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風雲雷火電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早年避亂於荊州,隱居隴畝,藏器待時。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劉備三顧茅廬,始出。諸葛亮對他縱談天下形勢,並建議劉備聯合孫權,抗拒曹操,以益州為基地,興復漢室,此後一直佐劉備。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集忠、孝、義、謀於一身,可以說是公認的中國歷史上的智慧神的最傑出化身。歷代朝野都對諸葛亮有很高的評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成了無數仁人志士的座右銘。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身為丞相,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不僅帶頭廉政,樹起一面旗幟,同時還把廉政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設來抓,對蜀漢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諸葛亮時期的廉政建設,首先表現在對蜀漢宮城規模和惠陵規模的嚴格控制上。
在諸葛亮執政時期,年青的後主,常欲採擇以充後宮。當時負責宮中事務的董允以為古者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終執不聽。
後主皇妃之數是一個複雜問題,涉及到皇宮規模建制等諸多問題,非董允所能決定。當時,“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鉅細,亮皆專之”。“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諸葛亮在蜀漢上層創造了一個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圍,蜀國官員以諸葛亮為榜樣,為官節儉,力戒奢華,造就了整整一個廉政時代。
諸葛亮的一生到底有沒有稱帝的想法?
首先簡單說一下我的感覺,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出諸葛亮幫他完成江山社稷,所以大家感覺諸葛亮在乎名和利嗎?但是又說不定,人一定接觸了那些東西可能會想法就會改變了!所以我們簡單分析一下故事情節來看看諸葛亮想不想稱帝。
諸葛亮在三國後期的權力非常的大,相當於曹操對於漢獻帝,諸葛亮獨攬軍政大權,滿朝文武都是諸葛亮的親信,你們說諸葛亮到底有沒有過廢掉劉禪,自己做皇帝的想法呢?諸葛亮是一個有才能的人,他有做皇帝根本優勢,可是他臨死也沒有廢掉劉禪,自己登基做皇帝,儘管劉禪表現的非常昏庸無能。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劉備死的時候,曾經對諸葛亮囑咐過,假如劉禪不適合,你可以取而代之。有了劉備的這麼一番囑託,況且在三國後期的蜀國,諸葛亮也是有稱帝的資本的。諸葛亮的一輩子,從來沒有對自己廢帝登基做過準備,儘管在他當時在蜀國一呼百應。
但你要是說,諸葛亮沒有想過稱帝,恐怕很難讓人信服,劉備在臨死之前的一番話,不僅僅是對諸葛亮的囑託,也是有試探諸葛亮的意味在裡面。由此看來,諸葛亮應該是有稱帝的想法的,劉備知道劉禪不是做皇帝的人才,也知道自己死後沒人能制約諸葛亮,才會這樣問諸葛亮。
諸葛亮就算是有稱帝想法的,但是諸葛亮的性格是非常謹慎的性格,他不會去做明知一定會失敗的事情,他不願意去冒天下之大不諱去廢帝登基,就像曹丕廢帝登基之時,也是想盡辦法才想出讓獻帝禪讓的方法,假如曹丕直接廢除漢獻帝,恐怕他會被天下人辱罵而死。
總結下來將,諸葛亮靠著自己的才能,有稱帝之力,卻沒有做,一輩子鞠躬盡瘁,最終他也獲得了極好的名聲。
-
3 # 鄺生24
沒有機會。一,他遇到了聰明的劉禪,從出師表可以看出。儘管他在政務和軍事上按排了不少所謂自己人,但不同心,全被劉禪所用,失敗了。二,李嚴,趙雲,馬謖,魏延等軍事託孤大臣內,容不得諸葛亮公開奪權,他想透過"北伐‘除掉他們,結果魏延未殺自己死了。三,諸葛亮最大的特點是獨裁,獨傲,心中無人,目k一切,無朋無友,四處樹敵,心術不正。如此的人怎能成大業?好漢還需三人幇,何況還想稱帝?
-
4 # 洪湖三浪
諸葛亮在蜀地已成聖,以他的威望和實力,稱帝不會有什麼難度。
但是他永遠不可能這麼做,很多東西是深刻在骨子裡的。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中,一代謀臣、蜀漢丞相諸葛亮有才華、謀略,但沒有實力,也沒有稱帝的野心慾望。所以諸葛亮並不能代替蜀漢稱帝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