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八零後balinghuo
-
2 # 小鎮二丫頭
小麥處在抽穗期,馬上就會進入成熟期,這也是小麥生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第一,適時澆水。小麥抽穗灌漿期需水較多,耗水量佔全生育期耗水總量的70%。因此,要根據土壤情況、小麥苗情況適時澆好抽穗揚花水,使麥田的土壤溼度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5%~80%。有的地方還有澆麥黃水的習慣,這對抵禦乾熱風有一定的作用,但澆水量不宜過大,尤其在成熟前切不可大水澆灌,以免造成根系窒息腐爛,導致青枯逼熟,降低粒重。在正常年份一般應在麥收前10~15天停止澆水。
第二,合理追肥。對地力較差,抽穗前後葉片已趨向脫力發黃的田塊,可結合澆抽穗揚花水追施少量氮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5千克左右標準氮肥。此外,根外噴施豐產靈、酵素菌、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效果也較好。
第三,防治病蟲。小麥生長後期病蟲害較多,要及時用藥進行防治。如有紋枯病,每667平方米用5%井崗黴素水劑200克;如有白粉病、條鏽病,每667平方米用20%粉鏽寧乳油75毫升;消滅蚜蟲,每667平方米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克;防治赤黴病,在小麥揚花株率達10%時,每667平方米用40%菌靈膠懸劑150克。以上藥劑均選擇晴天露水乾後兌水50千克進行噴霧,如噴後8小時內遇雨,應及時進行補噴。
第五,適時收穫。小麥千粒重從灌漿到蠟熟末期,每天約增重1克~2克,蠟熟末期達到最高點,蛋白質含量也較高,應及時收穫。若收穫過遲,籽粒脫水變硬,穎殼鬆散,容易落粒;穗莖變脆,容易掉穗;後熟期短的品種,遇雨還會在穗上發芽。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3 # 80後莊稼漢
你好 現在的時間就是麥子成熟期 ,現在也不用太多的管理,我們這邊現在就是澆一水就好了,今年的病蟲害很少,今年就打了一個治理紅蜘蛛的藥。
-
4 # 慶哥生活家
一、因地制宜,澆足澆好抽穗揚花灌漿水
小麥開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佔整個生育期耗水總量的四分之一,需要透過澆水滿足供應。乾旱不僅影響粒重,抽穗、開花期乾旱還會影響穗粒數。所以,小麥揚花後10~15天左右應及時澆灌漿水,以保證小麥生理用水,同時還可改善田間小氣候,降低高溫對小麥灌漿的不利影響,減少乾熱風的危害,提高籽粒飽滿度,增加粒重。因此,對受旱較重的麥田要創造條件,爭取普澆一次抽穗揚花水。小麥灌漿期還應適時澆好灌漿水,以改善土壤墒情,保根護葉,延緩衰老,促進籽粒灌漿,提高粒重。澆水應特別注意天氣變化,嚴禁在風雨天氣澆水,以防倒伏。小麥成熟前土壤水分過多會影響根系活力,降低粒重。所以,小麥成熟前10天要停止澆水。
二、實施葉面噴肥
大力推行“一噴三防”小麥生長後期葉面追肥,不僅可以彌補根系吸收作用的不足滿足小麥生長髮育所需的養分;而且可以改善田間小氣候,減少乾熱風的危害,增強葉片功能,延緩衰老,提高灌漿速率,增加粒重,提高小麥產量。因此,可在灌漿初期噴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每畝噴50~60公斤。葉面追肥最好在晴天下午4點以後進行,間隔7-10天再噴一次。噴後24小時內如遇到降雨應補噴一次。為了簡化操作,葉面肥可與殺菌劑、殺蟲劑結合施用。增強灌漿強度,提高灌漿速率,增加粒重。
三、防治病蟲害
隨著溫度提高,各種病蟲害逐步進入多發期。防治的重點是麥蚜、小麥吸漿蟲、鏽病、白粉病、葉枯病、赤黴病等。防治麥蚜可用2.5%敵殺死乳油每畝10~15毫升或50%闢蚜霧可溼性粉劑每畝8~10克,或可用10%吡蟲啉乳油每畝10~15克對水噴霧防治,可兼治灰飛蝨;防治一代粘蟲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75毫升噴霧防治;防治小麥吸漿蟲可在田間小麥70%左右抽穗時用50%辛硫磷乳油50~75毫升或用5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對水噴霧,兼治一代棉鈴蟲;防治鏽病、白粉病可用20%粉鏽寧乳油每畝50~75毫升或25%百理通可溼性粉劑每畝30克噴霧防治;防治赤黴病、葉枯病和穎枯病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每畝75~100克噴霧防治。小麥赤黴病和穎枯病要以預防為主應在小麥揚花後噴藥預防。
小麥抽穗時期是小麥生長最關鍵的時期,瞭解小麥抽穗的最佳時期及小麥抽穗時期的病蟲害和水肥管理,對今年小麥的增產增收將產生巨大作用
-
5 # 黔農小莫
小麥處在抽穗期,馬上就會進入成熟期,這也是小麥生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第一,適時澆水。小麥抽穗灌漿期需水較多,耗水量佔全生育期耗水總量的70%。因此,要根據土壤情況、小麥苗情況適時澆好抽穗揚花水,使麥田的土壤溼度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5%~80%。有的地方還有澆麥黃水的習慣,這對抵禦乾熱風有一定的作用,但澆水量不宜過大,尤其在成熟前切不可大水澆灌,以免造成根系窒息腐爛,導致青枯逼熟,降低粒重。在正常年份一般應在麥收前10~15天停止澆水。
第二,合理追肥。對地力較差,抽穗前後葉片已趨向脫力發黃的田塊,可結合澆抽穗揚花水追施少量氮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5千克左右標準氮肥。此外,根外噴施豐產靈、酵素菌、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效果也較好。
第三,防治病蟲。小麥生長後期病蟲害較多,要及時用藥進行防治。如有紋枯病,每667平方米用5%井崗黴素水劑200克;如有白粉病、條鏽病,每667平方米用20%粉鏽寧乳油75毫升;消滅蚜蟲,每667平方米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克;防治赤黴病,在小麥揚花株率達10%時,每667平方米用40%菌靈膠懸劑150克。以上藥劑均選擇晴天露水乾後兌水50千克進行噴霧,如噴後8小時內遇雨,應及時進行補噴。
第五,適時收穫。小麥千粒重從灌漿到蠟熟末期,每天約增重1克~2克,蠟熟末期達到最高點,蛋白質含量也較高,應及時收穫。若收穫過遲,籽粒脫水變硬,穎殼鬆散,容易落粒;穗莖變脆,容易掉穗;後熟期短的品種,遇雨還會在穗上發芽。
-
6 # 潮汕阿群
小麥的抽穗期是確定籽粒重量的關鍵時期,也是最終確定每穗粒數的重要時期,這直接影響小麥的產量,因此必須高度 重視。 讓我們看一下抽穗期和抽穗期麥田管理的技術要點。
小麥抽穗時間是指整個田間超過50%的小麥穗(不包括芒草)從葉鞘暴露的時間,即抽穗時間。 通常在4月初,小麥開始融合,莖稈也開始生長。 這稱為接合期。 拔節後約2周,進行引導,然後前進1-2周,再開花1-2周。
抽穗期小麥的管理是春季乾旱,溫度波動異常,春季寒冷天氣頻繁發生。 適度抑制望昌麥田小麥幼苗的生長,避免過早拔節,降低抗寒性。 根據天氣預報,應在冷浪襲擊前1至3天及時灌溉,以提高地面附近的溫度,以防止和減少霜凍的危害。 灌溉和防凍對選擇微風或無風天氣有重大影響。
小麥進入抽穗期是一個同時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時期。 在正常情況下,這段時期的耗水量佔整個生長期的25%至30%。 很重要。 如果此時供水不足,則會出現異常的航向現象,例如無航向,半航向,大頭耳朵和笨頭耳朵。 避免除草劑損壞。
施用除草劑時,應嚴格遵守土壤,品種,降水,溫度,風向等具體條件,並嚴格掌握噴灑時間和方法,噴灑時間和劑量。 作為補償措施,最好在冬季前的11月初至12月初選擇小麥化學除草,並從2月中旬至次年3月初選擇化學除草。
小麥拔節後嚴禁使用化學除草劑,否則容易造成除草劑危害。 當發生藥物損壞時,應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救援措施。 嚴格預防病蟲害。 導致小麥抽穗異常的病蟲害包括小麥全蝕,根腐,鞘枯病,赤黴病和小麥蚜蟲。
01全麥侵蝕是一種隔離病。 它在小麥的根和莖基部15 cm以下產生黑色的膏藥狀病變。 輕的導致耳朵乾燥和發白,而重的則不會導致抽穗或整個植物死亡。
02小麥根腐病通常被稱為死耳病和白耳病,主要損害根和莖,導致穎片,穗軸和小穗變色,嚴重的情況會導致不抽穗,小穗垂死,半截短或啞峰。
03小麥鞘枯萎病,也稱為立枯病和尖銳枯萎病,是一種土壤傳播的疾病。 易感的小麥植物由於對轉導組織的損害而死亡,形成枯萎的白穗或無抽穗。
04小麥黑星病主要損害耳朵並引起耳朵腐爛。 病原體先感染花葯,然後再感染穎片的內壁,通常先長出一個小麥穗的小穗,然後擴充套件到穗軸,然後使另一個變小。耳朵死了並且不能結實。 當溼度高時,患病部位會產生粉紅色的牙齦黴菌層。
05小麥蚜蟲小麥蚜蟲又稱油膩蟲,可發生在小麥的苗期和穗期,主要集中在莖,葉和穗狀花序中,並分泌蜜瓜和排洩蜜露,影響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引起 小麥植物。 枯萎而沒有抽穗或充實不足,籽粒乾癟,千粒重降低,導致嚴重的減產。
-
7 # 90後農技人
目前,河南南部的小麥已經逐漸進入成熟期,已經有農戶開始收割麥子。在這一時期最關鍵的管理措施是收割時間的選擇和田間防火。
小麥適時收穫不僅能提高小麥產量,品質和收穫效率,減少產量損失,而且以免遇雨造成穗發芽,或影響機械收割,儲存及後茬種植等。一般天氣正常年份,小麥正常成熟時,小麥粒重以蠟熟末期至完熟期最高,籽粒容重質量也最高,通常是收穫的最好時期(通常麥穗變黃,葉片枯黃,莖杆金黃,莖節帶綠,籽粒腹溝黃色,內部蠟質狀,指甲可以掐開,一般持續時間為2-3天左右)。
若收割過早,成熟度不夠,粒重不高,如果後期有陰雨天氣,或機械不足時,可以提前蠟熟中期甚至蠟熟初期收穫(旗葉稍黃,莖杆部分保持黃綠色,麥穗籽粒變黃,內部初呈蠟狀,一般約為5-7天左右),通常比推遲收穫產量高。
一般種子含水量20-30%左右收穫產量最高,若完熟期(小麥枯黃,籽粒變硬,含水量14-16%左右,麥粒易從穎殼脫落)後收穫,會因為雨露淋溶和高溫種子呼吸加劇消耗影響,粒重降低引起產量下降,若有高溫乾旱天氣影響,還會因為極易斷穗落粒導致機收損失加重。若有大風,冰雹等不良天氣,或造成小麥倒伏影響產量損失更大。
而由於小麥成熟期的氣溫較高,田間溼度低,小麥秸稈已經乾枯,一旦不注意就有可能發生火災。
據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的網友@鄉村的玲姐發影片爆料稱:唐河畢店鄉牛下莊發生一場火災小麥無緣無故起火。此事暫不知情況如何,是真是假,但還是要提醒大家:1、千萬別把火種帶到麥地和麥地周圍,特別是愛抽菸的忍一忍,不要在成熟的麥田裡“吞雲吐霧”。2、收割機、拖拉機等千萬不能“帶病上崗”,進入田間作業的機械應提前檢修,尤其在排氣管上要安裝防火設施,防止因機械摩擦起熱或排氣筒噴火引發火災。3、電動機械使用電線、掛鉤線千萬不能裸露在外,臨時架設的電線也必須要固定牢靠,防止落地傷人及產生火災。
回覆列表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小麥的成熟期分為乳熟期、蠟熟期和完熟期。乳熟、蠟熟期又分為初、中、末三個階段,根據植株和籽粒的色澤、含水量等來確定。乳熟期的莖葉由綠逐漸變黃綠,籽粒有乳汁狀內含物。乳熟末期籽粒的體積與鮮重都達到最大值,粒色轉淡黃、腹溝呈綠色;蠟熟期籽粒的內含物呈蠟狀,硬度隨熟期程序由軟變硬。蠟熟初期葉片黃而未乾,籽粒呈淺黃色,腹溝褪綠,粒內無漿。蠟熟中期下部葉片幹黃,莖稈有彈性,籽粒轉黃色,飽滿而溼潤。蠟熟末期,全株變黃,莖稈仍有彈性,籽粒黃色稍硬。完熟期葉片枯黃,籽粒變硬,呈品種本色。
二、注意事項
最適宜的收穫階段是蠟熟末期到完熟期。適期收穫產量高、質量好、發芽率高的種子。但是種植小麥面積大時,不可能全部在最適期收完,必須適當早收,這樣可使大部分小麥在適期內收穫。過早收穫,籽粒不飽滿,產量低,品質差。收穫過晚,籽粒因呼吸及雨水淋溶作用使蛋白質含量降低,碳水化合物減少,千粒重、容重、出粉率降低,在田間易落粒,遇雨易穗上發芽,有些品種還易折稈、掉穗。人工收割和機械分段收穫宜在蠟熟中期到末期進行;使用聯合收穫機直接收穫時,宜在蠟熟末至完熟期進行。留種用的麥田在完熟期收穫。若由於雨季迫近,或急需搶種下茬作物,或品種易落粒、折稈、折穗、穗發芽等原因,則應適當提前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