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波斯是不是像斯巴達三百勇士說的一樣,被虐的很慘。
11
回覆列表
  • 1 # 悠然田園白

    波斯帝國是沒有徵服希臘的,因為希臘和波斯帝國作戰,最後的結果是希臘獲勝,波斯戰敗。   希波戰爭是古代波斯帝國為了擴張版圖而入侵希臘的戰爭,戰爭以希臘獲勝,波斯戰敗而告結束。這次戰爭對東西方經濟與文化的影響遠大過於戰爭本身。   希波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歐亞兩洲大規模國際戰爭。這場戰爭前後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結果是希臘城邦國家和制度得以倖存下來,而波斯帝國卻一蹶不振。   希波戰爭是人類歷史文化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融合,其影響遠遠超出波斯、希臘的範圍。它大大加強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促進東西方文化發展,促進科學、藝術的進步。打破東西方几乎完全隔絕的局面,從而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這是希波戰爭最重要的影響。 希臘在希波戰爭裡取勝,使得西方世界的歷史中心由兩河流域向地中海地區推移,希臘文明得以儲存併發揚光大,成為日後西方文明的基礎。希臘戰勝亦確保了希臘諸城邦的獨立及安全,使得希臘繼續稱霸東地中海數百年。   對斯巴達來說,大量戰利品的流入和與外界接觸,使斯巴達原有的經濟和樸素生活失去平衡,原已平息的矛盾重新出現,斯巴達在希臘城邦中的軍事統帥地位受到來自雅典的挑戰。   對雅典來說希波戰爭爆發後,迅速轉移了雅典內部平民和貴族之間的矛盾。雅典海戰的勝利,一方面削弱了貴族所依賴的陸軍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提高了在海軍中服役的第四等級公民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使民主力量得以壯大。   戰爭後期雅典霸權的建立及奴隸制經濟的發展,則保障了民主制度的有效實施。因此,希波戰爭及希臘方面的勝利,為雅典民主政治的繁榮創造了十分有利的客觀條件。雅典一躍上升為愛琴海地區的霸主,控制了通往黑海的要道,奪取了愛琴海沿岸包括拜占庭在內的大量戰略要地。希臘在愛琴海上稱霸,對沿岸國家進行掠奪,獲得了巨大利益。   其他國家紛紛效仿希臘雅典,大造艦艇和商業船,積極發展海上力量,爭奪海上霸權,向海岸國家傾銷商品、開闢市場、攫取經濟利益。英國軍事理論家富勒在《西洋世界軍事史》中說:“隨著這一戰,我們也就站在了西方世界的門坎上面,在這個世界之內,希臘人的智慧為後來的諸國,奠定了立國的基礎。在歷史上,再沒有比這兩個會戰更偉大的,它們好像是兩根擎天柱,負起支援整個西方歷史的責任。”   波斯在這場戰爭裡戰敗,使其對外擴張的氣焰受挫,並逐漸走向衰落,最後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所滅。

  • 2 # 填格

    謝邀!

    您的這個提法值得商確。我們理一理:應該用「伊斯蘭」帝國更確切此。如果看過阿拉伯歷史研究專家Philip k.Hitti的專著《The Arabs:A Short History》就知道:在公元632-1258年間,伊斯蘭帝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有著最先進的文化。在建立後不到百年時間裡,從一個沙漠部落結成的鬆散聯盟,成長一個古老的帝國。在其巔峰時期,它西及西班牙、東達印度邊界,北始中亞,南達北非。穆斯林的徵服導致了波斯和拜佔庭兩大帝國的傾覆。

    我們知道,400年代早期,一度強盛的羅馬帝國已經分為兩個帝國: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盡管西羅馬帝國存在的時間不長,但東羅馬帝國卻發展成了一個強大的政治實體-即拜佔庭帝國。它佔據著巴爾幹地區和小亞細亞。它還徵服了大部分中東地區-包括埃及和北非。

    拜佔庭對中東的控制面臨對手-薩珊。或者說波斯帝國主宰著拜佔庭帝國的東南方領域。薩珊人統治著今天的伊朗全境、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土庫曼、烏茲別克斯坦以及阿拉伯半島海灣地區的部分領土。這兩大帝國在宗教與文化方面有著很大的差別。拜佔庭帝國是一個基督教國家,薩珊帝國的信仰則是索羅亞斯德教-(公元前630-公元前553年)由「偉大」的導師和先知索羅亞斯德所創立的一個波斯宗教。

    這兩個帝國常年相互徵戰。為了負擔這些戰爭的費用,兩個帝國都對自己的臣民課以重稅。這些稅收和其他一些限制在拜佔庭和薩珊帝國的領土上引發動蕩,生活在這兩個帝國邊緣地帶的阿拉伯部落尤其如此。

    到了600年代早期,這一地區已經為革命準備好了土壤。持續的戰爭讓兩大帝國變得疲弱,此時的阿拉伯人已為變化做好了準備。610年前後,一個名叫穆罕默德的人,出身古萊氏部落的人從真主那裡接受啟示。創立新宗教「伊斯蘭」,追隨者稱為「穆斯林」。穆罕默德之後的領袖們很快徵服了周邊地區。他們控制了阿拉伯半島,並向拜佔庭帝國和薩珊帝國擴張。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內,掌握的領土橫跨三大洲,建立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大帝國~(當然,可能小民迴避了題目,就當延伸回題。但徵服希臘的還是伊斯蘭帝國~)

  • 3 # 歷史迷小段

    波斯帝國沒有徵服希臘城邦。

    先說一下希波戰爭

    ▲希波戰爭形勢圖

    波斯入侵希臘,雙方總共打了三次仗,波斯均敗北而逃。

    第一次入侵因為風暴重創了波斯海軍,希臘人又在陸上對波斯發起猛烈反擊,波斯戰敗。第一次入侵中的馬拉松戰役,為雅典報捷的斐力庇第斯跑了42.193公里,到達雅典報捷後就筋疲力盡而死。現代的馬拉松運動自此而來。

    ▲奔跑中的斐力庇第斯

    第二次入侵中發生了著名的“溫泉關之戰”,也就是電影《斯巴達300勇士》中的歷史原型,斯巴達王列奧尼達英勇奮戰阻擊波斯百萬大軍,雖然最終失敗,但為希臘各城邦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後來在薩拉米斯海戰中雅典海軍大敗波斯海軍,波斯再次失敗,逃回希臘北部。

    第三次入侵中斯巴達統率伯羅奔尼撒半島三萬聯軍與波斯大軍決戰於普拉提亞並大勝,此時的波斯已經無力再次發動侵略戰爭,只好龜縮退守。

    最後,希臘城邦組成強大的同盟,對波斯帝國發動了反攻,解放了大量被波斯佔領的城邦,波斯被迫求和,雙方在波斯首都蘇薩簽訂了《卡里阿斯和約》。

    再來說說溫泉關之戰

    樓主比較關心,波斯是不是像斯巴達三百勇士說的一樣,被虐的很慘。據希羅多德所著的《希波戰爭史》記載,斯巴達王列奧尼達帶著300精兵和各城邦支援的7000士兵,前往伯羅奔尼薩半島的門戶——溫泉關,阻擊波斯號稱的百萬大軍,藉助地形優勢損耗了大量波斯戰鬥力。

    ▲溫泉關戰役

    而實際上,波斯人並不是只會對溫泉關這一天險發動無腦的進攻。其實他們在發動第二次入侵之前做足了功課。

    比如,薛西斯一世考慮到了希臘多山地,不利於波斯軍團大規模展開,因此決定海陸同時入侵,方便包抄合圍。在溫泉關戰役中,波斯就在海上部署了一支機動船隊,準備根據戰場形式隨時參戰包抄希臘人。

    再比如,薛西斯知道城邦之間有同族內鬥的傳統,很難做到一致對外,他利用希臘各城邦之間的矛盾,準備了大量的金銀財物用以離間各城邦關係。

    ▲電影中無比殘暴的波斯王薛西斯一世

    再比如,薛西斯從來自希臘城邦的奴隸口中聽聞了希臘人的節日風俗——7-8月的豐收時節各邦都忙著收糧食,城邦之間會定期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將牽扯各邦精力,斯巴達還有在“卡尼亞節”期間不能出兵打仗的法律。因此薛西斯斷定希臘人必然不會有太多反抗,故意控制行軍的進度,於8月抵達溫泉關。

    但實際發生的一切卻都在薛西斯的意料之外。

    第一,在經歷波斯的第一次入侵後,希臘各城邦都感受了到來自波斯帝國的巨大威脅。戰後,大約有70個城邦的代表在科林斯召開了聯盟大會,組成了希臘城邦聯盟(Confederate Alliance of Greek city-states),並推選雅典和斯巴達這兩個希臘世界最強大的城邦作為聯盟的領袖。原本各懷鬼胎的城邦之間形成了戰時同盟,讓分散的軍事力量能得到統一指揮,統一排程,克服了單個城邦面對波斯大軍時的人數劣勢。

    ▲斯巴達重步兵軍團出征

    第二,科林斯同盟分析形勢後認為,在正面戰場與波斯大軍硬剛基本等於自殺,還不如暫時放棄北方的平原,退守到險要的海陸關口來抵消波斯巨大的兵力優勢,陸上可以發揮希臘重步兵單兵作戰的巨大戰力。海上則要發揮希臘戰艦熟悉愛琴海海況的優勢,利用地形和天氣挫敗波斯海軍。

    第三,因為在波斯第一次入侵時,雅典請求斯巴達出兵援助,恰逢斯巴達“卡尼亞節”期間無法出兵,導致斯巴達軍隊到達馬拉松戰場時看到的是正在慶祝勝利的雅典人,所以這次斯巴達直接破例派出雙王之一親率精兵出征。由斯巴達王親自率軍,能夠穩定各同盟城邦士兵的軍心,激發取勝的信念。

    ▲戰鬥中的希臘聯軍

    於是,薛西斯一世這個大地主手握能打出春天的牌,卻被兩個農民給幹了。

    在溫泉關,英勇奮戰的希臘聯軍以萬夫不當之勇,堵住了波斯大軍南下的必經之路,波斯帝國巨大的兵力優勢在狹窄的溫泉關變得毫無作用,反而被希臘重步兵大量擊殺,消耗了部分兵力。然而最終,希臘聯軍被一個叛徒出賣,波斯人從小路將希臘聯軍包抄後,將這7000人殘忍殺害。

    至此,波斯用損失兩萬人的代價,拿下了溫泉關。但依然沒有徹底征服希臘。

    後話

    古希臘詩人西摩尼得斯在一尊獅子狀紀念碑上鐫刻下這樣的銘文:

    “異鄉人,你若到斯巴達,請轉告那裡的公民: 我們陣亡此地,至死猶恪守誓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子裡什麼現象稱為“褥汗”?寶媽們該怎麼護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