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看古今趣味歷史
-
2 # 蘋說
因清代省會武昌是隋以後鄂州之治所而得名
清代 湖北的行政中心 武昌,為 隋以後 鄂州的治所(即 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附:《 元和郡縣圖志》摘錄:鄂州,江夏,緊。開元戶一萬九千一百九十。鄉三十三。元和戶三萬八千六百一十八。鄉三十七。今為鄂嶽 觀察使理所。管(縣)〔州〕六:鄂州,沔州,安州, 黃州,蘄州, 嶽州。縣二十五。都管戶七七萬二千二百四十七。禹貢 荊州之域。 春秋時謂之夏?。漢為少羨之東境。自後漢末謂之 夏口,亦名魯口。吳置督將於此,名為魯口屯,以其對 魯山岸為名也。三國爭衡,為 吳之要害,吳常以重兵鎮之。魏明帝問 司馬懿曰:
"二虜宜討,何者為先?"對曰:"吳以中國不 習水戰,故敢散居東關。凡攻敵,必扼其喉而舂其心。夏口東關,敵之心喉,若以陸軍向皖,引權東下,為水軍向夏口,乘其虛而擊之,此神兵從天而墜矣。"晉庾翼為荊州, 曾理於此。義熙初,劉毅表以為
"夏口,二州之中,地居形要,控接湘川,邊帶嘆沔",請荊州刺史 劉道規鎮夏口。至六年,自臨嶂徒理夏口,即今州理是也。 宋孝武帝以方鎮太重,分荊、湘、江三州之八郡為郢州,以分上流之勢。隋平陳,改郢州為鄂州。
鄂起源於湖北省大冶市 金牛鎮鄂王城。鄂王城是探尋鄂文化、追溯鄂商的源泉。據《史記·楚世家》記載,鄂王城曾是江南地區最古老的一座諸侯國 都城,為鄂氏族所建。楚滅鄂之後,至少有六世十多位楚王在鄂建都,下轄享譽世界的"青銅文明"發源地--銅綠山。早在 隋朝,便有人開始在此經商,金牛鎮也因此有"小漢口"的美譽。鎮上的老人介紹,往日的虯川河可不像現在這麼安靜,從清朝至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運載貨物的商船擠滿了碼頭。 隨著楚遷都郢(現荊州)和銅綠山管轄權的變遷,曾經燦爛輝煌的鄂王城遭棄,獨享千年孤獨,並逐漸被人所遺忘。
-
3 # 漁曉民
湖北地區號稱荊楚大地,楚天都市報是湖北最暢銷的報紙之一。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楚比鄂名聲更響,為什麼,為什麼湖北沒有簡稱“楚”,而是選擇了“鄂”呢?
一般我們省份的簡稱都是有歷史因素影響的,這個鄂是什麼東西?我們似乎沒有聽說過。
春秋戰國有什麼鄂國,古九州里也沒有鄂州。那這個鄂到底怎麼成的湖北的簡稱呢。要明白這些,就需要花點心思了。
夏商時期,鱷廣泛分佈於黃河中下游及長江流域。
這是鄂國第一次出現。
西周初期,鄂國由於受到晉國軍事壓力而南遷隨州(今湖北隨州)。公元前863年,鄂侯馭方率東夷、淮夷叛周,被周厲王擊敗,鄂國從此一蹶不振。
鄂華人在鄂州建立了一座鄂王城,作為鄂國的國都,準備好好過日子。現在湖北鄂州的大冶仍然有鄂王城的遺址。
熊渠死後,熊紅嗣位,仍以鄂為都成;傳六王至熊鄂依然是楚國的國都都。
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廢滅楚,廢封國置鄂縣。
至此,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始實行郡縣制,在鄂王城這裡也就是現在的湖北鄂州設立了鄂縣。“鄂”這個地名就開始一步步延續下來。
鄂縣最輝煌的時期是在三國時代,孫權把自己吳國的國都定在了鄂縣,還給鄂縣改了名,叫做“武昌”,意思是武運昌盛。大家注意,孫權的“武昌”是指鄂州,不是現在武漢三鎮之一的武昌。
隋朝時,鄂縣升級了,建立了鄂州,下轄江夏、武昌、永興、蒲圻四個縣。江夏縣,就是現在武漢三鎮之一的武昌。武昌縣,就是現在的鄂州,蒲圻縣就是現在的赤壁。
在湖北歷史上,這是“鄂”字第一次作為高級別行政區的名字出現,後來唐宋都沿用了鄂州的建制。
南宋時期,由於北方金兵入侵,戰亂不止,大批人口南遷,湖北逐漸繁榮,帶來北方先進的文化和農業技術,荊湖北路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地。
南宋末期,荊湖北路將首府由荊州遷鄂州,鄂州就一直是湖北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
大家都知道,岳飛去世後被南宋朝廷追封為鄂王。
經過上千年曆史洗滌,雖然鄂國沒有了,但“鄂”這個字已經是深入人心了。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
後來將“鄂”作為湖北的簡稱也就不足為奇了。
鄂州原來叫武昌,武漢市武昌區原來叫江夏,江夏改武昌後,鄂州先取故稱鄂叫鄂城,後改為鄂州。
其實,歷史上楚很大,楚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因此湖北不能簡稱楚,
荊只是一個郡名,更無法代表湖北了。
-
4 # 評史觀世界
湖北在歷史上曾是楚國的龍興之地,再加上西楚霸王項羽,楚這個字要比鄂的名氣大很多。為什麼,偏偏要用鄂字作為湖北省的簡稱呢?春秋戰國時期,湖北是南方強國楚國的主體地區,楚國國都郢城就在今天的荊州,上古大禹將天下劃分為九州,荊州就是其一,到漢分天下為十三州時,荊州依舊在其中,而且又被當作楚國的別稱,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典故更是讓荊州的名聲流傳千年,既然如此,為何不簡稱荊呢?但荊州的輝煌只是一時,到隋朝以前,荊州的疆域越來越小,到如今只是湖北的一個地級市,同時荊州並沒有其特有的文化,所以並不能代表整個湖北。自然荊字就被pass。此時就有人提出了,既然荊州太小,不具備代表性,那楚呢,春秋戰國時期鼎鼎有名的楚國,還形成了楚文化,應該能代表湖北了吧,為什麼楚也沒有成為簡稱呢?其實從名氣和文化來講,“楚”確定非常有分量,但以楚國所形成的楚文化並不僅僅指湖北,他同時還包含了今天的湖南、江西、安徽、河南一帶,這些地方都是楚國的領土。湖北為什麼簡稱鄂?大約在4000多年前,揚子鱷廣泛分佈於黃河、長江流域,揚子鱷在古籍中被稱為鼉。而在四千多年前的黃河流域,有一個部落以捕鼉為生,以鼉龍為圖騰,這個部落的名字叫做噩。在古代,鼉、噩、鱷、鄂這些字都是通假字,意思都是鱷魚。這個叫做噩的部落在今天的山西鄉寧縣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鄂國。鄂國建立的年代非常早,在夏商時代就已經存在。商朝時,鄂國是十分重要的方國,甲骨文中表明商王經常前往鄂地狩獵。商朝末年,鄂侯是朝中重要大臣,與西伯侯姬昌、九侯並列三公,後因為反對紂王虐殺九侯父女,被紂王殺死。商被周取代後,周成王將他的弟弟叔虞封在山西,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國家晉國。古鄂國的土地很快就被晉國吞併,於是鄂國的遺民就開始往南逃,尋找新的家園。他們先是來到了如今河南南陽一帶,國號仍然為鄂,南陽境內有山名叫宣山,就是《山海經》裡所記載的“南陽鄂山“。然而此地離周王室太近,周夷王時,周鄂交惡,周、虢聯軍出兵徵鄂,佔領了鄂國都城“噩墉”。鄂人只得再次南遷,歷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位於今天湖北鄂州市的梁子湖邊。然而好景不長,鄂侯馭方同周王室的關係急速惡化,周厲王中期,馭方率領東夷、淮夷反叛。周厲王遣武公家臣禹率戰車100輛,騎兵200名,步兵千人助戰,擊敗叛軍,俘獲鄂侯馭方。周厲王對鄂侯的反叛深惡痛絕,下令攻滅鄂國,將其國內男女老幼一併消滅,鄂國從此一蹶不振。屋漏偏逢連夜雨,悲催的古鄂國又被楚國第六代國君熊渠給盯上了,公元前877年,鄂國最終被楚國一舉攻滅。熊渠雖然滅亡了鄂國,但是仍然保留了鄂這個國號,封其二兒子紅為鄂王。熊紅稱王后不久,便建造了規模宏大的鄂王城(遺址位於今湖北省大冶市)。當時周朝的國君是周厲王姬胡,厲王為人強勢,對待各諸侯國手段強硬,楚王熊渠感到害怕,便取消了自己兒子的王號,熊紅降爵為鄂君。後來熊紅繼承楚國王位,為了避開周王室自西北方向給楚國的壓力,並向東擴充套件新的勢力,熊紅將國都遷到了鄂王城,直到兩百年後,楚國臣民才在楚文王熊貲的帶領下,出走鄂王城,遷都郢都(今湖北荊州)。在春秋戰國的戰亂中,鄂王城漸漸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中,但是鄂這個名稱卻並沒有被歷史忘記。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開始實行郡縣制,在鄂王城這裡設定了鄂縣,鄂縣隸屬於南郡,“鄂“這個地名開始一步步延續下來。漢朝時鄂縣隸屬於荊州江夏郡,郡的治所在安陸(今湖北雲夢)。
-
5 # 魁哥觀天下
荊楚大地之所以簡稱“鄂”,與歷史上鄂國起源有關!鄂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遠遠早於春秋戰國時期。那麼這個古老的國家是如何誕生的呢?
說來話長,早在夏商時期,揚子鱷廣泛分佈於黃河中下游及長江流域,嚴重危及百姓生命。這時,一個以捕鱷魚為生的部落,生擒鱷魚,並將它當菜餚飲食。這樣鱷魚就慢慢減少了,再也沒有出現傷人的情況!
商代君主得知後犒勞該部落,為了防止揚子鱷繼續傷人,保障百姓生命安全,對該區域領土進行分封,並讓鱷族部落建立鄂國(今山西鄉寧縣),並以鱷為圖騰。鄂國君在商代位列侯爵,商紂王帝辛以鄂侯、九侯、西伯侯為三公。
西周初期,由於受到晉國軍事壓力鄂國南遷隨州(今湖北隨州),後來領土被晉軍吞併又遷至南陽以北。西周中期,鄂國多次遭受楚國威脅遷至鄂州市城區東。
公元前879年,楚王熊渠佔領鄂國,成為了楚國的封國,封其子熊紅為鄂王!公元前863年,鄂侯馭方率東夷、淮夷叛周,被周厲王擊敗,鄂國從此一蹶不振。
後來周厲王暴政,南淮夷乘機叛周。厲王攻打南淮夷,有一定成效,但攻打鄂國時,戰果不佳。郭沫若說,周厲王其實是“以失敗而告終”。
公元前841年,因不滿周厲王的暴政,鎬京的“華人”集結起來,手持棍棒、農具,圍攻王宮,要殺周厲王,這就是著名的華人暴動。
鄂國曾東遷至湖北鄂州,再遷到今湖北大冶鄂王城。華人暴動之後南淮夷、東夷共同叛周,對周王室造成嚴重威脅。大戰結束,鄂侯馭方兵敗被俘,顯赫一時的鄂國從此瀕臨滅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廢封鄂國,置鄂縣!
三國時期,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建立吳國,史稱東吳!後來由於歷史的原因,新中國成立後,將湖北簡稱為“鄂”。
-
6 # 歷史看生活
四千多年前,長江流域分佈著大量的鱷魚,因此在今山西鄉寧縣地區形成了一個以捕鱷為生的“噩”族部落,並逐漸形成了“鄂國”。
在商朝的時候,楚國還沒有崛起,鄂國是南方的一個大國,國君和商朝王室有著密切的聯絡。鄂候,他和西伯侯、九候一起並列為商王的三公,地位尊崇。
周成王時期,晉國很快就把鄂國的地方給吞併了。鄂候只得率子民遷移,先是來到了現在的河南南陽一帶,簡稱鄂國。
周夷王統治時期,周鄂兩國戰亂頻發,鄂華人又被趕到了今天湖北梁子湖畔的“鄂城”。
西周中期,楚王熊渠滅了鄂國,將他的第三個兒子封為鄂王,並在此修建鄂王城(現在湖北鄂州的大冶仍然有鄂王城的遺址),從此鄂州進入了鼎盛時期。
秦朝統一全國後,設郡縣,在鄂王城及鄂州市設定了鄂縣;
西晉時期,武昌升格為郡,下轄武昌、鄂等縣;
到了三國時,孫權遷都鄂縣,並取“以武而昌”之意,而將鄂縣改名為武昌(注意這個武昌可不是今天的武昌,而是今鄂州一帶,今武昌當時稱為江夏);
隋唐時期,鄂縣再次升級為州,如今的鄂州也就是當時的武昌是鄂州下轄的一個縣;
到了元朝,朝廷又設定了荊湖路行省,後來改為湖廣行省,治所在鄂州,這個鄂州是現在的武昌,所以荊湖路行省又稱鄂州行省,後來的湖廣行省簡稱仍然是鄂。
以上就是“鄂”的前生今世,透過這些就能明白鄂為什麼能代表湖北,從歷史底蘊上說,湖北簡稱為鄂。
(而楚,楚國曾地域廣大,遠不止湖北一省之地,湖北並不能單獨代表楚國;此外,在文化上楚國淵源很多,不適合用作省份的簡稱。)
眾所周知,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每個省都有著自己的簡稱。而每個簡稱背後都有著一定的歷史政治原因,比如山東簡稱魯,山西簡稱晉,這是因為這裡曾是春秋時代的著名的魯國和晉國發祥地。河南簡稱豫,河北簡稱冀,那是因為這裡曾是古代華夏九州中的豫州、冀州所在。
湖北省簡稱鄂,我們似乎沒有聽說過春秋戰國裡有什麼鄂國,古九州里也沒有鄂州,那麼這個“鄂”是什麼意思呢?
湖北在歷史上曾是楚國的龍興之地,再加上西楚霸王項羽,楚這個字要比鄂的名氣大很多。為什麼,偏偏要用鄂字作為湖北省的簡稱呢?
回覆列表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作為春秋五霸之一實力非常強悍,執掌著當時的半壁天下,而湖北曾是楚國的龍興之地,似乎簡稱“楚”更霸氣也更有文化韻味。
可恰恰也是因為當時楚國的強盛,湖北不能做簡稱。嚴格意義上講,戰國時期的楚國,土地面積覆蓋了今天的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貴州省、江蘇省、浙江省等,湖北只是楚國的都城,楚文化也遠遠不止湖北,如果湖北用“楚”做簡稱,湖南等地肯定是不願意的。
公元前879年,楚國君主熊渠滅掉鄂國,封他的第二個兒子熊洪為鄂王,熊渠死後,熊紅繼位後仍居住鄂王城,當時的鄂王城便是楚國的國度。唐代的《括地誌》記載:“武昌縣(湖北鄂州市)鄂王舊都,今鄂王神即熊渠之子神也。”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鄂王城便成了中國最早的縣城之一——鄂縣。三國時期孫權攻下鄂縣,並改鄂縣為武昌,寓意“因武而昌”的霸業。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其後,武昌又經歷了吳、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史稱六朝武昌城。所以現在才有了鄂州是“湖北之根,武昌之源”的說法。
元朝實行行省制度,今天湖北省屬於江北行省、四川行省、湖廣行省管轄。期間,忽必烈還建立了鄂州行省和改湖廣行省的諸多故事。鄂州行省和湖廣行省一併誕生的還有它們的簡稱“鄂省”。“鄂省”這種說法不僅用於官方文書,更是在民間廣為使用。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湖北和湖南同時建省,從此以後湖北作為省名一直沿用至今。湖北和湖南曾經一脈相連,曾一段時間共用一個簡稱“楚省”。
咸豐四年,咸豐皇帝在《諭軍機大臣等曾國藩奏剿辦崇陽通城賊匪續獲勝仗一折》中,首次明確提到湖北的簡稱為鄂省。湖北省簡稱鄂就此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