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
2 # 尋根拜祖
善耆就是臭名昭著的川島芳子的生父,此人的兩面性非常突出,一面是他的銳意改革和清廉的作風,另一面是死守腐朽的清王朝,寧可投靠日本人,也不接受共和國。
善耆寬大處理的刺客,乃大名鼎鼎的汪精衛,他在策劃行刺攝政王載灃(宣統帝的生父)時被捕,本該被處死。負責審理此案的善耆,卻對汪精衛從輕發落,以“誤解朝廷政策”的罪名,處以他終生監禁。
汪精衛存在明顯的反清思想,公然刺殺帝國攝政王,作為清皇室核心成員的善耆,為何要寬大處理汪精衛呢?
汪精衛表現出來的捐軀精神,感動了善耆汪精衛刺殺載灃的事,發生在宣統二年,離清王朝覆滅僅剩兩年。善耆在審理汪精衛的過程中,查抄了大量汪精衛儲存的革命書籍,和他的手札。如《革命之趨勢》、《革命之決心》、《告別同志書》等,善耆讀後,竟然被感動了。
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善耆本人,也對大清王朝的腐朽沒落,痛恨不已,汪精衛的觀點說到他的心裡去了。善耆是一位積極主張革新的新派人士,卻始終受到腐朽勢力的排擠。在後來他與汪精衛交往過程中,他曾經私下宣稱:“若不是自己的身份,我也早就加入革命黨了!”
可見,善耆那段時間,與汪精衛達到了神交的地步。大清帝國,需要的就是像汪精衛這樣的熱血青年,有理想有抱負,並甘願流血犧牲。
汪精衛在獄中還留下了一首詩:“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這種氣概,縱使鐵面判官,也會不禁肅然。善耆從汪精衛的身上,補充了正氣,繼續為他的理想奮鬥的正氣。
由此,善耆對汪精衛的態度,翻身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拉攏汪精衛,善耆的愛才之心救了汪精衛善耆其實是個不得志的王爺,他的不得志就是來自於不合潮流,大清官員人人腐敗,個個自私的潮流。他很孤獨,他所主管的工作,總能呈現一派新氣象,可是結局總是他被罷免!
善耆一生都在為他的理想,尋找志同道合的盟友。汪精衛的出現,無疑讓他眼前一亮。善耆認為,汪精衛具備了成就大功業的基礎條件,倘若消除他身上年輕人常有的冒失與衝動,汪精衛完全可以變成他最得力的盟友!
愛才之心,拉攏之意,促使善耆捨不得殺害汪精衛。
善耆對時局的判斷,認為懷柔比殺人更有效善耆對當時的時局有著清醒的認知,大清國各種反清勢力紛紛現身,就連頂戴花翎的官員們,都出現了,與革命黨明目張膽的交流。這股勢力,像滔滔洪水,根本堵不住。
善耆認為,殺人就是企圖以“堵”的方式,止住洪流,顯然行不通,不光無濟於事,反而落下話柄,甚至激化矛盾。
所以,善耆主張以懷柔的方式疏導,他一定是從大禹治水的智慧中獲得了精髓!為此,他利用主審和皇室身份,多方斡旋說服,最終被獲准,對汪精衛以輕描淡寫的“誤解政策”罪,判了個終生監禁。
第二年,清廷迫於形勢壓力,解除了黨禁,在善耆的建議下,汪精衛獲得了特赦的機會,走出了牢房。
不過,汪精衛終究沒有被善耆所用,他出獄後的第二年,末帝宣統簽署了遜位協議,大清帝國正式滅亡。
不過,善耆對汪精衛的影響也是很顯著的,對善耆本人,汪精衛稱他為“了不起的政治家”,從政治立場上,汪精衛也逐步背棄了,孫中山的革命思想,轉向與立憲派的媾和之路,並一步步滑入投靠日本人的漢奸深淵!
回覆列表
1910年3月31日,清政府抓捕了一名叫汪兆銘的刺客。經過審問得知,汪兆銘是革命黨人,其行兇的物件正是攝政王載灃。
載灃聞之,勃然大怒,當即要按清律將其凌遲處死。
然而,肅親王善耆卻堅決反對,並一再爭取對汪兆銘的寬大處理。
按說,當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革命黨人更是不斷起義,大有推翻清政府的勢頭。
此時,如果殺了汪兆銘,對於革命黨人來說,那很有些“殺一儆百”的威懾。可善耆為何要替汪兆銘開脫呢?
(善耆舊照)這得從善耆這個人說起。
善耆是皇太極長子豪格的第十代嫡孫,是愛新覺羅家族根正苗紅的宗室子弟。而且他還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善耆出生於同治五年。此時的清政府政權已經延續了200多年,別說宗室子弟,就是滿清貴族也都只懂得提籠架鳥,玩物喪志了。
但善耆是個例外。他能文善武,又多才多藝,在諸王中算是個佼佼者。
此外,善耆幹練開明,為人豪爽。再加上他頗具幽默的特性,所以很結交了一些朋友。
不過,這些都沒有用,重要的是能為清政府分憂才是硬道理。
善耆是熱血青年,但是遲遲沒有機會表現。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庚子之亂給了他機會。
一是,慈禧西狩時,善耆護駕有功。
二是,善耆所居住的肅親王府,在八國聯軍攻進城後,由於緊挨英國公使館,所以早早被洋人佔用了。
慈禧念善耆護駕有功,再加上肅親王府內的一應古董珍玩,都被八國聯軍洗劫一空。所以她要給善耆一些補償,封他為崇文門正監督。
這崇文門正監督就是北京城的稅務總管。不光是崇文稅務總局,轄下23個分局皆由其主管,一應賦稅皆由他過手。
(慈禧畫像)慈禧一番好意,是想讓善耆利用這個職務,把損失找補回去。誰知不久後,慶親王奕劻等人卻聯名彈劾他。這樣,半毫過錯也沒有的他下崗了。
原來,善耆早就恨清政府吏治腐敗,貪汙受賄非常嚴重。所以他上任後,不僅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要求官吏不得貪汙受賄。還對以往凡是洋人經商不納稅等條例,進行了修正。
這樣一來,風氣大好。可是慶親王奕劻等人的財路卻斷掉了。
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更何況這裡面盤根錯節,關係著眾多人的利益。所以善耆雖然做得全不錯,但上上下下的官員卻被他得罪了個乾淨。
慈禧權衡利弊,乾脆讓他下了崗。
不過,“庚子之亂”後,清政府為了取悅洋人,對當初支援義和團的官員進行了大清洗。這樣就造成朝中可用之人,青黃不接的現象。
於是僅過了不到2年,慈禧再次起用了善耆。這次委任他為工巡總局管理大臣。
工巡總局管理大臣負責城管、市政等方面的工作。
善耆上任後,立刻對街道進行了治理和修繕。
由於他住在東交民巷,也就是使館區。那裡洋人云集,但沒有商業。所以經奏請批准後,他負責建了東安市場。
開業之際便生意興隆,很快就成為了一片成熟的商圈。
此外,善耆還是個京劇票友。
清朝時期,女人是不能出門看戲的。想看,只能在家裡辦堂會。
善耆為了發揚京劇,特意開設了戲院。男子坐樓下,女子坐樓上。這樣,既沒有打破“男女授受不親”的規矩,又讓女子有了看戲的權利。所以在北京城裡,善耆的名氣傳得很快。
不過,善耆雖然在工作中採取了開明的態度,但是守舊派們,還是不能贊同。所以在一眾人的彈劾下,善耆幹了一年零八個月,又下了崗。
(善耆和川島浪速)1907年,善耆再次被任命為民政尚書。主管商會,教育,農會等。
善耆早在“庚子之亂”後,就對在京城的日本人很有好感。因為他在“庚子之亂”回城後,發現頤和園及各王府都遭受了八國聯軍的擄掠,唯獨紫禁城得以保全。
事後一打聽,是日本浪人川島浪速與聯軍多有溝通,最終讓聯軍同意“和平移交”,所以保住了紫禁城。
所以,善耆和川島浪速結為好友,並請川島浪速做顧問,建立了新式警察機構。
此外,善耆在戶口、市政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多變革。不過,在他奏請撤銷步兵統領衙門的時候,由於又奪了人家飯碗,再加上他的改革一直遭到守舊派的抵制,所以在守舊派的唆使下,2萬多官兵聯名向清政府控訴。於是,善耆再一次丟了工作。
這一次一次的丟工作,讓善耆愈發看出了清政府必將滅亡的危險。他一方面怒其不爭,另一方面又焦慮不已,唯恐清政府在他這一輩完結了。
就在這種情況下,革命黨人汪兆銘被捕了。
載灃把主審汪兆銘的工作交給了善耆。
革命黨人鬧革命並非一兩日了,清政府也多次鎮壓革命黨人。但是革命黨人頗有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意味,他們無懼砍頭示眾丟性命的危險,反而像春天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善耆認為,對付革命黨人不能一味鎮壓,而應該以“春風化雨”的方式來對付。只要博得了革命黨人的好感,就不難從內部瓦解革命黨。
再加上汪兆銘才華出眾,又風度翩翩。在把從汪兆銘那裡查抄的革命書籍及他所寫的革命文章看過後,善耆愈發對這個年輕人好感加劇。認為若能把此人爭取到清政府這邊來,必堪大用。
(汪兆銘舊照)所以,善耆不僅沒有對汪兆銘動刑,反而還對他多有勸說。除此外,還允他獄中讀報,生活上也頗有照顧。
其實在汪兆銘被逮捕後,當時的北京城牆上,到處都有革命黨人貼的恐嚇信。
革命黨人在信中稱,只要清政府敢殺害汪兆銘,他們就一定會以更猛烈的方式來報復清政府。
這讓本想把汪兆銘殺之而後快的載灃頗為躊躇,善耆便藉著機會給載灃分析利弊,最終說服了載灃改變了主意。於是善耆便以“誤解朝廷政策”的罪名,給汪兆銘判了個永久監禁。
汪兆銘在獄中時,善耆時常到獄中去看望他,兩人常常就時政侃侃而談。由於政見相左,兩人更多的時候是希望說服對方,所以辯論是常有的事情。
那麼,究竟是汪兆銘策反了善耆,還是善耆說服了汪兆銘呢?
有一次,善耆私底下和人交心說,他若不是皇族之後,他也加入革命黨來反朝廷了。
至於汪兆銘呢,則一直對善耆尊敬有加,稱他為“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
後來,因著愛才之心,善耆想辦法說服了清政府,恢復了汪兆銘的自由之身。
1912年,共和已經成了大勢所趨。眼見大勢已去,清皇室成員最終都在退位條約上籤了字,承認了這個事實。但善耆不籤,他心有不甘,總覺得只要再想想辦法,清政府依然能奪回政權。
多年以後,汪兆銘因蔣中正不接受議和主張,他為了重奪權力,也投敵賣國,投到了日本人的膝下,成了漢奸。
也許,汪兆銘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舉動,的確還是受了不少善耆的影響吧。
(參考史料:《清史稿》《遠去的紫禁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