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野老人
-
2 # 劉一千五
蕭何追韓信在前,呂后找他去騙韓信在後。
時移世易,功利局勢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如果,蕭何不聽呂后的話,蕭何自己就陪著下牢獄了。至於死不死,那不是由得了他自己的。
一,蕭何是如何知道韓信是的大才的我們知道的是,蕭何是劉備的後勤保障管家,他掌握著劉邦軍隊以及漢王的財政大權。他需要許多人來幫忙。丞相府屬員相當的多,幾乎就是開府儀同三司了。
韓信在項梁項羽叔侄兩個手下混的不滿意,他就跳槽到了劉邦手下。劉邦照樣給他一個治粟都尉的官當。韓信這樣就到了蕭何的手下,工作上的往來,讓蕭何知道了韓信是個軍事大,蕭何已經把韓信推薦給劉邦三四次了。劉邦都沒有重用韓信。韓信嫌棄官小,就跑了。蕭何知道後,費了兩三天把韓信追了回來。並堅決地希望劉邦重用韓信。劉邦覺得蕭何這樣重視韓信,認為丞相不會錯,就同意了蕭何的主意。把韓信提拔成大將軍。從此,蕭何與韓信在劉邦心目中,是一對搭檔了,是一條繩子上的兩個螞蚱。
二,劉邦們在漢中的處境蕭何知道劉邦在漢中的處境,劉邦到漢中只有三萬人馬,而且,這些人因為思念關中或者關外,他們天天都在逃跑。這樣下去,一年不到就跑光了。所以劉邦和沛縣集團的人非常的焦急。但是,他們實在想不出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蕭何在同韓信打交道的時候,認為韓信是個大才,只有他能解決劉邦們的困境。蕭何聽說韓信跑了,他就急了。韓信一走,劉邦出漢中就遙遙無期了。蕭何認為,他們只有在韓信的帶領下,才能走出“天牢”之地的南鄭地區。
蕭何希望劉邦出漢中,也希望自己出漢中,更希望這幾萬人出了漢中,得到一條生活之路。這個希望就在韓信身上。這是蕭何追回韓信的目的。
三,劉邦建立漢朝後的政策改變韓信果然給劉邦打下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他自己也當上了齊王,楚王,以及淮陰侯。
劉邦在打天下的時候,需要聯合諸侯們對付項羽,他給了許多大將封地。才得到他們都支援。打敗了項羽。他成了老大。老大馬上就要重新開始新生活。於是開始打壓過去的朋友們。韓信最先捱到劉邦的收拾,齊王當不成了,走下坡路當楚王,楚王的位置還沒有坐熱,人家搞事情說他造反,劉邦把他逮捕,押到洛陽,再降為淮陰侯。
韓信覺得自己不應該會是這樣的結果,所以,不再同劉邦玩了。他得了”自閉症”,門都不出了。日子一久,就牢騷滿腹,讓人猜測他對朝廷不滿。他就不如張良,人家張良會退卻,也不說閒話。韓信年紀輕輕的,劉邦把他掛起來固然不對,國家有事情,匹夫有責。但是,身為帝國大將,又有指揮才能,應該出來替國家分憂。但是,韓信沒有出來。別人就會說,淮陰侯究竟要幹什麼?呆在京城裡面,連皇帝都出去平叛去了。韓信還坐得穩?
碰巧,鉅鹿太守陳希回京述職。路過趙國邯鄲,讓周昌向劉邦打了小報告,說陳希的門客太多,他養那麼多門客幹什麼?要說造反,就是一隻軍隊,陛下必須注意大將在外面帶兵,沒有節制,不安全嘛。
劉邦就懷疑鉅鹿太守了。韓信與陳希有交往。後來,陳希造反了,很明顯,這件事情牽連著韓信,如果韓信有事情,必然牽連出蕭何。
呂后是個有鬼才的婆娘。她看清楚了這幾層關係。她要借蕭何的手去殺韓信。蕭何知道自己被捲了進去,如果不聽呂后的話,蕭何比韓信更先下牢獄。蕭何是“兩權相害取其輕”,讓韓信去頂鍋算了。
蕭何就去找韓信,說皇帝把陳希打敗了,要開會慶祝,淮陰侯你也要去祝賀!
韓信也想去看個究竟,他就去了。
四,韓信“造反”,一旦成立,蕭何是韓信的推薦人,是要受牽連的造反是大罪,株連三族的。蕭何不想死更多的人,他答應了呂后。他違心地去把韓信騙了出來,把韓信送上了不歸路。
-
3 # 史全十美
蕭何是韓信的伯樂,韓信身為軍事奇才,能成為漢初大將軍,蕭何功不可沒,典故“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就是說韓信與蕭何的故事。
韓信在幫劉邦拿下秦、魏、代、趙、燕、齊等國後,韓信又將西楚霸王項羽從神壇踢下,自己成為當之無愧的新一代戰神。
韓信的戰績令人咋舌,然而,歷史似乎分外偏愛悲劇。韓信重情重義,信守承諾,最後卻被呂雉以“謀反”罪名殘忍誅殺。
一代兵仙、一代戰神、一代梟雄,就這樣魂斷長樂宮……
韓信出道——成也蕭何蕭何的眼光獨特,慧眼識人,發現韓信這位軍事奇才確實不易。
韓信最初跟隨項梁,在項梁帳下當一名小卒,默默無聞,無人知曉,一身才能也無用武之地。
項梁戰敗身亡,韓信又投入到項羽手下,這次官位有所提升,升為執戟郎中,有了面見霸王項羽的機會,曾多次為項羽獻計策,但最終沒被項羽採納,韓信又大失所望,背楚歸漢,逃到了漢王劉邦的營下。
躊躇滿志韓信來到了劉邦這裡,沒想到也是一樣不順心,先是為連敖(楚官),一次韓信因為犯事,按律當斬,就要輪到斬韓信的時候,韓信在斷頭臺上高喊“大王為何要殺壯士”,被夏侯嬰看見,欣賞韓信的勇氣,赦免了死罪,才死裡逃生,並且推薦給劉邦,劉邦升韓信為治粟督尉。
韓信升為治粟督尉,跟丞相蕭何一起共事,管理糧食後勤工作,蕭何與韓信談話幾次後,發現韓信是為奇才,就極力推薦韓信給劉邦,劉邦只是口頭答應下來,並沒有重用他,因為劉邦沒覺得韓信有什麼了不起的本事。(看來發現人才也是一件難事)
蕭何為什麼要追韓信?韓信眼看自己呆在漢王帳下得不到重用,沒有發展前途,考慮再三後又逃跑了,因為此時劉邦被遠封在巴蜀之地,士兵思鄉心切,士氣低落,經常有人逃走,劉邦也是無可奈何。
蕭何一聽說韓信也逃跑了,就立馬去追韓信了,也沒來得及向漢王報告,這就樣,追了一兩天才追回來,
劉邦一聽說丞相蕭何也逃跑了,氣得破口大罵,但又無可奈何,等蕭何回來了,就質問他,蕭何說去追韓信了,劉邦不信說:“那麼多士兵逃亡,你都沒有阻攔,為何單單追韓信?”
蕭何答:“因為他們不值得,漢王要是想稱雄天下,必須用韓信,只有韓信能幫大王取得天下。”劉邦半信半疑說,好,要封他為大將軍。
蕭何對劉邦說:“大王向來對人傲慢,封侯拜將不是招呼小孩子,要選良日,齋戒,社壇,用這樣隆重的禮節才能表示對人才的重視。”於是劉邦就按蕭何說的做了,韓信就這樣被拜為大將軍。
蕭何追韓信回來,韓信被拜為大將軍之後,韓信的軍事才能得以施展,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帶領軍隊攻入關中之地,拿下三秦之地後,又北滅魏國,滅代國,滅趙國,降燕國,最後攻滅齊國,與劉邦合圍項羽,項羽戰敗自刎,劉邦取得了楚漢戰爭的勝利,韓信的功不可沒,也驗證了蕭何的眼光,蕭何知道韓信是人才,必定能成就大事,為劉邦所用,劉邦就能取得天下,這是蕭何選擇蕭何的原因,韓信能取得這麼大成就,也是緣於蕭何的推薦,就這是“成也蕭何”
韓信之死——敗也蕭何韓信是死於呂后之手,蕭何設計謀誘騙韓信入宮,有人會問,蕭何做為韓信的伯樂,為什麼會參與誅殺韓信?
答案只有一個,韓信被誣以謀反!
來看看史書上記載的韓信“謀反”的經過
陳豨是劉邦最寵信的臣子,被任命為鉅鹿郡守,上任前來向韓信辭行,韓信拉著他的手避開左右侍從在庭院裡漫步,
韓信仰望蒼天嘆息說:“您可以聽聽我的知心話嗎?有些心裡話想跟您談談。”
陳豨說:“一切聽任將軍吩咐!”
韓信說:“您管轄的地區,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發說您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再次告發,陛下就懷疑了;三次告發,陛下必然大怒而親自率兵前來圍剿。
陳豨擔憂的問:那該如何是好?
韓信:“到那時我不出兵,我為您在京城做內應,天下就可以取得了。”
陳豨一向知道韓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說:“我一定聽從您的指教!”
漢十年,陳豨果然反叛。皇上親自率領兵馬前往,韓信託病沒有隨從。並暗中派人到陳豨處說:“只管起兵,我在這裡協助您。”
韓信這邊就和家臣商量,夜裡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髮動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一切部署完畢,等待著陳豨的訊息。
但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他的弟弟就上書告變,向呂后告發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
呂后先下手為強呂后聽到韓信準備造反的事,打算單獨把韓信召進宮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和蕭相國謀劃,派人假說從皇上那兒來,說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來祝賀。
蕭相國欺騙韓信說:“即使您身體有病,也要強打精神進宮祝賀吧。”韓信認為蕭何不會欺騙自己,就跟著進宮了,剛進到宮中,呂后就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就把韓信殺掉了。
韓信臨死時說:“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至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於是呂后誅殺了韓信三族。
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彊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史記·淮陰侯列傳
從記載的韓信事發之前的詳細過程來看,我認為韓信死的最冤。韓信在劉邦、項羽楚漢戰爭的時候,完全可以擁兵自立,三分天下,韓信具備這樣的條件都沒有背叛劉邦,在劉邦做了皇帝后去謀反?不太可能。就算韓信真的謀反也要立案調查吧?沒有!在調查出結果之前也要先把韓信關進大牢吧,也沒有!對待一位功臣大將軍更要證據確足才能宣判吧,還是沒有!更沒有蒐集任何韓信謀反的證據,不走任何法律程式就秘密處死一位大將軍?不合常理啊,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劉邦的意思!這就是最早的“莫須有”罪名吧!就算蕭何想去救韓信一把,還有可能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為什麼說誅殺韓信是劉邦的指使?呂后敢在劉邦不知情的情況下處死他的一個大功臣嗎?必定不敢,劉邦跟呂后唱雙簧而已,劉邦借呂后之手除掉韓信,自己還能保住名聲,真是一舉兩得。
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問:“信死亦何言?”呂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計。”-史記·淮陰侯列傳
在劉邦平定陳豨叛亂回來後,得知韓信已死,劉邦的表現是“且喜且憐之”,一“喜”字把劉邦的內心的想法詮釋的淋漓盡致,君王聽說功臣死了,不是悲傷,不是哭泣,而是喜,看來劉邦除掉韓信不過是在預謀之中的,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蕭何對韓信是恩大於過的,不能因為最後蕭何獻了一計,就說是蕭何敗了韓信,就算沒有蕭何的計策,韓信能逃過此難嗎,不能,因為要敗韓信的是漢高祖劉邦啊!真不能全怪蕭何啊。
總結韓信作為一代軍事奇才,為大漢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在韓信取得了顯著的戰績的時候,不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韓信自恃功勞高,認為劉邦不會殺了自己,沒想到最後死於女人之手,落得個株滅三族,不禁讓人唏噓,令人惋惜,真是印證韓信臨死前的那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
韓信生得卑微,死得委屈,但中間的過程卻蕩氣迴腸,讓人感慨萬千。
蒼茫歷史,興衰榮辱,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評說。
清朝有一首詩道盡了韓信的人格魅力
淮陰侯廟
鳥盡良弓勢必藏,千秋青史費評章。
區區一飯猶圖報,爭肯為臣負漢王?
-
4 # 水一白聊歷史
蕭何當時“追韓信”和後來“殺韓信”,從本質上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為了維護劉邦的統治,幫劉邦辦事而已。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的話,會覺得劉邦這個團隊非常的與眾不同,甚至強大得可怕。
我們先把畫面調回到蕭何追韓信以前。
蕭何月下追韓信當時的韓信不過是一個從項羽手下的執戟郎跳槽過來的,跟他一起過來的人多達數萬人之多。
漢王之國,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史記.高祖本紀》這個時候,劉邦正是缺人、用人之際,所以韓信升為了連敖,相當於糧倉管理員,待遇是比執戟郎好很多的,不過跟韓信的目標差得很遠。
後來,韓信犯錯差點被殺,幸虧夏侯嬰救了,他還因禍得福,靠著夏侯嬰的美言,升為了治粟都尉,一個管糧食的負責人。這個官職從後來的漢朝體制來看,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官了,並且直屬蕭何管理。
所以,韓信才能有機會去跟蕭何講各種軍事理論、政治論斷之類的,因此蕭何才知道他有多寶貴,並且答應他跟劉邦推薦他。問題是,韓信的耐心並不太好,還沒等蕭何說呢,他就不告而別了,這才有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強大的團隊看得出來,在劉邦的陣營,有一個非常好的氛圍,不僅僅是劉邦善於用人、敢用人,連他的身邊人也都非常無私的給他推薦人才。無論是夏侯嬰、還是蕭何,在向劉邦推薦的時候都是不遺餘力的,他們並沒有在意韓信後來是不是騎到他們頭上,而是隻考慮他們的小團隊能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團隊的無私程度遠超項羽軍團。劉邦膽子也很大,直接聽從蕭何的意見拜了韓信為大將,幾個月的時間,韓信實現了從執戟郎到大將的跨越,這都不是“連升三級”能比擬的了。當劉邦把這個命令下去的時候,“一軍皆驚”,但是卻並沒有人給韓信下絆子,曹參這個劉邦集團的前三號人物後來一直跟著韓信打仗,也並沒有過格之事。
可見,這個團隊確實強大得可怕。
設計殺韓信楚漢戰爭,韓信帶著軍隊取得了無人可以比擬的戰績,但是,與此同時,他也成為了劉邦“豐沛集團”的一種威脅,既源於他的軍隊,也源於他的能力。所以,劉邦才先在垓下之戰後卸了韓信的兵權,又在隨後“偽遊雲夢”將韓信貶為淮陰侯。
假如說韓信足夠老實、足夠低調的話,他是有可能倖免於難的。但可惜,韓信還活在過去的功績之中無法自拔。
不要說他後來跟叛軍勾結,想要偷襲呂后、太子;就算是沒有勾結,以他當時的心態,也是很難活太久的。所以,為了清除韓信這個威脅,呂后找到了最信任的人——蕭何,向蕭何請教除去韓信之策。
最後,蕭何才假借劉邦已經打了勝仗為名,召列侯群臣朝賀,順便將韓信拿下,並將之斬於長樂宮鍾室之中。
豐沛集團的態度從始至終,劉邦的利益團體都是最初的那些人,所謂的劉邦殺功臣,殺的還都是戰鬥中加入的這些“夥伴”——齊王韓信、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燕王臧荼,而他自己集團內部的人,劉邦是不會輕易殺的。
漢初功臣排名,豐沛集團的人牢牢的把持著前面的位置,雖然封地未必多,但是劉邦知道是誰在真正捧他,他需要維護的是誰的利益。漢初幾十年內,三公的位置都牢牢把持在豐沛集團及其子孫的手裡。
所以,當劉邦聽說韓信死的時候,“且喜且憐之”,“喜”是因為這個後患終於徹底消除了,“憐之”主要還是韓信的才幹,還有為大漢朝做出的種種貢獻太讓他劉邦心動了,只不過,這還不足以改變結果而已。
-
5 # 黑貓吊魚
歷史不是直接說出來的,比如蕭何自身難保,處景已經到了掙扎的邊緣,為明哲保身,跟反對派劃清界線,也末可知,不是有真《三國演義》,假《西遊記》,五成瘦肉《水滸傳》的評價嗎?
-
6 # 平面視界
都是為了的利益,追回韓信是為了能夠協助劉邦奪取天下,天下已定,韓信能力太強,恐對劉氏江山造成威脅,除掉韓劉氏江山才能鞏固。
-
7 # 山雨欲來風滿樓2020
此一時,彼一時。
有用時是人才。
無用時是廢柴。
蕭何追韓信,
為劉奪天下,
蕭何殺韓信,
為劉保江山。
蕭何自難保,
不殺他不敢。
保了韓信命,
自個小命完。
-
8 # 一帆風順jxh
楚漢戰爭之後,朝信心態浮躁,活在功績之中難以自拔。本身又是統兵將領威望堪稱(兵仙),不可一世中又跟叛軍勾結,企圖偷襲呂后,太子。源於他的威信振主劉邦,蕭何設計殺死韓信。但蕭何月下追韓信,還有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守江山及利用人打天下,真是好護其主,,,,
-
9 # 芒果論史
其實很多人都對蕭何、韓信二人之間的友誼有所誤解,所以才會覺得後來蕭何將韓信誘騙入宮殺之的行為難以理解。
實際上,蕭何和韓信之間的關係哪裡能夠稱得上是“知己”呢?他們之間不過是普通的同事關係而已。只要明白了這一點,就完全可以理解“蕭何月下追韓信”與後來“蕭何誘殺韓信”之間的反差了。
蕭何為何追韓信蕭何和韓信的初次見面是韓信主動找上門去的,當時韓信一心想著要出人頭地,所以才從“如日中天”的楚軍陣營中逃到了漢軍陣營中去。
他先找了滕公夏侯嬰代為舉薦,這次舉薦劉邦只給了他一個“治粟都尉”的小官來做。不甘心的韓信經過了解之後發現,當時最接近漢軍政治中心的人物應該是丞相蕭何,於是他主動找上了蕭何。
和韓信聊了一番之後,蕭何覺得,誒,這傢伙確實是個人才,於是他就向劉邦舉薦了,但是劉邦沒有重視。韓信等不到升遷的訊息,覺得在漢軍中也不會有出頭之日,於是就準備逃跑再換一個老闆。
劉邦不知道韓信有多重要,但是蕭何知道,他後來對韓信給出了一個評價,叫做“國士無雙”!這樣的人才,要麼為己所用,要麼讓他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如果讓他跑到別人手下,那可能就是一場大禍了。所以蕭何根本來不及向劉邦稟報,急匆匆的就去追韓信了,這一追並不是由於他們之間的私人感情好,而是因為韓信的本領太出眾,僅此而已!
誘殺楚漢之爭期間,蕭何基本上就留在關中坐鎮大本營,而韓信身為大將軍自然是有必要東征西戰,兩人根本就沒有機會培養交情。更何況,一個坐鎮後方的人和一個手握重兵的將軍打得火熱,劉邦怕是第一個跳起來砍蕭何。
也就是說,韓信和蕭何僅僅是同事關係而已。
西漢建立之後,劉邦吸取秦亡和項羽失敗的教訓,先對有功之臣實行分封,隨後在逐步剿除異姓王,將分封制變成了“家分封”,這是一種天下大勢。憑藉蕭何的才能,這一發展趨勢他是看的明明白白的,如韓信這般人最後肯定是沒有好下場的。
史書上說,韓信與陳豨密謀造反,具體是真是假如今已經難以考證,但當這個訊息傳來,蕭何就必須要做出決定,要麼幫助呂后除掉韓信,要麼就會被打上和韓信勾結的標籤,陷入生死危局之中。這樣的情況下,蕭何又怎麼可能冒著丟人頭的風險為韓信做擔保呢?相比較之下,他只需要把韓信騙進宮去,後面殺韓信的事情是呂后完成的,和他又有多大的關係呢?哪種選擇風險更大不是一目瞭然的事情嗎?蕭何做出“誘殺韓信”的行為也就不足為怪了。
畢竟,他倆感情真沒那麼好!
-
10 # 歷史百川
成也蕭何敗蕭何,韓信之所以能夠當上漢軍大將軍,與西楚霸王項羽一較高下,全靠蕭何的力薦。而劉邦建立漢朝以後,韓信被一群宮女殺害也是蕭何一手的傑作。或許,韓信一生最感激又最痛恨的就是蕭何吧。
無論是月光追韓信,還是奇計滅韓信,蕭何都一個目的:為了漢室江山。當初,項羽將劉邦封為漢王,流放巴蜀,就是為了監督劉邦,劉邦帳中雖然不乏能征善戰的將帥之才,但真正能夠帶劉邦走出巴蜀的沒卻並沒有。
蕭何在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韓信,通過幾次交談知道韓信擁有出色的軍事才華,可以幫助劉邦、漢軍東出,所以才不遺餘力的推薦韓信。蕭何這樣的目的是為了漢室江山。
而後來,劉邦開始提防、剷除異姓諸侯王,根據《史記》記載,韓信幾次被劉邦針對,已經有了造反之心,陳豨造反就是韓信在背後謀劃。這個時候,蕭何幫助呂后剷除了韓信,也是為了漢室江山。
客觀公道的來講,蕭何雖然對韓信有知遇之恩,但是,他們只是很正常的同事關係。蕭何一生效忠於劉邦,劉邦在外打仗,蕭何在內處理政務,籌措錢糧,發掘韓信也是因為韓信能夠幫助劉邦一統天下。後來韓信功成名就,被劉邦針對,也是韓信功高蓋主不得不防,與蕭何並沒有什麼關係。至於後來韓信被蕭何的計謀所殺,也是蕭何身為漢臣,應該做的事情。
-
11 # 汾河彎農夫
狡兔死走狗享,霸王亡良弓藏。透過這名歷史名言可以肯定韓信是個軍事奇才,但不懂得人生的變通。韓信於張良一武一文,都是劉邦的左膀右臂,張良在功成後激流勇退名哲保身,落個安享晚年,而韓信卻身敗名劽。這不能全怪蕭何,要知道蕭何是識人善舉,但不是正人君子。都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話可以正明,蕭何對韓信是有恩的,沒有蕭何的拚命引見,就沒有韓信的決世之功。所以韓信不死是不可能的。
-
12 # 刪繁就簡347
韓信自認為功勳卓著,劉邦不會虧待自己的,他沒有想到項羽被滅掉後,立刻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奪取了齊王的軍權,改封齊王韓信為楚王,更是沒有想到後來劉邦進一步把韓信由楚王改降封為淮陰侯,因此韓信日夜怨恨,於是有了反叛的的念頭。在漢十年,陳豨反叛時,在京城配合陳豨,部署夜裡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髮動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呂后得到韓信準備要反叛的情報,與蕭何商討如何處置,此時蕭何非常清楚,蕭何是無辦法救韓信的,原因是:
1.蕭何跟隨劉邦多年知道劉邦非常忌憚功臣才能的,韓信這次還是在天下平定後作出反叛的行動,深知呂后絕不會手軟的。蕭何只有面對現實配合呂后了。
2.蕭何自己本身也是為劉邦平定天下的大功臣,蕭何知道劉邦對自己的一言一行也是很關注的,況且劉邦對自己也是試探了多次,蕭何憑著謹慎機智躲過了劉邦的試探。
基於上面兩點蕭何只有幫助呂后抓住韓信了。不然蕭何自己也難逃災難。
蕭何當年與韓信經過多次交談,他發現韓信是天下難得的奇才,蕭何認為劉邦取得天下,韓信是不可缺少的,有了韓信劉邦必得天下;韓信若落到其他人手裡,會對劉邦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韓信逃走,蕭何不顧一切地把他追回來,並且請求劉邦任韓信為大將軍。
韓信也用事實證明了蕭何認人的眼光獨到。甚至連劉邦對韓信的才能都佩服到忌憚地步,劉邦打敗項羽後,立刻突然襲擊式的解除韓信兵權。
回覆列表
時間不同、環境不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那麼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就會隨之發生變化!
蕭何追韓信回來,拼盡全力向劉邦推薦蕭何,那是在漢中的時候。
在漢中的時候,劉邦處於創業時期,而且是處於創業最困難的時期。
這個時候,劉邦被項羽分封到巴蜀這塊荒涼的地方為漢王。
與此同時,項羽將關中一分為三:章邯封地在咸陽以西,司馬欣在咸陽以東到黃河一帶,董翳在上郡,三人三分關中之地,企圖將劉邦堵死在巴蜀。
這個時候,劉邦如果要走出巴蜀,需要的是傑出軍事家,韓信就是這樣的人物。
蕭何對劉邦說:“如果漢王只是想長期呆在巴蜀,韓信就不重要,如果漢王想走出巴蜀,就需要韓信這樣的人!”
正是基於這樣的戰略考量,蕭何才極力向劉邦推薦韓信!
蕭何與呂后設計殺害韓信,這個時候環境變了!
這個時候,劉邦已經建國,定都長安,需要的是建華人才。
對於韓信這樣的人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因為韓信是軍事家,手裡有軍隊,一旦鬧事,漢朝將會有生存危險。
為什麼劉邦登基後,挖空心思,要剿滅異姓王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丁公、季布這對堂兄弟的結局也是蕭何心知肚明的事情。
丁公、季布兩人是堂兄弟,原來都是項羽手下的良將。
當年,丁公在項羽手下做事,在劉邦生命處於危急關頭,丁公放了劉邦,對劉邦有救命之恩。
季布在項羽手下做事的時候,差一點要了劉邦的性命!
項羽消滅後,丁公與季布都投降劉邦。
劉邦登基之後,殺害了對他有救命之恩的丁公,反而重用了仇人季布。
劉邦的理由是丁公雖然對自己有救命之恩,但是作為項羽的手下,對項羽缺乏忠誠;季布雖然是自己的仇人,但作為項羽的手下,對項羽很忠誠。我現在需要的是忠誠,所以要殺害丁公,重用季布!
蕭何與呂后設計殺害韓信就是有這方面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