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空通訊
    NASA已經宣佈了在2033年左右載人登陸火星,這個計劃已經得到美國總統特朗普批准。

    載人登陸火星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相比登陸月球,難度係數要大很多。

    迄今為止,人類還只有12個人登上了月球,月球距離我們只有40萬公里左右,等於還在自己的家門口、院子裡。要去火星卻要行程上億公里,是月球距離的幾百倍。

    我們可以體驗一下,一個人拿著個乾糧袋,到幾十公里外的親戚家串門,和揹著行囊去二萬五千里長徵,這種難度和艱險是一個數量級嗎?

    這個比喻和登陸火星比,還是小巫見大巫呢。

    人類登月只要飛幾天,而去火星要飛幾個月。

    其實沒有想象的這樣簡單,火星飛船的飛船並不是直來直去一條線到達火星,而是要根據地球軌道切線和火星軌道切線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這只是人們在地球上對於方向偏差的認知,但在太空,恐怕就不是差之千里了,億裡都打不住。

    在這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裡,只要有一個小毛病出現,就可能導致整個計劃的失敗。

    否則,許多國家發射的火星探測器,怎麼一去無蹤影了呢?

    太空渺渺茫茫,沒有過硬的導航和飛船技術,是無法到達火星的。

    前蘇聯是航天大國,在月球探索和金星探索上,曾一度走在美國前頭。但發射的幾十個火星探測器,包括後來俄羅斯發射的探測器,沒有一個成功到達火星。

    這是無人的,如果載人,這人可就悲哀了,不知飄到那個角落去了。

    所以,製造出能夠飛往火星的飛船,而且要在太空中保障宇航員們長期生存和安全,是很難很難的。

    火星不但距離遠,而且與月球的重力環境條件完全不一樣,這樣就需要儘量更精準的掌握那裡的狀況,否則到了火星也難以降落。

    火星大氣十分稀薄,只有地球的1%,而且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雖然有水,但是都是地下凍水,沒有地表液態水;火星晝夜溫差幾十度,一般都在零下幾十攝氏度;火星的土壤沒有半分有機質,是完全全的“死”土;火星有巨大的沙塵暴;由於沒有大氣保護,還有強烈的宇宙射線和紫外線傷害等等。

    宇航員們登陸火星,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不可能依靠火星生產的食物來生存,生活必需品只能帶過去,這樣飛船就需要巨大的裝載空間和動力。

    如何能夠採集到的火星的水和養,以供登陸人員長期生存使用,這也是現在需要攻克的課題。

    雖然有著令人無法想象的困難,但是人類探索太空的決心從來沒有退縮過。

    目前,能夠創造條件在較短時間裡載人登陸火星的國家,只有美國具備了這個能力。

    其他的一些國家現在無人探測器能不能發射到火星都還在努力中。

    而美國上世紀六十年代,水手四號就成功登陸了火星,後來接二連三,已經有將近二十個探測器成功登陸了火星,並且先後派出多輛火星車在火星上,有的已經在上面工作了十幾年,取得了大量火星環境資料。

    2018年5月5日,又成功發射了“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降落在火星,開始對火星內部結構進行探測。

    據一些資料介紹,登陸火星的飛船已經在多個公司實驗中,NASA的獵戶座飛船已經進行了首次太空無人飛行試驗;火星建築的設計與材料篩選也在公關實驗中;火星模擬生活艙的實驗也在進行;模擬火星取水的實驗也在沙漠地區開展試驗;如何在火星稀薄大氣中汲取氧氣的實驗也早已進行。

    NASA宣稱,將在2033年實現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並且在2022年左右重返月球,載人在月背登陸,並在月球軌道建立空間站,進行較長時間的模擬飛往火星演練。

    當然,截止到目前,這還只是一個實施中的計劃,屆時是否真的成行,成行後能否成功,還需拭目以待。

    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商業公司躍躍欲試,火星殖民計劃似乎已經箭在弦上。

    很多資料介紹,由於太空之路漫漫,很可能飛往火星的志願者們只有單程票,有去無回,或者埋骨火星荒涼的戈壁灘,或者成為第一批地外殖民者、火星人的鼻祖,為人類大規模移民開闢出一片新天地。

    中國的火星計劃也在進行中。早在2007年,中國就開始執行“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計劃,製造出一個重約110公斤的探測器,搭載俄羅斯火星探測器前往火星,結果由於俄羅斯探測器變軌失敗,我們的“螢火一號”探測器也沒能到達火星。

    2019年7月,中國航天局透露了火星探測計劃,並在10月份亮相了暫定名“火星一號”的探測器“真容”,宣佈在2020年發射,一次實現繞、落、巡三大任務,這是世界航天史上首次這麼高起點的太空探索計劃。

    火星改造計劃也早就有多個版本。

    首先是在火星製造大氣,其中計劃之一是在火星上建立幾個巨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工廠,用核能驅動。

    當溫室氣體充滿火星上空時,火星被溫暖溶解了地下冰凍水,再透過人工製造暴雨,使火星形成海洋。

    以後的事情就漸漸順理成章。改造後的大氣適應生物生存和生長;人類帶去基因改造適應火星的種子,遍撒火星,火星生態圈漸漸形成;一個碧波盪漾鳥語花香的地球小妹妹出現,人類大規模殖民開始。

    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願景,但爭議很大。比如關於改造火星大氣的方案就有許多,如捕獲彗星撞擊火星、製造巨大的太空鏡面照耀火星提升溫度等等。

    這個改造計劃需要人類前赴後繼1000年乃至10萬年。

    地球溫室效應越來越厲害,科學研究認為,平均氣溫只要提升6度,地球生物就會大滅絕,地球將變得無法生存。

    100年來,地球平均氣溫已經身高了0.46度。

    科學家們已經兩次聯名發出警告信,呼籲人類剋制自己,改變習慣,修復環境。並吶喊: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後面一次警告信發出時間為2017年11月22日,全球簽名的科學家達到2萬名。

    留給我們的時間還有多少?100年?1000年?還是10000年?沒人能給出一個肯定的回答。

    或許後天,臨界點就會來臨,科幻電影《後天》的極端氣候就會出現。

    開發火星就是科學家們為人類尋找出路的一個高瞻遠矚的舉措。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星空探索之路艱難而漫長,探索太空,不但需要強大的技術和經濟實力,還需要有第一個吃螃蟹的獻身精神。

    你願意做首批志願者成為火星有去無回的開拓者嗎?請回答。

  • 2 # 深度科幻

    客觀而言這個問題並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需不需要的問題!

    最能反映這個問題的就是NASA局長吉姆·布里登斯廷的言論:“只要預算充足,現在就能啟動登陸計劃!”當然他還是很客觀的將這一時間定在2035年,不過其中涉及太多的變數,並不足以認定這就是客觀的事實。

    關鍵問題:人類為什麼要登陸火星?

    雖然從表面上來說登陸火星是一個無限深邃的話題,從長期來說擁有無限可能。但以現階段人類的技術而言,這畢竟是一項超級燒錢又超級耗費資源、人力的龐大事業,而且除了政治影響在短時間以內看不到任何收益。因此對於這樣事情,各國都是慎之又慎,不到技術足夠成熟;不到有直接的需要;不到有直接的國家利益訴求不會輕易啟動這樣的專案。因此嚴格來說,這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需要的問題。何況今天美國好奇號已經登陸了火星,火星車已經展開了一系列的實驗,從科研角度來說,把人送上火星的作用並不大。

    客觀而言,在目前有能力又有技術登陸火星的國家只有中、美兩國,在不惜一切代價的情況下這兩國都能在未來10-15年左右的時間登陸火星,當然在技術上肯定會有很大的冒險,這是極端情況下用資源換技術的結果。具體而言,中美兩國當前沒有啟動登陸火星計劃還與第四次工業革命息息相關,目前兩國在大資料、人工智慧、新材料等領域展開激烈的競爭,甚至短兵相接,已經沒有能力和資源,或者不敢輕易上馬這樣的專案,而是儘量保持克制,遵循科學的規律。但這不是絕對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也能反過來催化人類對火星的探索。

    人類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登陸火星?

    雖然從現階段而言人類既沒有登陸火星的需要也沒有相關的技術準備,但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在短時間內出現下列極端的情況,人類還是會馬上啟動火星計劃。

    一、人類世界出現極端的政治對立:就像冷戰一樣,極端的政治對立會促使人類在航天上不計代價的發力,以追求政治影響,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就是這樣的產物。

    二、人類在技術上出現重大飛躍:譬如說核聚變、等離子火箭等等,這些關鍵技術的突破如果能大幅降低航天的成本,也會促使人類提早進行火星登陸計劃。

    三、地球即將發生人類不可抗拒的災難:如果地球出現環境極端惡化、可能造成人類毀滅等一類不可抗拒的災難,以人類目前的情況只能不惜一切代價向火星移民。

    四、火星探測出現重大地、可改變人類歷史走向地大發現:譬如說人類的探測器在火星上拍攝到了外星人飛船,或者發現了某種可改變人類歷史走向的礦藏。在這樣的大發現面前,各國會不惜一切代價爭取早日登陸火星。

    如果排除極端情況的出現,人類大約會在什麼時候登陸火星?

    其實客觀而言,我認為火星對人類除了科研價值,其他的實際意義不大。首先地球在我們可想象的未來既不可能出現大的、可能導致人類滅絕的災難;其次以人類目前的技術,即使在發展200年也沒能力去徹底改造一顆行星,所謂火星移民的可能也微乎其微,最起碼水就是一個大問題。何況從大的歷史走向來說,人類的未來即便是走入太空,選擇太空城的可能性也要遠遠大於移民火星,因此人類登陸火星必然是作為科考的目的。

    以人類現在的技術,正常情況下會在40-60年內選擇登陸火星,開展行星研究,並對太空移民展開可行性實驗。

  • 3 # 醫者大魏

    以目前人類的載人飛船的發展程度來看,短時間內想要登陸火星探索的目標是很難完成的

    為什麼登陸火星是可能的?

    首先我們從整個太陽系來說,距離地球最近的兩顆行星,一是金星,二是火星;但是據科學家的分析和目前已知的資料來看,金星的溫度是很高的,平均溫度甚至達到了462°C,目前探測器都無法登陸,更別說載人飛船了。這樣來看登陸火星,則是人類的“最佳選擇”。

    登陸火星為什麼很困難?

    據科學家們表示,根據人類目前行航空航天的發展水平和航天器的飛行速度來說,登陸火星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地球到火星的距離是0.55—4億千米,地球到火星的距離是不斷變化的,例如,在2014年的某一時刻,火星離地球的距離為9300萬公里。然而,在2003年的某一時刻,火星接近地球的距離為5600萬公里。

    即便是地球距離火星最近的距離,也需要飛行半年之久才能抵達火星,對宇航員的考驗是非常大的。

    登陸火星還未解決的“難題”

    1、飛往火星的旅途中,意味著宇航員們將會長期生活在“失重”的環境中,一方面要鍛鍊,一方面還要維護各種精密儀器的運作。

    2、距離地球越來越遠,航天器的燃料問題和保障宇航員的生活保障問題。

    3、據資料顯示,長時間處於失重環境會導致宇航員的骨骼以及身體強度大不如前,還會引起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因此每天兩個小時的運動十分有必要,但是面對較長時間的太空飛行,這種鍛鍊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4、其他不可控因素,遙遠的旅程充滿了未知,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危險因素,比如宇宙輻射或者來自未知天體的撞擊,甚至是飛行儀器的意外失控。這些都是宇航員們曾經真實經歷過的突發事件,好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最後都化險為夷,但也有宇航員因此類意外而犧牲,成為永遠的遺憾。

    5、到達火星後的探索問題同樣是要付出很大的經歷和代價,火星有晝夜之分,但是沒有大氣層,宇宙輻射會不斷侵襲,訊號因此受到干擾,宇航員們的安全也有可能受到威脅。

    登陸火星的計劃還需要從長計議

    目前,人類需要藉助於先進的技術對火星之旅進行更好的安排,在保障宇航員安全的同時,也要促進任務的順利執行,為人類未來征服火星提供更多經驗和保障。我們期待人類“登陸”火星。

  • 4 # 科學速覽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計劃,2033年左右將開始載人火星任務。這個計劃不僅僅是做一個ppt演示然後愚弄公眾,它實際上是被執行的。只有2019年,大約14年後。所以在宇航員訓練方面,NASA選擇了訓練那些剛剛成年的年輕人,他們只有30歲左右。

    火星距離地球約1.4億公里,單是到達火星就需要8個多月的時間。當然,也有最近的時間,這一次只有五個多月。但要等上26個月,才能等到超過5個月的火星之旅,這段時間被稱為“火星視窗期”。因此,火星之旅短了近兩年,長了三年多。旅途是最艱難的。

    今天的載人宇宙飛船在軌道上的壽命太短,不足以支援火星之旅。為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開發了一種名為“獵戶座”(Orion)的深空載人飛船,這是一件怪事。第一艘飛船是不久前組裝的,將用於返回月球。光有船是不夠的。一定有食物。據說至少七個人去火星旅行一次,七個人吃兩三年的食物,這真的很大。那將需要非常大的宇宙飛船來儲存,那將需要發展。例如,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就有6名常駐宇航員。每六個月,就會有一至三艘貨船下水補給。在接下來的兩三年裡,很難不讓宇航員生病,這需要醫療治療。但是NASA有一位在國際空間站呆了兩年多的美國宇航員的經驗。

    在回來的路上,也很困難。火星上的很多東西都比月球大,這也意味著更硬。你必須在返回的途中發射火箭,在月球上你不必擔心火箭會被大氣摩擦燒掉,但在火星上你得擔心,這使得發射變得更加困難。不得不說,馬一龍是聰明的,當他的飛船降落在火星上,它使用引擎減速而不是降落傘。這只是登上火星困難的冰山一角。

  • 5 # 天馬行文

    火星是個不毛之地。從很多方面看,它都是已知行星中最像地球的。火星上溫和的一天與地球南極大陸的夏日午後相似。但是,探索者在火星上仍然需要太空服,因為那裡的空氣不適合人類呼吸。火星大氣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而且它的大氣十分稀薄——密度要比地球大氣的1%還要低。

    然而,最嚴重的問題不是大氣,是過低的溫度。火星赤道上一年中最熱一天的正午,只有表層幾毫米的土壤溫度能夠達到室溫,且僅能維持幾個小時而已;而火星稀薄的大氣永遠也達不到這個溫度。偶爾,火星大氣的溫度能夠飆升到水的冰點(攝氏0度),那已經是火星上的熱浪所為了。任何情況下,火星大氣的壓力都太低,不足以讓水以液態的形式存在。當太陽落山時,火星大氣和地表的溫度都降至加拿大東北部巴芬島的冬天那樣低。子夜的火星赤道區,任何一處都不及地球南極洲溫暖。在火星的兩極區域,冬季的溫度降至水銀柱的底部,白天的最高氣溫都在零下110℃左右。這樣的低溫足以讓火星的大氣也冰凍起來。事實上確是如此,在冬季,火星兩極覆蓋著一層灰白的冰毯,那是固態二氧化碳,也就是俗稱的乾冰。

    低於零度的氣溫對將來的火星勘探者來說不是問題,他們將穿戴一整套能夠全身加熱並帶有空調的升級版的宇航服。現在,這些已經可以實現。把人類送到火星之後再送回地球,從技術角度講是完全可行的,只要有足夠的獻身精神和資金保障就行。往返火星大約要兩年的時間,因此最大的障礙是如何設計好能在如此漫長的旅程中維持生命的系統。將人類送往火星需要幾千億美元的投入。相比之下,已經順利工作至2010年的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漫遊車在6年的火星探測 中僅花費十億美元。毫無疑問人類可以到火星去旅行,但是按我個人的猜測,直到本世紀中前三十年載人火星探測都不會付諸實際。但是,當我們真的這樣做時,又會是什麼樣的場景呢?我們真切地期盼著。。。。。。

  • 6 # 刁博

    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在臺北時間5月5日晚7時05分剛剛發射了“洞察者”號火星探測器。如果一切正常,洞察者號會在今年11月26日登陸火星,歷時半年多一點。

    人類曾經登陸過月球,那是在美蘇爭霸時期。美國幾乎是用了舉國之力將宇航員送到了月球表面,投入給登月計劃的經費一度佔到當年科研經費的五分之一,而剛剛升空的“洞察者”號僅僅花了8.3億美元。

    因登月投入太大,人類幾十年來沒能繼續登陸月球。若是將人送到火星表面,比登陸月球還要困難很多倍。

    飛船往返地球和月球只不過是幾天的時間,而要往返火星,就目前最快的速度看至少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這半年的時間裡宇航員要“囚禁”在狹小的飛船裡。飛船中還要攜帶足夠多的食物、水分、氧氣,以及返回時需要的燃料、火箭等等。這個過程不僅是對宇航員生理和心理的嚴重挑戰,也對人類的技術提出了巨大的要求。發射阿波羅飛船的土星五號起飛質量高達3000餘噸,要想將人送上火星並安全返回,飛船的起飛質量需要高出一個數量級。

    人類還不能實施這樣的計劃,目前也沒有載人飛船登陸火星的計劃。不過,隨著人類技術的逐步發展,技術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人類的腳印一定會踩在火星上。處在太陽系宜居帶內紅色火星一直是人類的嚮往,或許幾百年後人類還能大規模向火星移民。

  • 7 # 航天兔

    人類設想登陸火星可以說由來已久,但一直因為技術的原因沒有實現。

    同時,地球與火星在圍繞太陽公轉的時候,每兩年才接近一次,這時候才是火星任務發射的視窗期,而火星與地球的近地點最近也有5500萬公里,而這個近地點的機遇更是要等15-17年才有一次。

    所以不僅登陸火星的技術很重要,登陸火星的視窗也很重要。

    根據目前美國NASA的計劃,是準備在2030年登陸火星,其它各國包括民間組織所謂的“登陸火星”計劃,也大都在2025年之後,這裡面的原因就是為了火星近地點的大沖視窗期,和實際技術發展而預留的時間。

    今年既是火星“大沖”之年,是火星離我們最近的時候,但以目前的載人空間技術還不足以支援宇航員登陸火星,而下一次的火星“大沖”視窗期,則最快也要等15年以後,也就是2033年之後。

    同時,登陸火星最重要的返回技術成熟也需要時間,登陸火星僅是開始,一去不回那不是登陸,那就自殺,所以載人返回技術也至關重要。

    而目前載人航天火箭的最大近地軌道也不過130噸左右,地月轉移軌道的運力更低,說白了以目前的技術對火星進行深空探索也只能是買張單程票。

    但是,隨著現在液氧甲烷推進劑火箭發動機的日趨成熟,未來最大的可能就是在火星這個富含甲烷的星球,建立工作站,提取甲烷推進劑,來進行雙向的火星往返工程。圖注:美國Xpacex、藍色起源、中國藍箭航天等多傢俬人航天企業的液氧甲烷發動機先後點火成功,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的研製已經正式在國際上進入了快車道。

    雖然現在談登陸火星還為時甚早,但無論怎樣,人類畢竟已經從仰望星空走到了探索月球,人類的一大步既然能踏上月球,踏上火星等地外星球進行深空探索也不會是夢的……

  • 8 # 史海探奇

    如果僅僅是登陸的話,人類現在的技術儲備基本就夠上火星了。

    雖然還有一些技術上的問題沒有最後解決,但已經不影響大局了。

    從人類多次發射的無人探測器發回的情況來看,火星上並沒有極端的情況出現,到火星環境,最多就象在太空站裡生存一樣,只不過,距離太過遙遠。

    人類登陸火星,最重要的有幾個這樣的問題。

    一、火箭技術

    目前人類的火箭技術基本能滿足前往火星的要求。飛往火星,需要一款重型火箭,需要把150多噸的負荷發射到近地軌道。這個就是人類前往火星的載人飛行器。以登月時的技術來著,目前人類的火箭技術能達到這個要求。

    同時向火星發射數個艙體,這些艙體包括生活艙、補給艙或燃料等,以備宇航員到火星時生活和返回之需。

    二、宇航員的健康問題

    從地球到火星,人類的飛行器需要200多天。國外數名宇航員在太空站的停留時間均已大大超過這個數字。但是有實驗表現,長期失重狀態會導致骨質疏鬆的症狀,根據研究,這種骨質疏鬆就算是不停鍛鍊也無法遏止,因為在失重狀態,造骨的幹細胞會大量死亡,目前還沒有聽說有效的解決方案出臺。不過在這個問題上,似乎無法影響人們前往火星的決心。

    三、火星著陸

    宇航員火星登陸,當然是最為重要的一環,一旦失敗,一切都無從談起。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最有可能採取的是好奇號的登陸方式。不過當然不是重達30多噸的火星載人飛行器了,而是隻有3-5噸重的火星登陸艙,餘下的部分繞行火星,當做通訊中轉站和物資補給站。這就與登月方式基本相當。

    宇航員登陸火星之後,會放出火星車去尋找先前投到火星表面的生活艙和補給艙等。然後建立簡易的火星科考基地,進行為期一年左右的科學考察,等待次年發射視窗的降臨。

    四、火星考察期的保障

    在火星上要呆一年左右的時間,這個時間裡,宇航員們的生活保障顯得極為重要,特別是飲食起居和醫療。此外,火星上的大氣和水並不適合人類,對於人類來說是有毒的。最為討厭的是火星上細小的粉塵。直徑只有0.2微米的粉塵沾在宇航服上,不使用有效的吸塵裝置根本無法弄掉。

    五、火星上的返航

    火星上返航,最有可能的象電影《火星救援》裡那樣安排,返回艙早已經準備好了,隨時可以點火起飛。離開火星,當然不可能象離開月球那樣簡單。月球上沒有大氣,引力又小。功率小些的火箭就可以順利完成任務。

    從火星起飛,火箭帶著返回艙必須達到5公里/小時以上,才能順利地逃出火星引力和大氣層。在火星上空,返回艙與火星軌道上的火星飛船進行對接,然後返回地球。

    由於火星是繞太陽執行的行星,且在地球軌道之外,所以整個火星之旅至少需要兩年,才能湊足往返所需的發射視窗。這與去月球有著本質的區別。

    至於移民火星等內容,人類必須要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生物圈,實現食品、水源、氧氣、物資等的自給自足。同時,對於長期定居火星,繁衍後代等一系列生理問題還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實踐,目前並不具備條件。

  • 9 # 火星一號

    按照目前的計劃,人類將在大約15年後登陸火星,我們將成為歷史的見證者。雖然人類早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登陸過月球,但50年過去了,月球至今還是人類去過的唯一地外世界,也是人類去過的最遠地方。之所以我們仍然踏步不前,最主要原因是載人深空探測缺乏資金投入。

    航天活動的成本很高,尤其是載人航天活動,必須要保證宇航員的安全,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當年美國能夠實現載人登月,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情況很特殊。為了實現載人登月,美國不惜一切代價。然而,成功實現載人登月之後,美國並沒有獲得巨大的經濟回報,所以美國成功登月6次之後就提早終止了阿波羅登月計劃。

    雖然月球距離我們僅38萬公里,但人類登陸就已經是困難重重,更何況是最近距離遠在5500萬公里之外的火星。相比起月球,載人登陸火星的難度要大得多,並且也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在人類登陸火星之前,前期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飛往火星每隔26個月才有一個發射視窗,載人火星任務的持續時間至少要8個月,這對於宇航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也需要非常先進的生命保障系統。而火星上並沒有已知的資源可以為載人登陸火星提供巨大的經濟回報,所以載人火星任務遲遲沒有實施。

    但正如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所言,人類的眼光要放得更長遠一些,我們要努力成為多行星物種,以避免地球遭遇不測而導致人類滅亡。對此,NASA和SpaceX分別計劃將在2030年左右把人類送上火星。人類終有一天會離開地球搖籃,而我們這一代人將有幸成為歷史性時刻的見證者。

  • 10 # 傲翔鷹

    謝謝邀請。以目前科技,已經能辦到,只是回不來。用大推力火箭多次發射構件,在地球軌道組裝火星飛船,由推進艙、生活艙、著陸艙、基地艙、返回艙等構成,然後啟動主發動機藉助引力彈弓飛向火星,大約需要半年時間,這個目前技術不難辦到,前蘇聯和美國宇航員都有在空間站生活幾百天的記錄,最牛的有八百多天。到達後進入環繞火星軌道,基地艙傘降,展開後除錯完畢,著陸艙帶著乘員降落。這就是目前技術能辦到的。而未來如果能在重力為地球2/5的火星起飛回到火星軌道與繞火星艙對接,就能實現《火星救援》裡的火星往返任務了

  • 11 # 依舊238402323

    美國的探測器不是已經登了嗎?如果說是人的話,起碼20年吧,現在方方面面技術雖然進步了可是沒有突破性的動力。

  • 12 # 雨夜雜譚

    這個問題的變數很大,影響因素太多。就目前以人類的太空探索技術發展速度,再有個三五十年也未必成行。況且這期間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影響,例如:全面戰爭、黃石公園火山爆發、海嘯等都會推遲或直接影響人類太空探索的步伐,所以現在討論這個問題還有點為時過早了。

  • 13 # 闊口吞天

    火星是太陽系從內到外的第四顆類地行星,以目前的太空技術和運載火箭的能力我們還沒有能力把人送到火星,主要是去了回不來。

    因為地球的火星執行軌道不同,發往火星運載工具只有在視窗期距離最近,每26個月兩者之間的距離最近,就算是最近的時候發射也有5500萬公里以現在能達到的速度飛到哪裡要7個月時間,先上去的人在那裡呆26+7月也就是說在一切順利不出意外的情況下,先到的人要獨自在哪裡生活33個月,一次能運幾個人還有給養和基本的生活設施才能讓他們在哪裡呆上33個月以上。

    因為在地球上發射飛行器大部分的燃料都用來克服地球引力啦,如果建立月球基地在月球上出發,則可以大大降低所需要的燃料多載一些貨物,因為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在人登陸火星之前最好先發送一些機器人,搭建太陽能發電廠或者核電廠,有了電力在組建一個足夠大的生物圈,起碼的氧氣和植物先培育起來,讓過去的人不至於什麼資源都沒有,要緊可能多的給他們創造一些可利用的資源。窮家富路說的就是這個,在家裡環境熟悉可利用的資源多,在火星一個寒冷缺氧少光無水沒有植物的陌生星球直接把人送過去,那是送死不負責。

    太空探索是建立在充足環境調研和人類已有的科技水平之上的,真不是腦袋一熱說來一場來說走就走的旅行一樣

  • 14 # 使用者9183302378621

    根據目前各國航天計劃來看,人類至少20年之內不大可能登上火星,SpaceX雖然近期宣傳得的厲害,但要想突破防輻射、長期失重造成人體骨質疏鬆、重型運載火箭及火星大氣硬著陸技術仍需時日,同時,天文數字般且短期內看不到回報的資金投入也會阻礙火星登陸,除非取得突破性技術進展,否則近數十年內應是無人探測小規模專案為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合夥人之間因為經營理念不同,該不該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