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心人206509562
-
2 # 回憶1998
現在環境不好,十萬元並不多,個人建議,最好存銀行。搞什麼投資理財隨時有可能會偷雞不成蝕把米,得不償失。如果有工作的,還是老老實實上班吧!很多東西看別人好做,輪到自己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
3 # 癲狂的玄黙蜀黍
第一:從銀行理財和餘額寶先下手
對投資或者是對理財完全不懂的人,首先還是應該要從學會儲蓄開始,以強制定期存款為主,無論是定期存銀行還是定期存餘額寶,這兩者都只有理論上的風險。有人看不起那點小錢,但複利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這裡面有個七二法則,即投資年化回報率為1%時,72年後本金翻倍,如果回報率達到7.2%,10年就可以翻倍。
如果利率更高的話,翻倍的時間更短。十萬本金如果拿去買銀行理財產品也可以,但銀行理財產品往往門檻高,一般五萬起,資金更小的小散戶不一定適用。
第二:從自己最拿手的投資領域先下手投資
隔行如隔山,但各行各業只要精於研究,自己很拿手了就更容易賺到錢,如果自己什麼都不懂,胡亂投資,財富很有可能就會是負增長。
除了銀行理財和餘額寶的理財方式,可以從自己身邊的行業入手,我認識一個朋友,他本身學歷並不高,少年時就跟從師傅學手藝步入社會,學修車,開車,看見師傅買貨車來出租能增加收入,自己也跟著去買貨車來出租,因為他自己本身就很懂車的效能,也會自己修理,所以入手都可以挑到價效比好的車,買下後出租,數年堅持下來,每年的租金和賣舊車的操作模式,堅持下來本金回報率也是遠超10%。
他雖然不懂所謂的金融原理,但就是從熟悉的行業入手,跟從師傅的方法,逐步開拓出了自己的投資領域。還有自己創業的,也可以考慮把自己原有業務擴大經營規模,從這些自己更熟悉的領域入手,往往更容易獲得較高回報,這種畢竟自己懂得,只要運營得當,收益也很可觀的。
第三:沒買房的,可以嘗試去折騰買首套房
華人的觀念,沒房覺得就是沒家,有房才有家,所以手中的錢達到十萬左右時,可以嘗試去貸款買個首套房。手裡有十萬,再從父母、親朋好友手裡面化點緣,小城市裡面房子的首付不成問題。剛上班幾年存上十萬,再去找親朋好友借點錢,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有什麼捨不得開口的,剛需買房,大部分親朋好友還是願意贊助點,等他家要買房子時,以後你再贊助幫助過你的人就行,國情就如此,人情往來,彼此幫助。
房子未來雖然不一定說快速漲,至少保值增值沒問題,即使降了,都是自己剛需購買的,也沒什麼虧不虧的說法。所以對於手裡擁有的第一個十萬,沒房子的優先解決剛需房子,如果不夠,再繼續攢錢。畢竟房子是不動產,有房子以後,個人給周圍人的印象也會更加踏實穩定,更有利於職場和個人發展,再去投資,心裡更有底氣。
第四:固定收益理財產品(國債、信託)
相信大家對國債這塊並不陌生。債券的投資是比較保險的投資。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2017年發行的某3年期國債,年利率5%(例如貴州惠水旅投定向融資計劃,10萬起投,年化收益8.6%起...半年付息!),而同期3年期的銀行定期為4、25%。只比同期的銀行定期存款略高一些。如何購買,其實透過網上的電子銀行一般就可以進行認購了。
一般的政府發起的私募債都比較有保障,風險雖然有,但很低,一般都是經過考量後,有雄厚背景經濟實力做後盾的,大可放心
第五:基金方面
個人不建議買,除非是跟餘額寶差不多一樣的貨幣基金,保本保收益的這種,不保本不保收益的儘量別碰,畢竟是人生第一個十萬,這筆錢隨時都可能拿出來用,買一般的基金,很可能被套好幾年都無法產生收益,急用錢的時候,拿不出來,要拿出來就有很大的機率割肉走人,所以人生第一筆十萬,最好別買基金。等以後有房有家、事業穩定以後,可以拿出一小部分錢出來堅持長期定投都不遲。
第六:股市
一般按常理來說,普通人剛剛擁有第一筆十萬時,金融理財方面的經驗都是很欠缺的,進股市十之八九都是被割韭菜,要知道擁有20年股齡的老司機很多都被收割,新手進去,幾乎就是被待宰的羔羊的。10萬本金增加的機率不到10%,虧損的機率超過70%,股市裡面的721定律大概就是這個水平,新手應該比這個定律的結果更差,最好不要冒然進入。
第七:投資自己、不斷給自己充電
世界上永賺不賠的投資,就是學習,多充電,也要適當在親朋好友、同事上面投資,不要當鐵公雞一毛不拔,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人脈資源,有機會勝任更多崗位的工作,爭取早一日進入更高的管理崗位或者技術崗位,給自己加薪。如果是自己獨立創業的,多花點時間交流學習同行的經營方法和理念,爭取將自己的事業越做越大,該投入的還需要適當投入。
最後,希望你擁有自己人生第一筆10萬存款後,也能更早的擁有人生第一筆的20萬、50萬、100萬甚至更多。
回覆列表
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只有細心瞭解自身的所處環境,並對環境的可利用價值進行評估利用,這才是針對某個人的特定選擇,這裡沒有特定的模式,還需靠自己為自己量身定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