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鮮採金銀花後怎麼加工?是陰乾還是曬乾,可陰乾的總覺得那裡不對,今天試下曬的。
27
回覆列表
  • 1 # 風香鄉音鄉情

    鄉音碎語:

    謝老師提問,以新鄉地區封丘長壽之鄉的黃德鎮南於村,鮮採金銀花加工特徵回答的您的問題。

    鮮採金銀花搬運到家,第一步進行質量把關分撿,按步就搬仔細檢出所帶葉子、白條、黃花,最後剩下一手青綠色金銀花綠色花棒。第二步:分級分層裝花(土法烘焙人爐,上架塔式烘乾法),以青鮮多汁水分大的放在下層剎青2個小時,在以上架上貨換到下層,保持60度烘焙5/6小時,期間不翻動,烘焙成品青綠色行稱"一把綠"。

    烘乾機:分檢同上,烘乾機是有殺青機組合的,高效熱能爐(風機熱分散)原理,立式多層溫控翻轉機,溫控四層斜坡式殺青櫃,控制在80/130度,50/500斤不等烘乾箱,中間注意翻箱1一2次,1/2小時就能烘焙乾燥出成品。

  • 2 # 鄂硒農技

    金銀花采收的季節性很強,頭茬花一般在5月中、下旬,二茬花在6月中、下旬,採摘花蕾的標準是花蕾上部膨大呈乳白色,基部青綠色,顏色鮮豔且有光澤,過早花蕾青綠色,嫩小,達不到藥用標準規定的色澤,過晚花蕾開放,也不符合規定。另外,金銀花采摘應天亮開始至早9點以前進行,這時採下的花香味濃,保色好。

    適時採摘和科學加工是取得高效益的關鍵。採摘過早產量低,質量差,過晚則形成爆肚花,同樣降低產量和質量,所以必須適時分批採摘。進入花期後待花蕾山綠將白未開放時摘下,每天摘一次,只摘這種即將開花的大花蕾,這樣才能達到最高產量。盛產期每畝可產幹 品150~200kg以上。

    採下好的花蕾還需用科學的辦法將其乾燥才能得到優質產品。傳統上是用門曬,硫燻陰乾的方法。以上方法加工的產品色澤差,質量次,硫燻法產品含硫不符合GAP標準,都是不合乎當今要求的。

    金銀花采下後應立即曬或烘乾,最好在採收地點鋪設葦蓆就地晾曬,鋪花厚度不要超過1釐米,曬的過程中切不可用手直接翻動,以當日曬乾為原則,若遇陰雨天應及時烘乾。要掌握烘乾溫度,初烘時一般30~35℃,烘2小時後,溫度可升至40℃左右,應適當開啟門窗排出水汽,經5~10小時後室內保持45~50℃,烘10小時後鮮花水分大部分散失,再把溫度升至55℃,使花迅速乾燥。

    無論曬乾還是烘乾,在乾燥過程中不得用手直接翻動,未乾的金銀花不得返潮,如遇返潮,成品花的顏色和品質將會嚴重下降。當金銀花烘曬至捏之有聲時,其乾燥度即已達到商品的標準。據試驗,烘乾所得一等花率高達95%,而曬乾的一等花率只有23%,因此普遍認為烘乾是提高品質,增加收益的有效措施。

  • 3 # 有山有水有樹林兒

    我來回答下,新鮮的金銀花采摘之後,不要堆在一起,容易發酵,分為兩種方法儲存,分別是烘乾和晾乾還有其他其的加工大方。

    一)烘乾,初次烘乾溫度不要太高,最好控制在30℃上下,烘烤2個小時後,可以增加溫度到40℃上下,此時,鮮花會慢慢的排除水汽;在持續5-10個小時後,保持室溫在45℃-50℃,繼續烘元10個小時,那時候水分基本都可以排出了,最後把室內溫度調整到55℃-60℃,就可以迅速乾透了,注意:烘乾的要比曬乾的好,產量高,烘乾時候不要翻動,也不能半途而廢,要不然會變質

    三)其他的加工方法

    1.炒鮮處理之後乾燥

    2.蒸汽處理以後乾燥

    3.燻硫之後乾燥

  • 4 # 使用者636845940100

    金銀花采回來擇乾淨放在陰涼通風處陰乾【切記不可見Sunny,不然就變黑了】等幹後,無油無水的鍋裡小火炒制香味即可

  • 5 # 青草記

    曬乾,可以直接曬,也可以蒸後再曬。不曬直接用鮮花泡茶照樣香美。

    非常喜歡金銀花的香味,更喜歡用金銀花泡水喝,所以小院裡盆栽地栽了十幾棵金銀花。品種主要是四季金銀花、紅金銀花和藥用金銀花,這幾個品種都可以泡茶喝。

    採摘需在晴天的清早,在已開或當天將開的花朵下方,採摘一對至二對花蕾。

    採摘後揀去葉片葉梗及雜質,然後平攤在竹製容器上曬乾,這種方法的好處是碰到陰雨天不易爛,缺點是不夠香。如果採後蒸幾分鐘再曬,香味會更濃郁,但遇陰雨天必須烘乾,否則極易黴爛。我最喜歡喝新鮮的金銀花花茶,看著花朵在滾水下仍保持著生動的形態,嗅著自然清新的花香,是種難得的享受。

    家裡種了金銀花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食用的機會。採摘曬乾食用,三步到位。

  • 6 # 新客家婷丫

    婷丫又來了,這個問題我現學現回,採摘金銀花應選在早晨露水下去後進行,這時營養最為充足,色澤也更美觀。要選花色接近青白色的且肥大的花朵。摘取後放在竹籃裡面將其攤開。若是想要當做商品來售賣,還要將它完全陰乾,陰乾前不能隨意翻動。若是溫度能保證在30度左右,一般晾曬三天的時間就可將它完全曬乾。

    晾乾後最好用真空包裝起來,且要放在陰涼通風處,這樣儲存的時間才會更更加長。

  • 7 # 大男孩吒吒

    首先感謝你的邀請,我們這邊是這樣加工金銀花的,首先把山上採摘回來的金銀花放到鍋裡面用水煮一下不能煮的太過主要是有利於讓它乾的快一點還有就是不讓它變色,當然煮過後要有太陽曬才好,沒有太陽曬的話顏色也不好看甚至遇到經常下雨的天氣溼度大的話沒有儲存好會有發黴的情況出現,就一點我們這邊都是用太陽曬,希望們幫到你,下面圖片是我自己加工的由於沒有太陽曬導致成品不理想顏色暗淡,

  • 8 # 閩鄉小志

    花卉採集的時間上午9點到中午12點。如果有露水,而且雨天不適合,可以在有乾燥裝置的情況下挑選。早晨收集的花青香氣濃郁,出商品率高,質量好。

    02

    採摘時,使用竹筐或藤籠,不能使用塑膠袋,紙箱,以防止潮熱,體內的酶和蛋白質發酵,變色和發黴。花蕾和花組織柔嫩必須輕輕放置,避免用手按壓以影響質量。

    03

    根據殺青機的原理,滾筒加長至5米並用煤或木柴加熱。滾筒的前部被加熱到高溫殺青,第二部分用餘熱燜燒以進行流動操作並且乾燥一次。花收穫後,必須及時處理。當天收穫的花必須在同一天處理。

    04

    金銀花加工必須從花采摘和乾燥過程中進行,以便可以根據質量進行分離,隨時收集雜質,生產更多一流的商品。加工過程中一定要將花分開,否則會影響一等品的質量和價格。

  • 9 # 鄉村小樂生活

    如果是自家採摘小量的,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制作,1採摘金銀花含苞待放是最好的,將炒鍋擦乾淨不要有油漬,鍋燒熱,放上採回來的金銀花炒制,炒到變色散發出香味、有一種熟透了的程度為止,2將炒好的金銀花放在太陽下曬乾,金銀花要曬幾次,一次曬乾後放置幾天然後再曬,3將曬乾的金銀花放在灌中密封儲存,這樣加工出來的金銀花優質灬(1沖泡的時候更香,2湯色更加黃亮3能夠充分釋放裡面的營養成分4口感更加獨特)

  • 10 # 攀爬者潘遠香

    一、傳統的晾曬

    可用高粱秸制箔,箔用木棒撐起,離地約 50~70公分,南低北高,或直接攤在曬席上。晾曬厚度要適宜,Sunny強時宜厚些,以免乾燥過快,影響質量;Sunny弱時不易攤設過厚,以防花變黑。初曬時不宜用手隨意翻動,以免花色變黑。初曬至八成幹,才能翻動。最好當天採收,當天曬乾。曬乾後,置於乾燥處封嚴,但此時花心尚未乾透,過幾天后返潮,再曬半天至一天,用風選去殘葉、雜質,再包裝貯藏於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待售。缺點:不好控制溫度及晾曬的程度,受天氣影響大,產出的金銀花質量不高,目前以很少使用。

     二、較多采用的烘乾

    烘乾乾燥法,不受天氣影響,容易掌握火候,比曬乾的成品率高、質量好,是金銀花生產中提高產品質量的有效措施。首先要建造烘房。烘房大小可視鮮金銀花數量的多少而定,一般4000~5000千克鮮花可建造650X550X450公分的烘房一座,也可根據需要擴大或縮小,在房子一頭建一個火爐,房內修火道,火道採用回龍炕形式。房頂有煙囪和天窗,在離地面30公分處,每隔3米在前後牆各留一個通氣孔。室內兩側離牆20公分處各設一個烘架,兩烘架間留有1~1.4米的走道。架層間距25~30公分,底層離火道40公分,架上按層擺放用竹片或高粱秸做的箔,每平方米可烘乾金銀花3千克左右。其次烘乾方法。烘乾時,先將採回的花蕾撒在竹、葦等材料製成的方形烤盤內,置最下層2~4小時向上移動1次,移至上層後要注意檢查是否乾燥,達到乾燥標準後及時收下貯藏。要掌握好烘乾溫度,初烘時溫度不易過高,一般控制在30℃,烘2小時後,溫度可升至35℃左右,關閉門窗氣孔,3小時後溫度升至40℃,開啟天窗排出水汽。5小時後室內保持45~50℃,待烘10小時左右鮮花水分大部分排出,再把溫度升至55℃,使花迅速乾燥。一般12~20小時可全部烘乾。乾燥的標準為:捏之有聲,碾之即碎。第三注意事項。烘乾時不能翻動,也不能中途停止,否則變黑質差。若溫度過高烘乾過急,則花蕾發黑,質量下降;若溫度太低,烘乾時間過長,則花色不鮮,呈黃白色,也影響質量。烘乾比晾曬可控性強,金銀花的質量大大提高,目前鉅鹿縣使用的較多。

    三、現代化金銀花微波殺青

    採用微波裝置進行烘乾金銀花,可以一機兩用,即可殺青,又可烘乾。微波殺青利用物料自身水分形成蒸汽環境,在加上高頻微波的震盪作用,殺青效果好,物料色澤鮮豔,同時在殺青環節失掉一部分水分,大大節省了烘乾成本。殺青完畢,在經微波烘乾一次完成成品,乾花幹度均勻,色澤青翠,完全不破壞和改變物料營養成分,同時具有殺菌功能,經微波烘乾的金銀花含菌量完全可以達到食品QS認證要求的衛生標準。微波烘乾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優質金銀花產量高,據測定4.6斤鮮花可出1斤乾花,幹出率比晾曬法高出8%。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是越活越現實,還是越活越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