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肥肥班主任
-
2 # 一顆奔騰的心
再說另外一面,如果是分班的話,好學習是分一起,表現欠佳的同學肯定是分一起的,那麼按照圈子文化的解釋來講,表現欠佳的同學未來的表現是不是更加的差呢?這個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優秀的同學可能越來越優秀,表現欠佳的同學越來越欠佳,成兩極分化的現象。
-
3 # 閆勝龍談留學
我是同意這個說法的,我是做美國留學的,我從理論分析和美國這方面的教學實踐進行分析。
首先,如果兩個班級學生學習水平不一致,老師很難掌握學生的進度,有些學生已經掌握了,有些學生講完後還沒有理解明白。有些學生會覺得很簡單,有些學生會覺得很難,老師和學生都會感到非常彆扭,效率非常低下。如果分班後,那麼這個問題迎刃而解,同一水平的學生進行教學,進度一致,而且學生明白大家水平差不多,會有一個比拼的效果,不像水平差距很大,有些學生明白趕上他人會很花費時間和精力,自動放棄和這樣的學生比拼。
第二個我們從美國分班教學的實踐來看。美國教學從高中到大學,把課程按照分級進行的,比如數學,會把數學知識按照層次來進行,並且編碼進行教學活動,比如你沒有完成低級別的課程,就沒辦法參加高級別課程的學習。出現的結果就是同一年入學的人,隨著時間推進,大家雖然都學習數學課程,但是上的是不同的數學課程。美國高中還把課程設定為普通課程,榮譽課程(honor courses)和AP課程,就是同一個課程設定不同難度,這個難度是逐漸遞增的,供不同水平的學生選擇學習。美國有五十個州,各個學校自主選者自己的教材,但是這種總的分班教學的模式是相同的,高中如此,大學也是一樣的情況。美國的教育質量毋庸贅言,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學生,頂尖高中大學不光是本土學生申請,世界各地優秀的學子在一起競爭。
從我們的教學實踐上來看,我認為按成績分班教學是利大於弊,一是有助於分層教學:我們在教學中整天叫著要分層教學,因才施教,但一個班級中人數眾多達五六十口人,學生水平呈現多層次,不均衡,那麼你這個分層教學怎麼操作因才施教又談何進行呢.
二是可以讓好生吃的好,差生能吃了,在教學實際中我們身有感觸,講的深了中等以下的學生聽不大懂或真本不懂,而對成績好的同學只能是下毛毛雨,講的淺了也許中等學生聽懂了,但對成績好的同學來說等於浪費時間,對差生來說可能還是個難題.
三有助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在同層面上,老師可以有真對性的選題和內容,讓水平差不多的同學能夠接受知識,有利於提高自信心和學習的熱情.
四對老師來說也是個鼓利和促進,至少教有所成就 ,付出有點兒回報
暑假的7月19,我參加縣裡召開的教學研討會,會間分管教學的教委副主任講:各校不得再按學生考分好壞分班,如果堅持繼續按成績好壞分班,我們將之考核你的“普通班”。會後,教育科長又親自找我強調:不要按考分好壞分班了。然而,我回校給校長說,校長卻說:“莫管他。你按原計劃分,4個特招班,6個普九班”。弄得我不知如何是好。從理性的角度分析,不分有不分的好處,但從實際情況出發,不分好壞班,又將危及學校的生存與發展。
帶著按學生成績好壞分班合理與不合理的困惑與為難,我借參加7月30號在重慶參加“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培訓”的機會,現場隨機問卷調查了這個問題。
抽查統計,來自重慶轄區40個區縣總共參加培訓的老師414名,被抽查為來自30個區縣的100名教師。所在學校按成績好壞分班的佔51%,沒有按成績好壞分班的佔49%。被調查者贊成按成績好壞分班的佔38%,不在贊成按成績好壞分班的佔62%。在調查中,不少被調查的老師還很主動陳述自己的理由,有的甚至表現出非常強的慾望。
贊成按成績好壞分班的大致理由:1、環境所逼,分好壞班,既保優生,又為農民減負,一舉兩得。2、生存所需,沒有了學生就沒有了飯碗,每增加20個學生,就能增加一個教師指標;每少20個學生,學校就要有一位教師需要另謀出路。3、資源有限,優生我多了他就少了,這是競爭的重要手段。4、分好壞班實際上就是分層教育思想的體現,它有利於學生髮展。5、以免好學生被調皮搗蛋的學生影響壞了。6、分以利於掌握所學,保障基礎好的能升學。
不贊成按成績好壞分班的大致理由:1、均等教育思想,國家的教育資源,每一個學生都有享受的權利,好班挑選好的老師教不合理。2、人本教育思想,按成績好壞分班,扼殺學生慾望。3、建構主義理論,考分高低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過程體念,感悟,不是知識的掌握,而是知識的生成。4、多元智力理論,僅憑一次考試不能區分真正學生實力,僅憑一種考試更不能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5、不分有利於培養終生髮展慾望。
兩種觀點兩個極端,原因何在?原因就是老師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贊成分好壞班的老師,是站在學校、老師的角度考慮的問題,不贊成按成績好壞分班的觀點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的。前者重視顯性的、眼前的利益,很現實。後者重視的是學生的學習慾望,終身發展能力,看到的現在,想到的是未來。
那麼,能否尋求一種分班模式,既有利於眼前,又有利於將來呢?在現有條件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一是高中、大學招生數量與人們的升學慾望形成強烈反差,個體競爭越演越烈。今年,我們縣的重點高中正招才10%,(7500多初中生正招800,還是群眾強烈“鬧事”後的結果,原計劃只招600)二是生源爭奪勝過了買賣商戰,我們一個被宏志班錄取的優生,某校給出一套專用住房,2萬獎金,甚至承諾每月給生活費300元的優厚待遇。三是考試雖然在強調改革,但每次考試前都是用“考綱”規定學科和內容,其實考的都還是書本上的東西,最多也只是做了一些形式上的翻新。四是評價雖然也強調改革,但評價的指標中,除了考試分數是硬性量化外,其他都是軟指標,大多數一個樣,沒有什麼差距。五是家長、社會仍然認可的是升學人數,當然學校就不得不狠抓。
因此,雖然不按成績分班理由要更充足,但迫於無奈,按成績分好壞班還得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