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ilas王建

    發洩的概念來自西方文化,西方文化認為人的負面情緒可以透過發洩而得到緩解,從而維護心理健康。在東方的價值觀裡,發洩是貶義詞,發洩才是心理有問題,能忍才是美德。不信,你觀察身邊的人,哪個經常發洩的人是得到尊重的,即使他是大人物,人們也覺得這是他的汙點,說明他修養不夠,這就是東西方文化心理的差異。

    只不過改開40多年來,中國引進大量西方文化,尤其是心理學這個領域,基本就是西方心理學,東方心理學所佔的比重極少,有也是打擦邊球,因為東方心理學並無獨立的學科,東方的心理學實際上都在儒釋道傳統文化裡面,並沒有獨立出來。從中國文化心理上說,有心事不敢和別人說,需要的不是發洩,而是如何忍耐不說或者藝術性地委婉地說出來。從西方心理學的角度說,如果憋在心裡影響了正常思維和行動,那就要發洩。下面從這兩條思路給出解決方案:

    一、東方式的:以東方的智慧處理心中的塊壘,最典型做法莫過於佛家的其心無住,或者陽明心學的不動心,塊壘仍然在心中存在,我的關注點卻不再是塊壘,而是心的全部,無論塊壘如何變化,我的心不進入,只是以俯瞰全域性的視角觀看它,必要時我可能也會積極投入進去做一些處理,但保持著心靈的活潑性,隨時可以主動跳出來。從不去想如何消滅它,因為塊壘的實質就是人的心念,心念要產生,要消失,有它自己的規律性,不能強制它。要隨著它。引導它。

    二、西方式的:心中有了情結,按照精神分析的觀點就需要把它說出來,目的是把無意識內容提取到意識中來,無意識一進入意識,就成了Sunny下的耗子,再也無處遁身,緊張消除,心理問題隨之消失。這就是發洩治療心理緊張的原理。日本一些公司開設有發洩室,把領導的照片印在沙袋上,供員工擊打發洩,這是二戰後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日本傳統觀念裡並非如此。如果在中國的公司裡就算有這樣的發洩室,有多少人會去發洩的呢?至少公務員是不敢的吧。

    如果一定要發洩,可以這樣做:把發洩的話寫在紙上,反覆地念,唸到情緒緩解,然後燒掉,看著它慢慢燒成灰,然後衝進下水道。你可能會想起電視劇《潛伏》中最常出現的一幕:餘則成譯完了電碼,念一遍,沉吟一會兒,然後馬上燒掉。第二天又一切如常地上班去了。如果他不燒掉,他顯然是無法繼續做事的。普通人心中的塊壘,難道還有他的大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輩子,你有沒有為誰拼命努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