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狸影視聯盟站

    二戰時期,美國軍隊給人的印象就是無敵的存在,憑藉著強大的武器裝備,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沒有對手,然而殊不知美國大兵也有慘敗的時候,下面這兩場戰役,就是美國軍隊最羞恥的戰役,最後的下場就是大規模投降。

    第一場戰役是菲律賓戰役。1941年,珍珠港事變的第二天,美國和日本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當時美國在菲律賓有著亞洲最大的空軍海軍軍事基地,而且美軍有13萬美菲聯軍,又有非常先進的美國武器,當時的指揮官是麥克阿瑟將軍。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在日本軍隊的猛攻之下,美國大兵竟然毫無反抗之力,最後麥克阿瑟逃離菲律賓。導致一位少將帶領著7萬美菲聯軍向日本投降。

    第二場戰役是凱瑟琳山口之戰。1943年,德國的軍隊被美軍和蒙哥馬利第八集團軍包圍,進退兩難,於是德軍就決定先攻打美軍減輕壓力,由於德軍指揮和配合都非常完美,直接把美國軍隊打蒙了,最後6000多名美軍戰死,還有4000多名美軍投降。

    所以說有再厲害的武器也不是無敵的,就像我們的中國士兵,就算沒有先進武器照樣把侵略者趕走,創造輝煌的戰績!

  • 2 # 空軍六航

    誰都有敗走麥城的時候那麼大,那麼強大的美軍也不例外。二戰時期就有幾次,比方說馬來亞戰役與及菲律賓戰役。然而並非是美軍將領的指揮才能以及士兵的單兵作戰技能不如日本軍隊,而是當時整個美國還沒有完全進入到戰爭狀態再加上當時的日本進攻速度很快,其所使用的零式艦攻在當時在世界航空界都是一數二的先進戰機至少領先美國使用的p40戰鬥機整整一代陸軍士兵以及海軍陸戰隊士兵所佩戴的鋼盔更是一戰剩餘物資而且其裝甲武器也落後於日軍。一個完全沒有做好戰爭準備並且裝備這落後的武器裝備的軍隊怎樣能夠戰勝強大的日本帝國軍隊呢了

  • 3 # 視聽團仔

    1.美國國恥: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六艘航母起飛的第一波183架飛機直撲珍珠港,7點53分,發回“虎虎虎”的訊號,日本奇襲成功,第二波的168架飛機再次發動進攻。此次作戰中,美軍4艘戰列艦被擊沉,4艘戰列艦重創,6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擊毀,上千士兵陣亡,而日本僅損失29架飛機,55名飛行員和幾艘袖珍潛艇。

    珍珠港事件後,讓日本得以在一段時間裡獲得太平洋制海權,日本開始揮師南下,對東南亞發動侵略。但是美國太平洋艦隊雖然損失慘重,但日本在偷襲中犯下了一些東西致命錯誤,導致美國海軍實力猶存,再加上美軍的生產能力,使得美國海軍實力並沒有完全消滅。

    2.菲律賓戰役:麥克阿瑟的恥辱

    1941年12月8日,為了粉碎美菲軍隊和美軍艦隊,奪取資源豐富的美屬殖民地,日本34000人大舉入侵呂宋。麥克阿瑟當時擁有13萬士兵可以調動,但大多數都是菲律賓儲備單位,實際只有3.1萬人。在日本精銳的進攻和封鎖的情況下,麥克阿瑟的8萬士兵開始缺少補給。1942年2月9日,日軍開始進攻巴丹半島,麥克阿瑟的軍隊儘管英勇抵抗,但他們飽受飢餓和疾病折磨。經過數週作戰,羅斯福命令麥克阿瑟前往澳洲,美菲聯軍作戰至5月5日。在13萬美菲軍隊裡,1萬人陣亡,2萬人受傷7.5萬人成為戰俘,而日軍僅有1.9萬傷亡。

    3.凱瑟琳山口之戰:隆美爾的拼死一搏

    1943年,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在英美的夾擊下,雖然無力扭轉戰局,但隆美爾決定發動一次進攻,來挫敗美軍的銳氣。1943年2月19日,德軍向毫無作戰經驗的美軍發起猛烈進攻,試圖奪取凱瑟琳隘口,第二天上午10時,美軍防線全面崩潰,大量嶄新的武器落入德軍之手。2月21日,隆美爾錯誤地預計盟軍反擊,命令德軍停止前進。22日上午,德軍對塔來發動最後一次進攻,但收效甚微。此時美軍數量已遠遠多於德軍,再次冒險也無利可圖。

    凱瑟琳山口之戰是隆美爾的困獸之鬥,也是北非德軍最後一場勝利,美軍與德軍第一次交手便損失了6000名士兵,183輛坦克,104輛半履帶車,200門火炮和500多輛車輛。儘管美軍慘敗,但數量上的絕對優勢最終敲響北非德軍的喪鐘。

    4.希特勒的困獸之鬥:阿登戰役

    1944年12月16日,為了突破盟軍戰線並將其一分為二,佔領安特衛普,包圍消滅盟軍的四個軍,迫使盟軍談判而發動的進攻。此次戰役極度秘密,無線電完全靜默的情況下完成。盟軍雖然看到德軍進攻的跡象,但仍然忽視了這次突襲,而且盟軍盲目自信,忙於進攻計劃,空中偵查不足,美國第一軍缺乏戰鬥經驗,給德軍突擊提供可乘之機。

    此次作戰德軍投入20萬人,盟軍70萬人,德軍損失和失蹤12萬人,損失600輛坦克和重炮,1600架飛機和6000輛汽車。美軍有81000人受傷,19000人陣亡,英軍1400人受傷200人陣亡。儘管此次戰役以盟軍獲勝,而且美軍也沒有傷筋動骨,但毫無疑問,此次戰役是美軍在歐洲傷亡最為慘重的一次。

    5.盟軍傘兵的墳墓:市場花園行動

    1944年底,在盟軍樂觀的情緒下,一向以謹慎著稱的蒙哥馬利制訂了一個大膽的計劃,讓美101,82空降師,英第1傘兵師和波蘭傘兵旅共3.5萬人的空降部隊,採用蛙跳戰術奪取萊茵河的橋樑。

    1944年9月17日,美英動用了5500架運輸機,2596架滑翔機,8000架戰鬥機和轟炸機,成功空降了3.5萬人,568門火炮,1927輛車輛和5230噸物資。但是由於情報失誤,盟軍空降區域正好部署在德國黨衛軍兩個裝甲師和一部分德國空降兵,結果大量士兵在空中就被德軍高射炮打死。1944年9月27日,經過10天苦戰,盟軍宣佈”市場花園行動“失敗。

    此次戰役德軍僅損失3300人,而盟軍損失達1.7萬人,美82空降師損失3400人,美101空降師損失3800人。而此次戰役也成為美軍大規模空降的絕唱。

    6.美軍傷亡高於日軍:硫磺島戰役

    1945年2月19日,美軍7萬名士兵在斯普魯恩斯的指揮下,向硫磺島發動進攻,而島上由慄林忠道指揮的2萬3千名士兵作著困獸之鬥,他們以折缽山為核心陣地,並針對美軍作戰,在海灘前沿埋設大量地雷,機槍,迫擊炮,反坦克炮組成不留死角的火力網。同時,慄林忠道規定日軍近距射擊,分兵機動,誘伏的戰術,嚴禁自殺衝鋒。這些戰術使得美軍每前進一步都受到巨大的傷亡。

    此次作戰,日軍陣亡22305人,被俘1083人,損失飛機90餘架,而美軍陣亡6821人,受傷21865人,共計28686人,還有一艘護航航母被擊沉,多艘艦艇被擊傷。此次戰役也成為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損失超過日軍的戰役。儘管如此,美軍利用硫磺島的機場對日本本土進行空襲,加速了日本滅亡。

  • 4 # 深空電報

    對美軍而言比較恥辱的事情首先莫過於珍珠港遇襲,這是美國本土首次遭到襲擊,而且性質最嚴重的是太平洋艦隊主力在幾乎沒有對來襲日軍造成太大損失的情況下就這樣幾乎全軍覆滅,同時還是日軍不宣而戰,這對於美軍而言顯然是巨大的羞辱。幸虧美軍儲存了航母實力,如果在珍珠港事件中航母也全部損失,那麼太平洋戰場或許有新的變數。

    除此以外還有巴丹戰役,此戰的結果是麥克阿瑟乘船逃往澳洲,菲律賓徹底淪陷,而且更為恥辱的是美菲軍數萬人淪為日軍戰俘,而此後更令人憤怒的是隨後發生的巴丹死亡行軍,數萬美菲軍戰俘遭受了無休止的虐待並且有上萬人死亡,這也是後來日軍相關責任人如本間雅晴被判死刑的原因(而且要考慮到可能有麥克阿瑟本人的授意)。無論如何這場戰役的經過和結果對於太平洋戰場還是美軍整體都有相當強烈的震動。

    另有其他幾場戰役雖然不能說多麼恥辱,但是美軍也為此繳納了昂貴的學費。凱塞琳山口戰役中美軍裝甲部隊第一次面對久經沙場的德軍裝甲師,美軍第二軍付出了萬人陣亡受傷被俘的損失,同時被擊毀了近二百輛坦克和數百輛裝甲車和其他車輛。在海上,在薩沃島海戰中美澳聯軍四艘巡洋艦被擊沉,一艘重傷退出戰場,相比之下日軍僅在返航途中被美軍潛艇偷襲損失一艘巡洋艦,戰鬥堪稱一邊倒。

  • 5 # 區域拒止

    對於正處在戰爭中的國家來說,所謂“恥辱”大致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莫名其妙捱打,而且猝不及防,絲毫沒有還手之力,這體現了情報部門的失職;第二類是大規模被俘虜、投降或者逃跑,俗話說“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些行為簡直就是軍人的恥辱;第三種是輸給或者慘勝於比自己實力弱得多的敵人。依據以上三條評價標準,美國在二戰中還是有不少恥辱的戰役。

    珍珠港事件

    (圖為珍珠港事件照片)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的航空兵突然對美國海軍的夏威夷珍珠港發起襲擊,結果造成美軍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拋卻美國和日本勾結、美國找參戰藉口之類的“陰謀論”不提,普遍的觀點是美國情報機構失誤。無論是情報組織之間的溝通協調不力,還是情報人員分析錯誤,都能說明當時美國情報部門存在很大的問題,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致命的。

    菲律賓戰役

    (圖為巴丹半島戰役)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第二天,日本隨即轟炸菲律賓,拉開了菲律賓戰爭的序幕。美國雖然在呂宋島有駐軍,但是這些軍人手中的槍械落後,且數量較少。此時麥克阿瑟奉命指揮,他命令軍隊退守巴丹半島,等物資送達後再反擊。然而,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先對付希特勒,所以這支在菲律賓的部隊彷彿被放棄似的,根本得不到任何補給。1942年3月11日,麥克阿瑟調離菲律賓,指揮權轉交給愛德華•金將軍。日軍的不間斷攻擊使裝備落後、士氣低靡的美菲聯軍退進叢林中。瘧疾等傳染病很快就開始蔓延,再加上缺少食物和淡水,1942年4月9日,七萬菲美聯軍終於向日軍投降。

    凱瑟琳山口戰役

    (圖為凱瑟琳山口戰役)

    自從阿拉曼戰役失敗之後,隆美爾的軍團就一直在撤退,這是他拼盡全力的一戰。隆美爾利用美軍實戰經驗不足的弱點,發動猛烈攻擊,使盟軍防線潰敗。再加上盟軍指揮不力、錯判形勢,最終導致三千多美軍被俘虜。

    阿登戰役

    (圖為阿登山區戰場)

    1944年,德國雖然已經全面潰敗,但希特勒仍然在做困獸之鬥。他計劃在阿登山區反擊盟軍。12月 16日凌晨,德軍集中大量兵力展開大規模反撲。美軍第106步兵師大都是沒有經驗的新兵,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幾乎無法抵擋,最終大約8000多人向德軍投降。

  • 6 # 傲嬌的小農人

    在抗美援朝的前幾次戰役中,志願軍所處的局勢不太好。就在士氣低落之際,橫城戰役成為關鍵所在。直接扭轉志願軍不利的局面,對整體戰役有很大的影響。在東線戰場上,敵軍在橫城與砥平裡擁有據點,志願軍不可能同時攻打,只能選擇其中一處。

    當時,東線總指揮鄧華認為應該先去攻打橫城,因為駐守橫城的都是美偽軍,可以直接消滅大批敵人。但是西線總指揮卻覺得應該先攻打砥平裡,認為儘管敵人不多,卻是關係著全域性戰役的樞紐所在。兩位指揮者僵持不下,都有自己的理由與看法。

    這令彭老總也犯難了,甚至出現了四次更改命令的情況,這完全不符合彭老總雷厲風行的風格。最後,彭老總還是支援鄧華的想法,先攻打橫城。到了晚上,40軍的118師直接正面突破,一個團從中穿插過去,直接將李奇微偽軍21團殲滅。這一次戰役贏得漂亮,被西方軍事學家評價為"新奇的險棋"。當然還有更大的驚喜,全殲美軍一個炮兵連,成為在抗美援朝中美軍犧牲人數最多的一場戰役。

    對於這一次的慘敗,李奇微認為偽軍沒有太大用處。這樣的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隨後的一戰中,偽軍8師很快便潰散,我軍117師牢牢堅守住自己的陣地。這一次,我軍的損失最少,殲敵最多,繳獲的武器裝備最多。就這樣,僅僅三天的時間,我軍便獲得了橫城大捷。同時,鄧華派兵進攻砥平裡,但是由於李奇微已經反應過來,對該地進行嚴加死守,最後只能無功而返。

    可以說,橫城戰役是歷史上特別完美的一次,戰果豐厚,戰鬥速度快。據統計,在這一次戰役中,我軍一共殲敵一萬兩千人,俘獲偽軍七千一百人,美軍五百多人。這也是抗美援朝過程中,俘獲李偽軍數量最多的戰役,也證明了偽軍的戰鬥力不堪一擊的論斷。到了今天,這次戰役都是美國史學家們不願意提起的痛點,甚至在一些史料中都會被刻意忽略。尤其是獲得四星上將的李奇微,更是對這場戰役絕口不提。

    在美華人眼裡,橫城戰役是恥辱,是不能提及的。但是在中國,卻是值得驕傲與自豪的,更是指揮者智慧的體現,是我軍官兵流血流汗得到的驚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白菜可以移栽嗎?怎樣移栽成活率才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