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張紅心

    根據相控陣雷和光電感知資訊,確定鄭需要攻擊的目標,點射和齊射,具有全向多目標分導能力,並能自動評估毀傷結果,必要時再次攻擊,一般都是超視距發現即摧毀。

  • 2 # 微電腦一本書大小

    彈射發射架,導彈鎖定在伸縮架子上,發射時開啟艙門,架子伸展開,探出艙門瞬間甩過去導彈,關閉艙門,導彈點火奔向目標(雷達制導中距彈藥)

    近距格鬥彈是彈頭探出艙門/或整個導彈由發射架探出艙門/或艙門開啟時導彈紅外頭追蹤目標後發射,最先進打擊範圍最大的是俄羅斯蘇57,先是彈頭探出艙門(彈莢)可以一直保持這個狀態並不開門,需要開火時瞬間甩出導彈,關閉艙門,導彈點火殺向目標!其次是中國的殲20是艙門關閉導彈外接狀態,最後是美國F22必須開啟艙門才能要格鬥彈啟動掃描模式!

    相對而言,F22/殲20腹部彈倉都是機身開洞一開啟就會被敵機敏銳雷達發現訊號特徵,因為嚴重破壞機身的隱身造型,而蘇57的腹部彈藥倉是有兩個發動機吊艙遮擋的空戰時直掃雷達波是照射不到導彈倉的,57的導彈倉還是細長兩段開洞(1-2兩個彈倉可獨立開啟),而F22/35/殲20是長方形大大的開洞,自己想象吧,實際暴露訊號最強的是F22/35/J20才對(4-6發中距彈),只要空戰打中距彈那就是整個大洞暴露的,而57是僅僅其中一個細長的彈倉(2-3發中距彈)開啟而已,都說57垃圾的自己比比就明白了。

  • 3 # 論道今朝

    中國官方認定的第五代戰鬥機還沒有研製出來,俄羅斯劃分的第五代戰鬥機是T50也是現在的蘇57,美國的劃分原本F22、F35是第四代戰機;第四代戰機是指具備超隱身、超音速巡航、超機動、超感知能力等4超效能,也叫4S;因為俄羅斯的劃分多一代,美國民眾不想因為劃代讓人感覺她的第4代戰機比俄羅斯的低一代,因此美國民眾普遍也把F22、F35說成5代機;按照4S效能來說就是與中國殲20、FC31同代。俄羅斯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第五代戰機,按照俄羅斯的劃代來說,蘇57只是部分具備俄羅斯第五代戰機效能。中國和原本美國官方認定的第五代戰機,世界上還沒有。

  • 4 # 張永海

    五代機,最突出的效能就是高度隱身突防,所以五代機都採用內建彈倉,也可以裝置外掛點,掛載導彈,內建彈倉,也就是把武器導彈放在機腹內,這樣才有利於隱身突防,須要攻擊目標的時候,彈倉開啟,導彈脫離戰機,點火發射,導彈飛向目標,彈倉關閉。

  • 5 # 大馬哈魚12

    答,彈倉和外掛,彈倉的為了減少雷達搜尋產生的截面積。隱身技術。外掛就是直接掛在飛機✈️上。第五代戰機不考慮隱身技術,最起碼機載雷達搜尋500公里,其導彈鎖定應該是450公里,一旦發現目標鎖定以後,就可以發射導彈進行打擊。

  • 6 # 薺菜糰子

    戰機發射導彈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先丟擲導彈,然後點火,一種是直接在掛架上點火。前者多見於比較重的導彈,如空面導彈和中遠端空空導彈。後者多見於比較輕的導彈,如中近程空空導彈。五代機也不例外。五代機的外掛架和前代機並無不同,但隱形狀態要使用內建彈艙,必須據此進行特殊設計。在掛架上點火的近距格鬥彈,必然是要用伸縮掛架把導彈伸出彈艙再點火。如圖一,F22側彈艙導軌,液壓裝置把導彈前端外推,尾部設定有燃氣導流槽,向彈艙外反射導彈發射時的尾焰。圖一是掛架空置狀態,圖二圖三是帶彈狀態。圖四是中國殲20側彈艙的原理,掛架整個伸出彈艙,不用設定導流槽。圖五可以看出殲20發射架也是帶角度的。但圖六所見的主彈艙,是沒有角度的。如果是內建主彈艙先拋彈再點火,較重的彈藥會利用重力離開彈艙。但彈倉開啟後內部氣流紊亂,為防止解脫掛架的導彈被亂流推動撞上載機,這就需要施加更大的外拋力把導彈前部外推。形成一個離去角度,幫助導彈迅速出艙,這個推力可以是爆炸螺栓,也可使用機械裝置。

  • 7 # 真正鱷魚不哭

    五代機的核心效能是隱身,所以五代機沒有外掛武器,而是內建彈倉——硬要外掛也不是不行,也就是進入所謂“野獸模式”,但這麼搞隱身效能就基本沒有了。

    既然是內建彈倉,導彈顯然不能從掛架直接發射,就要有一個從掛架脫鉤,自由墜落脫離載機,然後點火發射的過程。不過本來AIM120中距導彈就是這麼發射的,倒不用重新設計發射方式。

    當然,開啟彈倉發射導彈肯定會破壞隱身,當年南聯盟用老掉牙的S125防空導彈(SA-3,薩姆3),擊落F117,就是因為美國飛行員大意,過早開啟彈倉沒有及時投彈,才被對方火控雷達盯上。不過F117其實是做轟炸機用,戰鬥機肯定會謹慎得多。

    而格鬥導彈大多是從掛架點火發射的,所以如AIM9“響尾蛇”經常是掛在翼尖滑軌的,這麼搞就不方便從彈倉發射了。F22的解決方法是開啟彈倉門,將格鬥彈斜向伸出發射。

    出F35為了用格鬥彈不得不加兩個外掛,對隱身效能損害不小,等於進入“野獸模式”。不過肥電本來就沒打算掛格鬥彈,這種玩法更多是作秀。

    我們的殲20也是內建彈倉,目前是主彈倉4發中距彈,兩個側彈倉各一發格鬥彈,比F22的6中2近差一點。

    不過我們也有獨到之處,就是側彈倉設計,殲20採用了旋轉滑軌結構設計,可以在進入纏鬥狀態後將內建導彈連同掛架一起伸出至彈艙外側,待發現目標後便可以直接開火。

    其實對五代機來說,主要是遠遠的打中距彈,極少會進入近距狗鬥,所以格鬥彈沒多大用處,主要是在意外情況拼刺刀用的,這時候隱不隱身無關緊要。

  • 8 # 李曉偉

    一般3種發射方式,根據導彈型別的不同有不同的發射方式。

    第五代戰鬥機一般是內建彈倉設計,但是它也是擁有外掛能力的,就好比美國F35朝恐怖分子扔精確制導炸彈這種任務也用不上隱身模式,未來的戰鬥機都是朝多用途化發展所以五代機也是一樣的,在初期的奪取制空權之後就可以外掛超大武器,這樣對目標的攻擊才能發揮更好的效果,內建彈倉體積有限根本帶不了大型武器。

    而五代戰鬥機採用的內建彈倉設計,使得老式的那種透放方式過時,老式的投放方式是炸彈或者導彈從鬆開的掛架上自由落體,然後延遲點火向目標運動,這種是第一種發射方式。

    內建彈倉的話如果自由落體導彈會跟彈倉有磕碰,因為內建的導彈都是非常長的自由落體會導致導彈減速,所以類似於F22戰機都是把導彈彈射出彈倉然後點火,這是第二種導彈發射方式。

    還有一種發射方式就是直接在掛架上點火,這種發射方式常見於翼尖掛架,導彈順著掛架往前滑行然後就飛出去了,這是第三種導彈的發射方式。

    具體到整個導彈的發射過程的話也可以有多種形式,可以透過五代機自身的感測器發現目標,然後鎖定發射導彈攻擊。還可以透過預警機的資料鏈,預警機發送目標座標透過火控系統匯入導引頭。也可以透過其它的感測器傳送的目標位置進行攻擊,發射導彈就是搜尋目標、選擇目標、打擊目標,簡單來說就是這麼幾個過程,方式多種多樣。

  • 9 # 鐵桿軍迷

    時至今日,空空導彈已經是一類人們耳熟能詳的武器。在我們看來,衡量一種空空導彈先進與否、強力與否的指標,一般都是空空導彈的射程、機動過載能力、不可逃逸區大小以及命中率等指標。

    以中距空空導彈為例,對於冷戰時期典型的半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而言,它們發射之前,需要飛行員或者武器操作員手動開啟雷達並選擇掃描模式,發現目標後則需要保持跟蹤狀態以便機載雷達確定敵機飛行引數(比如高度、速度、距離、方向角與攻角等),隨後手動輸入敵機飛行引數並計算攻擊彈道。然後接通導彈的電源,解除導彈火控保險,鎖定,然後再發射。

    因此冷戰時期的戰鬥機尤其是攜帶中距彈承擔遠端防空的重型戰鬥機,比如美國的F14戰鬥機,前蘇聯/俄羅斯的米格31戰鬥機等往往採用雙座佈局——前座飛行員,後座武器操作員。因為對飛行員來講,同時保持飛機對機動敵機的跟蹤並完成空空導彈的發射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然,現代戰鬥機上從發現目標到確定攻擊彈道的過程均由計算機與火控雷達自動完成,飛行員一般只需要保持跟蹤,等待數秒之後就接通導彈電源然後解除保險並鎖定發射。

    而對於近距離空空格鬥彈來講,除了保持跟蹤並輸入敵機飛行引數外,還需要冷卻導引頭,而導引頭的冷卻劑一般都採用液態氮,其有效工作時間往往只有數十秒(AIM9X,PL10等第四代空空格鬥彈採用了新的冷卻模式,導引頭工作已經能超過2分鐘),假如導引頭冷卻劑用完後,導彈仍未能擊中目標,則永遠不會再次命中的機會。

    隱身戰機是如何發射導彈的,這一直是很多軍迷感興趣的話題,畢竟,不同於往常那些直接把導彈掛載在機身外部,在發射的時候一點火就走,非常容易理解的傳統戰鬥機,隱身戰機為了避免外掛的導彈造成雷達反射面積的增大,在正常情況下是要把所有的彈藥全部收容進機體內部的彈艙之中的,這樣一來,直接點火發射就顯得不太現實了,所以,只能多走一步了。

    對於格鬥彈來說,發射前先把導彈掛架伸出或是乾脆以一個角度探出都是可行的解決方法,但在機腹部的主彈艙也就是通常裝載中距彈和其它對陸對海彈藥的位置這裡,做法又有所不同。在當前雖然已經有好幾個國家列裝了自己的隱身戰機,但考慮到美華人最為騷包,給自己的F-22拍了最多影像記錄的緣故,在這裡就主要拿它當例子來講一講中距彈要如何從彈艙中發射出去。從已經公開的視屏資料中我們可以發現,F-22戰鬥機在發射AIM-120導彈的時候,首先是機腹部的彈艙門開啟,隨後AIM-120導彈下落並且在落下一段距離之後導彈的發動機才開始點火,整個過程顯得四平八穩——考慮到像AIM-120這樣的中距彈都是在很遠的距離上才會使用這一點,在發射AIM-120的階段太過激烈的機動動作是用不著的。很容易就能理解的一個事實是,直接在彈艙中發射導彈的前面還有前半截機身擋著,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因此就有必要讓彈藥離開飛機一定距離再發射,問題在於,在之前的研究測試中,高速飛行的戰機往往存在這樣一個問題:投放彈藥的時候因為氣流的緣故,彈藥不一定能夠順利地與飛機分離開來,因此單純地指望依靠重力來讓彈體下落是不現實的。當然,解決方案也非常的簡單:既然重力不夠,我就再加一個分離的力度就好,在F-22的主彈艙中採用的就是這種彈射掛架,即在彈艙大門開啟之後由掛架主動地為導彈提供一個向遠離機體方向的推動力——通常是下方——這樣就可以確保彈藥能夠穩定地脫離機體而不至於對載機造成危險。總的來說,就是先開艙門,把導彈彈射出去,導彈發動機再點火發射。

  • 10 # 魑魅涅磐

    現階段全球範圍內已知的五代隱身戰機就那麼幾款,而已經裝備服役的也就中國的殲20、美國的F22、F35和未經證實但是已經被小批次量產且用於實戰的蘇57這幾款五代隱身戰機。雖然其定位並不相同的,但是作為五代隱身戰機卻都有著其標誌性之一的內建隱身彈倉設計,只不過不同機型的導彈發射模式有所不同罷了。具體來說的話,首先先說說都定位於純制空作戰的F22和中國的殲20這兩款重型空優戰機的導彈發射模式。首先這兩款戰機的主彈倉,也就是機身腹部位置的大彈倉內因為只承擔中距彈或者小型精確制導炸彈的發射任務,所以不管是殲20還是F22的主彈倉發射模式都是選擇導彈從掛架脫離後,在重力作用下下墜與機身分離一定距離後,空中點火飛行預定目標的。但是在側置格鬥彈倉的設計上確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最早的F22的格鬥彈倉因為裝備的紅外格鬥彈在發射前需要讓彈頭的紅外製導頭鎖定目標,所以F22在發射紅外格鬥彈前需要先開啟艙門深處導彈,讓紅外製導頭鎖定敵機後導彈直接斜向從格鬥彈倉內發射。那麼在整個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存在一些天生性的缺點,比如在紅外格鬥彈伸出鎖定目標的過程中,彈艙門無法關閉破壞了整機的隱身效能和增加了氣動阻力,降低了戰機的超機動飛行能力,其次因為導彈直接從彈倉發射,所以格鬥彈倉尾部專門設計有偏轉導彈尾焰的導流板設計,增加了戰機的空重和降低了彈倉內可用空間。所以中國的殲20在設計上就避免了F22的天生缺點,比如殲20採用了一種可外接偏轉的設計,這樣當空戰格鬥時,導彈偏轉出格鬥彈倉後,彈艙門依然可以關閉,不光不會增加空氣阻力和破壞隱身優勢,而且這種設計最大的優勢就是隨著導彈的小型化發展,未來甚至可以直接在單個旋轉掛架上同時掛載多枚格鬥彈。

    再來說說F35的導彈發射模式,F35因為採用單發設計和主要定位於對地對海攻擊作戰,所以F35並沒有格鬥彈倉,反而設計了兩個內部空間巨大的彈倉,使得F35能夠掛載JDAM這種500千克的精確制導炸彈或者MSN小型反艦導彈實施對地對海攻擊作戰,同時為了增強F35戰機的空戰能力,F35的兩個彈艙門上還能掛載兩枚中距彈,而且彈艙門的偏轉機構恰好充當了導彈發射掛載的作用。所以F35不管是發射什麼型別的導彈,基本都是更為傳統的導彈釋放----重力下墜---空中點火的發射模式。俄羅斯的蘇57雖然首飛十年之久了,但是至今仍然沒有公開展示過期內建彈倉到底是什麼樣子?但是根據此前蘇57戰機的實戰部署已經可以確定的是蘇57不光在中央機身位置設計了前後兩個尺寸巨大的主彈倉,使得其能夠發射KH59這種輕型反艦導彈,而且蘇57在機身和機翼接壤處更設計了兩個能夠內建格鬥彈的“莢艙”。當然蘇57機身中央的兩個主彈倉導彈發射模式和F35等戰機主彈倉發射模式一樣,都是延續了導彈釋放----重力下墜---空中點火的發射模式。但是其格鬥彈倉的發射模式很特別,而且這個格鬥彈倉的位置選擇甚至相比F22和殲20更有優勢,因為不管是F22的這種只露頭的導彈鎖定模式,還是殲20這種外接偏轉鎖定模式,因為導彈都被部署到機身內部,所以導彈導引頭在搜尋鎖定目標的時候,都會被機身所遮擋掃描視野範圍,比如F22裝備的AIM-9X格鬥彈因為彈倉的設計位置,其只具備對正前方大概120度的空域進行搜尋鎖定,所以被機身遮擋的視野範圍內就成為了F22空戰的盲區。同樣殲20雖然透過偏轉掛架的設計,讓整個導彈紅外導引頭更遠離機身的遮擋,但是因為其偏轉掛架的尺寸受機身內部空間影響,所以其紅外格鬥彈並不能更遠的遠離機身的遮擋,所以在導引頭視野範圍的受限上仍然有一定的限制。但是蘇57就不一樣了,首先因為蘇57延續了蘇27的中央升力體+吊掛發動機艙的氣動佈局設計,所以蘇57並沒有一個尺寸巨大的主機身;其次蘇57的兩個格鬥彈倉被設計的更遠離兩個發動機吊艙、而且更靠前,那麼在其紅外格鬥彈搜尋的過程中,因為其更遠離發動機吊艙的遮擋,所以其搜尋視野範圍更廣,意味著蘇57能夠更早的發現鎖定敵機並更早的發射導彈將敵方戰機擊落,而更早發現鎖定、更早發射導彈恰恰是空戰勝負的關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麵包打面狀態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