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藏

    (網路配圖)

    吳起原本是衛國人,雖然“家累萬金”,但仍然特別熱衷於仕途,一心想揚名立萬。為了能夠被君主看中,吳起散盡家財,四處求學,到了魯國向曾子(曾參之子曾申)學習,並在魯國為臣。當時齊國攻打魯國,魯國不敵,魯國君主想任命吳起為將軍抗敵,但礙於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有所顧慮。

    (網路配圖)

    吳起知道後,立刻殺了自己的妻子,以此表明他與齊國毫無瓜葛。於是,魯國任用吳起反擊齊國,吳起成功擊退齊兵。可魯國人卻也因此說吳起為功名利祿麻木不仁,魯國國君逐漸疏遠吳起。吳起在魯國不能一展抱負,後來就去投靠了魏國。而他的妻子,成了他“成功之路”的第一塊墊腳石。

    (網路配圖)

  • 2 # 青言論史

    首先說一句,“吳起殺妻”這件事最早見諸於《韓非子》。而後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認為這條史料很有價值,便直接原文照搬了。因此無論是《史記》還是《韓非子》,都有這一段文字。

    說完了,再來看《韓非子》對這件事的描述:

    吳起者,衛人也,好用兵。嘗學於曾子,事魯君。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史記-孫武吳起列傳》

    簡單地說,就是衛國人吳起,跑到魯國去工作。此時齊國正好要進攻魯國,魯國這邊打算啟用吳起,但是又擔心他媳婦是齊國人,所以遊移不定。吳起知道上級有這個疑慮以後,立刻回家就把自己老婆給殺了。魯國這才啟用他為大將,而後魯軍在吳起的統帥下大破齊軍。

    這段故事,在春秋戰國乃至中國道德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他齊名的還有一個故事——易牙烹子,都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朝自己的親人動手的例子。易牙殺的是自己的兒子,吳起還算好,只殺了老婆(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孩子,而吳起對孩子下不下去手)。

    為了自己的爵祿能這麼狠,我也沒啥話好說的了。

  • 3 # 布衣聊歷史

    吳起是戰國時期衛國人,著名的軍事家、改革家和政治家。吳起一生曾在魯、魏、楚三國為官,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

    吳起在效力魯國時,齊國攻魯,魯國國君準備任用吳起為將率兵抗敵,但因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而猶疑。吳起回家將妻子殺死以表明忠於魯國的決心,魯君不疑任其為將。

    吳起殺妻求將表現了古代男權社會,女子社會地位的低下,也是吳起一生的汙點。後吳起在楚國改革變法,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被亂箭射殺。

  • 4 # 唯有努力綻放才不枉此

    吳起殺妻求將是一起徹頭徹尾的中國古代婦女悲劇事件,每每讀之,心所不忍。

    吳起,戰國初期衛國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他的一生歷仕過魯國、魏國和楚國,精通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有非常高的成就。

    可就是這麼一個了不起的人物,青年時期為求政治上的發展,散盡家財,卻謀不到一官半職,為此多遭鄉民譏笑。此時吳起顯露出人性中殘忍的一面,把誹謗他的三十號人全殺光。於是他只能逃走,臨走前對老母發誓,“不當卿相,絕不回衛。”可見此時的吳起為求官職心態已經扭曲到何種地步。

    逃出衛國後,吳起先去魯國拜入孔子弟子曾參之子曾申門下學習儒術。後在學習期間,吳起母親去世,他只因當初一句“不當卿相,絕不回衛”拒絕按照儒家忠孝倫理回家守孝。曾申因此斷絕跟他的師生關係。此後吳起改習兵家。

    不久,齊國攻打魯國。魯相國公儀休向魯穆公建議以吳起為將方可退齊兵。到魯穆公心中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大官的女兒,不敢任命吳起為將去退齊兵。

    公休儀將魯穆公的疑慮告知吳起。吳起則說:“原來如此,欲消主公疑慮,太容易了。”

    吳起回到家中先問妻子:“男人為什麼一定要找個好妻子?”

    妻子田氏說:“男主外女主內,有一個好妻子才能讓家像家。”

    吳起又問:“如果你的丈夫當上大官,名垂青史,這是你期望看到的嗎?”

    田氏:“那是自然。”

    吳起便說:“如此正好,我有一件事,你一定要幫我。”

    田氏不解:“我是一名婦人,如何幫得你?”

    吳起說::“現齊國起兵攻魯,主公欲拜我為大將,卻因我娶了你而懷疑我。所以,我想借你頭來打消主公疑慮。”

    田氏大驚,還沒接著說話,便被吳起一劍割下腦袋。吳起馬不停蹄,提著妻子人頭見了穆公便說:“臣有報國之志,而您卻因我的妻子懷疑我。現我以奉上我妻子人頭。”

  • 5 # 不懂先生的唱本

    衛國人吳起少年放浪,少時母親讓其拿簪換糧,卻換劍而歸,其母怒其不思進取,責罵不已。吳起心有所感,拜別母親,欲遊學求仕,誓曰,非位至卿相,不回衛城。

    初至魯,學於孔子高足曾參,甚用功,頗受讚許。齊國大夫田居訪曾參,遇吳起,覺其談吐不凡,遂嫁女。

    俄而一年有餘,衛人攜信報喪,起得信哭號不已,卻未奔喪,曾參以其不孝,逐出師門。

    起學儒不成,改而學兵,浪跡江湖,遍訪名師,研習兵法。三年苦修,終有所得。至魯國,得相國公儀休舉薦,魯穆公聘為大夫。

    齊相國田和欲篡位,齊魯乃姻親之好,恐魯出兵干涉,假借艾陵之恥,興師伐魯。

    魯穆公知其才,然起妻乃齊國田氏之女,恐其為齊負魯。

    公儀休告知起穆公不用其緣由,起返身還家,殺妻以錦帛裹頭,提來見穆公,以表忠心。穆公初以其殘忍,不肯拜將,公儀休以起貪慕功名,若不拜將將去齊求名為由,說服穆公。

    奈何後中離間之計,吳起終不被穆公信任,後至魏,又至楚,因改革舊制,被楚貴族射殺。

  • 6 # 鹹魚閒聊

    吳起是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他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

    在魯國,吳起受到魯穆公的重用,被任命為魯軍主將,率軍大敗齊軍。而吳起殺妻求將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期間。

    當年齊魯兩國交戰之前,魯穆公對吳起擔任主帥還是有疑慮的,而魯國人也對此表示懷疑,因為吳起有一位妻子,是齊國人,不僅是齊國人還是齊國的宗室之女。所以魯國上下都怕吳起會故意打敗仗甚至是臨陣倒戈!

    而吳起得知這件事後,他很焦急,因為此時的他初出茅廬,非常渴望建功立業,揚名天下,於是他左思右想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殺掉妻子以此博得魯國君臣的信任!於是吳起就這樣殘忍的殺掉了他的妻子,並順利的得到了魯軍主帥的位子。

    雖然後來吳起率領魯國軍隊打敗了齊國軍隊,但由於他的殺妻行為導致他的名聲在魯國一落千丈,人們對他的這種行為非常痛恨,最終他不得已離開魯國,去了魏國。而“吳起殺妻求將”也成了一個人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傷天害理,或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的貶義詞。

    雖然吳起殺妻很殘忍,但不得不承認,他本人也非常的厲害。

    在魏國,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大破秦軍並佔領了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之地,後魏國在此設立西河郡,由吳起擔任首任郡守。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向子夏學習儒家思想並改革魏國兵制,創立武卒制。由此訓練出來的魏武卒成為當時天下最強的部隊,兵鋒所指,所向披靡。

    在楚國,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使得楚國國力大增,還曾一度打敗過魏國,但他也因變法得罪了楚國貴族,在楚悼王死後,吳起也被楚國貴族殺死。

    但不管怎麼說,吳起殺妻求將是他一生的汙點,所以做人千萬不能太勢利,否則利慾薰心之下往往會做出很多不理智的決定,而這些決定也往往會讓一個人悔恨一輩子。

  • 7 # 到海方知浪渺茫

    吳起“殺妻取將”恐怕是歷史上最大的誣賴構陷,讓這位卓越不凡、百戰不殆的軍事家,銳意進取、除舊佈新的政治家一口大黑鍋背了幾千年!

    其實,背在吳起身上還有兩大黑鍋,也經不起推敲。

    一是說吳起是“特大殺人犯”,年輕時混跡社會,殺了三十多個毀謗自己的人,然後逃出衛國,潛至魯國拜了孔子的知名弟子曾參為師。(也有說是曾參的兒子曾申)這可信嗎?吳起一人能格殺三十多人還全身而退?還放心大膽的把母親留在衛國當地?用腳趾頭想都不可能。

    二是說吳起投奔在曾參門下學習儒家知識,十分用心專注,在接到母親病亡的訊息之後,居然只是朝天“乾嚎了幾聲”,然後沒事人似的繼續學習!

    曾參深以為惡,覺得吳起是個不孝之人,與儒家奉行的孝悌背道而馳,所以將其逐出師門,斷絕師徒關係。

    在那個交通閉塞,通訊遲滯的時代,又深處異國他鄉,吳起是怎麼知道母親病亡的?

    既然要不顧生養之情潛心學習,又怎麼可能把這一資訊讓曾參知道?

    曾參教過的學生中,若論才學、見識、成就,吳起肯定是群星拱月的翹楚!

    曾參將其逐出師門,說明他有眼如盲,這不是一代儒學宗師該有的睿智和識人之明!

    不光吳起“殺妻取將”煞有其事,連吳起的老師曾參也曾深陷殺人的漩渦,結果被證明是誤傳,是以訛傳訛。

    這就如同後來的曹操恩將仇報殺朋友呂伯奢一家如出一轍。

    也有說曹操投奔呂伯奢時,本人不在家,呂伯奢的兒子和家客見財起意,想殺了曹操,結果被曹操察覺而反殺。

    不論實情如何,曹操殺害朋友、“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不可讓天下人負我”的千古惡名是背上了!

    縱觀曹操那些雄渾壯闊、豪情激盪卻又悲天憫人、痛惜時艱民哀的詩詞,譬如“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等,就可以判斷,曹操絕對不會是那種以怨報德,恩將仇報,喪盡天良的無恥小人!

    還有“吳起休妻”的故事就更兒戲和狗血了。據傳吳起叫妻子做一條絲帶,結果長短不合標準,吳起叫妻子改過來,結果還是有出入。因為這讓吳起決絕無情的休了妻子。

    如此傳聞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怎麼想也轉不過彎來?為一條絲帶休妻,吳起有這麼腦殘草率嗎?

    吳起一生為三個國家貢獻過自己的雄才偉略,無論軍政,都功業顯赫,成績斐然。

    他愛兵如子,與士卒同甘共苦,風餐露宿是有口皆碑的!

    對百姓言出必行,愛護有加,也是板上釘釘的。

    據說,吳起跟一個朋友相約聚談,等了朋友一整天,直到朋友來了才一起吃飯,這是何等的赤誠信義!

    這麼一個愛兵如子、待民如親、對友赤誠的卓越人物會為了區區一將而滅絕人倫,幹那喪盡天良的殺妻之事嗎?

    最大的可能是,吳起的銳意改革觸碰了當時貴族根本利益,所以惡意中傷、造謠誹謗、構陷攻訐,肆意抹黑塗汙吳起,為他們最後殘殺吳起製造輿論依據。

    而最終的結局是,吳起這位有經天緯地之才的政治家、軍事家、法家的代表人物確實慘死於仇恨他的貴族勢力,連屍體最後還被殘酷的車裂!

    他的後繼者——大名鼎鼎的革新變法大家商鞅,結局也是被無底線的構陷、攻訐後,被車裂而死!

    後世很多著名人物都對吳起做過評價,反正褒貶不一,“一張嘴巴兩張皮,橫說豎說都有理”!

    我個人覺得郭沫若的評價比較中肯,他說:吳起在中國歷史上是永不會磨滅的人物,秦以前作為兵學家是與孫武並稱,作為政治家與商鞅並稱的。

    值得欣慰的是,陝北現在有個吳起縣,河南柘城有個起臺鎮,都是用來紀念吳起這位兵、法、政治皆具有雄才偉略的卓越歷史人物的!

    以上僅個人淺見,未必正確,如有突兀,還望海涵!

  • 8 # 考古者說

    在司馬遷所寫的史記中,有吳起殺妻求將的記載。

    吳起是當時的衛國人,他從小就喜歡兵法,胸有大志。吳起也算是個富二代了,史記記載,他家有千金,但是他也是一個“敗家子”,他遊學求是數年不成功,導致家裡只有支出沒有收入不久就家道中落,鄉里鄉親的都嘲笑他。吳起一怒之下殺了嘲笑自己的30多個人,然後外出求師。在他逃離家鄉之前,和他的母親訣別訣別時,他咬破了自己的胳膊,發誓說,如果吳起這輩子不能當上公卿將相就再也不回衛國。

    吳起逃出衛國之後,帶曾子為師,在向曾子求學期間,吳起的母親去世,但是他有不為卿相,不復入衛的誓言,所以也沒回去為母親守孝。曾子是提倡孝道的人物,他見吳起如此絕情就與其斷絕師生關係。

    離開曾子之後,吳起又到魯國繼續學習。有一次齊國人攻打魯國,魯國人想要啟用吳起為將軍,但是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所以魯國國君懷疑吳起會不會被他的妻子策反,所以不敢對其重用。於是吳起為了得到魯國的重用,就將妻子殺掉,以證明自己絕對不會被這魯國和齊國勾結。

    但是解鎖先秦的典籍之中並沒有吳起殺妻求將相關的記載。司馬遷寫成史記的時代是漢武帝時期距離吳起生活的年代已經很遠了。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國家的主流治國理念而以吳起為代表的法家思想受到社會上下各階層的排斥,所以吳起殺妻求將一事是否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事件仍有待考證。

  • 9 # 歷史倪說

    說到戰國名將吳起,今天,我們來說說他成名之前的事。吳起是衛國人,善於用兵,曾經拜曾子為師,學成之後,供事於魯國宮廷。

    一、“吳起殺妻求將”過程

    有一年,齊國興兵討伐魯國,魯國國君想讓吳起帶兵抵禦齊國大軍。但是此時出現了一個情況,讓魯國國君對這件事猶豫不決,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魯國國君擔心一旦讓吳起領兵應敵是否會損害魯國的利益。

    此時的吳起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正急於尋找機會建功立業。此時齊國進攻魯國,正是吳起建功立業的好機會。吳起是個聰明人,一眼就看出了魯國國君的心思。於是吳起就做了一個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決定,“起殺妻以求將”,為了表明不會偏向齊國的心跡,他竟然殺了妻子。吳起如此決心,魯國上下看在眼裡,於是魯國國君就任命吳起做了此次抵禦齊國軍隊的領兵將軍。果然,吳起沒有辜負魯國國君的期望,齊國軍隊被吳起率領的大軍打得落花流水。吳起一戰成名。

    二、從“吳起殺妻求將”有所得

    “吳起殺妻求將”,以今天看來,吳起絕對是一個令人唾棄的罪犯,令人“敬而畏之”,但也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一個完整的吳起。更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當時平民士子“無進身之機”的無奈。

    另外,從吳起的遭遇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戰國之初魏國之所以能稱霸諸侯,是事出有因。

    魏國在英明的開國君主魏文侯的帶領下,他任人唯賢,大膽起用平民士子,在其重用的人才當中僅有魏成出身公族。於是,魏文侯用李悝、翟璜為相國,命吳起、樂羊為大將,拜儒門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為師,在他們輔佐下,魏國迅速實現了富國強兵,國家大治,於戰國之初一躍而成為諸侯國之首,雄霸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球哥同期資料超庫裡,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