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梓琪
-
2 # 令狐大俠客
我個人認為在198年,曹操佔領了徐州,因為他早就聽過陳群父子的才學,於是把他們都招攬到自己手下,並且賦予重任。就這樣,劉備因為自己的能力與性格錯失陳群,曹操則用魅力征服陳群與他的父親。
陳群到了曹營以後,用他的才學幫助曹操,不懼其他勢力的排擠,敢於向曹操進言,為曹魏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曹氏家族的江山雖然來得不正,但是在用人方面卻非常精準,曹操重用陳群,就連在他之後的兩個皇帝對陳群都非常重視。得到曹氏家族的重用後,陳群並沒有居功自傲,而是秉著廉潔正直的態度為人處世,連曹植都為他的為人所傾倒
在我個人看來,徐庶之所以得不到曹氏家族重用,主要是因為他的心思不在曹營。徐庶雖然人到了魏國,但卻從沒想過為魏國謀算,而是得過且過。可能正因為曹操沒有看到他的真心,所以才明知道他有才華也不敢重用。
再看看陳群,一個同樣有才華,卻自動離開劉備陣營的人,不管什麼情況都不會出賣主公。再者,陳群自從到了曹營以後就開始發揮實力,向曹操證明自己的決心。
曹操固然多疑,但是他並不是無能,相反,作為一個君主,他識人的能力甚至比其他兩個君主更強。所以,有能力卻無心的徐庶在曹營不得志,而有能力又有心的陳群卻能得到三代曹魏帝王的重用。
當劉備看著陳群一步步走向自己對立面,並且用原本該輔佐他的能力去輔佐曹操時,想必心裡是非常後悔的吧。只是這一切都太晚了,也許正如陳群所想,他的性格與能力註定得不到天下。
以上觀點,皆是我的一點不成熟的個人看法,如有不妥,希望各位朋友指正。
-
3 # 几杖復何銘
易主也是有講究的。
徐庶的易主和三國演義中不大一樣。劉備為了掩護百姓被曹操虎豹騎追上敗於當陽長坂坡。徐庶的母親被曹操抓住。這時候徐庶找到劉備說,他現在因為母親被抓心已經亂了,懇請投奔曹操。這時候劉備集團幾乎已經到了絕境,徐庶作為核心人員的投降不僅讓曹操完全掌握了劉備的虛實,同時也很容易引起連鎖反應。但劉備慨然放行,沒有為難。兩相比較,徐庶明顯格調低了。而且曹操抓住了徐母並沒有直接威脅徐庶,以其套路肯定會好好養著徐母要挾徐庶。徐庶更多的只怕覺得曹操要統一天下了,早點去奔前程吧。上述記載記於諸葛亮傳,徐庶雖然做到三公但自己沒有傳,充分說明陳壽認為當陽長坂之後的徐庶已經不值得記載了。
陳群不大一樣。劉備不聽陳群的勸諫導致徐州之敗。劉備也很後悔。何況當時整個集團都散了,連關羽都投了曹操,陳群盡了義務最後投奔曹操也無可指責。
-
4 # 波雲星
不可否認,徐庶、陳群二位都是當時的傑出人才,而且都曾先後在劉備手下做過事,可比性較高。至於他們在曹營待遇殊異,其實是有著深刻原因的:
一、他們的出身迥異,在那個時代影響到了各自的高度徐庶,本名徐福,寒門子弟,少年時好擊劍,頗有俠士風範,曾替人報仇被官府抓捕。此後,徐庶棄武從文,雖然起初還遭同學嫌棄,但折節學問,終有所成。
潁川陳氏乃是世家大族,陳群生於名門,祖父陳寔、父親陳紀、叔父陳諶皆頗有盛名,陳群也與孔融過從甚密,常論騭人物,甚相交心。
曹操時代,“唯才是舉”,庶族寒士機會還相對較多。等到曹丕代漢自立,政權依重的階層力量發生變化,出身上的差別影響就會很大。
220年,曹丕用吏部尚書陳群建議,立九品官人之法:在各州郡選擇賢有識見、有名望,善識別人才的官員任“中正”,查訪評定州郡人士,將他們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為吏部授官的依據。這種制度執行到後來就演變成只從名門望族中選拔官吏,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始作俑者、操盤手陳群是“九品中正制”的直接受益者,寒門子弟更難出頭(後期最出名的恐怕也就是鄧艾了)。曹丕代漢後,陳群先是為尚書令,晉爵潁鄉侯,後任鎮軍大將軍,領中護軍,錄尚書事,都是要職。等到曹丕駕崩,陳群更升格為輔政大臣。
二、他們的能力、個性不同,在曹營表現出的忠誠表現不一。雖然在軍事謀略上有獨到之處,但徐庶入曹營以來,沒有更多的積極表現,也沒見到輸入啥資源。對於跳槽人士而言,曹老闆沒深究已是不易,估計心底裡也在懷疑他是個性上的俠義精神在作祟,還是政治上沒和故主劃清界限呢?
陳群則不然。雖沒看到特別輝煌的軍事成就,但是陳群的世家大族人脈優勢以及他早年和孔融一起臧否人物的本領,在曹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而且他還是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在治政方面那是相當有一套。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陳群為魏國的御史中丞,後任吏部尚書,掌管組織工作,實在是相當重要崗位。
陳群不僅人脈深廣,而且在社交上也是相當地活絡,是著名的“曹丕四友”之一。在曹丕和曹植爭奪世子位置時,出力不少。當然,他的投資在曹丕登基後也是取得了豐厚回報。
由是觀之,在家庭出身、能力、個性以及忠誠度上的差異,導致徐庶和陳群在機遇、待遇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
5 # 臥牛說歷史
《魏略》: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福就是徐庶。
右中郎將掌管一部分考核郎官、謁者的權力。郎可以看作後補官員,謁者麼不同身份權力不同,有大有小。
大家知道這個右中郎將絕不是什麼小官就行了。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有地位、有權力,這是小官?
難道非得當“丞相”、大將軍才是重用?
諸葛亮說徐庶被小覷了,沒有得到曹魏的重視。我們也不要都相信。諸葛亮可能是為好友的機遇抱不平,也許是噁心曹魏——徐庶這是能做“丞相”的大才你們都不會用?
回覆列表
其實陳群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想當年,曹操向他認過錯,曹丕對他以朋友之禮。要是真沒兩刷子,陳群怎麼能成為託孤大臣?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陳群這麼牛,為什麼當時的人反而總譏諷他“居位拱默”(當著官,卻什麼事都不幹)呢?這和陳群的行事風格有關,雖然一直以來他都做了許多事,但他都不太想讓人知道。保持低調,正是他取得成功的第一把刷子。
陳群的低調很有特點,他不但很少誇耀自己的功勞,反而常常主動把功勞推給上級。當年,曹操有個喜愛大臣叫劉廙(yì),劉廙的弟弟曾引薦一個叫魏諷的人,魏諷後來造反,劉廙因為弟弟的關係也在被殺的名單中。曹操不想殺他,可又找不到理由放他。這時陳群便去向曹操求情,曹操很高興,馬上便赦免了劉廙,讓他官復原職。劉廙獲救後去感謝陳群,陳群卻說“你被赦免都是曹操的英明決策,我哪有什麼功勞”。
在處理主上的過錯時,陳群也遵循著獨特的低調原則:主上有錯要糾正,但要悄悄地進行。侍奉曹操時,陳群就曾反對曹操恢復肉刑。等到明帝曹睿繼位,陳群更是火力全開,不斷地給曹睿提意見。曹真想從斜谷、子午道攻蜀,陳群勸說曹睿反對,最終喚回了曹真。曹睿的幼女去世,曹睿想以成人之禮將她風光大葬,陳群又拒理力爭。
曹睿大修宮殿,耽誤農時。陳群上書反對,認為此時天下未定,不應大興土木。曹睿看到他的奏書後竟然回給了陳群一個特別奇葩的理由:正是因為天下未定,才要大興土木。等天下安定之後,百姓都安居樂業了,哪能再讓百姓來修宮殿。曹睿本以為這個理由可以說服陳群,誰知它確激起了陳群更激烈的反應,陳群再次上書反對,更是直接批評曹睿:“你要做什麼事,還會找不理由”嗎?激烈的言詞,讓曹睿也心生畏懼,不得不減少了工程專案。
陳群幹了這麼多事,他是如何做保密工作的呢?原來,他每次上書前都會把草稿先銷燬,然後再秘密地將奏摺呈上,這一來,除了他和主上,其他人都不知道這件事。這樣做即可以給主上提意見,又能保全主上的面子。如此貼心的大臣,哪個皇帝不喜歡?
陳群給皇帝寫的奏摺,直到曹芳繼位後才向大家公佈。曹芳為了表彰名臣,同時也給大臣們提供一些奏摺範本,於是將一些寫的好的奏摺編輯出來,大家這才知道陳群不聲不響地竟做了這麼多事。
陳群的另一把刷子就更厲害了——他眼光準,善識人。
早年陳群在劉備手打工時,徐州陶謙病死,劉備想去徐州,陳群就勸他別去。當時東方的袁術也想要徐州,而劉備的後方就是呂布。如果劉備去徐州,必定會與袁術相爭。這時,呂布若來襲擊他的後方,劉備必敗。劉備不聽,東往徐州,果然遇上袁術,又被呂布襲擊了後方,兩面一夾攻,劉備大敗。之後陳群便拒絕劉備,轉投曹操。
剛投到曹操門下,陳群就發現曹操居然招攬了樂安人王模、下邳人周逵邊這兩個渣男,於是他馬上建議曹操不可任用們,可曹操不聽啊,曹操想:渣男處處有,我這特別多。我用人看用的是才,至於品德嘛,不是那麼重要。結果,後來兩人果然犯法被殺,曹操這才信了陳群並向他道歉。陳君便向他推薦了廣陵人陳矯、丹陽人戴幹。後來東吳為叛,戴幹因忠義死於變難;陳矯更是了不起,他能言善辯,斷案有法,在曹操時便受到重用。曹操剛死,他又力排眾議假借卞夫人的命令讓曹丕承襲曹操的爵位,成為曹丕襲爵的頭號功臣。陳群的眼光可見一斑。
陳群除了能向主上推薦人才以外,更重要的是他還能將自己選才的眼光制度化,他創立了一種全新的人才選拔機制——九品中正制。這種制度將人才分為九等,以家世、品行為標準進行考核,改變了過去選拔人才沒有標準的歷史,併成為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有了這種制度,皇帝再也不用擔心選不到人才了。So easy!
如果說四位大臣中曹真、曹休、司馬懿主要是以武功保衛魏國的疆土,那麼陳群則是靠著文治來守護魏國的江山。魏文帝曹丕將陳群列為四大託孤大臣之一,看中的就是陳群這兩把刷子。
二.徐庶
有句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因徐庶不屑於曹操之為人,所以他人在曹營,心在漢,徐庶不願意輔佐曹操。時值今日後人對於曹操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在當時的社會觀念中,有的人認為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何為賊?竊者。
然後,曹操終其一生也沒有竊漢室江山,當然了,有人說了,曹操是為自己後代鋪好了道路。到魏文帝曹丕當權時候,逼迫漢獻帝禪讓。其實自古以來天下乃人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有德有能者居之。如此言論,並非是推崇屬下犯上,假如這個朝代天下大亂已經民不聊生了,有人站出來搞定局勢,還老百姓以朗朗乾坤,是功德無量之事。
對於進了曹營的徐庶,終生未給曹操獻過一計,乃是兩人性格不合,政見不同所致。在徐庶和陳宮這些人的眼裡,曹操就是漢賊,怎麼可能幫助他。這些人是搖搖欲墜的漢室江山忠實粉絲,以他們的智商應該是可以判斷出來當今朝廷已經沒有希望了,為了一個忠,寧願選擇與漢朝江山一起衰亡……。歷史上這樣的悲劇英雄很多,南宋時期的岳飛也是一個。
在中國古代計程車大夫或者說儒家思想的觀念裡面,這種忠臣不侍二主的人那是受人尊敬的,應當名榜史冊的。
曹操這樣的人應當視為亂臣賊子,其實這些觀念大可不必。漢朝江山是推倒秦朝而得來的,那麼為什麼不允許其他人推倒漢朝再建立一個更有生命力的王朝呢?從這一點來說,跟隨曹操的那些文武大佬們更加務實。文有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武有夏侯淵,張遼,張合,曹仁等。在三國時期曹魏方面人才濟濟,遠超蜀漢和東吳。說明曹操珍惜人才,善於用人,才有那麼多人願意誓死忠曹操。
至於三國時期徐庶這樣的社會名流,我們可以說他品行清高超脫,為人堪稱楷模。作為一個職場人士,缺少與時俱進的精神,因循守舊,枉自埋沒了自身的文武之才,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