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熟悉的人變陌生

    清朝的官階制度是歷朝來說劃分是最細的,分為“九級十八品”,差一級就差著不少權利!

    尚書屬於皇帝身邊的人,在中央辦公,而總督是幹什麼的?總督就是監察各個巡撫的,一般情況下是在外辦公,雖然沒有尚書品級高,但卻有權利。

    但就清朝來說,一般情況下,總督也兼任尚書。

  • 2 # 司馬砸光

    這個問題這樣問可能會更精確:清朝的兵部尚書和總督哪個品秩更高,更有實權?

    清朝的兵部尚書為除皇帝外的主管全國軍政工作的最高長官,又稱大司馬,從一品(準一品),相當於中樞軍委常務副主席。總督則為“總督某某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的簡稱,為一省或數省政治、軍事、經濟的最高長官,標準官秩為正二品。

    從標準官秩上看,顯然兵部尚書高過總督半檔。但要論起實權,一個在中樞,一個在地方,沒有太多可比性。

    但是,清朝總督通常會透過兼任兵部尚書再升半格,從而達到從一品。這裡強調一下,某某總督兼任兵部尚書的說法其實是有誤的,正確說法應該是以中樞官職兼任地方官職,誰見過某某省一哥兼任中樞委員的說法?肯定是以中樞委員身份兼任某省一哥。

    如清朝重臣張之洞,官方正式職位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使總督兩廣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這種情況下,很明顯,作為兩廣總督的張之洞要比同級別的中樞兵部尚書更有實權了。

    還有一種情況值得注意,在清朝的總督中,直隸、兩江、湖廣、兩廣、閩浙等五大最重要的總督,通常會以兵部尚書、右都御史銜兼任。

    四川、浙江等地總督有時候也會以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身份兼任,這種情況下,作為兵部尚書副職的兵部侍郎銜總督,無論是從品秩還是實權,都要低於兵部尚書了。

  • 3 # 關雲長10086

    兵部尚書就是背鍋俠,甭管他是幾品,一旦鬧出什麼兵變欠餉,地方督輔一般沒事,在中央的尚書大人估計要吃不了兜著走所以地方督輔要比中央尚書吃香,都喜歡縣官也不喜歡編修,可謂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 4 # 李銀生9

    尚書的中央官吏,總督是地方官吏,尚書品級高,總督品級略低,尚書主要是皇帝的辦事員兒,總督是直接管理地方的地方大員,是實權派,是個實惠的官,即使尚書權力再大也不能直接任命和罷免總督,所以尚書更像是皇帝幕僚,用自己的才學,影響皇帝決策.

  • 5 # 烏蒙山丘

    此問題,要從政治格局體系說起,從秦後封建中央君主集權制,到清朝二千年一直延用,每個封建王朝具體情況不同,到清~~八旗制度,封疆大吏總督,如晚清的曾國藩,李鴻章,張之侗,皆為一品大員,實權大於中央尚書,但康雍乾盛世時,中央尚書皆為八旗皇親貴胄,封疆大吏權力低於尚書!

  • 6 # 皮城老司機mvp信爺

    尚書從一品 總督正二品 很明顯尚書大一級 兵部尚書應該屬於現在軍委副主席,尚書級別應該能進中央常委候補委員 總督相當於現在戰區司令 但是就實權而言,總督的實權大,尚書天天得看皇帝老兒的臉子,一天到晚跪了這裡跪那裡,沒準還得來幾個王爺阿哥欺負一下。總督就不同了,土皇帝,幾年到頭也難得進京面聖一次,晚清的總督更屌,別說皇帝了,連慈禧都不鳥

  • 7 # 碧野28

    清朝與以前的朝代設計的官銜不同,故各種官銜是無法比擬的。在清朝的京官當中雖然位至極高,但一般都是由文人擔當,權大而實力並不大。而在外面放任的官員,看是權力小,實際上實權要比京官大得多。首先他們都是手握軍政大實權的人,在天高皇帝遠的地方,他們的話和做的決定基本上與黃帝難有出入。只要治理好了當地,黃帝也是光隻眼閉隻眼。這就是黃帝集中央集權於一身的做法,利用他們所擔當的權力相互的約束力。從官位的排列看,尚書的官閒要比總督、巡撫要高,實際的上他們的權力是相當的,尚書無法對總督和巡撫指手畫腳,只能借黃帝的權勢在一些大事上干預罷了。簡單的說,就象今天的中央各部的掌門人和省一級的主管一樣,各司其職、權力分治,集權於中央政府領導。不過現在的政權歸屬與封建王朝是不一樣的,以前是家庭制度的黃權專政,現在是集體領導的行政制度,是民主、法制、文明的社會,官只是在民意中產生,服務於人民。正確區別,加以理解,才是對社會歷史的更好的認識。

  • 8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清軍入關前,就沿襲明制設六部,部的長官初為承政,後改尚書。清朝入主紫禁城後,六部執行滿漢復官制度,同時在全國各地設總督。總督本為明朝的職官產物,時為軍事長官,轄區不定,非常設官職。但至清朝,總督成為定製,為地方最高軍政長官。

    清朝的尚書,為從一品,比明朝的尚書品級提升了一格,為中樞重臣。而總督,無論是行政區劃首長,還是專項長官,品級為正二品。

    論正常定製的品級,尚書高了總督一級。而論權力,中央的六部,職事全國系統的專項職能權責,如吏部管人事,戶部管財賦,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刑獄。如果地方總督涉及這中央六部事務,還得向其打報告,不能自專。如地方出現了刑事案件,總督只有複審權,然後寫兩份報告給中央,一份提交給皇帝,一份呈報給刑部,待三法司合議後,最後請皇帝裁決圈定。

    尚書直管專項職能權力,而總督統率地方經濟、民政和軍事等,二者之間有交叉。具體論誰的權力大,其實沒有實質上的可比性。

    朝廷往往為了提升總督的品級,會不時加授兵部尚書或都察院左都御史,使之品級至從一品。加銜加的是品級和虛榮,實職還是總督,管轄的範圍和權力並未有實際性的改變。

    同理,六部尚書有滿漢之分,滿尚書往往走在漢尚書前,部門權力有分化。有時,皇帝為了提升尚書的權力或加重內閣大學士的權力,還會讓大學士兼部尚書,如雍正朝的張廷玉長期以保和殿大學士兼吏部、戶部尚書事,位高權重。同樣,也有總督被朝廷安排大學士兼任的,如晚清的曾國藩出任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時,就是武英殿大學士,同樣是位高權重,既是疆臣,也是閣臣。

    單純比較尚書和總督的品級,理論上有區別,但實際上因人而異。而論權力,清朝尚書一部有多人,但總督大多時為一人(有實職病休、借用時出現暫時署理者),權力也因職權範圍不同而不好比較。

  • 9 # 施亦南

    清代的尚書,是僅次於閣揆和軍機大臣的內閣部首,總督則為地方軍事行政最高長官,要比較其高低,說起來並非如此簡單。

    一,權力。這要看,是什麼尚書和哪個總督相比。就整個官制而言,兩個官位都屬於第二層級,次於相輔軍機。但因尚書位居中樞更形重要,所以一般而論權力略高於總督。但是,由於內閣各部有輕重之分,通常吏、兵、戶部居前,禮、刑部次之,再次工部。當然,平時與戰時會不同。同樣的,不同地區的總督,管理地域可以是一省到三省,重要性差異亦大。一般來說,最重要的是東三省總督(龍興之地)、直隸總督,其次為兩江,再次兩廣;戰時則為陝甘、閩浙、雲貴等邊塞地區。

    各部尚書分管中央某部權力,總督總管地區的全部權力,所以不好直接比較。但是一般說來,重要部門的尚書,比如吏兵二部則權力最大,地方大員難與相比;相反,一般的尚書,權勢亦難與直隸、兩江總督相比。所以,不能簡單地進行比較。

    二,級位。中樞要員往往外派,地方大員亦有內遷,是升是貶要看具體情況而言,很多是平遷。總的來說,官位高低,與其本人品軼和資歷有很大關係。相當於現代的官員,同一個官職,不同的官員可以有不同的等級。

    通常,為了表明地方大員的地位與崗位的重要性,皇帝會賜予榮譽官銜。賜銜視該官員的品位而定,通常賜兵部尚書或者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官銜,少數資歷厚、品位高的重要總督,甚至賜以大學士銜。但這些僅是虛銜,並非兼有實職。

    由於總督是主持地方全域性的官員,所以有不少可以直接進入中央,擔當閣揆。

  • 10 # 曼特寧

    很好理解!

    省委書記和國務部長(通常都會兼任黨組書記)誰的級別更高?都是省部級的,也就是同級別。到這個地位上,很多都是身兼數職,如果是副總理兼部長或者中央委員兼部長,那麼級別高於一般省委書記。如果是中央委員兼省委書記,那麼他們的級別就都是副國級。

  • 11 # 風的導航

    謝邀。六部尚書是隋朝文帝為了更好的具體各司其職而建立的,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相當於中組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掌管文職官員的任免,升降調動封勳等事物。戶部相當於財政部和民政部,掌管全國土地戶籍賦稅貨幣官員俸祿財政支出等事物。禮部相當於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掌管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兵部就是國防部,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驛站等事物。刑部就是司法部,掌管國家的法律,形獄等事物。工部相當於建設部和水利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實施。總督是明朝才出現的官職,清朝沿用,屬於地方最高行政長官,掌管一省或數省政治軍事大權,相當於現在的省長兼省軍區司令員。各部主官是尚書(從一品)副官是侍郎。總督是正二品,尤其是清朝的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是當時各總督的榜首(最肥的)尚書離皇帝近屬於京官,但是清朝的尚書權力縮水了,因為,清朝為了中央集權設立了軍機處,主要權力在軍機處皇帝直轄。所以,總督正二品比尚書品級低,但是實際的權力是很大的,因為在清朝總督一般最少是兩省總督。

  • 12 # 夕陽162367187

    我都不知道相信誰了。百度上說尚書比總督品秩高半級,一個從一品,一個正二品。可《乾隆王朝》和珅參倒甘肅巡撫王亶望(領陝甘總督銜),乾隆對話和珅:你一個三品書辦參一個一品大員,不實怎麼辦?(大意如此)。

  • 13 # 龍鎮

    理論上講,尚書是從一品,總督一般是正二品。尚書的品級肯定高於總督。

    實權上講,就很複雜了。

    先說尚書。尚書是從一品京官,天子身邊的人,自然是位高權重。可是別忘了,清朝的官制,是吸取明朝的經驗教訓,圍繞著鞏固皇權而設計的。休說是六部尚書,即便是內閣大學士,也沒有真正的權力,僅僅是起到上承下達的作用而已。說白了,內閣就是皇帝的顧問,軍機處就是皇帝的秘書,六部則承辦一些已成常規的日常事務。比如吏部,只能考察中級以下官吏的資歷,根據例案予以批准或否決其升遷。至於重要人事任免,全由軍機處討論,上報皇帝決定。兵部聽起來很厲害,實際上主要也就承辦一些武職的任免,至於軍政軍令,非其所能過問。六部的尚書,說得好聽一點是尚書,說得不好聽便是個大辦事員。

    但是,從另一方面講,六部尚書,往往有“兼職”。其一:內閣在名義上是朝廷的最高官署,內閣大學士稱得上是位極人臣,即便沒有實權,也有大把人要巴結他們。權力尋租的空間,相當可觀。大學士的副手叫做協辦大學士,也算是進入“政治局”的人物。協辦大學士大多數兼任六部尚書,無疑提高了尚書的身價。其二:軍機處是清朝真正的軍政核心,相當於皇帝的秘書處或者辦公廳。皇帝幾乎每天都要和軍機大臣一起處理公文和政務,決定帝國的大事。軍機大臣,基本上兼任六部的尚書或侍郎。這就不僅僅是抬高尚書的身價,而是很有點權力了——畢竟,天天與皇帝一同工作的人,多少能夠對皇帝產生一些影響,是誰都不敢得罪的。如果把“兼職”的情況考慮進去,尚書這個角色,也還是蠻厲害的。

    再說總督。總督是封疆大吏,掌握一省或數省軍政大權。所謂寧為雞頭,不為牛後,在地方當一哥的感覺,當然是非常之爽。不知道問題中的“實權”具體是指什麼,如果是指中飽私囊的權力,總督自然是高於尚書的。尤其是富裕省份,比如兩江總督,只要稍微動點心思,便可富得流油。如果是指辦事的權力,那麼很明顯,尚書高於總督——畢竟是帝國中樞的要職,牽一髮而動全身,不是鬧著玩的。再牛逼的總督,也明白一個道理:朝中有人好做官。

    但是,到了清朝中後期,尤其是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各省督撫,特別是東南地方的總督們,憑藉與太平軍作戰建立的武裝,加上雄厚的經濟實力,獲得了與中央叫板的權力。義和團興起後,南方各省督撫以兩江總督劉坤一和湖廣總督張之洞為首,與英美等國簽訂“東南互保”協議,不參與清廷對列國的宣戰,更是說明總督們的權力已經脫離朝廷的控制,遠非那些唯唯諾諾的尚書可比了。

  • 14 # 潛龍見淵

    清朝在雍乾評定六部尚書為從一品,八大總督為正二品,而之前順治康熙時期尚書是正二品,總督只是臨時差使,用後收回,顯而易見尚書品級高於總督。若論實權六部以吏戶二部最有實權,一個負責官員銓評升降,一個負責朝廷錢糧稅收,歷來管人管錢都是最有實權的,其他如兵部在清朝只是後勤人事部負責兵器糧草馬匹的供應以及軍官的考評,而最重要的調兵權卻在軍機處。總督是地方最高行政官職,一般轄二至三個省(直隸四川不設巡撫,由總督代行巡撫職)。總督的實權體現在加銜上,比如加都察院右都御史銜則賦予糾察監督地方官員的權力,加兵部尚書銜則兼具統帥綠營八旗之實權,如果再加欽差大臣銜則帶"尚方寶劍""如朕親臨"具備先斬後奏之實權,加銜之後總督為從一品或者正一品,可見總督之實權完全體現在加銜上。而在地方總督的任命上,吏部尚書甚至連建議權都沒有,建議權掌握在軍機處,由軍機大臣商議之後擬出人選送皇帝手裡批紅。因此六部尚書要想真正獲得實權還要更進一步,比如入職軍機處兼任軍機大臣,或帶職升大學士,比如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至於經濟收益更無法與地方總督比較,比如養廉銀節禮賀禮,往往都是年俸的上百倍,這些尚書是沒有的,僅僅收些冰炭敬印子錢最多千兩銀子。終上所述尚書與總督比較誰更實惠誰更有權在於兼職,兼職,兼職。

  • 15 # CE-趙

    六部尚書實權派,又整天待在皇帝身邊,可以影響甚至決定全國的方針大政當然包括官員升遷。總督在自己地盤就是小皇帝

  • 16 # 史論縱橫

    尚書和總督分屬與清朝的兩個官位系統,尚書在中央,是京官,總督在地方,是地方官。

    從品級上來說,尚書是從一品,總督是正二品。

    但是,實權方面就不好說了。

    各個部門的尚書,類似現在的部長級別,而總督,類似現在的省長,但是權力遠比今天的省長要大的多,首先是總督有軍權,其次,清朝總共才設8-10位總督,就是一位總督,一般都是管理幾省。

    從現在,省部級一個級別的來看,總督是比尚書要權力要大的。而且,有的尚書不是實權部門,可能光有品級,只是虛銜。但是總督就不一樣了,叫一個總督,那都是一方大員,權力特別大。

    尤其是,很多時候,總督還要加尚書銜或者其它銜,品級就從正二品直接變為從一品或者正一品。比如,李鴻章,曾國藩除了是總督外,還是大學士,大學士是正一品。

    晚清有名的總督

    李鴻章官至直隸總督,文華殿大學士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死後,由袁世凱繼任該職位。

    曾國藩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

    左宗棠任過閩浙總督,陝甘總督,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

    張之洞任過兩廣,湖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

    林則徐任過湖廣,陝甘,雲貴總督。

    總之,清朝,尤其是晚清,總督任上展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人物。

  • 17 # 已存在660

    從品級上講,清代尚書是從一品,總督是正二品。雖然總督按例加兵部尚書銜兼督察遠右都御史為從一品,但有些尚書是大學士兼任,則為正一品,所以單單是指品級,尚書是高於總督的。

    清代總督、巡撫都可以稱為“封疆大吏”,總督負責一省至數省的軍務、民政,儼然一副“土皇帝”姿態,尚書則是專項管理,在京城皇帝身邊,所以自然過得不如總督瀟灑。說到實際權利,這個還真不好說,例如吏部尚書,相當於今天的中組部部長、人社局局長、負責官員考核、任免,例如兩廣總督,大概相當於今天的軍改前的廣州軍區司令兼廣東廣西省省長,誰的權利大,自己掂量。

  • 18 # 幾葦渡

    清代尚書,是中央部門的最高職務,但不僅僅限於“吏戶禮兵刑工”這六部。如理藩院的負責人也叫尚書。

    清代六部有滿漢兩個負責人,相比之下是滿人為主。「初制,滿洲一品,漢人二品。順治十六年改滿尚書二品。康熙六年復故,九年仍改正二品。雍正八年俱定從一品。」

    總督是設定在地方行政區的最高職務,一般負責二或三省的軍政民政,有的兼任一省巡撫。

    「總督從一品。掌釐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

    但對於八旗兵制的駐防將軍是沒有管轄權的,且在給皇帝打報告時,要以駐防將軍領銜。

    總督巡撫按例都有兵部和督察院的加銜,這並不是說以加銜兼任總督巡撫,而是透過加銜來強化統轄綠營兵和監察職能,也使得品級的變化,總督原為正二品,兼兵部尚書督察院右都御史則為從一品。當然如果是大學士任總督,則是正一品了。

    「初沿明制,督、撫系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僉都御史銜,無定員。順治十年,諭會推督、撫,不拘品秩,擇賢能者具題。康熙元年,停巡撫提督軍務加工部銜。不置總督省分,兼轄副將以下等官。十二年復故,並設撫標左、右二營。三十一年,定總督加銜制。由各部左、右侍郎授者,改兵部左、右侍郎;由巡撫授者,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乾隆十三年,定大學士兼管總督者仍帶原銜。明年,改授右都御史銜,其兵部尚書銜由吏部疏請定奪。嘉慶十四年,定以二品頂戴授者兼兵部侍郎銜,俟升品秩再加尚書銜。」

    對比這兩類職務的高低和權力大小,要因人因地因時而異。總體上以六部尚書地位為高,以尚書外派總督的很少,大多是侍郎外派或巡撫晉升。

    對於受到皇帝青睞重視的總督,也可以直接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大學士銜。以提高其地位。著名如後期的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

    舉個例子,看看雍正乾隆時的名臣尹繼善,在總督、尚書幾個職務上來來回回。

    - 雍正九年,署兩江總督。十年,協辦江寧將軍,兼理兩淮鹽政。十一年,調雲貴廣西總督。

    - 乾隆二年,入覲,以父尹泰老,乞留京侍養。授刑部尚書,兼管兵部。四年,加太子少保。五年,授川陝總督。八年,署兩江總督,協理河務。十年,實授兩江總督。十三年,入覲,調兩廣,未行,授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軍機處行走,兼正藍旗滿洲都統。未幾,復出署川陝總督。十四年,加太子太保。十六年,復調兩江。十六年,復調兩江。十八年,調江南河道總督。十九年,署兩江總督,兼江蘇巡撫。二十一年,實授兩江總督。二十七年,上南巡,命為御前大臣。二十九年,授文華殿大學士,仍留總督任。三十年,召入閣,兼領兵部事,充上書房總師傅。三十四年,兼翰林院掌院學士。

  • 19 # 逆流時代

    先說結論,雖然從官員的品級上來看,尚書銜為從一品,總督銜為正二品,但是從清廷的實際操作來看,總督無疑有更大的權利。所以我選擇做總督,下面來說一下我的理由。

    清代的官吏體系又分為兩大類,一是京官與地方官,二是文官與武官。從屬正一品的有一些屬於榮譽頭銜,如太師、太傅、太保和殿閣大學士,而較有實權的正一品則是領侍衛內大臣、綏遠將軍和伊犁將軍。

    而屬於從一品榮譽頭銜的有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以及協辦大學士。較有實權的從一品官員包括各部院的尚書,都察院御史,九門提督,內大臣,提督,都統,駐防將軍。

    從屬於正二品的官員中也有一些榮譽頭銜,如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和內務府總管。較有實權的則是各大地方實力派,如各省的總督,河道總督,漕運總督,以及山東巡撫(只有山東巡撫為正二品,其餘省為從二品)。

    所以從上面可以看出來,各部院的尚書是從一品銜,而各大總督則是正二品銜,所以從官員品級上來看,是尚書稍高於總督。

    但是從實際上來看,尚書雖有較高的品級,卻沒有相對應的權利。以六部之首兵部來說,兵部尚書號稱大司馬,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副主席兼任國防部副部長。可是在兵部尚書以上有軍機處,還有皇帝的阿哥分管。所以兵部尚書大司馬就只能相當於軍委委員級別。

    而總督大人雖然是正二品銜,但是總督擁有節制數省的軍事和行政大權,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地方諸侯。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統治,清代的總督一般會加兵部尚書銜或者東宮三師銜,成為從一品。

    而像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在清末期地位逐漸加強,他們也多被加大學士銜,成為正一品,更非尚書可比。

    就像李鴻章的官銜包括文華殿大學士,東宮三師和直隸總督。雖然李鴻章的官銜是由大學士賦予的,但我們都知道,真正賦予他權利的是總督銜,地方實力派,而不是皇帝身邊的一個虛銜。

    以上。

  • 20 # 搬不動的小強

    以清朝來說,基本上沿用了明末官制,尚書算是眾一品,總督一般是正二品,所以從品級來說,應該還是尚書略高一線。當然有清一代,幾個比較關鍵的總督比如直隸兩江等等,都是以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中央官位兼總督銜,基本上也高配到了眾一品,所以品級上應該算能打平……

    從實權來說就完全不一樣了,尤其是雍乾之後,中樞政權集中到了軍機處,軍國大事悉數由軍機處秉承皇帝旨意決定……六部尚書就變成了完全的辦事機構……這個權力被剝奪的厲害……固然軍機大臣沒有正式職務和品級,都是以原任職務兼職,也不排除會有六部尚書或侍郎躋身軍機大臣的行列,但這時的尚書職務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

    而清中期以後,總督的實權確實慢慢增加,尤其是出了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等眾多知名總督,個人覺得,這些封疆大吏的影響力絲毫不亞於中晚清風頭最勁的軍機大臣,比如曾國藩督兩江滅太平天國的時候,手上的實力一度可以顛覆清廷;李鴻章和袁世凱先後總督直隸,張之洞督兩江湖廣,左宗棠更是成為中國收服新疆的關鍵人物,而這些督撫也是晚清“洋務運動”的發起者和推動者,中國晚清工業、教育等行業現代化運動的先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你人生中最窮、最艱難的時候,你是怎麼度過的?是什麼給了你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