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豆子也是醉了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不僅是心理學方面的問題,也是哲學層面的問題,咱談不了哲學心理學高深的名詞,只能僅僅從個人的體會來說:

    每個人的內心都可以切割成不同的層面,不同的角度,所以,每個人其實有不止一個自己——自信Sunny的自己、自卑失落的自己、善良的自己、陰暗的自己、寬容的自己、吝嗇的自己等等,可以有無數種切割的方法。

    所以,我們不能把自己簡單的定義為自己,而是需要在不同的時候、不同的環境下具體分析自己。

    比如:隨著年齡長大,我們變得越來越理性,邏輯分析能力也越來越強,我們可以獨立分析社會上、自己身邊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並依據對自己影響的好壞來做出相應的判斷和行為選擇。但與此同時,相信很多很多朋友們都有過同樣的體會,那就是,我們常常違背自己的理性,而是傾向於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算是錯誤的選擇也照做不誤。

    比如:我們分析過社會之後,知道其中有很多爾虞我詐,有很多陰暗的東西,但我們還是相信Sunny和正能量。在心裡層面有意無意地忽視那些惡的、不好的東西,選擇去欣賞Sunny。

    比如:富足的家庭,無憂無慮地長大,讓我們理性上能夠理解社會黑暗的一面,卻選擇性忘卻,習慣於自由自在地、沒有慾望和追求地生活。

    以上種種,或許就是所說的思想還像個孩子吧。、

    其實,很多時候,這都是習慣的力量,也是生活環境的力量。不經歷過真的黑暗和掙扎,你沒法從內心真的去相信黑暗;不經歷死亡的威脅、飢餓的經歷,你沒法真的有憂患的意識。

    所以,很多時候,思想是否像個孩子,關鍵不在於年齡,而在於經歷給予了你什麼,沒聽說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嗎?

    生活就是這麼回事,思想也就是這麼回事——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世事老天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牙痛怎麼辦有什麼好方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