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楊白白
-
2 # 東遊記商道
5G基站不建在太空,是因為我們不生活在太空。
5G基站是和手機通訊的裝置,基站的覆蓋距離有限,不能離手機太遠。
考慮到每個基站都有建設成本,所以基站一般是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
例如,我們生活的城市會有比較多的基站,走到那裡都有基站覆蓋,所以訊號都比較好。但是有些山區因為基站覆蓋少,手機有時候不在基站覆蓋距離內,訊號就不太好。
同樣的道理,因為我們不在太空生活,基站就沒有必要建在太空。
-
3 # 九個桃
問題問得很好。
5G作為我們國家資訊強國戰略的重要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5G網路的佈局,國家並沒有侷限於地面基站,其實還延伸到了太空。據銀河航天官方訊息,2月16日,中國第一顆通訊能力達10Gbps的低軌寬頻衛星順利完成通訊能力測試。其建設目標,是為解決地面基站無法覆蓋的如沙漠、海洋等區域的5G訊號問題。
實際上,5G衛星的戰略意義更大,提前佈局太空低軌衛星,是中國空天領域的重要一環。
很多國家也早就開始進行5G衛星的戰略佈局。許多太空公司都在積極參與5G,SpaceX已獲准發射近1.2萬顆星鏈(Starlink)網際網路衛星;除了SpaceX之外,OneWeb也有網際網路衛星計劃。亞馬遜(Amazon)和Facebook等也在計劃建設5G衛星網路。
所以5G太空“基站”早就在戰略規劃和部署中了。
-
4 # 繁華幕後
因為5G基站的傳輸距離有限,大概500米到1000左右吧 5G網路主要是人工智慧互動和網速快,實際覆蓋範圍需要更多的基站完成,4G的基站相對比5G的發射距離更遠一些
-
5 # Z先生剪影
因為太空中包含了宇宙未知的某種力量會影響5G基站,況且太空中沒有人類生存,在太空站建立5g基站根本就是擺設
-
6 # 巨人上的螞蟻
首先很感謝回答你的問題,5g基站如果放在外太空,離地球很遠,訊號無法覆蓋這麼長遠的距離,會導致無法收到,並且以現在人類的科技也無法達到這樣的一個標準,以及沒有達到這些相關的技術,有可能會在未來,會有這方面的趨勢和發展,以目前的人類發展的程序來看,現在的,人類文明是無法達到把5g基站放在太空,在這裡,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也歡迎大家參與評論,謝謝
-
7 # 繁星落石
5G覆蓋範圍減小,在城市裡面都需要部署很多基站才能保證覆蓋範圍。放在太空連訊號都沒有,完全沒有意義。而且另一個問題是放在太空和衛星電話有什麼區別?
-
8 # 紫金港周哥
5g的頻率範圍主要為2.4GHz-5.26GHz,該頻率的電磁波在大氣中不能遠距離傳播,很容易衰減。因此放太空中不可行,只能在地面每隔一段距離假設一個基站,如圖。
當然也有放在太空中的基站,馬斯克準備建設的星鏈計劃就是,但是它採用的不同於5g的電磁波頻率。
-
9 # 非洲鋼鐵俠
把基站搬到太空,讓衛星的訊號像燈塔的光束那樣覆蓋地面——曾在2G時代火熱的太空網際網路概念,在如今的5G時期又一次被燃起。
12月12日,中國首顆通訊能力達10Gbps的民營5G衛星出廠了,並預計在12月底搭載發射,它來自商業衛星公司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銀河航天”)。
公司合夥人、副Quattroporte高千峰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這是一顆低軌寬頻通訊衛星,10Gbps的通訊指標地面測試已經達到,這意味著高效能、高頻寬技術得到初步驗證,可以未來支援相容5G應用需求。這只是公司整個星座體系的第一顆,未來發射的數量和詳盡方案還在規劃中。
通俗理解,這是一種新型通訊方式,多次發射數百顆乃至上千顆小型衛星,在低軌組成衛星星座,以這些衛星作為“空中基站“,來實現太空網際網路。12月12日,千域空天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藍天翼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在通訊服務中,衛星和基站有各自優勢,並適合不同場景,從5G時代開始,物與物的通訊互聯正在變得重要,海域、沙漠等無人區域的網路覆蓋是需要衛星作為補充的。
發現
在進入航天以前,高千峰來自網際網路公司,常年在海外的工作生涯,讓他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雖然中國能夠上網的區域非常多,但是在拉美、非洲、澳洲以及東南亞地區,很多國家的區域是不通網路的,尤其在電信行業採取市場化運營的國家,運營商考慮建站投入巨大並不樂於覆蓋偏遠地區,但偏遠地區需求也和全球一樣,在日常生活中對網路形成剛需,如果用衛星能夠比地面光纖鋪設成本更低,較大市場需求和商業將會被得到釋放。
2016年,國際上商業航天正興起,以SpaceX和OneWeb公司為代表的民間航天公司正以數百甚至上千顆的低成本的通訊衛星,實現太空網際網路的星座計劃。2018年初高千峰加入銀河航天,和同事們對這兩家公司進行了大量研究,並確定了這樣一個趨勢:在5G及以後的通訊時代,衛星只要能滿足使用者需求,解決使用者體驗和價效比的問題,甚至比地面基站價效比更高,那麼一定是有市場機會的。目前透過衛星連線網際網路的方式尚未普及,但這在全球商業世界,正形成一股強勁的態勢。
正在到來的5G也增加了市場機遇。高千峰表示,當前運營商5G建設存在痛點。第一,相比4G,5G對環境要求更高,建站密度也更大,目前建設初期,5G單站成本更高。運營商要為此付出更高額的基站投資;第二,地面建站不僅是技術問題,還牽扯一系列工程問題,需要光線、配套機房以及連線裝置,而建設通訊鐵塔還需要向本區域徵地。高千峰表示,如果採購衛星通訊網路服務,則省去了基站落地施工、地面基站及配套設施的過程,可以作為一種方案的補充。
在高千峰看來,銀河航天是個跨界融合的團隊,有網際網路、航天、通訊人士的融合,而在第一顆衛星出廠前,已經和多家合作伙伴積極溝通潛在需求,並進行技術合作和可行性的試驗。
起源
一顆即將發射的衛星,對銀河航天意義非凡,但太空網際網路概念很早就出現了。根據小火箭聯合會提供的資料,早在90年代摩托羅拉最先在該領域作出嘗試,公司一位高階工程師和妻子在巴拿馬一個海島度假,因無法與朋友聯絡,而誕生了以低軌衛星通訊星座,來解決人類洲際通訊的設想。這也是銥星計劃的來源,也是人類第一個低軌通訊星座計劃,是通訊和航天的第一次融合。
彼時,全球正處在2G時代,摩托羅拉公司佔據了全球行動電話71%的市場,並投入巨資研製併發射了66顆衛星的星座,終於在1998年11月開始運營。但是直到1999年5月,銥星總共才獲得了1萬用戶。這個用整整12年研發和佈設的天基系統,採用了通訊架構、衛星平臺、天線等方面的高新技術,卻在投入運營僅15個月就難以為繼,該專案終於在21世紀的曙光來臨之際,宣告破產。
據小火箭邢強分析,破產的原因,第一,成本太高,因衛星造價高,銥星手機、資費也價格高昂,而當時海底電纜和光纖技術突飛猛進,光纖、基站等地面網路系統的成本遠低於衛星。第二,當時移動網際網路正興起,手機通話和簡訊業務出現,而這樣的通訊場景並不適合衛星。
邢強認為,總之,銥星沒能爭取到龐大的使用者人群。首次太空網際網路的嘗試,因為與當時市場不匹配而中止。這是技術走在市場之前的一個典型案例。
融合
成本、需求,當年銥星計劃沒能逃過的技術和商業問題,如今的5G衛星能解決嗎?
SpaceX在2015年啟動了一項“星鏈計劃”,計劃發射12000顆低軌通訊衛星,進行全球網路覆蓋,公司認為全球尚有39億無法接入網際網路,希望積極爭取這部分使用者。儘管截至2019年,專案發射60顆衛星的進度,和最終目標仍有距離,但畢竟在5G時代首次拉開了技術和商業的序幕。
該人士認為,來自國際競爭的壓力,正讓中國通訊業、航天業走向技術合作。他表示,除了航天業,該計劃通訊運營商的觸動也很大,國家要求加快該方面的技術探索。第一,衛星系統正在成為5G、
回覆列表
把基站搬到太空去
12月12日,中國首顆通訊能力達10Gbps的民營5G衛星出廠了,並預計在12月底搭載發射。
這是一顆低軌寬頻通訊衛星,10Gbps的通訊指標地面測試已經達到,這意味著高效能、高頻寬技術得到初步驗證,可以未來支援相容5G應用需求。這只是整個星座體系的第一顆,未來發射的數量和詳盡方案還在規劃中。
通俗理解,這是一種新型通訊方式,多次發射數百顆乃至上千顆小型衛星,在低軌組成衛星星座,以這些衛星作為“空中基站“,來實現太空網際網路。
所以,5G基站放在太空,不是不能實現,而是還在嘗試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