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王陽明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人過了五十,要學會人生“減法”。
7
回覆列表
  • 1 # 人生微步須行之

    我不認為人過五十不交友。相反,我認為人在任何年齡、何時何地都需要有朋友、知己和知音。

    人的一生,各個階段都需要這四個年齡層次的朋友:18歲、38歲、58歲和88歲的朋友(當然瞭如果需要98、108歲的朋友,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只能看天意)。

    人生18歲以前,需要38歲和58歲的朋友,可以看到自己未來的縮影,引領自己一步一步成長並走向成熟,也需要88歲的朋友,人生暮年的老者,會讓你更加學會珍惜青春歲月並積極的尋找人生的意義。

    人生38歲,正比如我,作為80後的中年人,人生35-40歲這個階段,壓力山大的苦逼中年普通人,和所有38歲同齡中年人一樣,對曾曾經還沒來得及好好重視就已經遠去的青春悔恨、嘆息,對勉強度日的現狀,心懷不安、焦慮、不滿卻又感覺無能為力,不知從何開始,也不知到哪裡才能結束,對尚不明確的未來憂慮、彷徨、恐懼,不知所措,又無可奈何,人生處在這個承上啟下的階段,既放不下過去,又恐懼未來,更沒法從容的活在當下,享受現在,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同齡人的知己、知音,大家的靈魂可以共鳴,這樣才能熬過孤獨,才能堅持我們現階段的理想和明天。人生在38歲的階段,也需要18歲的朋友,他們身上有當年我們的影子,懵懂青春,情竇初開,初入社會,純潔簡單,未經苦難,從不言敗,理想奮鬥,激情四射,身處這樣的朋友和環境中,我們能更充滿青春,重拾信心和鬥志,重燃夢想和激情,不至於被現實壓得平淡如水。同樣人生38歲的階段,也需要58歲的朋友,或是退休長者,或是堅持奮鬥的前輩,或已功成名就退隱江湖,亦或是一敗塗地,卻還頑強堅持在江湖的歲月裡廝殺、掙扎、堅持,這些58歲的朋友都能讓我們在38歲的中年正視和接受現狀,是堅持還是放棄、是悲觀還是是樂觀,這都是我們需要做的選擇。當然也需要88歲的朋友,耋耋之年的老者,無論成敗高下,對錯得失,基本早已看破紅塵,看淡世事,看透人生,真正和他們這些朋友在一起,我們才發現,我們也需要開始慢慢地學會思考人生,一步一步的去尋找自己的終點。

    人生到58歲的階段,同樣需要18歲朋友的青春激情,38歲朋友的頑強鬥志,88歲朋友的終極智慧。

    人生到88歲的階段,也需要18歲、38、58的朋友,從他們那裡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走過的人生,懷念18歲青春悸動,愛的刻骨銘心,感恩38歲的困惑迷茫,卻鬥志昂揚,為了家人朋友和夢想拼搏奮鬥的體無完膚,無比頑強,放不下58歲時的無奈與糾結,為青春畫完的句號,為理想奮鬥做完的總結,所以在88歲的人生才能從容不迫的收拾心情,總結自己的人生,或哭或笑,或喜或悲,一切才會如此真實美好,即使不能無怨無悔,至少可以對自己的一生有個完整的交代,從容的告別。

    總之,無論身處人生的哪個年齡和階段,不管深處逆境還是困境,身邊都都非常需要18歲、38歲、58歲、88歲的朋友、知己、知音,這樣的人生才能更完整、從容,不那麼孤獨也不那麼悲觀。

  • 2 # 軍號1

    人過五十,不是不交友,而是慎交。

    王陽明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鬆灑脫,何等簡易。”

    王陽明在此說的是人生各階段的進退和捨棄。人過五十不交友了嗎?不!還是要交朋友。只不過是人過五十交友的規矩要改變一下策略了。既要“減法”也要“加法”;既要“乘法”,也要“除法”。

    五十知天命,意思是人過了五十,就知道生命的周長了。所以對人生應該有更深的感悟,更應該懂得“知行合一”了。

    一“減”:減去浮華浮躁之友;減去無誠無意之友;減去不存敬孝之友;減去兩面三刀之友。二“加”:新增誠實誠信之友;新增鐵肩擔當之友;新增行事穩健之友;新增忠孝雙全之友。三“除”:除掉毫無意的這“圈”那“圈”——傳銷圈、融資圈、玄學圈、邪教圈……四“乘”:乘上健康生活朋友群、乘上老年大學琴棋書畫同學群、乘上愛心無限公益群……

    人過五十,歲月聚攏的朋友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猶如一個魚龍混雜的大魚缸,什麼魚都有,池水渾濁。這個時候該是清理的時候了,兇惡的魚要剔除,醜陋的魚要清走,換上憨態可掬的“小金魚”、富貴的“紅錦鯉”,加入除汙納垢的“清道夫”,濾掉以前的汙垢,這樣池水清了,魚兒歡了。魚缸如此,人的朋友圈也如此,要不時過濾。

    人生五十,吐故納新,學會“斷舍離”,既要濾去殘渣,也要注入清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自己創業,怎麼從小開始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