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可兒品牌服飾

    兒時的我最想著能天天過年,不上學,有好吃的,又有紅包可收,可以去別家串門,吃金元寶,一吃就是倆,那個撐呀哈哈哈

  • 2 # 求圓4

    我離兒時過年的時間已經跨過半個世紀了,那個年代的成年人都在忙著挑水、劈柴、洗衣、用手工製作各種年糕、水餃、魚丸等食品,要讓年夜飯稍微做的豐盛,成人們都忙得不可開交。而小孩們就開心了,他們有的玩捉迷藏的遊戲、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繩、有的看連環畫圖書。那個年代長輩給小孩的壓歲錢很少,給個一兩毛錢,最多5毛錢就差不多了,更多的是小孩向長輩們拜年時,長輩們會送一些桔子、瓜子、花生、年糖年餅之類的,當然還有一些小玩具等。

    要說我兒時過年時最期盼什麼?我覺得應該是穿新衣、戴新帽,因為那個年代平時穿舊的衣服比較多,而且很多都是有補丁的,平時新的服裝鞋帽捨不得穿,小孩們只有到親戚家做客,或者逢年過節,父母們才讓穿上新衣裳,過年時感覺穿上新的服裝鞋帽,特別的神氣,心裡覺得樂滋滋的。

  • 3 # 側身天地我蹉跎

    我是50年代末生人,兒時是在六十年代過來的。那時是在東北的一個小山村裡,過年就盼著穿新衣服,吃好東西,大人們忙天忙地,掃房屋掃庭院,殺豬宰雞辦年飯,小孩子們則歡天喜地地到處跑著玩。年午更放鞭炮,打著紙糊的小燈籠串門玩。初一老人給幾毛錢的壓歲錢,村裡有秧歌隊,踩高蹺的,有化妝成唐僧八戒孫悟空沙和尚的,有化妝成桃園三兄弟的,出來就是一大溜,有男扮女裝的假姑娘,騎毛驢的,劃旱船的。那時候的人雖然窮,但那過年的喜慶氣氛,卻比現在濃烈多了。現在的人是富裕了,不缺錢了。但過年卻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 4 # 少帥9351

    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兒時的年味很濃那時候還沒有什麼超市之類的。街道與商店全都是人在採購年貨,我們就想讓大人買菸花爆竹呀玩具槍之類的東西。初一早晨去村裡伯伯叔叔家拜年啦,現在基本上小孩不怎麼去了。我們也是去各家各戶問下

  • 5 # 彩虹姐的生活

    過年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過年要做的事可多了,買年貨,做年糕,包粽子,曬魚乾,做香腸等。家家戶戶為過年而忙碌著,最忙要數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啦。

    大年三十的下午,我和爸爸媽媽幫爺爺家裡掛起了大紅燈籠,貼起了對聯和福字,爺爺奶奶在張羅著晚餐。年三十的吃是很講究的,奶奶準備了滿滿一桌菜,我們一家人還有太爺爺一起吃年夜飯,我們大家開開心心地邊吃邊聊。數我最開心啦,今年我的紅包特厚,哇噻!爺爺奶奶的紅包漲到了六百元,奶奶說,如果明年成績好,再往上漲。我要多多加油,爭取把它漲到一千。吃完年夜飯,接下來就是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真是其樂融融!

    大年初一早晨,我在隆隆的爆竹聲醒來。過年啦,煙花四處綻放,煙霧繚繞,滿地碎片,給環境造成了汙染,希望大家能少放一點。俗話說,年三十的吃,正月初一穿,我穿上媽媽給我買來的新衣服、新鞋子,整個人煥然一新,預示著新的一年裡有新的收穫。

    媽媽說,過年主要是大家一起吃頓團圓飯,給老人盡一份孝心,給小孩一個期望。今年是牛年,祝大家牛運旺!牛氣沖天!明年是我的老虎年,我盼著它早點到來

  • 6 # 西部閒談

    我們小時候生活在油田,位於西北大戈壁灘,周圍沒有人煙,很荒涼。過年的時候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就是單位組織一些文藝演出和遊園節目之類的。

    但是小孩子們卻很高興,早早的換上新衣服,拿上小鞭炮,就那種一百響的小盒裝,還捨不得一掛一掛的放,把小鞭炮拆開放在兜兒裡,一個一個點著放。好像除了放炮也沒有什麼別的東西,男孩兒女孩兒都放炮,而且那時候的炮也沒有什麼太多的花樣,就是那樣大家也都興高采烈的。

    因為我們生活的地方比較偏遠,就是過年貿易公司賣的糖果也都是那麼單一,甚至連牛奶糖都沒有。所以一到過年,就特別的期待老家的親戚給我們郵寄的糖果和花生。

    老家的五香花生吃到嘴裡焦香酥脆,特別好吃。還有各種各樣的牛奶糖,包著漂亮的糖紙,吃完糖糖紙都捨不得扔,一張一張都收藏起來夾在書裡。

    雖然說玩的東西很單一,好吃的東西也不多,但是一到過年卻能感受到那濃濃的年味和喜慶。

  • 7 # 逍遙1906

    我是六十年代後期的,第一是,小時候過年家家戶戶貼對聯,那時是用紅紙裁好請會寫毛筆字的人寫,會給一個小紅包(二毛六毛八毛最多一塊)給寫字的人小孩。我父親就是寫字人,一到過年我要收好多小紅包。我也給他們熬貼對聯的漿糊,記得小時候熬得可認真了,還天天纏著父親學寫毛筆字。

    第二是殺豬,那時老家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殺過年豬。一般是農曆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三夭殺豬,到過年就有飽肉吃了。

    第三是放鞭炮,年三十晚上十二點後開始開門放鞭炮,好熱鬧。我們小孩子從二十九開始大人准許放小鞭炮的,五分錢一小掛,大概有三十個小鞭炮,拆開一個一個的放,好玩。

    第四是拜年,有好吃的,關鍵是有紅包,走路再遠都願意。

    第五是賽鼓。我們村和河對面的村子,有春節賽鼓的習慣。牛皮圍的桶鼓,用很硬的小木片圍成水桶形,一面蒙牛皮,另一面透空,用木棍捆上舊布打鼓,聲音好響,透空面千萬別去聽,不然會震壞耳朵。小年前好天氣時將鼓拿出曬曬,過小年開始讓我們小孩打鼓玩,也是試試鼓是否有鬆動。年三十晚放完開門鞭炮後,大人們統一拿鼓在河堤上一字排開,兩村拉開三百米距離,左手舉鼓,朝向對面村,右手用力打鼓。村支書負責用哨子組織統一打鼓整齊節奏和力度。其它村幹部負責看管小孩,絕對不許進入鼓前位置。打鼓的人有的會因耳朵疼受不了,有的會因體力不足而退出賽鼓,一直打到一方認輸為止。

  • 8 # 雲森說事

    我相信每個人都記得兒時過年的情景。

    作為70年代生於農村的孩子,小時候過年最大的期盼是可以穿上新衣服,吃到平時吃不到的美食,走親戚,收到壓歲錢。還有就是放鞭炮,撿鞭炮。那時候,鞭炮放後總有沒點燃的,孩子們聚在一起挨家撿鞭炮,通常主人放完鞭炮,大家一窩蜂的去搶未點燃的鞭炮。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的過年年味十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日之後,成功打過了20級的營地樹精,為什麼沒法繼續打21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