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達天下

    老話常說:“好話一句三冬暖,冷言半句六月寒。”。說話是一門兒藝術,更是一門兒技術,會說話的人左右逢源,不會說的人往往傷人傷已!

    首先,可以啃定,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要想尊重自己,首先要去尊重別人。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口上無德”的人,好話到他嘴裡都會變味,結果就不言而喻了,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我們都曾領教過。

    至於用言語傷害別人的人,在別人生氣的時候,他有沒有覺得自己錯了?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心善口惡為大義,仗義直言心無愧。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誰能無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毛病和缺點,並且非常固執的堅持著自己的缺點。如果有人能夠為了你的成長進步,為你指正缺點,讓你受傷,使你反思,促你提高……;你就好好的感謝他吧!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能聽進批評的人是有智慧、有度量、有前途的表現。而能“惡口出良言”的人絕對是無私的,正直的,光明的化身。他們雖然口出“惡言”,但是,他們是不會覺得自己有錯的。

    大家好好的想想,革命時期,我們的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彭老總,是如何批評教育下級軍官的?有時侯,甚至會罵娘,但是他們的意見是正確的,是超前的。他們是領路人,他們直言快語表心地,他們是沒有理由自我傷悲的!

    二、情緒失控,惡口惡言洩私憤,事後反悔來道歉。

    語言是心靈發出的聲音,有什麼樣的心靈,就會使用什麼樣的語言。有些人心量小,把家庭中的不順心帶到工作中;或者把工作中的不愉快帶到生活中;整日被各種矛盾、糾紛纏繞著,對誰都是叫著真兒,擰著勁兒,張嘴必噴人,這樣的人確實活得挺辛苦。

    為了舒解自己心裡的壓力,惡言惡語就隨口而出,這與對錯沒關係。問題的關鍵是說話中帶出了情緒,帶著情緒去說話。說話的目地是為了轉移自己心裡的負能量,並強加給聽話的人。這是不道德的表現,與第一種情況是完全不同。

    現在必竟是和平時期,沒有敵我矛盾,哪有那麼多的對與錯?通常這種情況下,說者往往事後也會後悔,也會反思,也會很受傷;甚至會請你吃飯,向你道歉。人總有自知之明,把自己的不愉快轉移給別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更是荒唐的,無聊的。

    三、無德無能,好為人師;出口傷人,譁眾取寵;說者無慧,怎會認錯?

    這種人就比較悲哀了,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不學無術,一事無成。但是,又不甘心生活的平淡,往往會在嘴上和你一決高下,意見稍有不同,就會口出狂言,傷人於無形之中。

    因為他們脆弱的心靈,再也經不起任何的碰撞,那怕只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言語交流,他們也承受不起,為了保護自己受傷的心靈,他必須在語言上把你頂翻。你越傷心,他就越開心!

    說話是人類的本能。學會說話,好好說話,說好話,好話要好說,用好這項“本能”是人生最划算的事。很多時候,一句話就能決定你的命運。

    馬雲就曾經說過: “愚蠢的人用嘴巴說話,聰明的人用腦子說話,智慧的人用心去說話。”。說話要走心的,出口就傷人,聊天必抬槓的人是沒有智慧的表現!

    由其是與自己最親最近的人,我們更就注意,切務惡言相向。當我們放下一切虛偽,一切警惕性的時候,要先把自己的心拿出來曬一曬,別讓他太陰暗了。心若光明,言必悅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能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