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信陵君比其他三公子多哪些優點呢?
26
回覆列表
  • 1 # 心向青山

    劉邦雖是漢祖,年齡卻只比秦始皇小三歲,年輕時身在戰國,以遊俠自任。

    劉邦家在楚國沛縣,沛縣多是魏國移民,所以劉邦的眼光是一直向著西邊的魏國的。

    劉邦開始遊俠生涯時,最景仰的就是信陵君魏無忌。於是他慕名投奔在了張耳門下,而張耳就是當年信陵君的門客。

    信陵君去世後,張耳接續信陵君遺風,在外黃結交天下豪傑。劉邦年輕時就是跟隨張耳行走江湖的。受張耳影響,信陵君因此成為劉邦一生的偶像。

  • 2 # 毒刺劍客

    謝邀。漢高祖劉邦年輕時恰逢大秦帝國橫掃天下之時,而劉邦年輕時基本上就是遊手好閒,沒個正當職業,所以劉邦就以遊俠自居。劉邦的家鄉在楚國沛縣,沛縣多是魏國移民,所以劉邦一直敬仰著西邊的魏國。劉邦開始遊蕩生涯時,最景仰的就是信陵君魏無忌。於是他慕名投奔張耳門下,而張耳就是信陵君的門客。信陵君去世後,張耳接續信陵君遺風,在外廣結天下豪傑。劉邦年輕時就是跟隨張耳行走江湖。受張耳影響,信陵君因此成為劉邦一生的偶像,也可以說,信陵君魏無忌是劉邦的啟蒙老師。

  • 3 # 人月半

    戰國時期有四個著名的公子,他們長期豢養門客,壯大自己,為國君出謀劃策。即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也有人稱“戰國四君子”。

    雖說四公子是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才竭力網羅人才。但這四個人不是存在感弱,就是沽名釣譽之輩,純屬浪得虛名,真正算得上公子的,只有一個人。

    接下來我們一個一個說戰國四噴子,不對,戰國四君子的所作所為,看看是不是個個沽名釣譽,浪得虛名之輩。

    四大公子存在感最弱的是春申君黃歇。春申君是唯一一個不是公子(國君的兒子)的公子,生活奢侈,宮室豪華,因為送楚考烈王歸國而受其封相位。沽名釣譽的春申君,豢養了三千食客。

    春申君唯一的貢獻就是把唯一的禮儀之邦魯國給滅了,使楚國曇花一現,短暫的強大了一下。之後春申君作為盟軍首領合縱攻打秦國,聯軍反被秦軍打散,自此不再受信任。

    春申君後半生基本上都圍著楚王,楚王無子,他錯聽了李園的話,把李園的妹妹引薦給楚王生子。之後反受李園控制,楚王一死,他就被李園派的刺客滅門。司馬遷評價他“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存在感第二弱的是平原君趙勝。平原君沽名釣譽更明顯,一個跛子投奔他,姬妾嘲笑跛子。他不殺姬妾以表愛才之心,反而輕視,終至食客離去大半。聽別人勸諫後他殺妾道歉,賓客才稍稍恢復。

    以至於長平之戰後,平原君尋求20個文武兼備的門客去楚國求救,竟然都湊不夠,還要毛遂自薦。識人不明的平原君要不是有毛遂,都不能完成任務。

    平原君沉溺於馮亭的邪說,攛掇著趙王和秦軍幹仗,結果長平之戰趙軍被坑40萬。平原君唯一的貢獻就是長平之戰後,秦軍兵圍邯鄲,他盡散家財守城達三年,延緩了趙國滅亡的危機。司馬遷評價他“利令智昏”。

    最是沽名釣譽的是孟嘗君,孟嘗君的封地在薛地,又稱薛公。孟嘗君招攬食客,不論貴賤一律平等對待,連雞鳴狗盜之輩也不在話下,當然也包括奸邪之人和沒本事的人,孟嘗君可謂是腳踩黑白兩道。

    孟嘗君的故事,歷史流傳下來的較多。細細想來,孟嘗君曾經當過秦相,當過魏相,當過齊相,也合縱抗秦過,甚至在魏國時曾西合秦、趙與燕攻過齊。

    但是,孟嘗君做的事竟然全憑當局厲害關係,全然不顧國家危亡,孟嘗君可是齊國公子啊,齊威王之孫,王室血統!他在活動期間所做的事情,竟然沒有一件是對齊國有利的。

    孟嘗君重利,重義,沽名釣譽而且沾沾自喜,但唯獨對於國家寡恩。司馬遷評價他“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

    最後是信陵君,信陵君的姐姐嫁給了平原君,二者是小舅子與姐夫的關係。。長平之戰後,秦軍兵圍邯鄲,信陵君竊符後,率8萬精兵救趙,聯軍打退秦軍。

    趙王和平原君親自到邊界相送,平原君揹著箭袋在前面引路,趙王兩次拜謝信陵君“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高度評價信陵君的高義。

    當信陵君和毛公出入賭場,和薛公出入酒肆的時候,平原君聽說後,不但不認為信陵君禮賢下士,反而認為他這個小舅子,隨便和小人交往,太糊塗了,可見平原君沽名釣譽,門客也因此遠離平原君而親信信陵君。

    信陵君在魏國的時候,各諸侯國十多年不來侵犯魏國。當秦王聽說信陵君在趙國後,馬上出兵攻打魏國。魏王請求信陵君回國救魏,信陵君從趙國回到魏國解決秦軍滅魏之危。

    各國聽說信陵君任上將軍後,五國紛紛出兵救魏,整個戰國史上,六國合縱抗秦之戰,勝利的僅此一場。信陵君秦帥六國聯軍大敗秦軍,趕跑了蒙敖,把秦軍驅逐到函谷關外,不敢出關。

    秦軍畏懼信陵君,不得不讒言誹謗他,自此信陵君不被重用。然而,秦軍依然不敢攻魏,直到信陵君不被重用,自暴自棄,酗酒四年而亡後,秦國才敢再次攻魏。此後十八年,秦滅魏國。

    劉邦少年時,四大君子活著的有春申君黃歇,信陵君魏無忌。但劉邦唯獨對信陵君的為人十分的欽佩,十來歲的年紀便西行至大梁,想投入到信陵君的門下。

    這是劉邦唯一和四大君子有交集的地方,可惜的是,劉邦尚未走到大梁,信陵君就掛了。。後來劉邦稱帝后,每次路過大梁,都派人前往祭拜,可見信陵君的確完美。

    另外,合縱攻秦勝利後,各諸侯都向他進獻兵法。魏無忌據此編寫成書,即《魏公子兵法》。算起來,戰國四大君子,不沽名釣譽,真心為國的只有信陵君一個人!

    甚至連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稱其他三人為某君,獨稱魏無忌為公子,並且高度評價其“名冠諸侯,不虛耳”。

  • 4 # 同濟天下

    戰國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的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

    平原君趙勝(趙國)

    趙勝是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雖然對國家一直是忠心耿耿,也一直忠於國君,待人平和溫厚。但不得不說,此人的能力實在是很糟糕!

    首先,秦趙上黨之爭,趙勝不識大體,利令智昏,因為貪圖上黨之地而使趙國四十萬軍隊敗與長平,邯鄲幾乎覆亡。其次,趙國在他執政時期,從本可以和秦相爭的軍事強國一步步衰落,而且邯鄲之戰中連都城邯鄲也險被秦國攻破,魏齊事件處理得也不好,說明其政治軍事能力不足。最後僅有的聯合魏楚的外交勝利,主要的功勞還在於信陵君。總而言之,趙勝此人算是個老好人、忠心,但能力不足。

    春申君黃歇(楚國)

    黃歇以辯才揚名,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之中的人。楚國太子完作為人質到秦國,被扣留了下來,春申君以命相抵,設計將太子救回楚國。楚國頃襄王死後,太子完登位,就拜黃歇為國相,封為春申君。

    春申君也算很有才幹,個人認為其能力是僅次於信陵君的。執政時期,楚國力量逐步強大,失地大都恢復。且戰略眼光也不錯。但是,個人品質太差。黃歇地位已足夠高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居然還要動歪心思,居然試圖跟呂不韋一樣讓國君戴綠帽,想搞個兒國君。結果惡人自有惡人磨,最終玩砸了。他和平原君剛好相反,各項能力都可以,就是道德品質太不足。

    孟嘗君田文(齊國)

    田文是齊威王的孫子,齊國宰相田嬰的庶子。然而,從他爹田嬰受封於薛開始,他家和主家(齊王)的關係就有點微妙。到田文為自保地位寫信勸秦伐齊,後聯合秦、趙等國攻破齊國,也算得上“齊奸”了吧,也許他心裡只有薛沒有齊。要是信陵君,也許早就來個“竊符救齊”了。

    孟嘗君具體處理小事能力尚可,大政方針沒什麼建樹。且其食客雖有三千,但大多是沽名釣譽之輩,除了個馮彈劍,其餘全是雞鳴狗盜之徒。不過從他數次聽馮彈劍的勸諫來看,此人倒是能夠採納人言,關鍵時候用人頭腦清醒,寬和大度。然而從他被人嘲笑成矮子,就把別人整個村都屠戮,說明其本性有點兒偏狹。總的概括起來:孟嘗君有點小私心、小才華,大政眼光不足,用人面不廣,但有一定容人之量,且用人不疑。

    信陵君魏無忌(魏國)

    魏無忌,戰國四君子之首。是魏昭王的小兒子,當時魏安嫠王的異母兄弟,為人仁厚並禮賢下士,因為有他,其他國家十多年不敢有動魏國的心思。後來設計偷竊兵符假託王命救助趙國,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竊符救趙”的英雄佳話。

    四公子中具有軍事才能的,公認是信陵君魏無忌。秉性耿直,外交之才雖在四公子之中穩居末席,但是揮軍戰陣之才是無可指摘,殺晉鄙,竊兵符,勝秦國,著兵書,要知道戰國末期僅有三位將領在大規模作戰中硬撼過具有壓倒性優勢的秦軍,另外兩位是李牧和項燕。可以說信陵君的存在延緩了秦國一統六國的步伐。

    在人品道德上信陵君也是無可挑剔的,對國家、國君忠心耿耿。為了對得起國家竊符救趙,為了對得起國君客死異鄉。這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但同時也是個悲劇的人,後半生顛沛流離,始終未能完全展現自己的才華。

    當然四人之高下,千載之前,太史公在《史記》中已經明確的有了自己的傾向,獨稱信陵君為公子就足見太史公對其的尊敬。各位讀者,你們心目中的四公子之首是哪位呢?

  • 5 # 敬業-趙九龍

    四公子就是四個名氣比較大的貴族。有的是王子,有的不是。養著門客,做過高官,一個國家一個。他們那裡既將國家大義,也很注重個人品質,是當時的一部分社會正氣。但是他們的成就在歷史長河中不在前邊,僅僅是腐敗貴族裡邊的有識之士。再後來者還有很多四公子,最近的民國四公子大概只是數字一樣,成就差不知道多大。可以說一個開國中將在歷史上的作用,就完全可以碾壓那四個公子了。同樣劉邦手下幾大功臣隨便一個也可以碾壓戰國四公子,可是,現在蕭韓張曹名氣還有,陳周樊王等怕是除了歷史愛好者外都不知道了,

  • 6 # 龍鎮

    三方面原因:

    一、有鄉黨之情。信陵君是魏國公子(實際上應該是王子,那時候魏國早稱王了),而劉邦呢,是魏國遺民。關於這件事,要從劉邦的家世說起,有一匹布那麼長。簡明扼要地說:1、早在春秋時期,晉國大會士會得罪了權臣趙盾,被迫流亡秦國。後來士會雖然又回到晉國,但是他的家人中,有一部分已經習慣了秦國的生活,不願意回去。他們留在秦國,改姓劉氏,即為秦國劉氏的先祖。2、到了戰國時期,秦國和魏國頻繁交戰,劉氏家族中有人參戰被俘,被編入魏國軍隊,成為了魏國子民。3、戰國末年,宋國入侵魏國,俘虜了一批軍民,將他們安置在豐邑。這批戰俘中,有一位姓劉的漢子。此人活著的時候如同草芥,但是漢朝建立後,他的靈位被供奉在太廟中,冠以“豐公”的尊稱。他就是劉邦的祖父。4、《史記》中寫“豐,故梁徙也。”梁是魏國的別稱(魏國的首都大梁),也就是說,豐邑的居民,是從魏國遷來的。5、後來,宋國被齊、楚、魏三國聯合滅掉,豐邑被劃到楚國,所以劉邦一家,又變成了楚華人。再後來,楚國也被滅掉了,天下都是秦朝的。但是對於豐邑人來說,故國之情猶在,連說話都還是原來魏國的口音,對於信陵君這樣的魏國英雄,自然是情有獨鍾。

    二、有故主之情。信陵君門客數千,其中有一位叫張耳的,原是大梁人。信陵君死後,張耳在魏國外黃招賢納士,謀劃抗秦,名噪一時。劉邦那時候還是個鄉下的毛頭小夥,跑到外黃去投奔張耳,給張耳當了幾個月門客。對於這段經歷,《史記》只是上一筆帶過,但是從後來劉邦對張耳的態度,不難看出他們之間曾經有過深厚的主客之情。漢朝建立後,張耳被封為趙王,是七個異姓王之一。張耳的兒子張敖,娶了劉邦和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這種關係,顯然非同一般。信陵君是張耳的故主,張耳曾經是劉邦的老大,按江湖上的規矩,信陵君也算是劉邦的師公了。徒孫祭拜師公,理所當然。

    三、有景仰之情。戰國四公子都以廣招天下英雄而聞名,但是如果從義氣上講,信陵君名聲最盛。關於他“盜符救趙”的故事,百度上隨便可以搜到,不在此贅述。只是借用李白寫的《俠客行》,說明信陵君是個什麼樣的人——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以劉邦這種豁達的性格,對信陵君產生景仰之情,實在不足為奇。

  • 7 # 詩書公子

    四公子中就只有他成就最大,最有影響力,而劉邦一直把他當榜樣,這也是對劉邦一統天下有好處的。而信陵君的用人之道有可取之處。

  • 8 # 夜狼文史工作室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戰國四公子是那幾位?再其次要明白,其他三位與信陵君又是怎麼展現他們的人生呢?

    第一個問題,很好回答。

    所謂的戰國四公子,是指戰國時期四位四位知名人物,即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魏國的信陵君。

    第二個問題,要慢慢解答,有點長,我儘量做到長話短說。

    孟嘗君,名字叫做田文,是齊威王的兒子,非常地好客,據說,他家的食客達到了三千多人。

    孟嘗君最為人所熟知的是“雞鳴狗盜”的故事,也就是三千門客中的兩位老兄以模仿雞叫的絕學和學狗叫偷盜的本事將他從秦國的軟禁中拯救出來。這一事件說明,孟嘗君所豢養的眾多門客中真實大才的真心不多,能夠幫助他的更是很少。

    名聲很大的孟嘗君實際上是稱不上“賢能聲譽”的,他“養士”的最終目的,完全是為了自身勢力的擴張,他在政治外交上的手段更是乏善可陳,曾經為了個人恩怨,竟然是聯合著多國部隊數年伐秦,消耗了齊國不少的實力,“近交”而又“遠攻”,這實在是戰國時期的鼠目寸光代表。

    孟嘗君的個人脾性也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好,有一次路過趙地時,因為趙華人背地裡說了他幾句話,他竟然是帶領著門客“斬殺一百多人,滅掉一縣”的代價,給自己找回了顏面。孟嘗君後來因為跟齊國國君鬧彆扭,還聯合著各諸侯國差點就將母國齊國給滅了。

    平原君,名字叫做趙勝。他是趙武靈王的兒子,一直做著趙國的國相。他的門客也不少,據說,也有著小几千人,出名的卻是不多,我們所熟知的要屬那個“毛遂自薦”的毛遂和說著“白馬非馬”的公孫龍。

    趙勝也是“名不副實”的最佳代表,他最為出名的“利令智昏”做法,就是慫恿著趙孝成王接受了南韓的上黨,這是長平之戰的導火索,結局大家是知道的。平原君的真實能耐是極不適任趙國國相位置的,而他又把持著大權不放,最終地,將自己的國家給搞垮。

    春申君,名字叫做黃歇,他四公子中他的出身是最為低微的,但也是最有心機的一個。

    黃歇人生中最為出彩的一篇,是年輕的時候,以楚國使者的身份,說服秦昭王,將圍攻楚國的軍隊撤了回去,後來他又讓在秦國做人質的楚太子熊完安然迴歸到了楚國。因而地,勞苦功高的他,成了楚國的相。黃歇最後還是給人玩了,死在了他所信任的門客李園手下,成為“四公子”中最為悲慘的一個。

    那麼,還是來看看信陵君又是怎麼表現的?

    信陵君,名字叫做魏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

    信陵君也是養了不少的門客,他在“養士”上,與其他四公子有所不同。後來,他在在趙國的政治避難的時候,與邯鄲城的毛公和薛公關係不錯,當時同在邯鄲城內的平原君就想不通了,這兩位看上去沒什麼本事,而且地位不高,根本不值得結交。信陵君說:“我聽說平原君是賢德的人,看來平原君所謂的‘好士’其實也只不過是求‘豪舉’(裝點門面),並不是真的好賓客。毛、薛是算得上是賢人了,我在大梁就聽說了,所以來和他們結交,哪還計較他們的出身的。現在平原君竟然認為這是件羞恥的事,看來我和他不是同一個世界的。”

    信陵君的話還是講出了那些所謂的“好士”之人的本質,他們所好的並非“士”,而是“名”和“利”,“好士”只是為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而這一點,正是信陵君所不認同的。

    在政治上信陵君也具有獨到的眼光,當年魏安釐王想聯秦伐韓,他就指出,秦國是靠不住的,只有南韓才是可以聯合的物件。南韓就是魏國的屏障,依據唇亡齒寒的定律,若是南韓滅亡了,下一個就輪到魏國了。實際上,歷史程序也是這麼發展的,當秦吞併了南韓的五年之後,魏國也被秦國給蠶食了個乾淨。

    信陵君的門客也不太賴,往往是在關鍵時刻起到關鍵作用,比如說我們所熟知的“圍魏救趙”事件中出了大力的那幾位門客。即使是那些曾經在他手下混過的食客,也有幾個成為後來那個大時代中的風雲人物的。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兩個,張耳和陳餘,他們一個做了趙王,一個做了代王。

    與他曾經飛揚的人生相比,信陵君的結局倒是有點落魄的。

    “圍魏救趙”之後,信陵君把兵符交給了帶隊的將領,自己居住在趙國近十年,後來聽說秦國要攻打魏國,就趕回了國內。正是在信陵君的積極聯絡以及各諸侯國的配合下,秦軍的進攻被擊退。當時的魏安釐王對他極其不信任,最終地信陵君被魏安釐王撤去了職務。權力旁落之後,信陵君也從此消沉了下去,整天沉醉在美女醇酒之間,因此而得病而死。

    漢高祖劉邦是很佩服信陵君的,當了皇帝后,每次巡遊到大梁,他都會去拜祭這位風度翩翩的濁世佳公子,他還非常特例地派了人為信陵君守陵,信陵君也因此成為唯一一個不是戰國時代的王者而享有西漢王朝這項特殊待遇的人。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 9 # 文史磚家

    戰國四公子,劉邦之所以僅祭拜信陵君一人,原因無他,視後者為偶像而已。

    漢高帝劉邦生性無賴、驕狂自大,很少會把他人放在眼裡,能讓他折服的人物實在是少之又少。其實,劉邦從年輕時起便非常崇拜一個大人物,甚至在稱帝后還對他敬仰不已。這個大人物,便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那麼,魏無忌究竟有怎樣的魅力,才使其成為劉邦的偶像呢?

    魏無忌是戰國末年魏昭王的幼子,安釐王的異母弟,因為封地在信陵,故稱信陵君。信陵君由於為人寬厚、禮賢下士,天下士人因而爭相前往依附於他,最高峰時門下曾有三千食客。然而信陵君只是一介封君,他如此高調的收攬士心,漸漸地便讓安釐王感到不安。安釐王因為害怕信陵君會奪取自己的王位,便逐漸疏遠弟弟,由此信陵君便被“閒置”起來,直到多年後秦國圍攻趙都邯鄲。

    公元前260年,秦國主帥白起在長平擊潰由趙勝統帥的趙軍,並坑殺四十萬降卒,使得趙國主力盡喪。三年後,秦昭襄王相繼派大將王陵、王齕圍攻邯鄲,大有一舉滅趙的勢頭。此時,魏王派將軍晉鄙率軍十萬救趙,但因畏懼秦軍攻擊,只能遙為聲援,但就是不敢解救邯鄲之圍。

    由於趙相國趙勝的妻子是信陵君的姐姐,所以信陵君為解救趙難,便多次懇求魏王下令給晉鄙,讓後者進兵以解除邯鄲之圍,但均遭魏王拒絕。信陵君無計可施,便準備帶著門客們到秦營拼命,結果被隱士侯嬴勸阻。侯嬴給信陵君出主意,讓他指使魏王的寵姬如姬偷竊兵符,並把自己的好友、大力士朱亥推薦給信陵君,一旦晉鄙不奉命,便立刻擊殺之。

    事情進展的非常順利,信陵君在拿到兵符後即馳赴晉鄙軍中,在後者依然拒絕進軍的情況下,由朱亥用袖中藏匿的鐵錐將其擊殺。晉鄙既死,信陵君便率領魏軍出擊秦軍,在大敗秦將王齕後,就此解除邯鄲之圍。此事,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竊符救趙”。

    信陵君不僅指使后妃偷盜兵符,還假傳君令殺死將軍晉鄙,無論是哪一條,都屬於嚴重的叛國罪。所以信陵君考慮到此,便在解除邯鄲之圍後將魏軍遣返回國,而自己則滯留在趙國,在長達10年的時間都不敢回國。好在趙國君臣因為感激信陵君的義舉,對他極為敬重禮遇,後者在體會到家一般感覺的同時,自然就更不想回國,直到秦國大舉進攻魏國。

    然而就在秦國攻魏之初,信陵君因為擔心被魏王處罰,本來是拒絕回國的,幸好有趙國賢士毛公、薛公為其剖析國家危亡的利害關係,才讓信陵君醒悟,並帶領一干門客回國赴難。安釐王因為要倚重信陵君,所以非但沒有進行責罰,反而任命他為上將軍,統領魏國的軍隊。

    信陵君擔任上將軍後,在擊退來犯秦軍的同時,又在謀劃著聯合諸國伐秦事宜。就在擊退來犯秦軍三年後(前247年),信陵君作為聯軍的指揮官,率領五國聯軍伐秦,在黃河以南擊潰秦將蒙驁後,乘勝攻至函谷關。秦國畏懼聯軍兵鋒,竟然緊閉城門不敢出戰,經此一役,使信陵君的威名震動天下。

    等到魏國的外在威脅暫時性的解除後,安釐王再度對信陵君產生猜忌之心,此時秦王又派人在魏國大施反間計,挑撥安釐王和魏無忌的關係,不由得讓安釐王對信陵君更加防備。安釐王越想越覺得信陵君是個“危險分子”,於是在其伐秦勝利後不久,便解除他的兵權。

    信陵君有心報國卻被魏王無端猜忌,心灰意冷之際又對人身安全感到擔憂,於是每天縱情於酒色之中,想以此來消除魏王的猜忌,保全性命。過度的自我摧殘讓信陵君的身體很快地便垮下去,僅僅過了4年時間便去世。信陵君既死,魏國失去最後可以依賴的“國家柱石”,國勢一年不如一年,18年後便被秦國消滅。

    漢高帝劉邦還在微賤之時,便對信陵君的賢德和才識非常敬慕,最終竟成了他的“鐵粉”。等到劉邦發跡後,每次行軍作戰或出巡時,只要經過大梁,便會去信陵君的墓前祭拜。前195年,劉邦下令為信陵君設定五戶人家專門看守陵墓,並讓他們世代祭祀自己的“偶像”。劉邦對信陵君崇拜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高祖始微少時,數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見《史記·卷七十七·列傳第十七·魏公子列傳》。

  • 10 # 君山話史

    戰國四公子,分別是孟嘗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這四大公子中,無論從人格、事業、品行各方面看,信陵君都可以列為第一。特別是“竊符救趙”之義舉,更是成就戰國時代的一段佳話。

    與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相比,信陵君更有英雄氣概,更有俠義精神,因而也更有人格魅力。信陵君在世時,其聲譽是巨大的。我們從史料中可以看到,他的精神影響了許多人,比如後來推翻秦帝國的漢高祖劉邦。信陵君去世時,劉邦年僅十三歲,據《史記》載,“高祖(劉邦)始微少時,數聞公子賢。”到了劉邦奪取天下後,每當經過大梁城,總要前往祭祀信陵君。後來他還安置了五戶人家,專門看護信陵君的墳墓,每年四時都要祭祀,不能斷絕。

    除了劉邦之外,秦漢之交的許多英雄人物,也是信陵君的崇拜者。比如張耳,他曾經當過信陵君的門客;還有陳狶,在少年時便十分仰慕魏公子信陵君。

    西漢大史學家司馬遷也是信陵君的粉絲,他特地造訪了大梁城故墟,尋找夷門遺址。當年侯嬴不過是個看守夷門的老漢,信陵君卻親自拜訪,禮賢下士,不以交結低賤之人為恥。司馬遷感慨道:“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他還這樣評價信陵君:“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之。”

    我們從劉邦的生平事蹟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性格是受到信陵君的巨大影響。

    比如說劉邦的早年,性情豪爽,愛結交朋友,喜好施捨,慷慨豁達,這些性格特點,與信陵君何其相似。當他看到秦始皇出巡時朱輪華轂,擁旄萬里,目睹這雍容華貴的一幕,不禁發出了一聲慨嘆:“嗟夫,大丈夫當如此也。”可見他內心深處,是有豪傑之志。這種豪傑之志從何而來呢?從現存的史料看,偉大志向的種子,是在早年崇拜信陵君時種下的。

    劉邦人生的轉折之一,是私下釋放苦力犯人,從而落草為寇。當時秦始皇在酈山大建工程,從全國各地不停地徵用民力服役,沛縣也未能倖免。一群犯人苦力被徵集前往,領隊的人就是泗水亭長劉邦。秦政苛暴,人命如草芥,酈山腳下早已是白骨累累,來自沛縣的苦力們對未來極度悲觀,名為服役,實則送死,與其送死,不如逃跑吧,一路上三三兩兩地逃走了。性情豪爽的劉邦並沒有為難這些逃亡者,一路上人越來越少,走到豐西大澤時,這支苦役隊伍剩不到一半人,即使到了酈山,也交不了差了。劉邦轉念一想,得了,不就是一個小小的亭長嗎?這個官不要也罷了,棄不足惜,乾脆就當一個浪跡江湖的草莽英雄吧。

    就這樣,劉邦把犯人苦力們全都放走了,有那麼十來個人無家可回,索性就追隨劉邦,在芒山、碭山一帶藏身,落草為寇。做出這種可以殺頭的事情,可見看出劉邦並不是普通的小官吏,他是很有義氣的。為什麼像蕭何、樊噲、周勃這些同鄉都服他,不是沒有道理的,在敢做敢為方面,別人是比不上他的。大家想想當時秦政權都滅了六國,是何等強大恐怖,劉邦敢這樣做,實在令人佩服。從這點上,又可以在劉邦身上看到信陵君的影子。

  • 11 # 慵懶國王

    其實問題可以簡短回答,但是我想拆兩個點來回答。

    為什麼信陵君的人格魅力的那麼強?連劉邦也是其狂熱粉絲?

    戰國其他三大公子為什麼不如信陵君?

    戰國四大公子,唯信陵君是貨真價實的“公子”,其他三位不過是沽名釣譽之徒。首先,公子一定是頂尖貴族,國中王族,在中國古代階層身份很重要。第二,公子要名揚諸國,擁有一定的號召力。第三,禮賢下士,扶危濟困,有忠君愛國,俠肝義膽的高貴品質。

    (戰國最強男團)

    信陵君魏無忌

    信陵君為什麼會受到當時諸侯國和後世的追捧?因為他做了兩件了不起的大事。第一件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竊符救趙,體現他重情重義、扶危濟困、不屈不折的高貴品質。他本可以置身事外,繼續當他在魏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公子無忌。但是,他屢次上書魏王,針砭時事,分析大局,不惜觸了王兄的黴頭。即使不成功了,也帶領麾下門客,要到邯鄲去與秦軍決一死戰。後來聽從門客的建議,竊符救趙,在大軍出發前還為魏國的民生做出考慮。最終,率領諸侯聯軍,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秦國虎狼之師。他本可以率領八萬魏武卒推翻他哥哥昏庸的統治,但他依舊想忠於哥哥,做一朝臣子。他也本可以接受趙王的裂土封賞,卻功成名退,做一個安靜的富家翁。

    (信陵君魏無忌)

    第二件事就是不計前嫌、大義凜然地保衛自己的國家,再次對抗秦國的虎狼之師。率領五國聯軍,大敗秦軍,一直殺到函谷關下。其實,信陵君回國是一件很大風險的事,本來就備受哥哥的猜疑,又做了違反君王軍令的舉動。其實,魏國早已衰落,魏王始終對秦國割地賠款,最後也因為流言蜚語,公子無忌在酒色中憂傷死去,其實也是一個悲劇的歷史人物。

    第三,信陵君是真正的禮賢下士,而且具有卓越的領導才能,能物盡其用,虛心納薦。比如看門的老頭侯瀛,三番五次地提出過分的要求,信陵君都滿足了他。尤其是信陵君與侯瀛坐車去菜市場看他的朋友屠戶朱亥,始終能做到面不改色。後來,侯瀛做到了“士為知己者死”的承諾。即使到了趙國,聽說薛公和毛公有賢名,並不計較他們賭徒等低賤的身份,反而親自去拜訪。在這一點上,同為四大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趙勝相形見絀。

    平原君趙勝

    再來看一下其他的三位公子。趙國平原君趙勝,趙武靈王之子,三度任相,生來帶有王者氣質,但與平民關係處理不是特好。他也是從諫如流,禮賢下士的典範。營救魏齊,不懼強秦。邯鄲危急,散盡家財。毛遂自薦,為國分憂。平原君的政治能力是四大公子中最好的。但是,平原君缺乏戰略眼光,大局視角。貪了南韓馮亭所獻的上黨等地,造成了後面趙國在長平之戰中全國精銳損失殆盡,間接加速了趙國的滅亡。所以說,平原君最大的特點是內政能力沒得話說。

    孟嘗君田文

    齊國的孟嘗君田文,齊威王的孫子,齊宣王的大侄子,齊閔王的堂兄弟,在四位公子身份最為顯貴。招攬人才是一流,但不乏有雞鳴狗盜之徒,這也是他受後人詬病的地方。孟嘗君沒有強烈的家國意識,本身是齊國的王族,應當報效國家,然而他卻在諸侯國中搖擺不定。比如在秦國、魏國、齊國流動性為相。為了報私恨,卻變成了國仇,竟然宣佈與齊國劃清界限,成為國中之國,這在中國禮法上屬於大逆不道。更過分的事,為了報復齊閔王,在魏國擔任相國,率領五國聯軍,差點將齊國滅亡,最後是田單火牛陣拼死保住了齊國,否則齊國早已提前滅亡。一個這麼對待自己的母國,按照華人的說法,堪稱是漢奸之王。所以,孟嘗君在以後的歷朝歷代為人不齒。

    而且在齊國為政多年,日益驕橫。而且,自身家教管理也不好,死後諸子爭位,封地被齊魏瓜分,可以說是在世間白忙活一場,還丟了祖宗的家業。

    但是,孟嘗君也有他的閃光點,能在諸侯國中混的開,一來就是宰相。而且領導才能毋庸置疑,曾率領三國聯軍擊敗當時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一個是秦國,一個是齊國。尤其是率領三國聯軍攻破了函谷關,逼迫秦王割地求和。所以說,孟嘗君沒有國家意識,自私自利,更做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報復事件,為人不齒。

    春申君黃歇

    最後一位是楚國的春申君,不要被《羋月傳》裡的他誤導。春申君是四大公子中唯一不是王族血統的貴族。他博聞強識,善於辯論,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也是治理內政的好手。憑藉從龍之功,成功進擊相國。他雖然門客眾多,但沒有忠心輔助的代表人物,反而被門客李園所害。想給楚王戴綠帽子,讓自己的兒子變成楚國國君。結果落得一個身死族滅的下場。春申君主導了最後一場六國伐秦,結果在函谷關損失慘重,備受冷落。而且,春申君在戰國曆史上參與的大事很少,論影響力是四位公子中最低的。

    我們再來看一下四大公子的活動時間:

    信陵君(魏),死於公元前243年,公元前276年封信陵君。

    平原君(趙),死於公元前251年,封平原君在趙武靈王時期。

    孟嘗君(齊),死於公元前279年,

    春申君(楚),公元前314—238年,262年為相,封春申君。

    四大公子經歷的歷史重大事件:

    公元前294年,孟嘗君領導了齊魏韓三國攻秦,破函谷關,秦國戰敗求和,歸還城池。

    五國滅齊,公元前284年,參與者孟嘗君,見證者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

    秦趙長平之戰,公元前262—260年,參與者平原君,見證者信陵君、春申君

    秦趙邯鄲之戰,公元前259—257年,參與者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

    公元247年,信陵君率領五國聯軍攻秦,秦軍戰敗,堅守函谷關,聯軍撤退。

    五國攻秦之戰,公元前241年,五國戰敗,從此再無力阻秦,參與者春申君,是四大公子的謝幕表演。

    四大公子中,以孟嘗君最先出道,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主在同一個時代。四大公子中,出道順序應為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而四大公子又有各自不同特點。信陵君好兵法,平原君善內政,孟嘗君喜權謀,春申君強外交。只有平原君獨善其身,功成而退。信陵君死於灰心意冷,孟嘗君和春申君身死族滅。

    至於劉邦為什麼要祭奠信陵君,是因為劉邦家鄉豐縣是魏國、楚國、齊國交界地帶,魏民比較多,信陵君在民間素有聲名。劉邦少年時就仰慕其人,想要拜入信陵君門下。劉邦出生於公元前256年,信陵君在公元前243年去世,他也只是13歲的少年。魏國在公元前225年滅亡,劉邦32歲。秦國在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劉邦35歲。應該是正值壯年之際遊過大梁。而劉邦又與信陵君的門客張耳交遊。所以說,信陵君的人格魅力自有他的道理。

  • 12 # 科普大世界

    戰國四公子又稱“戰國四君子”,分別是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在戰國末年養成的重視謀士和將軍的風氣中,這四個人可謂是名震諸侯,可以說比一些諸侯國的國君更著名,這四個人無論到哪個諸侯國,都會被諸侯國王親自迎接並奉為上賓,之後混個國相之類的官職噹噹,但如果說哪個人立身最正能力最大,還必須得說非信陵君魏無忌莫屬。

    在介紹信陵君魏無忌之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其他三公子,先說春申君黃歇,此人雖貴為國君之子,卻是絕逼的沽名釣譽之徒,光食客就養了3000,在帶領楚軍滅掉了弱小的魯國之後,又作為盟軍首領攻打秦國,沒想到反被秦軍打敗,後來的事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她相信一個叫李園的奸邪小人,結果被他坑到家族都被此人滅掉了,他的一生是相當讓人痛惜的。

    平原君趙勝也是靠養食客沽名釣譽,結果在趙國最危急的時候,他的食客中竟然找不出合適的人來去楚國請求援助,幸虧毛遂自薦並出色的完成了任務,不然他就丟人丟大了,後來他主張與秦軍開戰,結果趙國用人不當,長平之戰趙軍被坑40萬,此後秦軍兵圍邯鄲,他守城三年,延緩了趙國的滅亡時期,算是對國家有些功勞。

    孟嘗君田文的名頭算是最響,所以他的食客也最多,就連雞鳴狗盜之輩都在他的手下混飯吃,孟嘗君一生去過很多諸侯國當官,他當過秦相,當過魏相,當過齊相,卻又帶頭領兵攻打國過秦國和齊國,他的一生好像沒有為某個國家服務到底的目標,包括他的出生地齊國,而且他還是齊國王室貴胄,我們只能用“國際主義戰士”來形容他了,誰給錢給官當,他就給誰賣命,管你是哪個國家的。

    信陵君魏無忌這個人的一生是很讓人敬佩的,長平之戰後秦軍兵圍邯鄲,信陵君竊符救趙將秦軍打敗,使得趙國又存在了20多年,趙王評價信陵君說“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信陵君不單竊符救趙,同樣也救過魏國,他在魏國十多年,包括秦國在內的諸侯國都不來侵犯魏國,後來信陵君去了趙國,秦國就出兵攻打魏國,信陵君知道後立即從趙國回到魏國,魏王授予他上將軍之職,五個諸侯國聽說了這件事都來出兵救魏,於是信陵君率領六個諸侯國的軍隊和秦軍展開決戰並且取得了大勝,這是六國合縱抗秦中唯一的一場勝利。

    秦國之所以能夠掃滅六合一統天下,不僅在於他的軍隊厲害,也在於它的間諜和離間計用的好,比如秦國曾經用離間計讓趙國用趙括換下廉頗,李牧也是被秦國離間計所害,秦國把這個辦法也用到了魏國,派間諜散佈謠言誹謗信陵君魏無忌,同時賄賂魏國大臣中傷他,於是魏無忌不再受魏國重用,信陵君魏無忌之後活得比較鬱悶,多年後酗酒而死。

    信陵君魏無忌做上面這些事情的時候,漢高祖劉邦還是個孩子,也許是整天聽到他的傳說,所以少年劉邦對信陵君非常的欽佩,十多歲的時候,劉邦竟然辭別家鄉奔赴大梁,就是要一睹信陵君的風采,並投到他的門下做他的門客,只可惜少年劉邦還未走到大梁,信陵君就去世了,劉邦一生都為之遺憾。

    不過劉邦在魏國大梁也因此認識了他的一生好友張耳,張耳本就是信陵君魏無忌的門客,此人比劉邦的年齡大十歲左右,但是劉邦卻和他意氣相投,後來劉邦稱漢王的時候,還封張耳為趙王,兩人還結為兒女親家。

    司馬遷評價信陵君魏無忌說: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絕也。……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行之。

    文學家左思說:千乘為之軾廬,諸侯為之止戈。貴非吾尊,重士逾山。搦秦起趙。威振八蕃。則信陵之名若蘭芬也。

    詩人謝靈運說:是以信陵之賢,簡在高祖之心。望諸之道,復獲隆漢之封。觀史嘆古,欽茲盛美。

    隋文帝楊堅說:昔漢高欽無忌之義,魏武挹子幹之風,前代名賢,后王斯重。

    而大詩人李白則說:大梁貴公子,氣蓋蒼梧雲。救趙復存魏,英威天下聞。

  • 13 # 東東歷史

    信陵君簡介

    信陵君,名魏無忌,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釐(多音字,一般讀作li,在此讀xi)王的同父異母的弟弟。信陵君的爺爺也就是魏昭王的父親是魏惠王,魏惠王是戰國第一個稱王的(楚國除外,因為楚國自認為非中原,可以與周王朝並立,依次為由稱王的)。魏惠王稱王之後,其他諸侯國才用各種方式由公稱王。信陵君和孟嘗君不一樣,孟嘗君這個孟嘗二字是諡號,死後加封的。而魏無忌的信陵君是哥哥繼承王位之後就加封的。估計他老哥是因為自己年長繼位,而非不是因為才能。繼承王位之後,趕緊加封比自己賢能的弟弟,換取心安吧。事實證明,這個魏昭王確實不咋地,幾次搞得魏國差點滅國,要不是魏無忌幾次臨危受命,救魏國與危難,魏國早就亡國了。信陵君去世十八年之後,魏國亡,國除。

    信陵君生平

    1、深謀遠慮

    戰國時期,諸侯混戰。合縱連橫,瞬息萬變。在這種混戰局面,各個諸侯國之間很難互相取得信任。即使信陵君的姐姐嫁到了趙國,信陵君依然安插間諜在趙國,以策萬全。一次,信陵君與魏王下棋,探馬來報,趙國發兵,進犯魏國北部邊界。魏王大驚,趕忙放下棋,召集大臣開會,商討對策。信陵君勸他稍安勿躁,不用擔心,那隻不過是趙王打獵罷了。過了沒多久,探馬再報,果然是趙王打獵。魏王就驚訝的問:你是怎麼知道的。信陵君說,我的門客中有人能深入趙王的府邸,早就來報了。這種先敵一步的招數,實在是高明。門客也是發揮大才能,比孟嘗君那種雞鳴狗盜之徒的門客要實際的多。

    2、竊符救趙

    竊符救趙的故事,在中學語文課本里有詳細的描述。在此只做簡單的描述。大意是這樣子的,趙國兵敗長平,進而國都邯鄲被圍。趙國的平原君從國家利益,親屬關係等各個角度,勸說信陵君說服魏王能出兵救趙。但是,魏王害怕強大的秦國,擔心自己出兵也救不了趙國,而且還會讓自身損傷元氣。信陵君苦口婆心的勸說,如果趙國滅亡了,下一個就是魏國。魏國無天險可守,很快就會滅亡。出兵救趙,讓趙國做自己的聯盟和緩衝。但是魏王依然不同意,持觀望態度。我覺得這時候,信陵君能飆出一句:你這個龜孫(魏國都城大梁就在今天的河南開封附近,信陵君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或者文雅一點的說:豎子,不足與謀。信陵君就接受了賓客侯嬴的建議,竊取了兵符,朱亥在袖子裡藏了四十斤的鐵椎椎(chui)殺了魏國前方有嚄(huo)唶(jie)宿將(這四個字大概的意思是:很有聲望的老將)之稱的晉鄙。帶領魏軍救了趙國。

    3、身在曹營心在漢

    魏王聽說信陵君竊符救趙之後,就下令撤銷了信陵(在這是地名)的封地。撤銷封地,就意味著徹底否定了信陵君。救趙之後,信陵君讓魏國士兵回到了魏國,自己不敢再回魏國,帶著門客到了趙國。趙孝成王很高興,大封信陵君。信陵君有點洋洋自得,這時候他的門客勸說道:一些事情有不可以忘記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記的。別人對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記;公子對別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況且假託魏王命令,奪取晉鄙兵權去救趙國,這對趙國來說算是有功勞了,但對魏國來說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卻因此自以為有功,覺得了不起,我私下認為公子實在不應該。你看看,人家信陵君的門客,這才是謀士之言,這才是金玉良言。聽了這番話,信陵君就在趙國安分守己。雖為趙客,但是不加害於魏。不像孟嘗君,齊閔王稍稍對孟嘗君有所懷疑,自己就跑到了魏國,還當了魏相,當的也很實在,聯合其他國家,一起揍了齊國一頓。孟嘗君的這種為人實在是不敢苟同。戰國時期,雖沒有現如今的國家概念,但是自己是齊國的王子王孫,即使不能為自己的國家添磚加瓦,也不能背後捅刀啊。

    4、禮賢下士

    信陵君聽說趙國有倆很有才能但是沒從政的人,一個叫毛公,藏在賭徒中,一個叫薛公,藏在酒肆中。信陵君就跟這倆人相約見面,談的很投緣。平原君聽說這個事情之後,就對他的夫人(平原君的夫人就是信陵君的姐姐,以此而論,平原君是信陵君的姐夫)說:我聽說你弟弟是個賢能的人,現在卻與什麼賭徒,酒店夥計鬼混,實在是浪得虛名啊。平原君的老婆就把這話告訴了她老弟。信陵君很惱火的反駁道:以前我聽說平原君賢德,所以背棄魏王而救趙國,滿足了平原君的要求。現在才知道平原君與人交往,只是顯示富貴的豪放舉動罷了,他不是求取賢士人才啊。我從在大梁時,就常常聽說這兩個人賢能有才,到了趙國,我惟恐不能見到他們。拿我這個人跟他們交往,還怕他們不要我呢,現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們交往看作是羞辱,平原君這個人不值得結交。說完,收拾東西就要走。平原君聽說信陵君要走,再三賠罪,才挽留了信陵君。不過,平原君的門客聽說了這件事情,有一半的人跟了信陵君。

    另外,給信陵君獻竊符之計的侯嬴是個看門的,椎(chui)殺晉鄙的朱亥是個殺豬的。囉嗦一句,朱亥這個名字有意思,自己本身殺豬,亥在十二生肖中代表的也是豬。

    信陵君能不計較出身,從底層人民中發覺能人異士,比平原君就高尚和純粹,比孟嘗君喜歡的那些耍雜技的也更靠譜。

    5、深明大義,毅然回國

    留在趙國十年不回魏國。秦國聽說信陵君留在趙國,就發兵向東進攻魏國。魏王害怕了,恢復了信陵君的封地,還派使臣去請公子回國。信陵君仍擔心魏王惱怒自己,就告誡門下賓客說:有敢替魏王使臣通報傳達的,處死。由於賓客們都是背棄魏國來到趙國的,所以沒誰敢勸公子回魏國。這時,毛公和薛公兩人去見信陵君說:公子所以在趙國受到尊重,名揚諸侯,只是因為有魏國的存在啊。現在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危急而公子毫不顧念,假使秦國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廟夷平,公子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呢?話還沒說完,公子臉色立即變了,囑咐車伕趕快套車回去救魏國

    6、統帥才幹

    魏安釐(xi)王三十年,魏國通報各個諸侯國,拜信陵君為將軍。各諸侯聽說信陵君當將軍了,都馬不停蹄的出兵救魏。信陵君率領五個國家計程車兵(這五國是趙,楚,燕,韓,魏(沒有齊)),大敗秦國,打敗了秦國大將蒙驁(ao),直接把秦國打回了函谷關,秦國因此不敢東出函谷關。多說一句,就在五國攻打秦國這一年,漢高祖劉邦降生了。這一役,讓信陵君名聲大噪。根據門客進獻的兵法,還編了一本魏公子兵法。這樣的成就是其他三位所沒有的。

    7、明哲保身

    打敗秦國固然可喜,但是這也為信陵君招來了災禍。擅長使反間計的秦國,就用重金賄賂了先前被信陵君殺死的晉鄙的屬下,讓他們在魏王跟前說信陵君驕傲自大,大臣和諸侯國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有魏王,信陵君很快就要稱王了。這種話說多了,魏王也就信了。就讓其他人代替了信陵君的將軍之位。(秦國擅長使用這種反間計啊,趙國的廉頗,李牧都是被這種反間計給害了)。信陵君明白魏王的意思,就稱病不朝。和門客通宵達旦的飲酒,縱情於女色。四年之後,信陵君去世。信陵君去世的同一年,魏安釐(xi)王也去世了。十八年之後,魏國被秦所滅。

    點評

    整理信陵君的時候,總想給他加上個修飾詞,想過大仁大義,但是仁義二字,又難免讓人覺得有婦人之仁。竊符救趙之事,雖然於國有利,但是終究有叛國之嫌疑,於儒家忠君愛國不相符。況且仁義之士,多有俠義之舉,然而政治才能多有不足,信陵君是能稱得上政治家了。想來想去就用了大賢。

    史記魏公子列傳還記載過劉邦對信陵君的點評:

    高祖始微少時,數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擊黥(qing)布(原來的名字叫英布,後來受了黥刑,就是臉上刻字)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

    劉邦這種務實派都這麼欣賞信陵君,說明,信陵君是真正的大賢。

    其他三位公子,齊國的孟嘗君純粹就是一個雞鳴狗盜之徒的黑幫老大;平原君就一個紈絝子弟;至於春申君嗎,想學呂不韋偷樑換柱,結果身敗名裂。

    其他三位都是不值得劉邦這種人崇拜的

  • 14 # 大飛熊騎士

    因為信陵君是劉邦的偶像,也是戰國四公子裡的佼佼者,無論從名望還是品格,還是禮賢下士,信陵君都值得當時的人仰望,特別是“竊符救趙”的大局觀,以及大敗秦軍之事蹟,都讓人血脈噴張。劉邦也是一樣敬佩信陵君,雖然沒有信陵君的身世地位,雖然只是一介亭長,但是身邊聚集了盧綰,樊噲,夏侯嬰等兄弟,有點當年四公子“食客三千”的風範。即使是官位更高的蕭何,也是處處袒護劉邦。

    (信陵君魏公子無忌)

    但是,劉邦畢竟不是信陵君,沒有那麼高的出身和資本,甚至在認識一個人之前,可能都對信陵君沒有更具體的瞭解。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後來被劉邦封為趙王的張耳。張耳早年是信陵君的門客,深受魏無忌的影響,後來娶了外黃的富婆為妻,於是也學起信陵君恩養門客。所以,劉邦年少時,曾經認張耳為“老大”,常常跟隨張耳遊俠,有時在老大家裡一住就是幾個月《史記.張耳傳》。無論劉邦先前知不知道,佩不佩服信陵君,至少追隨張耳後,沒少聽張耳說過這位老大的前老大的傳奇故事。當然,張耳本身也是受到信陵君的影響,比較識大局,因為張耳和陳餘後來擁立了趙王歇,被章邯,王離等圍在鉅鹿時,張耳是和趙王歇一起駐守,擁兵萬人的陳餘卻在旁邊觀望,陳餘可是和張耳有過命的交情,更何況還有名義上的領袖趙歇在城裡,張耳卻是不離不棄。所以,張耳在當時不但交遊很廣,還很得人心的。

    (影視劇中的張耳)

    張耳和陳餘鬧翻後,陳餘曾經對劉邦的使者說,要聯合對付項羽,就先出示張耳的人頭。此時,張耳在劉邦的軍中,身份卻已經調了個,但是劉邦沒有殺張耳,而是找了個像張耳的人殺了,給陳餘交待。劉邦沒殺張耳,一個是怕眾人寒心,另外一個可能共同認同信陵君裡的“義”了,劉邦可以危急時,踢兒子女兒下車,卻不能在利益面前,出賣兄弟,因為這會失去人心。無論是劉邦不殺張耳的“小義”,還是項羽殺了懷王,壞了“大義”,不可否認的是,在人們的意識形態中,無形的“義”往往影響著人心向背和歷史的程序。

    (影視劇中的劉邦)

    劉邦祭拜信陵君之時,大漢建立,劉邦在平叛了英布叛亂了後說:“秦始皇帝,楚隱王陳涉,魏安釐王,齊緡王,趙悼襄王皆絕無後,予守冢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無忌五家。”劉邦如此安排,這是因為當時六國文化未統一,做的收買人心之策。秦始皇統一過六國,漢制又是部分繼承了秦制,按照規格,二十家是合理的,其他的王是十家。但是,信陵君魏無忌畢竟不是魏國的王,劉邦卻安排了五家守冢,除了魏無忌當年的“竊符救趙”的大義,猶在人們心中外,當然也有劉邦的私心,這畢竟是他敬仰的當年老大的老大呀。

  • 15 # 指縫間的歷史

    因為信陵君是戰國四大公子中最牛的一個,才能、氣魄、眼光都遠勝於其他三人,無論是膾炙人口的竊符救趙,還是兩次大破秦軍,保住趙國和魏國,都足以青史留名,這樣的英雄人物,自然能俘獲漢高祖的心。

    漢高祖劉邦只比秦始皇小三歲,年輕時,還處於戰國末期,當時東方六國遊俠盛行,且大多投奔在四大公子門下。

    劉邦瘋狂崇拜信陵君,但卻沒機會見到信陵君本尊,因為劉邦開始走上游俠道路的時候,信陵君已經病逝了。

    劉邦大概20多歲時,投奔魏華人張耳,張耳曾經是信陵君門客,繼承信陵君遺風,廣收門客,劉邦和張耳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劉邦將女兒魯元公主許配給張耳之子張敖,楚漢戰爭期間,韓信攻滅趙國後,劉邦封張耳為趙王,張耳去世後,其子張敖襲爵。

    魏國滅亡後,張耳被秦國通緝,隱姓埋名,躲藏起來,劉邦與張耳失去聯絡,回到家鄉,繼續遊俠生涯,投奔沛縣豪強王陵門下,秦帝國統一後,成為秦帝國的泗水亭亭長。

    劉邦稱帝后,路過魏國故都大梁,都會親自去祭祀信陵君,還為信陵君安置了守墓人家。

    信陵君的孫子魏無知,後來加入漢軍,成為劉邦的謀士,還推薦了魏華人陳平,陳平先後“六出奇計”,為漢朝立下大功,被封為曲逆侯。

  • 16 # 千古名將英雄夢

    因為信陵公子魏無忌這個人,正如世人所稱道的,他“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無論是高貴的,低賤的,包括看門老大爺,菜市場小販,屠戶,酒鬼,賭徒,公子都願意跟他們交往,而別國有了危難,他就算豁出性命也要去幫忙,這就是個在道德方面毫無瑕疵的翩翩君子。換句話說,信陵君是當時那個時代的道德偶像。

    我們千萬不能低估道德在華人心中的位置,它非常重要。

    中國的文化非常重視“德”這個字,所謂以德治國、以德服人,西方用宗教凝聚人心,而中國通常是用道德來凝聚人心的。因為信陵君的為人品德太好,以至於後來的華人每當讀到“公子”一詞,都覺得溫柔無比,彷彿整個世界都和善了很多。

    而對於其他三公子,他們表面上以德服人、求賢若渴,其實大多數時候都只是在裝樣子、請打手罷了。比如孟嘗君那群門客簡直就一黑社會團伙,而春申君則嫉賢妒能陷害荀子,就連所謂“翩翩俗世佳公子”的平原君,也認為跟市井之徒混跡在一起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兒。

    看來,“好客喜士”與“禮賢下士”是兩個不同的境界,高下雲泥之別,四公子之中,只有信陵君,達到了後者這個境界。

    而豐沛之地,處於魏國與楚國拉鋸的地區,一時屬楚,一時屬魏,劉邦既可以說是楚人,也可以說是魏人。

    所以劉邦還未發跡時,就聽說了魏公子的高義,想去做他的小弟,但當時太窮,也沒錢跑大梁去。後來魏公子死了,見他一面,也就成了遺恨,最後只能退而求其次,去給信陵君的門客、外黃縣令張耳當小弟。雖然如此,劉邦仍感覺很開心也很榮耀,做不了信陵君的小弟,能做他小弟的小弟,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劉邦稱帝,建立大漢王朝後,已算是做到了人生的極致,但他仍覺得未能與信陵君相交乃此生至憾,所以每次經過大梁,都要來到魏公子的陵前彙報工作,厚禮祭拜。劉邦草根出身,是個很討厭繁文縟節的皇帝,但為了自己的偶像,他甘之如飴。劉邦此生祭拜過的聖賢裡,除了孔子,就是信陵君。

    又過了十幾年,劉邦在平定英布的戰爭中受重傷而回都,又特意來到大梁廢墟,緬懷公子,併為信陵君設定守墓專戶五家,世世奉祀不絕,將遊俠少年以來的慕從和景仰,作了辭世前最後的寄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聘用制書記員和居委會工作人員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