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慶哥生活家
-
2 # 牧業港灣
《蛋鴨籠養需注意的“八大”要點》
蛋鴨籠養作為一種新興的養殖模式,不僅能減少疫病發生,降低飼料消耗,緩解水汙染,還能有效提升蛋鴨產蛋效能和鴨蛋品質。
第一、品種與籠具選擇應選擇適應能力強、體型較小、產蛋效能佳的蛋鴨品種進行籠養,如山麻鴨、金定鴨等。籠具選用專門定製的鴨籠,單籠規格為40cm x 40cm x 38cm, 每籠可飼養1-2羽;單籠規格為 80cm x 40cm x 38cm,每籠可飼養 3-4羽。第二、合理限飼,控制體重良好的體重不僅節約飼養,還可發揮蛋鴨產蛋期的最佳生產效能。尤其是育成期體重是蛋鴨籠養能否獲得較好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應嚴格控制其不超過或低於標準體重計程車J%,如超過則應限飼。一般小型蛋鴨的標準體重: 77日齡為1100g,90日齡為1250g, 產蛋期維持在1400g。以山麻鴨為例,育成期(上籠前)應不超過1260g,產蛋期維持在1300±170g為宜。第三、上籠管理為使蛋鴨既能保證正常生長又能及早適應籠養,達到適齡開產和高產的目的,一般在蛋鴨產蛋前15-20天上籠。以山麻鴨為例,飼養至70-85天即可進行上籠飼養。另外,對於體重不符合品種標準的不予上籠,雨天不進行上籠操作,氣溫高時應在清晨或夜晚進行上籠,上籠前後應在飲水中新增點解多維以減小應激。上籠第一週應教會鴨子喝水,具體做法,可把自動乳頭飲水器調至 J漫慢滴水狀態,使蛋鴨認識水源。第四、更換飼料需過渡蛋鴨開產後即可更換為產蛋料,換料,時要有7-10 天的過渡期,即用產蛋料替代原飼料的1/3混勻後飼餵3天,然後用產蛋料替代原飼料的1/2混勻後飼餵3天,再後用產蛋料替代原飼料的2/3混勻後飼餵3天,直至全部更換為產蛋料,原則上產蛋高峰期不宜更換飼料。第五、科學補光促高產合理的光照可促進蛋鴨性腺發育和排卵,從而保障蛋鴨高產、穩產。從80天開始光照時間(自然光照+人工補光)應逐漸延長,每週遞增15分鐘,直至增至16小時後保持光照時間穩定不變,補光可選用40W的白熾燈,強度以 2-3W/m2為宜。整個產蛋期光照時間只能增加不能減少,時間不能忽長忽短,強度不能忽弱忽強。第六、疫病防控產前20天應進行驅蟲,上籠前應完成所有免疫程式,每週進行一次帶鴨消毒,每天清理1-2 次糞便。日常加強巡查,發現採食排便及精神狀態不正常的鴨只應及早治療,嚴重的要及時隔離。第七、合理淘汰鴨群產蛋要有產蛋記錄,當產蛋率出現波動或不高時,應加強觀察,對體重過小或不產蛋的鴨做好標記,進行單獨飼養或淘汰。第八、加強管理儘量保持舍內小氣候穩定。溫度以15℃-25℃為佳,飼養員應固定,飼餵、揀蛋、清糞等操作應定時進行,另外還應注意產蛋期營養搭配。
-
3 # 三寸天堂傘
可以的。
但是最好還是野外觀察的好,如果實在想養也可以掏一兩隻回家養。
1,養白頭翁的籠子最好為亮點,下邊有託糞板,因為白頭翁喜歡吃昆蟲和水果糞便多而稀軟。還喜歡水浴。
2,白頭翁的幼鳥飼養。可以用小雞飼料加熟蛋黃混合均勻。這樣營養基本夠。也可以經常補充些水果和昆蟲幼蟲。例如用番茄汁與飼料混合攪拌。
3,人工飼養的白頭翁這裡的水容易汙染,需要每天清洗更換,吃不掉的食物也得每天取出來。
4,白頭翁是害怕寒冷的。要時刻注意他們的生活環境的溫度,冬天要挪到室內飼養。夏天幼鳥的餵養也得注意適當保溫。
回覆列表
繁殖期4-8月。營巢於灌木或闊葉樹上、竹林和針葉樹上。巢距地高1.5-7m,呈深杯狀或碗狀,由枯草莖、草葉、細樹、蘆葦、茅草、樹葉、花序、竹葉等材料構成。巢的大小外徑為9-12cm×11-13cm,內徑6-7cm×7-8cm,高5.5-15cm,深4-9cm。每窩產卵3-5枚,通常4枚。卵粉紅色、被有紫色斑點,也見有呈白色而布以赭色、深灰色斑點或白色而布以赭紫色斑點的。卵的大小為21.5-24mm ×16-16.6mm,卵重2.6-3.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