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老師說白酒
-
2 # 花顏花宴
肯定不行啊,首先原料不同,即便都是高粱酒但不同產地的高粱品種不一樣。另外當地的水質溫度都對酒質有影響。茅臺酒據說是每年重陽節下沙。總得來說是天時地利人和早就了國酒茅臺
-
3 # 老戴說酒
題主所指應該是茅臺的“12987”工藝。個人認為單單依靠工藝是不可能的。
舉個最直觀的例子,70年代曾經搞過一次茅臺異地試驗。當時國家組織科研人員、專家,選了與茅臺鎮環境相似的遵義十字鋪,抽調茅臺行政管理人員、釀酒技術人員。同時釀酒原料、裝置統統從茅臺鎮拉來,嚴格按照茅臺生產流程執行。
可在這場異地實驗進行了十一年後,當對試製酒進行專業鑑定時,專家們給出的評價是“基本具有茅臺風格”、“接近市場銷售茅臺酒質量水平”。所以說這種結合地理環境、釀造技術、裝置原料、技術人員等方面的“復刻”都達不到。單單複製工藝,個人而言,是根本釀造不出“茅臺”的。
-
4 # 1茅臺醬香型白酒
肯定的說是不行的,茅臺是獨一無二的,茅臺酒的釀造工藝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勾調技術也是保密的,離開了茅臺鎮也釀造不出茅臺酒。
當年為了使茅臺酒的產量達到上萬噸的規模,在1976年組織了“茅臺酒異地試驗”,在遵義市十字鋪進行投產試製,其中人員、實驗裝置、工藝完全與茅臺酒廠一樣,連酒麴、窖泥也是從茅臺酒廠拉過去的。經過10年不斷的模仿、總結、反覆迴圈了10個完整的週期後,在1985年全國評酒委員會考評組長周恆剛率領有關專家、教授等50多人到茅臺酒異地實驗廠檢閱成果,透過檢測一致認為“酒質較好、但是同茅臺酒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1985年12月,國務院副總理聽取了專家組的鑑定結果,寫下了“酒中珍品”四個字,從此這個酒就叫做“珍酒”,茅臺酒異地實驗廠改為“貴州珍酒廠”,由此看出,離開了茅臺鎮釀造不出一模一樣的茅臺酒。
那又有人問了,為什麼同樣在茅臺方圓7.5平方公里以內還是釀造不出茅臺酒?是的,在我們茅臺當地除了茅臺酒廠還有很多酒廠,為什麼釀造出來的口感與茅臺酒還是不一樣,雖然地理環境一樣了、微生物環境一樣了、、釀造的水源一樣了,但是在釀造過程當中的工藝細節肯定是有不一樣的,比如取酒溫度、發酵溫度、都會有偏差,還有就是茅臺酒廠的曲藥也是不一樣的,外面制曲廠買到的曲藥沒有茅臺酒廠的好,還有就是最重要的勾調方法是不一樣的,茅臺酒規模大,生產時間長所以有足夠的老酒和各種各樣的調料酒使用,所以出來的成品酒口感是完全不一樣的。
雖說我們茅臺當地很難做到茅臺酒廠的香味口感,但是也是具有自己特色的醬香白酒,反而是我們不應該一味的去模仿茅臺酒,因為再怎麼模仿也不可能超越,還不如做出自己的口感更加具有特色,說不定還能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只要是正宗的坤沙酒且價格實在,我相信慢慢的一定會得到酒友的認可。
回覆列表
黃老師來告訴你可不可以複製茅臺,能不能透過複製茅臺的方法來解決茅臺稀少的狀態?如果複製茅臺白酒工藝可以釀造出一樣的”茅臺”嗎?
其實這個問題早在20世紀70年代其實就已經有結果了,1975年周總理提出茅臺酒異地實驗的設想。經中科院、貴州省科委、茅臺酒廠科研專家及全國部分釀酒專家篩選,以貴州省遵義市十字鋪作為試驗基地。從茅臺酒廠調來原茅臺酒廠廠長、黨委副書記鄭光先,原副總工程師楊仁勉,實驗室主任林寶財等28位優秀人才組成專研小組,從技術人員到工藝流程,再到原材料、輔料、生產裝置,甚至試驗基地等也從茅臺酒廠搬運,嚴格按照茅臺酒釀造流程、遵循自然變化進行嚴苛試驗。異地試驗歷時十一年,經歷9個週期、63次輪次,30000多次分析試驗。但是最後也只生產出了“質量接近市售茅臺酒水平”的醬香酒。當時全國各地酒廠紛紛按照名酒企業的生產工藝仿製過名酒,但無一成功,尤其是茅臺,據統計,最多是時有40多家企業學習和仿製,但無一成功。
那麼為什麼茅臺酒複製不出來呢?茅臺鎮又有著什麼得天獨厚的條件,才使得茅臺酒這麼多年來獨樹一幟呢?茅臺酒作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其產品特色深深植根於茅臺鎮,採用當地特有高粱,巧妙利用季節變換,開放式地捕捉其特殊環境裡種類豐富的微生物參與發酵而最終形成醇甜佳釀。正如之前的實驗,你可以搬去赤水河,搬去紅纓子高粱、窖池、窖泥、原料、裝置,甚至工藝都可以複製,但是你搬不走茅臺鎮自身氣候條件,搬不走茅臺鎮的生態構架,搬不走7.5平方公里的核心產區。水文、氣候、土壤,產區與微生物的特有平衡關係才是茅臺鎮出佳釀的關鍵,換言之,離開茅臺鎮絕不可能釀造出和茅臺一模一樣的酒。
那麼茅臺本地的酒廠為什麼也生產不出“茅臺”酒呢?茅臺鎮的酒廠,釀酒的原料和工藝都是相同的,這個已經沒有什麼異議。如果要拉開彼此的距離,得在貯存和勾調上下功夫,有些秘密是不能公開的,比如貯存環境的溼度、光照、風力等自然要素,勾調時各輪次酒、不同窖底、不同風味、不同年份等基酒的比例。因為這些是核心秘密,也是茅臺鎮醬酒拉開品牌差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