大宋王朝建立。
-
14 # 美麗青春您真痘
一、我們先來認幾個關鍵人物:1、趙匡胤
公元927年,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他的高祖叫趙朓,是唐幽都縣令,曾祖叫趙珽,是唐御史中丞,祖父叫趙敬,先後擔任營州刺史,薊州刺史,涿州刺史,他的父親叫趙弘殷。
公元948年,趙匡胤投到郭威帳下,屢立戰功。
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建後周,趙匡胤拜滑州副指揮使。
公元953年,郭威的養子柴榮為開封府尹,趙匡胤為開封府馬直軍使。
公元954年,柴榮即位,為後周世宗,命趙匡胤掌禁軍。北漢,契丹聯軍攻後周,柴榮御駕親征,北漢大敗潰逃。趙匡胤乘勝追擊,左臂中箭。回師後,柴榮任趙匡胤為殿前都虞候,嚴州刺史。
公元956年,趙匡胤隨柴榮徵淮南,斬馬南唐兵馬都監何延錫,再擊敗南唐皇甫暉與姚鳳的十五萬軍隊,再敗南唐齊王李景達。趙匡胤被任命殿前都指揮使,加定國軍節度使。
公元957年,趙匡胤隨柴榮徵壽春,攻下壽州,拜趙匡胤慶成軍節度使,檢校太保。
公元958年,趙匡胤任忠武軍節度使。
公元959年,趙匡胤任為殿前司都點檢。
2、李重進郭威的四姐福慶長公主所生,郭威親外甥。後晉、後漢時期李重進就跟隨舅舅郭威四處征戰。951年郭威即位,李重進先後被封為大內都點檢兼馬步都軍頭、殿前都指揮使等職務,負責管理禁軍,頗具軍事才能。
柴榮即位後,李重進在高平之戰中立下大功,被任命為侍衛親軍司都指揮使。柴榮死前,將他調往淮南,鎮守揚州。
3、張永德郭威唯一存活下來的女兒壽安公主的丈夫,郭威即位後,二十幾歲的張永德先後在禁軍中擔任重要職務。
公元959年,柴榮北伐,張永德擔任都點檢,趙匡胤任水陸都部署。柴榮行軍路上,撿到一個皮口袋,皮口袋裡面有一個木板上面寫著“點檢作天子”,柴榮生病回京,害怕張永德覬覦皇位,免去了他殿前司都點檢的職位,調任鎮寧軍節度使,把他調離了京城,而任趙匡胤為殿前司都點檢。
這兩位對趙匡胤構成極大威脅的大將,先後被調離京城,為趙匡胤發動兵變,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4、後周皇族。郭威和柴榮的家眷親屬大多在後漢時期被誅滅,基本沒有其他年長的皇室成員。柴榮死後,他的長子柴宗訓按遺詔繼位,卻只有7歲,由符太后照顧(小符後)。所謂皇族就是一對孤兒寡母,根本不懂政治和軍事,只能依靠以範質為首的執政班子和忠於皇室的禁軍將領。
二、事情過程簡介: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趙匡胤等人事先放出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訊息。苻太后聽到這個訊息之後,竟然不知所措,最後屈尊求救於宰相範質,當宰相範質去請趙匡胤出兵抗擊遼國時,趙匡胤以“兵少將寡,不能出戰”為由拒絕出戰。無可奈何之下,宰相範質只能委以趙匡胤最高軍權,讓他可以調動全國兵馬。從這之後,後周政權就徹底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整個後周政權的軍權都被趙匡胤掌握了。
趙匡胤率軍回師,趙匡胤的結社兄弟、都城守備石守信,王審琦開城接應,整個後周禁軍將領,只有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抵抗,最後被王彥升殺死。宰相範質無可奈何,只能率百官支援趙匡胤。後周恭帝宣佈禪位於趙匡胤。
綜上趙匡胤幾乎是兵不血刃,就輕易奪取了後周的政權。 -
15 # 聽雨喜雨
柴榮確實是五代十國的英主,但只侷限於五代十國亂世,他的定數確定他成不了千古一帝。
柴榮缺陷有史可鑑:
一、嚴刑峻法,輕視天下。
朱國禎: “有輕天下人而好殺者,周世宗是也。”
趙恆:“周世宗固英主,然用刑峻急,誅殺過當。
然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及事行之後,亦多自追悔。這是周世宗得另一面。
周世宗的輕視天下人,好殺加多疑,能將自危,君臣難以坦誠相見,同心戮力。
二、狐性多疑,無法君臣一心。
柴榮死前,調離張榮德,也懷疑趙匡胤,一度猜測並讓趙匡胤靠邊,是無人可用,才徵得符彥卿的同意,臨時任用趙匡胤。
柴榮用符彥卿為首,三個宰相王溥、範質、魏仁浦為顧命大臣,韓通負責調兵,趙匡胤、李重進用兵,互相牽制。因為主少國疑,船老大太多,無法形成有效統一意見,主要將領很危險,包括張榮德、李重進、趙匡胤等都有被冤殺的危險,韓通的兒子已策劃殺掉趙匡胤,如不發動政變,趙匡胤等很危險。如果趙匡胤被除掉,後周必然動亂,後周必有其他將領黃袍加身,張榮德、李重進必然黃袍加身,誰會聽一個七歲小孩的胡亂指揮,到時後周皇室必然身死國滅,華夏民族基本統一將遙遙無期,百姓永無寧日。
柴榮之死跟他狐性多疑有關,整天工於心計,嚴防死守,難以很好休息,長期會有抑鬱,會嚴重影響他的生命,
趙匡胤採用史上唯一的兩朝天子一朝臣,善待後周王室,善待後周大臣,將前朝的官員全部留用,甚至加官,而不是棄用前朝大臣,善待後周百姓,政變不準燒殺搶掠,不準擾民,對軍隊實行僱傭制,建立儲備糧制度,高價收儲百姓豐收之糧食。
所以還有誰反抗。
-
16 # 沅汰
唐末五代以來依靠軍事實力取得政權成了一種風尚。所謂“天子寧有種邪?兵強馬壯者為之爾!”兵變不斷,臣弒君、子弒父都不是什麼新鮮事,陳橋兵變相對來說已經非常平和。正因為換皇帝太司空見慣,所以臣子們的立場很難堅持。
再說後周的政權也是從後漢手裡奪過來的。後周的開國皇帝太祖郭威還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託孤重臣。既然後周可以奪後漢政權,為什麼趙匡胤不能奪後周政權?
在陳橋兵變的時候趙匡胤的官職是禁軍殿前司都點檢,是禁軍殿前司最高統帥。趙匡胤本人也是跟著剛去世的周世宗柴榮南北征伐的重要將領。而後周的小皇帝柴宗訓只有八歲。小皇帝生母符皇后已死,但外祖父天雄軍節度使、魏王符彥卿還在。
符彥卿應該是趙匡胤面前最大的障礙。但問題是符彥卿只是地方勢力遠在河朔。趙匡胤因為擁有超高情商已經在中央集聚勢力、深得人心。再說,符彥卿雖是後周外戚,也同樣和趙家是姻親。符彥卿還有個女兒嫁給了趙光義。如果兩方都有姻親關係,符彥卿肯定也會在心裡衡量。敵不過趙匡胤還有勉強抗衡,不但保不住後周的小皇帝,怕連自己也保不住了。
沒有人反對趙匡胤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陳橋兵變幾乎不動一兵一卒。回朝以後原來後周的官員全都職位不變。而且趙匡胤待後周小皇帝還有符太后十分優厚。即便有一次在宮宴上一個翰林學士借酒裝瘋大哭周世宗柴榮,趙匡胤也只是讓人把他拉出去,只說一個書生哭一哭能怎麼樣?
-
17 # 小樂故事會
後周顯德六年,世宗柴榮病逝,7歲的兒子柴宗訓即位,次年農曆初一,皇宮裡大夥熱鬧的準備過新年,突然邊關800里加急軍報,割據於北方山西一帶北漢政權及其後臺契丹,發大軍進犯後周,朝堂下大臣們亂的像熱鍋上的螞蟻,龍椅上坐的是不懂事的孩子,簾子後的婦人更是沒了主意,無奈之下,兩大顧命大臣範質、王溥只好請趙匡胤領兵禦敵,雖然前段時間剛因為趙的威脅撤銷其禁軍統帥的職務,改為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
大年初二,趙匡胤領兵出征,晚上到達陳橋驛,喝了一些小酒後,按照排練好的劇本,眾人演出了一出黃袍加身的好戲,次日大軍掉頭回京,面對兵強馬壯的趙匡胤集團,太后和小皇帝在得到趙匡胤保證後禪位,宋代周而立,趙匡胤即宋太祖。封柴宗訓為鄭王。
為什麼趙匡胤奪位這麼容易呢?這裡邊的原因小樂認為有以下幾點
五代十國的歷史背景 時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分裂時期,皇帝換的頻繁,但凡手握重兵的人,都想過把帝王癮,一個皇帝平均做不到10年,甚至短短几年國姓都換了,手下的大臣那還有盛世的忠君氣節?無非大多人都是一種打工的心態,誰坐皇位都一樣。等趙匡胤帶兵逼迫恭帝退位,很多人都是平常心,也許有很多人都是習慣這場面的。
周氏皇族人丁凋零 後周太祖郭威的兒子被前朝昏君殺光,無奈讓繼子柴榮繼位,雖然柴榮為一世英主,無奈其去世的早,留下7歲的幼帝,皇室在外更無強勢藩王,朝廷大多武將都與趙匡胤交情不淺,來往密切。
世宗託孤大臣的失策 對於邊疆軍國大事,兩位顧命大臣不經確認,就讓大有謀反之心的趙匡胤領兵出征,其實當時已傳言趙有不臣之心,等到趙帶兵回頭進京,兩人又懼怕無能的跪地投降。唯一有反抗之心的韓通,卻在回家的路上為趙匡胤的手下殺掉。
趙匡胤政治手段高明 趙匡胤自回京到逼位成功,採取的是仁道,而非殺戮,對於後周恭帝也是禮遇有加,眾人懼於其強大的力量和仁慈的政策,也就放棄了反抗。唯一在其奪位中被殺的韓通,也斥責了此事件的當事人。趙宋建立後,親征反叛的李筠和李重進,擊敗這兩個勁敵後,又杯酒釋兵權,天下趨於安定。
正是由於以上的原因,趙匡胤輕而易舉的用和平手段奪取皇位,開創了幾百年的趙宋王朝。
-
18 # 按史索驥
原因如下:
趙匡胤回師京城與早已等候的石守信等人迅速控制局面,柴宗訓也無計可施,只得召叢集臣,宣奪趙匡胤幾天前就準備好的以柴宗訓名義而寫的”禪位詔書"。群臣只能奉天承運,加上個名正言順,順天應人。
各文武大臣也沒調動,一如繼往,繼續留任。然後又進行收買和籠絡,也就俯首稱臣。柴宗訓當時七歲,被封為鄭王,二十歲時不明不白地死了。
陳橋兵變時,五位統兵將軍慕容延釗、王審琦、高懷德都是趙匡胤的朋友,禁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察覺有變,企圖抵抗,被早已和趙匡胤串通的王彥昇斬殺。
另一位皇親郭威的女婿張永德,在柴榮北伐途中,因有人送"點檢做天子"的謠言,而被罷去殿點都點檢之職,失去軍權,兵變後,趙匡胤仍向以前一樣,尊稱他為附馬,進行感化和拉籠,消除了戒心。
另一位皇親郭威的外甥李重進被柴榮生前調任淮南節度使,移鎮揚州,和昭義節度使李筠起兵呼應,進行反攻,被趙匡胤鎮壓,先後被殺。
周世宗柴榮從小父母雙亡,過繼給姑父郭威收養,姑姑柴氏又不會生育,乾脆把柴榮做為養子,跟隨郭威立有戰功,後繼位皇帝,也沒有加封柴家之人。
郭威曾與小妾生育兩個孩子,被後漢隱帝劉承祐所殺,又把郭威家屬老少及柴榮的三個兒子全部斬殺。
-
19 # 帝國的臉譜
趙匡胤透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期間沒有發生驚天動地的戰爭,也沒有你死我活的拼殺,他幾乎是兵不血刃地奪取了後周政權,輕鬆當上了皇帝。那麼,當時的後周皇帝柴宗訓,以及其皇族的其他勢力,為什麼沒有起兵反抗趙匡胤呢?
趙匡胤的陳橋兵變,用今天的話簡單地複述一下經過,就是他帶領禁軍隊伍走出京城,到黃河邊上的陳橋驛轉了一圈,回來後就成了皇帝。而具體過程是,顯德六年(959)4月,年輕有為的後周世宗柴榮,憑其英武之氣和統一天下的決心,親自率軍北伐遼國,先後收復益津關、瓦橋關等三關、三州、十七縣。然而,就在勝利指日可待之時,柴榮染重病,不得不回師。回來不久,柴榮便去世了,因為長子、次子、三子均在後漢時代被殺,遂由四子柴宗訓繼位,是為後周恭帝。
然而,柴宗訓雖然當上了皇帝,但他年僅七歲,還是個懵懂小孩,其母符太后既無垂簾聽政的勇氣,又無駕馭群臣的能力,孤兒寡母,難以支撐大局。所以,治國領兵的大權,便委託宰相範質、王溥和禁軍首領趙匡胤等人的掌握。
那麼,後周其他皇族呢?其實,在柴榮去世之前,確實有兩個皇族,不但位高權重,而且有相當的人脈資源,在帶兵打仗方面也不輸趙匡胤,這二人就是張永德和李重進。張永德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當時任殿前司都點檢,為殿前司一把手;李重進是郭威的外甥,他任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是侍衛親軍司一把手。然而,這兩位周太祖的皇族至親,卻因為互不買賬而產生了矛盾,又因此而引起了柴榮的懷疑,最後兩敗俱傷。
事情是這樣的。顯德六年,柴榮在北伐途中,部下拾得到一塊木牌,上面寫著“點檢做天子”,這可能是李重進陷害張永德而為,但讓柴榮從此有了心病。北伐歸來,柴榮就解除了張永德殿前司都點檢一職,調任鎮寧軍節度使,把他調離了京城,而任趙匡胤為殿前司都點檢。柴榮病故,在範質的籌劃下,李重進也被調離京城,出任淮南節度使,把他打發到揚州去了。這兩位對趙匡胤構成極大威脅的大將,先後被調離京城,為趙匡胤發動兵變,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所以,趙匡胤幾乎是兵不血刃,就輕易奪取了後周的政權。
當然,並不是趙匡胤當上皇帝后,就高枕無憂了,其實,後周皇族起兵反抗的人是有的,比如李重進。北宋建隆元年(960)九月,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反宋。對於剛剛當上皇帝的趙匡胤來說,李重進極度危險,因為他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正宗皇族,他任殿前司都指揮使時,趙匡胤還是低階軍官,他任殿前和侍衛親軍兩司正長官多年,眼下殿前和侍衛親軍兩司中的許多將領,原來都是李重進的部下。
所以,征討李重進,趙匡胤選擇的將領都是自己的親信,比如為正、副統帥的石守信和王審琦,都是他的義社兄弟,而與李重進曾經共過事的高階將領,他一概不用。後來,為了爭取打勝此仗,趙匡胤還御駕親征。
當年十一月,趙匡胤攻破揚州,李重進全家自殺。
-
20 # 戰史解碼
趙匡胤可以說是歷史上篡位最容易的大臣了,只不過就是帶著軍隊抵達了一個驛站,就被鐵桿部下們擁戴成為皇帝,返京的路程也沒有什麼阻礙,輕輕鬆鬆就取代了後周柴氏,成為了新的中原之主。相比起曹操、司馬昭等經營日久才以家代國的前代權臣來說,趙匡胤的天下簡直就像是白撿來的一樣。
雖然五代是亂世,國家驟起驟亡也是常態,多的是臣子篡位的事,但趙匡胤篡位的阻力比五代時期其他君主也小得多。那麼後周宗室到底去了哪裡,他們為什麼不反抗趙匡胤,任由趙匡胤取而代之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後周存在天然缺陷,導致宗室力量薄弱,無法對皇位進行有效保障。
後周開國皇帝是郭威。郭威起初輔佐劉知遠稱帝,建立後漢政權。後來郭威割據一方,又受到後漢朝廷的排擠,於是生起異心,乾脆玩了一出黃袍加身。但他在京城的家人悉數被殺,包括他的兩個兒子。最後郭威兵變成功,建立起了後周政權,史稱後周太祖。但是有個尷尬的問題擺到了郭威面前,那就是他根本沒有繼承人。
郭威的家人基本被後漢朝廷殺光了,自己也沒能再生出個兒子。而郭威曾將侄子柴榮收為義子,因此柴榮對皇位有繼承權。加上柴榮本人能力很強,郭威非常欣賞他,因此郭威臨終之際將皇位傳給了柴榮。於是柴榮遇到了一個尷尬的問題,那就是該如何對待柴家。對柴家太好、給與柴家重權的話,頗有思父之嫌,容易引起政壇動盪。可如果限制柴家的話,加上郭家也沒什麼人了,那麼柴榮這個皇帝可真就成為孤家寡人了。
柴榮也很無奈,但他還是選擇了限制柴家人的發展,不給與柴家人重權。柴榮的親生父親柴守禮也很識趣,在柴榮登基之後便定居洛陽,始終不與在京師的兒子柴榮相見。柴榮這樣的選擇不能說是錯的,如果柴榮能夠活到六七十歲,等到他的兒子長大後,他便可以給與諸子大權來拱衛柴氏安全。但可惜柴榮只活到三十九歲,他的兒子也都還沒有成年。
也就是說,柴家根本就沒有成型的力量。而趙匡胤則不同。禁軍有兩大機構,殿前司的長官全部都是趙匡胤的鐵桿兄弟,侍衛親軍司除了李重進、韓童之外也都是趙匡胤的人。可以說趙匡胤已經把自己的力量深入禁軍之中,柴家人無力抵抗,根本沒有本錢起反抗趙匡胤。
不過也並不是完全沒有人反抗趙匡胤。郭威的外甥李重進不忍看郭威打下的江山被奪,於是起兵反趙匡胤,但很快就被趙匡胤剿滅,李重進自焚而死,令人感慨。
回覆列表
周世宗柴榮本就是先帝郭威的養子,後周皇族力量本來就相當孱弱,根本沒有龐大的宗室群體,何來反抗趙匡胤呢?
柴榮一共留下七個兒子,柴宗訓是老四,因為三個大兒子都死在了後漢政權手中。陳橋兵變的時候,柴宗訓尚且只有七歲,更何況三個更加年幼的弟弟。而柴榮的兄弟,也就是柴宗訓的叔叔伯伯,也都在後漢時代就都死了,更不可能去反抗趙匡胤。
趙匡胤奪權之後,顧念方面柴榮畢竟對自己有恩,再加上柴宗訓年幼,因而並沒有像歷朝歷代朝代更替那樣,對前朝趕盡殺絕,而是放過了後周皇室,並且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