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4
回覆列表
  • 1 # JieDai不相等

    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那一年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而是由於先前曆法的不完善造成的。

    我們現在使用的公曆是格里曆,這個曆法的前身是儒略曆法。儒略曆法是羅馬共和國於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執行的,目的是取代舊羅馬曆法。在儒略曆法中,一年被劃分為12個月,單數月份31天,雙數月份除2月份外30天,2月份平年29天,閏年30天,因此全年天數平年365天,閏年366天,年平均長度為365.25天。

    而在天文學中,地球環繞太陽轉動一圈的時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天,週期約是365.2422天。因此,使用儒略曆法之後,每年多算了11分鐘14秒。由於誤差不太大,頭幾年沒什麼關係,但是,一年又一年,誤差累積起來,儒略曆法就與實際的太陽年不合拍了。

    到了16世紀,這個偏差已經達到了10天。於是在1582年,當時的教皇於1582年2月24日以教皇訓令頒佈,將1582年10月5日至14日抹掉,於是這10天就消失了,一去不復返。1582年10月4日過完了,第二天已經是10月15日了,於是曆法又回到與太陽年同步。這便是今天世界上通用的歷法——格里高利曆,簡稱格里曆,也就是我們說的公曆。

    中國曆代以來所有的歷法都給予每年一個標準日期,規定每年的陽曆元旦(亥子之交)必須是冬至日,陰曆又制定月建規則,陰曆月跟著陽曆辰轉,超辰之月即是上月之閏月,所以中國的歷法是不會出現西方曆法這種盲目現象的。

  • 2 # 歷史經歷者

    樓主的提問應該是指1582年的10月4日之後直接跳到了15日的這個情況,中間缺少了10天,不見了。是不是發生了什麼重大的事件?

    其實不然,出現這個情況並不是發生了什麼事件,而是由於曆法不完善造成的。

    公曆也叫格里曆,前身叫儒略曆。儒略曆是古羅馬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執行的,當時約定一年被劃為12月,單數月31天,雙數月除2月份外30天,2月份平年29天,閏年30天,因此全年天數平年365天,閏年366天,年平均長度為365.25天。

    而事實上地球環繞太陽轉動一圈的時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年,週期大約是365.2422天。所以用儒略曆之後,每年多算了11分鐘14秒。其實誤差不大,一開始頭沒影響,但是累積時間久誤差就大了。到了16世紀,偏差已經達到了10天。於是在1582年教皇於2月份頒佈,將1582年10月5日至14日抹掉,於是這10天就消失了,一去不復返。這樣公曆就保持了與太陽年同步。

  • 3 # 知涯說史

    開啟你的手機檢視1582年10月的日曆,你會發現10月5日到14日是不存在的。那麼為什麼這十天會消失呢?是因為1582年10月4日發生了什麼事嗎?

    1、凱撒大帝埋下的種子

    在西元前45年時,羅馬的凱撒大帝在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的建議下,使用儒略曆法。“儒略曆”規定一年分為12個月,單月為31天,雙月為30天。只有二月比較特殊,平年為28天,閏年為29天。這樣算的話,每年平均為365.25日。

    ▲凱撒大帝雕像

    可凱撒大帝退位後,他的繼承者奧古斯都(August)一上任就修改了“儒略曆”。因為他是八月出生的,就將八月命名為August,還將八月改為大月,改為每月31天。以至於後面的9月,10月,11月,12月都跟著做出了改變。

    上面說過,按“儒略曆”算每年有365.25天,實際上一個迴歸年是365.2422天,每年誤差是0.0078天,也就是11分14秒。

    ▲奧古斯都石像

    2、消失的十天去了哪裡?

    時間就這樣一年年過去了,到了1582年時每年11分14秒的誤差已經積累到了10天。正是這十天讓羅馬人不能按時過復活節,而復活節又是羅馬極其重要的節日。羅馬的教皇就宣佈刪除多出來的這十天,刪除後人們就能夠按時過復活節,當然都同意了。於是1582年的10月4號之後就是15號。

  • 4 # 新牛城

    類似中國歷史上的“太初改歷”。

    造成這種現象是因為閏年的存在。當時按照儒略曆法計算,年的近似長度和真實長度之間的差異已累計約10天。為了讓曆法和迴歸年重新對應,消去10天重新使用公曆。

    眾所周知,世界通用的紀年方式是公元紀年,其前身是羅馬時期實行的《儒略曆》,儒略就是凱撒大帝。長期以來,羅馬都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卻沒有完整的歷法,法國學者伏爾泰曾經諷刺說:“羅馬人打了許多勝仗,卻不知道是在哪一天打的。”凱撒稱帝后,決心改變這一現狀。公元前46年,凱撒請希臘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索西琴尼,到羅馬整理編制曆法。最終,凱撒採納了索西琴尼的建議,以埃及的太陽曆為藍本,重新編制了曆法,即《儒略曆》。公元前45年1月1日,凱撒下令在羅馬實行這一曆法,這使得之前的混亂狀況得到了改善。該曆法第一、二、三年都是365天,第四年366天,也就是閏年。於是重複365,365,365,366的週期,每年都是整數。可是,這一曆法也有問題。

    《儒略曆》是以太陽年為基本單位的歷法,當時計算的迴歸年長度是365.25日,比實際上回歸年的365.2422日長了11分14秒。起初,這不算什麼問題,但是誤差累積越來越多,麻煩就越來越大。比如,在《儒略曆》的歷法中,最早設定的春分節氣是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後,但幾百年過後,春分在《儒略曆》上的日期卻越來越提前,這給現實生活帶來了很多麻煩,因為農民要根據節氣種地的。此外,這對於宗教界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為教會要根據春分確定復活節,長此以往,耶穌究竟在哪一天“復活”的,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在教眾們看起來,這是非常不嚴肅的。

    到了公元1582年,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進步,人們發現實際上春分已經提前到了3月11日,比原定的3月21日提前了十天!這該怎麼辦?當時,歐洲最有地位的人是教皇,時任教皇是格里高利十三世,他感到這個情況不能再持續下去了,於是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格里高利十三世下令由天文學者和高階僧侶組成一個委員會,數學家克利斯多弗·克拉維斯(Christopher Clavius)任主席。

    最終,委員會比較了各種方案後,決定採用義大利醫生、天文學家、哲學家、年代學家阿洛伊修斯·裡利烏斯(Aloysius Lilius,約1519-1576)的方案,即一年有365.2425天,這大大接近了迴歸年的實際。但是這一方案仍有誤差,只不過兩者相差非常少,每3323年誤差還不到一天,對普通人的生活沒什麼影響。不久後,教皇就開始推行起這一曆法,《格里高利曆》也就是後來通稱的“公曆”。

    雖然曆法基本上已經確定了,但是差十天的問題怎麼辦?克拉維斯等人想了很久也沒有想到辦法,乾脆直接向教皇提了一個現在看來頗為不嚴謹的建議,就是直接地從日曆中抹掉十天!具體來說,就是讓老百姓過完1582年10月4日後直接過10月15日。接到這個建議後,教皇也十分驚訝,但也感到沒有辦法,只得把心一橫,釋出教皇訓令,將1582年10月5日至14日抹掉!這個指令下達後,儘管民間怨聲載道,但是大家只能遵照執行。這樣誤差總算是暫時沒有了。

    就這樣,教皇大筆一揮,十天就這麼離奇地消失了。但是,英國最初並不買教皇的賬,堅決反對,使用起自己單獨的日曆,跟歐洲大陸其他各國的都不一樣,英華人就這樣堅持了170年,到了最後,英華人實在是扛不住了,透過立法,同樣把多出來的這些天抹去了。

    由於格里高利曆的內容比較簡潔,便於記憶,而且精度較高,與天時符合較好,因此它逐步為各國政府所採用。人們將這一曆法稱為“格里高利曆”,也就是今天世界上所通用的歷法,簡稱格里曆或公曆。

    歷史上的1582年發生了什麼?

    1月15日 -俄羅斯割讓利沃尼亞與愛沙尼亞給波蘭。

    2月24日 -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頒佈新的歷法,即現行國際通行的公曆。

    6月10日 -葡萄牙宣佈獨立。

    6月21日(日本天正十年六月二日) -“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1534 - 1582)被其下屬明智光秀殺害於京都本能寺。

    7月9日(明神宗萬曆十年) -大明首輔張居正(1525-1582,字叔大,號太嶽)逝世。

    8月7日 -利瑪竇抵達澳門港,獲准進入中國。

    10月4日星期四(儒略曆) -義大利、波蘭、西班牙、葡萄牙將次日定為新曆10月15日星期五。

    12月9日星期日(儒略曆) -法國將次日定為新曆12月20日星期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系統內工作穩定了十幾年,如今想換換工作,需要注意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