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正玩遊戲
-
2 # 小豬說史事兒
第一,劉備本來就是個偽君子,危難時幾次丟下妻小自已逃命,呂布曾經救過他的命,他照樣借曹操之手將呂布殺死,可以說是個非常自私的小人,凡是和他親近的軍閥基本都掛了,指望他去救公孫瓚希望不大。
第二,公孫瓚派劉備和田豫進入徐州,配合袁術進攻袁紹後方。但劉備救了陶謙後雖然入主徐州,但劉備從進入徐州就沒安生過,不管是有反骨的呂布,還是虎視眈眈的曹操,還是腦子有病的袁術,都在拼命的打劉備,把劉備打成了喪家之犬,劉備就是想救也救不了。劉備那點人就是去了還不夠袁紹塞牙縫的!大耳那麼實際的人當然不會去做那麼作死的事。
第三,當時袁紹勢大,曹操、張楊等一大票的梟雄都跟著他混,連劉備的老大陶謙也跟袁紹是盟友,劉備當然不敢胡亂出手,好不容易有塊地盤誰捨得丟。
第四,劉備早就看出公孫瓚成不了大事,所以脫離了公孫瓚,帶著關羽和張飛兩個哥們闖蕩天下去了。慢慢的劉備和公孫瓚斷絕了聯絡,後來劉備在徐州立足後,兩家相距太遠,資訊傳遞也不便,等劉備知道,公孫瓚已經死翹翹了。即使不死離得那麼遠他也救不了。
-
3 # 睡不醒的郝
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劉備其實那時候並不在身邊,那時候的劉備在青州,因為公孫瓚的貪心導致在戰線被拉得非常的長,劉備想要回防已經來不及了。在關鍵之戰中,劉備在跑去救援徐州陶謙的路上,根本就不可能救援公孫瓚更不要說報仇了,之後的一切發生的實在是太快了,歷史的車輪根本就沒有跟劉備反應的時間就推著他繼續往前了。不過劉備的性格,哪怕是當時在公孫瓚身邊,他性格也註定不會給公孫瓚報仇。
因為劉備是一個聰明人,他知道他跟袁紹在力量上面差的太懸殊了,去救公孫瓚就是自尋死路。至於後面的為關羽報仇,無非就是一個進攻東吳的理由罷了。其次公孫瓚為了掌控幽州殺了劉虞,從道義上面來說就已經不佔上風了。而且劉備已皇室自居,怎麼可能幫助殺害自己同宗的兇手呢?因此小編也是可以得出結論,劉備肯定不會替公孫瓚復仇。
-
4 # 光頭老申
公孫瓚在易京被圍而自焚,當時他的好友劉備為什麼不去救援呢?我們來看一下劉備這時的處境。
建安三年,呂布擊敗劉備,備投曹操,到許縣做了沒有實權的左將軍。這時的劉備既無錢糧,也無兵馬,因為衣帶詔的事每天提心吊膽,只好每天在菜園種菜以示低調無為。生鞏曹操殺他。
建安三年,公孫瓚戰敗被圍易京,實力大損最後自焚而亡。
劉備一無實力,二無時間。縱使想去救援也是有心無力,更何況他在許都也是自身難保,只能是無可奈何。
-
5 # 歷史阿Q
如果說三國裡面誰最不容易,在我看來絕對是劉備,袁紹能夠建立勢力靠的是四世三公的名聲,孫堅能夠建立勢力靠的是江南百姓以及當地豪門的支援,曹操能夠建立勢力依賴的是他們曹家的名聲。至於劉表劉璋等等都是靠著之前皇帝的封賞,反觀劉備他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依靠唯一能夠只能依靠的只有他自己。
跟那些一開始就有錢有地盤的諸侯比起來,劉備的起點那不是一般的低。唯一拿得出手的還是不知道是真是假的皇叔身份,但是在亂世中,皇帝想要保命都非常的難,更不要說皇叔這種虛無縹緲的身份了,講究的還是硬實力。雖然那時候在天下學子心中大漢還有得救,但是也僅僅只能起到加分的作用,並沒有什麼實質的改變。漢朝在經歷四百年之後,姓劉的宗師真的遍地都是,劉表、劉璋哪個不是皇室後裔,這種身份真的沒有什麼用了。
雖然劉備一直把這個身份掛在嘴上,但是歸根結底劉備就只是一個底層賣草鞋的人罷了。想要在這亂世中有一番作為,確確實實難度非常的高,但是劉備依舊是做到了三分天下,哪怕是實力最為弱小的蜀漢,但是也能夠證明他這個人的能力。外來的助力真的也不可忽略,有一個人就給他的人生提供了第一個支撐點,也就是憑藉著這個支撐點讓他一下子躋身到了上流的社會,最後才取得了成功,這個人就是他的好朋友——公孫瓚。
如果說二者之間的關係,那麼他們之間可以說是發小,從小的好朋友還是同學。早年的時候他們都是師從那時候的儒學大家盧植,從那以後二人也是結下了非常深的友誼。但是在畢業之後兩個人的命運也開始了巨大的變化,劉備這裡顛沛流離,還在四處漂泊,為明天到底去哪裡犯愁。
反觀公孫瓚憑藉著自己的出身,在幽州這一塊地方混的已經是相當的不錯了,可以說是名聲在外。走投無路的劉備也是想起了這個老同學前來投奔,公孫瓚是一個比較念及舊情的人,於是他也是力保劉備給他謀了一個官職——別部司馬。
別看這個官不大,但是也代表著劉備已經開始混入到朝廷的編制中了。之後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加上公孫瓚的推薦,劉備也是坐上了平原令這個位置。自此之後劉備也是在各個地方官員面前混臉熟,天下人開始慢慢知道劉備了。也是為後面打天下奠定了基礎,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要是沒有公孫瓚的幫助,劉備肯定還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走更不要說建功立業了。
在劉備仕途蒸蒸向上的時候,公孫瓚開始走下坡路了,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跟袁紹之間有了矛盾。那時候袁紹從洛陽逃離之後被任命為渤海太守,之後他又從韓服手上奪取了冀州。開始展露自己爭奪天下的野心,下一個目標就是公孫瓚的幽州。
幽州那時候的太守劉虞是一個宅心仁厚的人,但是公孫瓚卻是一個好戰之人,在對待北方匈奴的態度上面。他們終究是爆發了矛盾,而且變得不可調和。之後公孫瓚也是先下手為強直接殺死劉虞把整個幽州掌控在了自己的手裡,之後就開始跟袁紹決戰。但是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公孫瓚戰敗,幽州也是落在了袁紹的手上,那麼作為公孫瓚好友的劉備為什麼就不救援呢?
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劉備其實那時候並不在身邊,那時候的劉備在青州,因為公孫瓚的貪心導致在戰線被拉得非常的長,劉備想要回防已經來不及了。在關鍵之戰中,劉備在跑去救援徐州陶謙的路上,根本就不可能救援公孫瓚更不要說報仇了,之後的一切發生的實在是太快了,歷史的車輪根本就沒有跟劉備反應的時間就推著他繼續往前了。不過劉備的性格,哪怕是當時在公孫瓚身邊,他性格也註定不會給公孫瓚報仇。
因為劉備是一個聰明人,他知道他跟袁紹在力量上面差的太懸殊了,去救公孫瓚就是自尋死路。至於後面的為關羽報仇,無非就是一個進攻東吳的理由罷了。其次公孫瓚為了掌控幽州殺了劉虞,從道義上面來說就已經不佔上風了。而且劉備已皇室自居,怎麼可能幫助殺害自己同宗的兇手呢?因此小編也是可以得出結論,劉備肯定不會替公孫瓚復仇。
-
6 # 煙華落雪
(圖片來自百度,侵刪)
劉備不是不想救,而是沒辦法啊!
公孫瓚其人,十分傳奇。其人出身低微,剛開始在郡中任小吏。據《三國志》等書籍記載,所謂郡小吏,就是書佐,掌管文書抄寫,地位低下。後來因為自身才能,被太守發現,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又送他到盧植那裡提升學歷。
(圖片來自百度,侵刪)
《後漢書》:公孫瓚字伯珪,遼西令支人也。家世二千石。瓚以母賤,遂為郡小吏。為人美姿貌,大音聲,言事辯慧。太守奇其才,以女妻之。後從涿郡盧植學於緱氏山中,略見書傳。劉備和公孫瓚就是在盧植這裡認識的。盧植在大儒馬融門下學習,學成後回到涿縣教學,門下就有劉備、劉德然、及公孫瓚。在《三國志》裡記載劉備十五時求學,“瓚深與先主相友”。且劉備對讀書並不是特別喜歡學習,更加喜歡廣交天下豪傑。在同窗時期兩人關係很好。
(圖片來自百度,侵刪)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劉備)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那麼既然兩人關係很好,而且後來劉備也曾經投奔過公孫瓚,那為什麼公孫瓚在如此危機時刻劉備沒有盡力幫助呢?
《三國演義》給出了這樣解釋:在第二十一回裡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公孫瓚是失敗是滿寵告知曹操,劉備當時在旁邊得知的,他當時不瞭解情況,也很久沒有和公孫瓚聯絡,訊息不靈通所致。
那麼實際上是這樣嗎?
據資料記載。公孫瓚在建安四年(199年)三月被袁紹圍困。公孫瓚想要讓黑山帥張燕和其子公孫續發兵來救。公孫瓚意圖與公孫續裡應外合,結果信件被袁紹截獲。袁紹根據信件舉火為號,公孫瓚以為援兵到了,率兵出擊,結果被袁紹大敗。
後來公孫瓚在圍困中感覺必敗無疑,自殺。
那麼同時間劉備幹什麼呢?根據《三國志》記載:建安三年(198年),劉備和呂布大戰,劉備被擊敗,妻子被俘虜,隻身逃出。後聯合曹操擊敗呂布,後隨曹操返回許都。
建安四年(199年)確實有兩人議論天下英雄、衣帶詔之事。
先主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圖片來自百度,侵刪)
此時劉備受限與曹操之手,後來如演義描寫,劉備知道曹操不會容他,借與朱靈討伐袁術的機會,離開許都。到了建安五年(200年),劉備被曹操大敗,劉備再次流離失所。
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可見從這段時間線上看,劉備一直在與呂布、曹操等人糾纏,自身難保,根本無力來幫助公孫瓚。
-
7 # 八零後
公元194年,曹操出兵進攻徐州,理由是為父報仇。此時陶謙向田楷求救,秉持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田楷與劉備率軍援救陶謙。而一到徐州,劉備就收到了陶謙贈送的4000丹楊兵,這筆大禮讓劉備立馬選擇投靠陶謙。
公孫瓚謀害劉虞,以成眾矢之的。公元193年,劉虞因看不慣公孫瓚縱兵害民,選擇攻打公孫瓚。但由於不擅統率,最終被公孫瓚擊敗!劉虞與他的部下往北逃到居庸縣。公孫瓚三天就攻破居庸,活捉劉虞及其妻子兒女回到薊縣。並以劉虞與袁紹謀取稱帝的理由將劉虞殺害。
此舉直接導致公孫瓚人心大失,此時劉備也對公孫瓚的暴行非常不滿。這也是促使到達徐州後選擇投靠陶謙的了一個重大原因。
回覆列表
遠水解不了近渴。劉備當時也是身處險境,當時劉備剛才曹操手上奪回徐州,又因衣帶詔事件與曹操交惡。所以當時劉備的首要任務是做好抵禦曹操的準備,根本無力去救公孫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