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富平小田

    2020年的水稻價格能漲的,現在國家對農業還是相當重視的,保障農產品的價格是政府市場為主導,國家相關政策為輔,國家會出臺相關政策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

  • 2 # 紅海三農

    今年水稻價格能不能漲價誰也說不準,不過先看看近期黑龍江省發的一則通告。

    黑糧調控聯〔2020〕16號

    各市(地)、縣(市)糧食局,各有關中儲糧直屬企業、農發行分支機構:

    為促進農民餘糧順暢流通,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按照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相關工作部署,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中儲糧直屬企業、農發行分支機構要會同相關部門(單位),在落實當地黨委、政府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關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安排好域內各類糧食企業復工復產,組織域內售糧農民與收購企業進行有效對接,有序恢復我省糧食市場化購銷和稻穀最低收購價收購工作。

    各地要以縣為單位,按照糧食安全黨政主要領導責任制相關要求,落實好秋糧購銷工作主體責任,組織政策性收儲庫點和其他各類糧食經營者按照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完備具體的疫情防控和收購工作方案。經疫情防控指揮部批覆同意後,依程式復工復產,切實做到疫情防控和秋糧收購兩不誤。要切實維護糧食市場秩序,督導各類糧食經營者依法依規組織開展市場化購銷。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中儲糧直屬企業、農發行分支機構要督導各收儲庫點嚴格落實國家收購政策和質價政策,對符合國家預案規定質量要求的稻穀敞開收購,不限收、不拒收。

    各地要全面摸清轄區內農民待售餘糧實際情況和農民售糧需求,準確分析掌握秋糧購銷狀況,科學研判後續發展形勢;要加強與鄉鎮村屯的溝通協調,因地制宜採取有效措施促進農民餘糧有序流通;要強化技術指導、政策宣傳和資訊釋出等服務,指導農民做好科學儲糧、提質減損,引導農民適時適價理性售糧。各地要妥善應對、處置各類情況和問題,在第一時間發現和化解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堅決避免出現區域性農民“賣糧難”和“壞糧”。

    黑龍江省糧食局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分公司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黑龍江省分行

    2020年2月17日

    通告中說:敞開收購,不拒收,不欠收,再加上這次疫情原因春節前後很多農戶都沒能把糧食賣掉,糧食加工企業沒有庫存,從這些因素可以看出價格肯定不能掉價。

  • 3 # 努力奔向幸福的人生

    以去年為例,水稻價格平均在1.2~1.4元/斤左右,2019年稻穀總產量20961萬噸,同比減少1.2%。

    即便產量減少了,今年水稻價格上漲的可能性也很小。今年的水稻最低價收購政策還沒有出來,估計要到二月份以後,預計今年的最低價可能和去年持平,或者略有下降,應該變化不大。在水稻行業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庫存過大,另外一個就是優質稻穀總量偏少,普通稻穀總量供大於求,急需改善種植結構。

    到現在為止,我們國家水稻庫存大概在一億多噸,今年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把庫存處理好,一方面要防止繼續增加庫存,另一方面還要開拓稻穀的深加工,讓新增的稻穀有去路,可以消化掉。

    水稻業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優質稻穀產量偏少。現在大米的兩極分化也開始慢慢顯現,優質的稻米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而且走的是高檔路線,價格較高。

    而普通稻米總量大,價格偏低,大部分農民種植的都是普通稻米,所以對於這麼低的價格不滿意,種植的積極性降低,問題中要問的今年價格走勢,主要還是普通大米,因為優質大米根本不用擔心價格問題。所以今年的水稻價格估計還是以穩定為主,同去年相差不多。要想水稻價格能夠上漲,最根本的方法還是要調整種植結構,引導農戶加大優質稻米的種植力度。

  • 4 # 我是芳子

    一、2020年水稻價格預測

    預計2020年的水稻價格主要以穩為主,目前的新稻走貨不容樂觀,走貨緩慢,再加上農民惜售心態,今年新稻穀陸續上市後,價格基本上以穩中略有上漲行情為主。目前全國的水稻平均價格在1.2~1.3元每斤之間,這個價格也在可控的範圍之內,當然優質水稻價格稍微高一些達到了1.36元左右每斤,對於超級稻的水稻價格依舊在1.46元左右每斤的行情。但今年中國的水稻最低收購保護價格於2018年持平,也就是說早秈稻的收購價格在1.20元每斤,中晚秈稻的最低收購保護價格為1.26元每斤,粳稻的最低收購價格在1.30元每斤。

    二、種植水稻前景怎麼樣

    2020年種植水稻賺不賺錢不好說,不過根據現在水稻的行情來看,種植水稻不是很賺錢,一般種植水稻需要費用、費用、費用、人工費以及輔助種植的一些裝置,比如說抽水機、收割機等之類的,這些費用也就是五百元左右,現在種植水稻畝產一般800斤左右,以市場收購價1.6元一斤來算,每畝水稻種植的利潤才780元,所以並不是很賺錢。所以現在種植水稻的人越來越少了,後期稻穀是否漲價還是未知數。

    至此,相信大家對於水稻的種植前景及價格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現在很多的農民沒有種植水稻了,因為並不高,利潤也就那麼一點,後期看稻穀價格能否上漲。

  • 5 # 顧世人家

    水稻價格不會漲很高,農民家家戶戶都種植的有,有不會花好多錢去買,種得好的種年吃兩年這個不用但心,漲價的水稻除非種植出來的確是優質大米,那銷售到城市價格肯定要高些,運費物理層層相加到了城市價格自然貴,還有好多買東西的到那買貨都聽銷售員買價格高的,買了有說買貴了到處宣傳說物價上漲

  • 6 # 90後茶業創業者

    明年水稻大機率是會漲價的,但是漲多少目前不得而知,因為糧食的勢頭還在,很多品種的糧食價格都上漲了,所以明年水稻的價格可能是會上漲。如果能漲一毛錢的話,那麼農民可以說就是大豐收了,漲價一毛一畝田可以賣多很多錢。

  • 7 # 五常大米孫軍

    很高興回答朋友提出的問題,我也是一名稻農,家是黑龍江省五常市的,種水稻也二十多年了,也算是老稻農了。水稻的價格是稻農們比較關心的話題,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最近這幾年水稻的價格都不是很理想,水稻種植戶都沒掙到什麼錢,有的甚至還虧錢。國儲的水稻還比較多,去庫存的壓力較大,造成今年國儲開庫都比較晚,再加上疫情的突如到來,收購水稻的時間被壓縮的很短,至今基層農戶的水稻還有很多都壓在手裡無法變現。還有一部分稻農是先期不認可賣,存在惜售的心理,年前水稻價格逐步下滑一拖再拖留到了現在。去年黑龍江省7月份和8月份持續的連雨天氣和9月份幾次颱風的到來造成水稻的大面積減產,沿河一帶有的甚至都絕收,這都是事實。所以說2019年稻農是很不容易的一年。

    時間飛快,再過幾天就到三月份了,手中有糧的農戶內心也很焦慮,疫情結束的不確定性,對售糧進度都受到一定的影響。我認為三月份如果疫情有所好轉的話,交通能恢復正常的情況下,水稻的價格會有所上漲,但漲幅空間不會太大,即使疫情期間封城,封路會促進短時間的需求,但市場的供給是充足的,是能得到保障的。天氣以後會逐漸的變暖,我希望手中有糧的農戶要妥善保管好糧食,畢竟好品質的水稻才能賣上好的價格。春耕在既,讓我們鼓足幹勁兒,奪取今年的大豐收。就說到這裡吧!謝謝大家!

  • 8 # 中國人84276

    只要國家繼續進口外國轉基因糧食,就決對不會漲。囯內的原生態水稻要比轉基因水稻價格稍微高一點。因為100%的人不喜歡轉基因糧食。

  • 9 # 野駱駝來了

    我經常做3.15晚會的導演。根據市場消費規律,去年種土豆市場好、價格高,今年就一定會降一點,因為種的人多:今年價格降了,種的人就少了,明年價就高了。迴圈往返,因為是旱地,種的品種選擇多。水稻因為是水田,比較均衡,沒有其它因素造成減產(天災或出口),一般不會有太大波動。個人看法。

  • 10 # 易高傢俱

    水稻價格不會上漲。水稻小麥,玉米是中國主要糧食作物,疫情不會影響糧食的生產與運作,疫情主要是不聚集,戴口罩,請洗手,多通風,,種植水稻都是單個工作,所以水稻價格不會上漲。

  • 11 # 鄉村小鐘

    肯定上調,因為疫情擔誤了最佳春耕時機,而且各方面都出現人手緊缸,導致人工上漲,所以水漲船高,水稻價格會上調。

  • 12 # 緣份天空_依舊

    隨著疫情的控制要準備打攻堅戰,各種蔬菜糧油等等生話物質的大幅消耗,做為主食的大米應該有上漲的可能,但漲幅應該不會很大。。

  • 13 # 鄂東三農

    三月份水稻價格會上漲嗎?今年是一個不平凡的時間,從1月23日開始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這次疫情雖然對各行各業影響較大,但是對農業生產方面特別是糧食生產,從整體來說,影響不算很大,對糧食生產影響接近於零。這是讓廣大農民最欣慰的事情。糧食是鋼,糧食是鐵,糧食是各行各業剛需生活物資,缺少糧食將會寸步難行。這次各地進行長時間的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防疫工作,是糧食作堅強後盾,若是缺少糧食,人們居家隔離,因缺糧不能實現,疫情將會逐步擴大,不可想象,手裡有糧,心裡不慌。糧食的重要性重要意義是華人不會遺忘的。~

    第一,國內市場根本不缺糧食。連續幾年來,沒有發生過重大的大面積的自然災害,對各地水稻即糧食產量影響非常小。隨著農業現代化的出現和形成,機械化作業,科學化生產管理,雜交水稻的普及種植,糧食生產成本逐漸下降,單產量逐漸提高,使各地水稻即糧食處於超級豐收狀態。中國每年生產的糧食完全能夠達到自給自足水平,還有很大部分節餘,每年糧食庫存量非常巨大,糧庫充盈,農民手中有大量的餘糧,都成為養豬業的飼料。所以,國內水稻即糧食貨源極其充足,供給量巨大,供求相對平穩,價格保持平穩狀態,另外,各地水稻仍然執行最低收購保護費制度,使水稻價格既不會上漲,更不會下跌。

    第二,進口水稻仍然在進行中。隨著科學現代化的到來,生產力的提高,大批次的中國製造,中國技術走出國門,迎來了貿易上許許多多進口糧食的配額,使進口水稻源源不斷地進入國內糧食市場。這些水稻都是來自先進的糧食輸出大國,生產成本低,價格低廉,對國內水稻價格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作用。這樣進口水稻越多。國內水稻價格上漲空間越狹小。因此今年三月以後的水稻價格上漲的可能性非常小。

    第三,防疫期間水稻加工停業,銷售渠道不暢,但對糧食價格沒有影響。從1月23日到目前為止,正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期間,各地各行各業基本上全部停工停產,工廠逼迫呆在家裡,實行居家隔離防範新型冠狀病毒入侵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商店超市關門謝客停止營業,糧食市場供給只靠防疫救援部門發放銷售,滿足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這個時期,只是糧食加工、運輸、銷售渠道不暢,各地糧食供求一度產生餘缺,但並沒有影響糧食價格。這是在防疫期間廣大人民群眾最欣慰的事情,疫情嚴峻,但不缺糧,防疫期間心裡不慌。所以,三月份水稻價格將沒有大的變化,處於平穩狀態。

  • 14 # 微塵微視界
    一、2020年稻穀託市收購價格有望適當提高,短期對現貨價格形成一定利好

    一直以來,水稻價格跟託市收購價有很大關係,如果當年的最低收購價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那麼市場上水稻價格會同步上調。比如在2014年、2015年時,水稻最低收購價達到歷史峰值,早稻、中晚稻和粳稻的託市收購價分別為1.35元/斤、1.38元/斤和1.55元/斤,農民賣糧時的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不過2016年至2018年,水稻最低收購價出現小幅度回落,導致市場上水稻收購價也有下調。近期相關方面已經發出訊息,有條件的地方要恢復雙季稻種植,另外可以視情況上調稻穀託市收購價格,如果在2月底或者3月初確定了這一事實,那麼基層農戶、貿易商等會有一定的惜售心理,短時間稻穀價格會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二、臨儲稻穀拍賣整體活躍度不高,對稻穀價格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

    從2004年開始,中國對稻穀實行收儲制度,連續7年上調收儲價格,農民種植水稻基本上不用擔心銷路問題,長時間的收儲使得稻穀的庫存量居高不下。為了去庫存,每年會安排臨儲稻穀拍賣,不過從實際成交情況看,臨儲稻穀去庫存壓力較大。比如2月21日計劃投放2014年—2015年產的早秈稻,投放量為25.6萬噸,實際成交率只有11.98%;而2016年—2018年產的早秈稻,計劃投放109.7萬噸,實際成交率只有0.07%。臨儲稻穀成交情況不太理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場的活躍度不夠,需求企業對這樣的價格不認可,一定程度上會拖累新稻穀價格。

    三、基層糧源收購將陸續恢復,稻穀市場糧源供應充足

    年後大部分地區因為物流運輸的問題,導致基層農戶手中的糧源無法順利出手,而需求企業卻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收糧難,產銷之間短期出現了失衡。不過從近期多地反饋的情況看,基層稻穀的收購也陸續恢復了,比如說黑龍江、吉林等地,相關方面已經明確表態,各地直屬糧庫將騰出相應的倉容,陸續開庫收糧,只要農民手中的糧源符合相應標準的,均不拒收,也不限收,這對農民來說是好事,自己手中的糧源可以順利變現。當然,從市場供求關係來看,基層糧源供應量增加了,水稻價格就可能出現一定的回落,好在有託市收購的支撐,即使有小幅度的回落,整體幅度也不會很明顯。

    四、特殊時期糧價基本穩定是大方向

    當前正處在應對疫情的關鍵時刻,老百姓的溫飽問題是大事,一些生活必需品價格保持基本穩定是大方向,如果此時稻穀價格出現較為明顯的上漲,比如說中晚稻價格達到1.5元/斤以上,那麼市場上大米價格必然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對老百姓來說感受到的就是生活成本明顯增加,這樣的局面不是我們想要的。在特殊時期,讓糧價保持基本穩定是大方向,如果需求企業、貿易商等,此時想趁機抬價,很明顯與大方向背離了,不僅聲譽受影響,而且還可能面臨較大力度的處罰。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稻穀價格不具備明顯上漲的條件,價格出現小幅度的回落倒是有可能,當然有託市收購價的支撐,即使價格有所下跌,幅度也不會很明顯。

    總之,3月份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物流運輸將陸續恢復,基層農戶手中的餘糧也可以順利出手,大米生產企業採購難度會明顯緩解,這也就意味著稻穀市場供應量由短期的偏緊轉向寬鬆,稻穀價格想要穩步上漲的難度就比較大。不過近期相關會議已經表態,2020年的託市收購價可適當提高,這樣的訊號已經釋放出來,如果公佈出來的結果真是如此,那麼對稻穀市場來說就是利好,短期稻穀價格會迎來上漲行情。當然這種上漲行情,很難具有持續性,等相關熱度降下來後,稻穀市場又會恢復常態,所以會出現“穩中有降”的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男朋友冷戰,他還特別忙,特別辛苦,有些於心不忍,該不該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