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擺攤哥陳瑞
-
2 # 農村小迪1
正常,菌肥載體是有機質,從現有原料看主要是木薯渣,糖炸,澱粉渣,這些都是不溶於水的固體。再加上粘合劑,基本不化。在有一個原因,菌肥起作用的除了菌,還有有機質,就是碳,碳被吸收的相當少。
-
3 # 新時代的蘋果人
說明菌肥的製作和和工藝不達標,在這裡給所有種植蘋果和櫻桃的兄弟朋友們分享我的相關管理技術,如果不用來做二次的菌肥發酵,也可以用於葉面肥和衝施肥使用,但是要掌握好配比;試驗兩年的果樹,新的管理和餵養模式;我們這邊小部分人每年都是自己做生物菌肥,既屬於菌肥也屬於有機肥,秋天蘋果下完,就去拉糞,放地裡面,鋪好底,糞攤開涼半乾,加上提前發酵好的棕色的菌液,然後封起來進行發酵,外面用東西蓋上,圖片棕色的是先發酵好的菌液,採用的是遮光密閉厭氧發酵方式。表層白色的是菌絲和蛋白以及代謝物,然後再用這個菌液去發酵糞肥,開春發酵好以後,開啟然後攤開,再新增其他型別的菌體,就是紅色的和白桶裡面有泡沫的那種,然後配合大化肥和微量元素肥,蘋果長勢每年都比其他買的成品菌肥還要好;然後抽空再去拉肥,準備秋天用的,夏天溫度高,發酵速度快,不用那麼長時間,有的說直接放那發酵,都是些不懂裝懂的,有的說加點尿素或者碳酸氫銨自己發酵,都是半瓶水;加菌發酵,是用於分解和轉化糞肥物質的,加入地裡面才能有最大的效果,形成類似於黑土地的;
紅色的菌液主要用於蘋果增長的前期中前期,櫻桃樹可以全程使用,會明顯看到果葉變長變壯變綠以及後期果實的個頭和成熟期的統一,果樹的噴施和灌溉,蘋果摘袋後的葉面噴施,補充氮磷鉀和多種氨基酸賴氨酸和維生素等,土壤灌溉的固氮固磷和微量元素的補充,調節土壤的酸鹼度保持中性,好處多多,蘋果試驗兩年了,果實個頭及上色和表光均優質,均要優於其他果樹;蘋果樹盤在冬初開溝下夏季已經發酵好的有機菌肥,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和通氣度,待來年春夏菌體復活作用土壤,發達根系;在這裡分享給所有蘋果種植戶
-
4 # 三農小凡
菌肥不化是什麼原因?
國內肥料利用率低的一個原因是溶解太快。施入土壤的肥料,如果溶解很快,那麼流失揮發也會加大。對於肥料企業來說,這是件好事,利用率低,農民就要多用,就要多買菌肥在地裡溶解慢的原因很多,一般有以下幾種:
1.肥料本身的質量問題。
2.生產配方新增的粘性物不容易融化。
3.磷酸一銨的性質問題(水溶性磷不足)。
4..生產過程中氨化過度,引起水溶性磷退化。
5.過量使用防結劑。
肥料溶解不是越快越好
-
5 # 晚點睡
肥料在地裡不化,可能是溶解度不強,如果土壤吸收不了,對作物就沒有幫助,建議下次可以選擇吸收性比較好一點的產品,像我用過了一種貝瓦碳補飽的就可以
-
6 # 蔬菜植物醫生
菌肥不化,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有一部分菌種很難做到全水溶,因為菌種都需要載體,而有一部分菌種需要的載體可能無法全部溶解,所以導致菌肥不化,這個不影響效果。
其次就是菌肥本身用的載體就是有機質,而有機質無法做到完全溶解,總會有一部分固形物,因此會出現不能溶解。
再就是產品不合格導致不化。個別廠家為了節省成本,載體原料使用便宜的原料,導致不化。
正常情況下的不溶解,一般不會影響菌肥的活性和效果,而摻雜了不合格原料的菌肥產品,肯定會影響效果。
-
7 # 星辰191549800
菌肥和化肥從本質上有區別,如果菌肥化了就成神話了!
菌肥是一種新興的有機肥料,對果樹病毒有抗體,對根系有崔生作用,對農田土壤和農作物沒有傷害。它是廢棄腐植物與菌肥種進行發酵所成。比如大面積種植戶都是自己製作,用木屑、木據沫、藥渣、爛樹葉、打碎的秸稈料等等,也有養殖場的糞便發酵拌於菌種再發酵至幹就能省很多資本投入。
菌肥用量比化肥大很多而且售價高質量上下不一併且假貨亦多!象一棵成年果樹專用複合肥二三斤就可而菌肥就得六到八斤,每代售價70至80元不等每代只有80斤,這代價是有點高,菌肥製作並不難所以自制還是可行的。
你瞭解了它的製作材料和製作工藝也就知道了它為什麼不化的原因了,菌肥有一個被吸收的過程也就有一個腐化的時間過程。
-
8 # 琨琨同學
大家都知道,微生物菌肥的核心是有效功能活菌數,即“有工作能力”的“活體”菌種數量,而不是一般的含有多少菌數。換句話說,菌肥有菌不一定是好肥,必須保證施入土壤中是活性的,才能發揮菌肥的作用。
(191甄選安全廠家,發酵得優質肥料,供果園施冬肥)
一、菌肥保質有期限
大部分菌肥必須儲存在低溫(最適溫度4℃~10℃)、陰涼、通風、避光處,以免失效。有的菌種需要特定的溫度範圍,如哈茨木黴菌需要儲存在2℃~8℃的恆溫箱內,這類菌肥的有效期通常只有一年;一些芽孢桿菌肥的保質期與生產工藝水平高低有關,主要是看芽孢化水平,芽孢化水平高的能儲存一年半甚至更久,芽孢化水平不高的達不到半年就失效,所以菜農應謹慎選擇菌肥產品及其儲存環境。
即便是微生物菌肥所含菌種數量很高,因為菌種活性是有一定時間限制的,一般超過兩年的生物菌肥要慎重選擇。
二、菌肥最好不要衝施
施用微生物菌肥的時候,基施可用方法有撒施、溝施、穴施,也可以撒施一部分,剩餘部分以穴施效果更佳。不建議衝施生物菌肥,這樣效果不佳,但是可以灌根,主要針對液體生物菌肥。
三、避免導致菌種死亡
微生物菌肥施用過程中應避免Sunny直射;蘸根時加水要適量,使根系完全吸附。蘸根後要及時定植、覆土,且不可與農藥、化肥混合施用,特別是現在很多菜農為防治根莖部病害,採用農藥灌根,如多菌靈、惡黴靈、硫酸銅等藥劑,對防治真菌、細菌都有效,但對菌肥中的有益菌也有殺滅作用,所以建議使用菌肥後不要再用農藥灌根。
四、創造菌種適繁環境
菌肥中的菌種只有經過大量繁殖,在土壤中形成規模後才能有效體現出菌肥的功能。為了讓菌種儘快繁殖,就要給其提供合適的環境。一般菌肥在酸性土壤中直接施用效果較差,如矽酸鹽細菌需要在pH7~8土壤中生存,所以要配合施用石灰、草木灰等,以加強微生物的活動。
微生物生長需要足夠的水分,但水分過多又會造成通氣不良,影響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因此,必須注意及時排灌,以保持土壤中適量的水分。微生物菌肥中的微生物大多是好氣性的,如根瘤菌、自生固氮菌、磷細菌等。因此,施用菌肥必須配合改良土壤和合理耕作,以保持土壤疏鬆、通氣良好。
五、菌肥必須投入充足有機肥
有機質是微生物的主要能源,有機質分解還能供應微生物養分。因此,施用微生物肥料時必須配合施用有機肥料,所以菜農在施用菌肥時應與糞肥等有機肥一起施用,不但可加快有機肥的腐熟速度,
-
9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菌肥施入土壤之後不能快速的溶解,是很正常的情況。一方面是菌肥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完全與土壤混合在一起,一方面是顆粒的菌肥,並不完全是微生物菌劑的成分,還有就是有可能與土壤的含水量過低有關係。
菌肥,是透過生物手段進行大量的快速擴繁之後,在透過現代化的生產工藝將其生產成為利於施用的顆粒狀、粉末狀或者液體狀的肥料。對於顆粒狀的菌肥來說,使用比例是比較大的。
1、菌肥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與土壤完全的混合在一起。微生物菌類在經過大量的擴繁之後,並不能直接施用。需要經過一定的處理之後轉變成利於施用的狀態。 在生產顆粒狀菌肥的時候,需要在其中新增一些介質的成分,能夠將微生物菌類粘合或者固定在一起。而且,在生產顆粒狀菌肥的時候,由於水分等因素的原因,微生物菌類是處於休眠的狀態。施入土壤之後,微生物菌類會在適宜的環境下恢復活性,進行繁殖和活動。所以,顆粒狀的菌肥施入土壤之後並不會立刻的溶解,需要一定的時間。
2、菌肥中的介質成分。如果您細心的話,可以用手感受一下菌肥顆粒,圓形的顆粒,有棕色、黑色、還有其他顏色的。總的來說,菌肥顆粒的手感是比較粗糙,有的觸感較硬,有的卻用力就能捏碎。但是這並不代表菌肥的質量有問題,只不過其生產工藝與其中新增的介質有一定的區別。需要說明的是,菌肥中的介質是比較多樣化的,並不一定會遇水溶解,有的可能會遇水之後逐漸的散開與土壤混合在一起,有的可能會逐漸的吸水溶解。
3、土壤含水量過低也有一定的關係。菌肥最適宜施用的土壤含水量在60%左右,此時土壤呈現輕微的裂縫,下部土壤手捏還是會成團還不會散掉。說明此時土壤的含水量是滿足菌肥施用的土壤水分條件。如果土壤過度的乾旱、表層裂縫、下部也是比較乾旱的狀態,顆粒狀的菌肥在施用之後怎麼可能溶解呢?菌肥的施用效果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菌肥的活性菌體的數量。
所以,菌肥施用之後不能快速的溶解,需要看看您具體的施用條件。比如說土壤含水量是否適宜。如果土壤含水量的問題可以排除,那就再看看菌肥施用之後一段時間的狀態,來判斷菌肥是否有問題。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回覆列表
土壤有酸鹼之分,有機菌肥也有pH值,菌又有真菌、細菌之分。中性和微酸性土壤宜施細菌性有機菌肥,鹼性土壤宜施絲狀微生物的藻類有機菌肥,施用後能固定空氣中的氮,幫助作物利用以其他狀態存在的氮素養分。其實,土壤中的微生物也很多,數量也很大,大部分微生物對作物的生長髮育、土壤的團粒結構、物質迴圈都有很大影響,還能分解有機質和礦物質,釋放出營養元素供作物吸收利用。酸性土壤施了鹼性有機菌肥,酸鹼中和降低了肥效,也使菌種受到傷害。有些菌是需氧性很強的菌種,如放線菌、黴菌類等,含有這類菌種的菌肥施在板結、透氣性差的土壤中,別說發酵繁殖,菌種本身都難以成活,施肥效果可想而知。
土壤理化性狀惡化
菌肥中的菌種賴以生存的條件是有機質,但當前80%以上的果園、大田、菜地等都在施用無機化肥,土壤板結透氣性差,使得一些厭氣菌大量繁殖,如鐮刀菌、齊整小核菌等。更嚴重的是有機肥極度缺乏破壞了土壤的團粒結構,降低了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果農施商品有機菌肥一般每畝都在40公斤左右,有機質很快被分解利用,有機肥中的菌種失去賴以生存的條件,不能繁衍生存,大部分死亡,這也是果農在施用商品有機菌肥中發現的地厚施有機菌肥有作用而地薄無作用的道理。
對菌種不瞭解
菌肥作為一種新型肥料,對農民來說是個盲區。正確看待區域代理商和生產廠家在鄉村的誇大宣傳,有的還拿著顯微鏡忽悠群眾,從來不講自家的菌肥是什麼菌、起什麼作用、在什麼條件下施用、怎樣施用。每種菌肥有它獨特的屬性和作用,果農要不斷學習。如同為芽孢桿菌,球狀芽孢桿菌、乳狀芽孢桿菌是細菌殺蟲菌,後者更長效;枯草芽孢桿菌是真菌,能有效防治根系周圍的真菌,使作物免受侵害;地衣芽孢桿菌是細菌性防病菌;EM菌抗重茬。
施用溫度和方法不對
低於5℃菌種不能發酵繁殖,高於35℃菌種會被燒死,所以,地溫5℃~35℃內施用菌肥才有效。有機菌肥最好單獨施用,不要和大化肥(氮、磷、鉀)混合施用。果農為圖方便常和大化肥一起施用,在兩棵樹中間挖20釐米深、25釐米寬的溝,先把菌肥撒入溝內,再撒大化肥最後填土,這和混施沒有區別,結果是大化肥殺死了菌種。正確的施肥方法應該是採取放射性溝施,挖30釐米寬、25~35釐米深的溝,先施入大化肥,填一層10釐米左右的土,再施菌肥。這層隔離帶減少了大化肥水溶下滲後殺死菌種的機會。
土壤中有機物不足
土壤中有足夠的有機物或腐殖質時才能被微生物菌利用,進而使土壤微生物快速繁衍,啟用營養元素。以果園為例,可以進行生草制,即草長15釐米不到20釐米時割刈,一年反覆進行覆蓋地面,兩年全園普翻一次,提高果園腐殖質的含量;3~5年施一次發酵好的牛、豬、羊、雞、兔等家畜禽糞,為有機菌肥中菌種的發酵繁殖提供充足的基質。這樣不僅為果樹生長提供中、微量元素,還可以減少小葉、黃葉等生理病害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