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陽心理諮詢

    只學知識文化而不學道德修養,這樣的學習是不完善的。

    因為這樣學習會導致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將喪失理想,缺失靈魂,未來可能成為一部部肉身機器。

    這樣成長起來的人是缺乏創造力的,是沒有思想的,很容易為人所控,這樣的人是很危險的。

    知識文化只是輔助人生活成長的工具,最重要最偉大的是人的思想,所有的知識文化都是思想所創,說白了知識文化是對行為實踐的總結。

    在學習知識文化的同時,一定需要道德修養的昇華,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 2 # 弘文學堂

    首先這在短期是看不出來的。學習文化課,是趨利,因為有好成績拿,有老師和家長誇,何樂而不為?學好那幾本功課就好,掌握答題技巧就好,何苦啃大部頭的經典?

    但長期以往,對下一代的耽誤,非一句兩句說得清楚。

    先是胸懷。死讀書的孩子,只知歷史有五千年,不知古人有多智慧。 “上 善 若 水 。水 善 利 萬 物 而 不 爭 ,處 眾 人 之 所 惡 , 故 幾 於 道 。”這種人生處世之大智慧,這種大道無形、大音稀聲的自然之理,不讀經典,難有深刻的認知,不讀經典,難開智慧的幽門。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德不孤,必有鄰。”,半部《論語》治天下,讀完論語明人倫,經典培養出來的孩子,德不孤,行而正,自然上進,這樣的下一代,也必然是國家之擔當。

    其次是眼界。讀經典的孩子必然不止獨愛東方文化,也必將對人類的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何民國時期能夠出大學問家,大科學家,因為那個時候的教育和培養是自由的、開放的。但凡有成就的一些人,作家或者學者,大多接受了傳統的國學教育後,又系統學習了西方文化經典和先進技術,才在繪畫音樂學文學上出了徐悲鴻、李叔同、魯迅這樣的大家,陳寅恪、趙元任、王國維、梁啟超,這些大學問家,哪一位不是學貫中西?哪一位不是在經典文化裡浸淫多年?所以,為了您的孩子具備一種眼界,先回到經典,把目標定在那兒,他自然將來之前也是“取法乎上”的。

    最後說說性情。喜歡經典的孩子,身上多了普通孩子沒有的書卷氣。由於有了該有的視野的開闊與遠大,內心會獲得相對的安寧與淡定。而相反,對經典知之甚少的孩子,則容易成為飄在這個喧囂時代的塵埃。

    或許有人說,經典浩如煙海,我們時間有限,怎麼讀啊,不錯,以前的讀書人,有的是時間,木心說從前“車,馬,郵件都慢”,對於讀書人來說,時間更是富裕,但凡有些靈氣,讀書人都不會讀成書呆子,而成為受尊重的“社會賢達。”而現代學生,甚至有者成人,都沒把讀書當成一輩子的事,而是進階工具,而是販賣資本,沒有養成讀書人獨有的性情。導致危難來時慌亂不說,一點困難就完全沒有了寄託。

    所以啊,經典裡的智慧和學養,是你閒時的琴棋書畫,是你忙時的家國擔當,更是你一生的幸福所寄,讀經典吧,孩子!讀經典的孩子,前途有望,不讀經典的社會,荒涼無望!

  • 3 # 國學學習分享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國學經典圖書內容包羅永珍,蘊含著先哲睿智的光芒。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國學經典遍及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教育,倫理道德等各個領域。大至治國,小至日常起居,無不蘊含著深邃的啟迪,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開卷有益,學習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國學是一種文化歷史,從方方面面影響著社會和人類的前進方向。傳承歷史,傳承國學經典。從我做起,從點滴積累做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嶄新的鈔票批量出現,預示著即將出現通貨膨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