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開心影視集結號

    崇禎皇帝繼位的時候宮裡到處都是魏忠賢的人,崇禎皇帝害怕魏忠賢派人在他的飯菜裡下毒,剛開始只能吃藏在袖子裡的大餅充飢。看著宮裡的宮女太監崇禎都害怕他們會突然的刺殺他,所以他從一個小太監的手裡要來一把劍來防身。白天隆重的登基大典和晚上的步步驚心是多麼鮮明的對比。崇禎皇帝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皇帝生涯。崇禎皇帝很節儉因為是他老婆給他打的補丁。據說崇禎走路的時候都很慢,因為害怕走的快露出裡面的破衣服,畢竟裡子沒有了,面子還是要要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民變四起,加之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內憂外患,天災人禍。上位就要開始打仗,國庫又空虛,自己又是一個多疑的人,因別人的計謀誤殺了忠臣,等到真正敵人來的時候,他手裡沒兵,而自己的兵又被多方勢力把持著,沒錢又叫不來勤王,結果就這麼坐在宮裡等了半年,也沒見等來一個援兵,崇禎根本就沒有喘息的餘地。奇怪的是清軍入關後順治元年,風調雨順,瘟疫也消散得無影無蹤。崇禎的父親明光宗,30年都沒有上朝,明朝沒有滅亡。崇禎的哥哥天啟皇帝,只專注於做木匠不理朝事,明朝沒有滅亡。崇禎皇帝每天從早忙到晚,勵精圖治,大明還是在他的手裡滅亡了。最終在煤山已發覆面,自縊而死

  • 2 # 金烏木木

    個人認為,明朝最悲催的皇帝是明光宗朱常洛。

    首要,朱常洛的出生具有偶然性,其父明神宗去慈寧宮拜見母親李太后,見到侍女王氏,臨幸了她,一槍中的,便是朱常洛,所以,明神宗並不喜歡這個宮女生的孩子,使他幼年充滿了坎坷,直到十幾歲才讀書。

    其次,明神宗皇后無子,朱常洛便是長子了,而神宗寵愛鄭貴妃,愛屋及烏,喜歡和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欲立為太子,引起了國本之爭,直到二十歲才被立為太子。

    第三,立太子後,發生了梃擊案,一個叫張差的大漢執棒闖入東宮,欲害太子,雖以瘋顛處死,不了了之,但說明太子安全受威脅。

    第四,萬曆48年死,38歲的朱常洛登大統,1620年8月28日登基,9月26日便掛了,不到一個月,是明最短命皇帝,在太子位子上忍氣吞聲十八年,當了二十八天皇帝,悲催之極。

    第五,明未三大案都和他有關係,有兩個有直接關係,說明當時政治環境危機重重。

    所以,個人認為明光宗悲催,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崇禎帝雖是亡國之君,但還是當了十七年皇帝,在自己政治生涯中搏了一把。明光宗龍椅還沒坐熱,無可奈何花落去了。

  • 3 # 逸峰角度

    崇禎的確是最悲催的皇帝。即位時即是一片內憂外患的局面。眼見國家滅亡,江山淪陷,把自己的女人親手殺掉後,在煤山自縊身死。這在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裡,是絕無僅有的。其根本原因還是無帝王之才而行帝王之事。

    再殘破的朝局如果行政得當也能扭轉過來。歷史上,不乏逆轉乾坤的例子。但最悲催的是自己沒有帝王能力,偏偏還運氣奇差。

    政治上不成熟,不善於審時度勢。剛愎自用,偏激愛面子。不是勤政就可以當個好皇帝的。正是他的嚴苛好殺,決策上的優柔寡斷,以及無謂的已經扭曲的自尊心終使大明王朝萬劫不復。即使在李自成兵臨城下的時候,仍有扭轉乾坤的機會,悲催的是,崇禎一次也沒抓住,甚至可以說,他根本不想抓。

    大方面主要有三,其一,皇太極主動提出和談,要個名份,願為大明藩籬,崇禎又想談又愛面子,怕留下宋高宗一樣的罵名,後秘密和談洩露,惱羞成怒,凌遲處死了負責秘密和談的兵部尚書陳新甲。殊不知當時形勢與南宋岳飛節節取勝,全國響應,佔盡優勢的情形下與女真和談的形勢有本質上的不同。另外,女真也就是想要個名分而已。

    其二,李自成勢大時也曾要求與朝廷和談,要個陝西王的王位,還願意抗清,這樣一舉數得的好事竟然也被拒絕。

    其三,李自成兵臨城下,尚有遷都一路可走,南京是另一個成熟的國都,有現成的一套國家執行機制,國內尚有兩百多萬軍隊,捲土重來也並不難。

    刻薄寡恩,殘忍好殺,偏激和剛愎自用的性格是絕對不能出現在一個帝王身上的。沒有能力駕馭群臣,因而對諸臣產生了刻骨仇恨,煤山自盡之前留下的“文臣皆可殺”之言就是最好的明證。

    在他當政期間,幾乎沒有任何一任兵部尚書可以逃脫被殺的宿命,包括功勳卓著、屢敗滿清的國之柱石袁崇煥。政治比較成熟的大臣被殺的被殺,投降的投降。就拿剩下一幫表面慷慨激昂,肚子裡沒有真切實學的大臣的愚蠢建議也沒有什麼辦法。說亡在死要面子上也不為過!在他之前,皇帝再昏聵,胡鬧,也是主昏於上,政清於下。壞就壞在他沒有帝王之才,還要勵志中興。

    國破身死,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又有什麼用?

  • 4 # 文人草堂

    怎麼說呢,歷朝的末代皇帝都是比較悲催的,最起碼,不得善終,畢竟江山易主。

    可細說來,崇禎帝其實也並不算很慘,為什麼呢?因為他一直在主政,政由己出,這最後一代的大明皇帝,從登基即位,到煤山上吊,一直沒有被任何人左右,左右也左右不了,這是他的性格使然,用文詞兒說是剛愎自用,老白話就是心眼兒獨。

    要說他悲催,也只能怪明朝末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整套體系已經腐朽不堪,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後金騷擾,內憂外患,崇禎在位的17年,可以說非常勤奮,勤奮到什麼程度?那就是,繼承他老祖宗的血脈傳統,殺,不服管的殺,亂朝堂的殺,反正是該殺不該殺的,都殺,閹黨魏忠賢,他殺的。內閣首府大臣,宰相,他殺了倆,還有十多個總督,也就是省長,反正我就是恨鐵不成鋼。殺。

    大家想想,這麼一個公司,碰到這麼一個老總來管理,動不動就開除,認真不認真乾的人,都得去死,誰還給你進言盡忠啊!最後,當李自成打進北京城的時候,所有大臣都非常統一的低頭不語,心中默默叨唸:可算挺過來了。當然,後媽李闖王也不是什麼好鳥,這幫大臣是剛出龍潭又入虎穴。這是題外話了。

    最終,崇禎留下一句:文臣人人可殺。上吊了。

  • 5 # 羅盤高人

    朱祁鎮(1427-1464)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曾兩度登上帝位,共在位22年。他在位期間是明朝歷史上由強變弱的轉折點,大明帝國從此開始由繁榮走向衰落。朱祁鎮應該說是明朝16位皇帝中最悲催的一個皇帝。朱祁鎮生於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出生僅兩個多月,朱祁鎮就被冊立為皇太子,成為明朝歷史上年紀最小的皇儲。

    而關於朱祁鎮的身世就具有很大的悲劇性,他的生母親是誰,史學家們都存在著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他父親朱瞻基的貴妃河南永城人孫氏;也有人認為朱祁鎮是宮女所生;更有甚者,據《明史·孝恭皇后傳》記載:“英宗生母,人卒無知之者。”所以有人認為,朱祁鎮的生母既不是孫貴妃和宮女,而是恐怕另有其他人。

    1435年正月初三日,朱瞻基病逝,七日後,9歲的朱祁鎮登上皇位,開始了他帝王的生活,可以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皇帝。

    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漠北元朝瓦剌也先以明朝賞賜減少為名,發動了地大明的戰爭。當時22歲的朱祁鎮憑著年少氣盛,在太監王振極力攛掇下,臨時拼湊了50萬大軍親征,結果在懷來城外的土木堡,全軍覆沒,朱祁鎮被俘,王振被明將樊忠殺死,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野等大臣戰死,這就是“土木堡之變”,這場戰爭對明朝歷史影響極大、並改變了皇帝的命運。

    土木堡事變後,朱祁鎮開始了他1年的“北狩”生活。而大明則在孫皇后與朝廷重臣的擁立下,朱祁鎮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登上皇位,立他的長子朱見深為太子,第二年改年號為“景泰”。朱祁鈺登上皇位後,私心很重,在兵部尚書于謙率領北京軍民戰勝瓦剌後,不願再讓出帝位,不想再派人迎回朱祁鎮。

    直至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十五日,過了一年俘虜生活的朱祁鎮才被送回北京,但朱祁鎮並沒受到應有的禮遇,反而被朱祁鈺軟禁,在驚恐與飢餓之中,朱祁鎮度過了七年的軟禁生活,使他嚐遍了人世間福禍相交的滄桑,終於在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夜晚遇到一個機會,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人乘景泰皇帝朱祁鈺得重病之機,潛入南宮,奪門出宮,幫助朱祁鎮成功復辟,史稱“南宮復辟”或“奪門之變”。五天後,朱祁鎮第二次即皇帝位,改景泰八年為天順元年。朱祁鎮復辟後,他的弟弟、景泰皇帝朱祁鈺在一個月後就病死了。

    朱祁鎮復辟後,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極力勸說下,以謀逆罪冤殺了北京保衛戰的功臣于謙、大學士王文等在朝官吏和妃嬪家族。

    由於朱祁鈺被廢,于謙等人被殺,景泰時期的點滴改革也被廢除,政權又一次把持在宦官邪黨手中,明朝更加積弱。在天順八年(1464年)正月,經歷著一生跌宕起伏,歷盡人世間滄桑的朱祁鎮,走完了他複雜曲折而又傳奇的人生,病逝於文華殿,死時37歲。

  • 6 # 璟珩3

    明朝的君主很多都有兩面性,太祖、太宗、武宗、世宗、神宗都是這樣,當皇帝本身就很悲催了,崇禎(思宗)不能算悲催,他在時大明大勢已去,再力挽狂瀾也不行了。

    思宗是好皇帝,面對千瘡百孔的大明,東補補西修修,當朝中無人可用,國庫無錢可用,民心不向,外敵已強,怎悲催可述,是悲哀是無奈呀。

    吊死煤山是帝王情節,南明朝庭也挺了幾十年,隔長江而分,可以呀,但他沒有,也算是為中國大一統做了點貢獻,本人一直不喜歡清朝,所以思宗之死亡了前進中的中國,滿人入關,經濟、科技都倒退了。

    思宗不悲催,而是入了清朝的社稷才悲催。

  • 7 # 曉滿歷史

    我認為崇禎是明朝最悲催的皇帝,但並不全是因為在他手上大明亡了國。縱觀大明歷史,到崇禎為止的16位皇帝中,我覺得崇禎是最可憐的一個。打下天下的朱元璋,創造盛世的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佑樘等皇帝自不必說,他們雖也付出了很多,也有的歷經艱險,但這些都無法和他們的功績相比,他們的人生該是充實而無憾。朱厚照,朱由校這種不幹正事兒只知道玩兒的,雖說不是明君,但至少他們也活得開心自在。朱厚驄,朱翊鈞這種修仙罷工不上朝的呢, 雖說是受夠了文官集團的叨擾,心情上不是那麼舒坦,但人家畢竟能把手下一幫人精牢牢抓在手裡,不開心了還可以鬥智鬥勇耍性子,更何況還活了那麼久。而崇禎呢?他啥都沒有,只有倒黴,只有鬱郁不得志。

    最可悲的地方正是在於崇禎並不是一個懦弱無能之輩,而是一個有志向卻無力迴天的末代君主。他有城府,所以能騙過魏忠賢,並在登基後迅速除掉閹黨;他有眼光,用孫承宗建起了關寧防線;他有理想, 他想收復遼東,復興大明。可惜,他接過的是一個爛的不能再爛的攤子。財政赤字,官僚主義,頻繁天災,外族入侵,農民起義……輪到他施展拳腳時大明氣數已盡,可以說是可惜了他的才智,可憐了他的理想。

    可是他直到最後都沒有放棄,他或許多疑,或許用人有誤,但他一直在努力。他換了那麼多首輔,奈何此刻大明再無徐階張居正那樣的人才;他給了袁崇煥足夠的信任與忍耐,可袁崇煥並未還他以希望和未來……最後大勢已去,眾叛親離,他只能用生命保全大明天子的尊嚴。

    亡國真的不是崇禎的鍋,明朝從嘉靖末期就已開始走向滅亡了,若不是張居正,恐怕大明都傳不到崇禎。崇禎是聰明人,那兵敗如山倒的形勢換個皇帝恐怕都撐不了他那麼久。他在史書上的形象不太好,只是因為清朝為了給自己的入侵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必須得讓崇禎是個迫害忠良,自毀長城的昏君,這樣大清入關就是清君側,為民請命或者替天行道。畢竟筆在清朝史官手裡,《明史》他們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這麼快,患者出院治療好後,容易再次感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