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曹毅1982

    現在銀行信用卡一般整體都趨於飽和狀態,所以一般客戶不會主動來銀行網點辦理信用卡,另外就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入銀行,銀行會安排他們做信用卡業務員,我就幹過信用卡業務員。

  • 2 # 巫山越女

    每個網點的kpi設定,一句話營銷。你去網點開個卡,行裡給櫃員/理財經理的考核,就是一戶幾開,比如把手機銀行開了,風險測評做了,信用卡辦了等等等。

    有點像,中午你去麥當勞吃飯,你只想買一個漢堡,結果店員說我們有個套餐比單買漢堡划算。

  • 3 # 武漢信貸員焦斌

    大家好,我是武漢信貸員,為什麼銀行都問你辦不辦信用卡呢?

    當然答案是:資金迴流慢,並且利潤大

    聽小編慢慢到來,比如100萬的房貸,基本要20-30年,才能完成資金迴流。而100萬的信用卡,能夠分配給幾百個人,每月還款一次,基本就能完成迴流。一旦有逾期,還會有額外的收入,如此一來,銀行的利潤會比較高。銀行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有利潤源,自然會加大推銷力度。

    所以銀行不是慈善機構,推銷信用卡只是一種商業活動。作為消費者,還是要結合自身的消費能力,再決定是否辦理。不然,沒有合理的消費觀念,很容易會成為“卡奴”。

    信用卡:

    信用卡又叫貸記卡,是由商業銀行或信用卡公司對信用合格的消費者發行的信用證明。

    信用卡消費是一種非現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消費時無須支付現金,待賬單日(Billing Date)時再進行還款。

    最早的信用卡出現於19世紀末,20世紀60年代,信用卡在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等歐美髮達國家萌芽並迅速發展,經過50多年的發展,信用卡已在全球95%以上的國家得到廣泛受理。

    目前中國經濟資訊社在滬釋出《中國信用卡消費金融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中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髮卡數量共計7.49億張,環比增長0.32%。全華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3張。

    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與期末應償信貸總額之比為0.98%,較上年的1.15%下降了0.17%。

    截至2019年底,工行、建行、中行、農行、交行、招行六家各自的累計髮卡量過億,國有大行的信用卡規模仍然佔據優勢。

    總結:合理使用信用卡的話,還可以幫助持卡人養成合理安排資金的好習慣,信用卡的使用形式對於持卡人也有著一定的約束。不過對於那些自控能力比較差的人來說,可能會出現逾期的情況,這樣也是具有一定“風險”的。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辦理,如果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還是最好少使用信用卡。

  • 4 # 夢幻財經

    信用卡是銀行經營的產品之一,也是銀行的重要任務指標之一,每個銀行每年都會下發一定量的信用卡任務指標到各個網點,但隨著信用卡市場的日漸飽和,以及激烈的競爭,導致任務指標完成度較難,所以,銀行才不會放過每個客戶,逮著客戶就會問要不要辦信用卡。

    信用卡作為一款金融產品,除了本身可供提前消費之外,還會衍生各種信貸產品,當髮卡量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會為銀行帶來鉅額的利潤,而且信用卡的發行符合當前居民的消費觀念,同時,其衍生的信貸產品獲取渠道簡單便捷,相較於銀行貸款繁瑣的手續,信用卡衍生的信貸產品更為居民所青睞。

    因此,各銀行對信用卡及其衍生的信貸產品市場極為重視,紛紛出臺各種優惠政策,加大力度營銷信用卡,增加信用卡髮卡量,搶佔市場份額,為此,每個銀行都有成立信用卡中心,專門負責信用卡營銷以及審批,同時,也將信用卡任務指標分配給各個銀行網點,於是,我們就會經常看到各種營銷信用卡的職工,無論是在營業網點還是戶外,都能見到。

    現在的銀行業競爭激烈,信用卡市場競爭更為激烈,且每個銀行網點都有一定量的信用卡任務,完成了就有獎勵,完成不了就要被罰款,所以,現在的銀行都問客戶辦不辦信用卡其實並不奇怪,主要還是為了完成任務。

  • 5 # 葛慶Plus

    信用卡又叫貸記卡,是由商業銀行或信用卡公司對信用合格的消費者發行的信用證明。其形式是一張正面印有髮卡銀行名稱、有效期、號碼、持卡人姓名等內容,背面有磁條、簽名條的卡片。

    持有信用卡的消費者可以到特約商業服務部門購物或消費,再由銀行同商戶和持卡人進行結算,持卡人可以在規定額度內透支消費。

    現在銀行在為每個分行下達任務的時候,都會帶上信用卡髮卡量的任務,平均到每個櫃檯,基本都是一個月2-3張。這個任務量當然不固定哈,也不是硬性指標,每個銀行或地方政策不一樣,就不一樣。

    他問你估計也是想完成當月的任務,雖然沒有硬性要求,但是現在銀行基本都是提成制,多勞多得,在他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 6 # 汴鄭

    現在是網路時代,是網際網路公司盛行的時代,網際網路公司講的是流量、入口。早期的門戶、搜尋網路公司只講流量,關鍵指標是瀏覽量、點選率,和客戶間是被動關係;發展到今天,應用不同,更講求入口,關鍵指標是使用者數,諸如日活躍使用者數量、月活躍使用者量,在和客戶關係中更具有主動性。為了搶奪入口和流量,都是不惜血本,比如騰訊,先推出的QQ、微信都是免費的,成為入口後再去想辦法變現;其他淘寶、京東、滴滴、美團、拼多多等等,都經歷過用鉅額補貼爭奪入口和流量的階段。其實,這種爭奪戰在商業銀行間早已成為常態,只是沒有需像網際網路行業那麼激烈,因為網際網路公司在資本的推動下,在細分領域只能活下一兩個,還要保持足夠的緊張度,時刻準備和跨界選手展開新的爭奪戰。

    商業銀行的入口最直觀,就是客戶的結算賬戶,就是借記卡、信用卡。有了入口,再繼續努力爭取流量,和網際網路公司是一樣的,爭取活躍使用者數量。有了流量,就有收益。舉個最常見的例子,客戶持工行卡消費,商家使用中行佈設的POS機刷卡支付,刷卡手續費1%,在此過程中,1%手續費要由髮卡行(工行)、銀聯(清算機構)、收單機構(中行)三家機構,按照7:1:2比例分配,比如這一筆刷了1000元,手續費10元,工行分7元,銀聯分1元,中行分2元。這種流量帶來的只是發出銀行卡的基本收益,即使這樣,這個量已經是非常驚人了,而且是那種躺著掙錢的感覺。

    對信用卡來說,本身就有信貸作用,自然還有更重要的收益,可以帶來大量的透支利息、分期利息和罰息等等。

    另外,貸記卡同樣可以帶來存款,畢竟很多人信用卡持卡人都是設定自動還款的,自然會在還款日前保持一定的存款,其中一定還會有“懶人”,保持的“頭寸”會多一點和長一點。

    所以,對商業銀行來說,借記卡、貸記卡都是要常抓不懈的。對於到銀行網點辦事的,一般都已經有了存摺或借記卡,此時當然要重點推貸記卡了。商業銀行也會經常上門推銷,借記卡一般都是搞“批發”,比如爭取工資卡、費用支付卡等等;信用卡更不用說,上門服務的更常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太宗是趙匡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