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尋遠方的詩
-
2 # 果進
我最喜歡的成語故事有:
孟母三遷: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
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為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給我們後人的啟示有兩點:一是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二是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
臥薪嚐膽:公元前496年,勾踐出兵要滅吳國水軍,結果打敗被俘三年,飽受屈辱。每日睡柴草,嘗苦膽,等時機成熟勾踐領3000精兵拿下吳國,一雪前恥。
薪嘗膽給我們的啟示是人生充滿坎坷,什麼事都不是那麼容易的。 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要有一定的犧牲和忍耐。在應該忍耐的時候一味的放不下架子,那只有失去成功的機遇。如果能夠忍耐和放下,經過不斷努力,總有一天會有一番作為的。而在努力的過程要不斷的鞭策自己,警醒自己。不能讓意志消沉麻木下去。不能忘了自己的初衷!
-
3 # 陳年往事1222
我喜歡的成語:"人傑地靈"公元663年九月初九重陽節,洪州閻都督在新落成的滕王閣大宴賓客,當地知名人士都應邀出席。王勃正好路過這裡,也應邀參加。因為他才十四歲,所以被安排在不顯眼的座位上。閻都督的女婿很會寫文章,閻都督叫他預先寫好一篇序文,以便當眾炫耀一番。大家酒酣之際,閻都督站起來說:"今天洪州的文人雅士歡聚一堂,不可無文章記下這次盛會。各位都是當今名流,請寫賦為序,使滕王閣與妙文同垂千古!"話畢,侍候的人將紙筆放在眾人面前。但是大家推來推去,沒有一個人動筆。後來推到王勃面前,王勃竟將紙筆收下,低頭沉思。過了一會兒,王勃捲起袖口,揮毫即書。閻都督見是一個少年動筆,不大高興,走出大廳,憑欄眺望江景,並囑咐侍從將王勃寫的句子,隨時抄給他看。才過一會兒,侍從抄來《滕王閣序》的開頭四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這四句的意思是:滕王閣所在之處過去屬南昌郡治,現在歸你洪都州府。它的上空有翼、軫兩星,地面連線衡山、廬山兩山。閻都督看了,認為這不過是老生常談,誰都會寫,一笑置之。其實,這十六個字把南昌的歷史和地理的概況都交代清楚了,縱橫交錯,起筆不凡。接著,侍從又抄來了兩句:"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閻都督看了有些吃驚。他想,這少年以三江(指荊江、凇江、和浙江)為衣襟,又將五湖(指太湖、鄱陽湖丶青草湖、丹陽湖洞庭湖)為飄帶,既控制著南方遼闊的楚地,又接引著東方肥美的越地,大有舉足輕重、扭轉乾坤之氣。寫出這樣有氣魄的句子,不是大胸懷、大手筆是不可能的。侍從接著抄上來幾句,更使閻都督吃驚:"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原來,王勃在這裡用了兩個典故。前一個典故是說,物有精華,天有珍寶,龍泉劍的光芒直射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鬥宿和牛宿之間。意思是洪州有奇寶。後一個典故是說,東漢時南昌人徐孺家貧而不願當官,但與太守陳蕃是好朋友。陳蕃特地設一隻榻,專供接待徐孺之用。意思是洪州有,傑出的人才。閻都督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欽佩,連聲稱讚:"妙!妙!妙文難得!"再也不讓女婿把預先寫好的序文拿出來了。王勃寫完後,走到閻都督面前,謙遜地說:"出醜之作,望都督指教。"閻都督高興地說:"你真是當今的奇才啊!"於是重新就座,閻都督把王勃奉為上賓,並親自陪坐。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成語《人傑地靈》關於問為什麼喜歡?古文觀止一書。《滕王閣序》一一王勃。因為特別喜歡這篇古文,曾經能背誦全文。現在老了,又不學而時習之,背不下來了。
回覆列表
成語是中國語言的特色之一,通常為四字一詞,但也有三字一詞、五字一詞等。每個成語的背後往往蘊藏了一個或者是多個歷史典故。因此,中國的成語也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我們每個人都能記得或多或少的成語,而且也知道一些蘊藏在這些成語背後的故事。下面我就來分享一下我喜歡的一些成語以及其背後的故事。
懸樑刺股懸樑刺股這個成語常常被用來形容人讀書非常用功或者是用來激勵人們奮發圖強,用功學習。
這個成語裡面蘊含了兩個不同歷史故事,分別是蘇秦和孫敬的故事。
懸樑說的是孫敬。孫敬是東漢人,他學習非常之用功,可以說是夜以繼日。孫敬用功至極,但他仍不滿意,因為學習疲倦時,常常打瞌睡。有一天,孫敬想到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把一根繩子掛在牆上,然後用繩子把自己的頭髮綁起來。這樣當自己打瞌睡的時候繩子就會拖拽頭髮,把自己疼清醒。
▲孫敬懸樑
刺股說的是蘇秦。蘇秦生活在戰國時期,是著名的縱橫家,曾佩六國相印,使秦十五年年不敢出函谷關。但蘇秦早年卻不受重用,還被自己的家人看不起。於是蘇秦發憤圖強,努力學習,犯困時就用錐子刺自己大腿,使自己得以清醒而繼續讀書。
▲蘇秦刺股
今天我們提倡學習要懸樑刺股,並不是說要天天學到三更半夜還不睡覺,而是要學習懸樑刺股背後之蘊含之精神——要有毅力。該休息的時候好好休息,但該學習的時候就要好好學習!
程門立雪程門立雪說的宋朝人楊時的故事。“程”指的宋代著名理學家程頤。當時楊時已經有四十多歲了,但仍然刻苦鑽研,求學問道。在一個雪天,楊時和他的一個朋友來拜訪程頤,而程頤恰好在“冥坐”閉目養神呢!他們便恭恭敬敬地侍立一旁,等程頤睜開眼睛的時候,門外的雪已經有一尺多深了,而楊時他們仍沒有離去!
現在有部分同學對自己的老師不是很尊重,這是不對的!而程門立雪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要尊重老師。
▲程門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