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婦幼保健與營養劉醫生
-
2 # 佳園道
只要保持大便通暢,不便秘,一天一次大便就不會得胃癌和大腸癌?
一天一次大便,不便秘,保持大便通暢,這種提法是好的,也沒有錯,但是還是有人得大腸癌和胃癌,這說明便秘並不是導致胃腸道腫瘤的唯一原因。
便秘就是大便乾燥,排出困難,沒有星期大便的次數沒有超過3次,正常情況是一天一次大便,而且還是成形的,大致呈香蕉形狀,而且每天大便的時間也相對固定。
至於便秘為什麼會引起胃腸道腫瘤,主要是因為大便長期積存在腸道之內不排除來,糞便裡的毒素也隨之沒有排除來,大便內的毒素會刺激腸道,而且腸道毒素會被吸收而引起腸道惡變,便秘患者胃腸道蠕動一般是減慢的,胃腸道蠕動減慢會引起胃液和腸液發生反流,久而久之可能會引起胃惡變。
但是人們需要明白,引起惡性腫瘤腫瘤原因是先天自身因素和後天不良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自身主要是指先天攜帶有癌基因、自身免疫因素等原因,而後天的環境因素包括不良生活環境和不良生活飲食習慣。
引起胃癌的不良飲食方面的原因有長期進食富含亞硝胺的醃製食品、煙燻燒烤食品或者黴變的食物,或者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除了飲食方面還有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殘胃等癌前疾病。
而導致腸癌的不良飲食主要長期喜歡進食高動物脂肪、高動物蛋白食物,而新鮮蔬菜水果以及粗糧雜糧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進食不足,富含纖維素的食物進食不足本身就會導致便秘,另外胃癌和腸癌反過來也會導致便秘,便秘和胃腸道腫瘤相互影響,便秘可以引起胃腸道惡變,而胃腸道腫瘤又可以導致便秘。另外先天遺傳、炎症性腸道病變、腸道息肉等也有可能引起腸癌。
所以每天保持大便通暢,而且一天一次,不便秘,完全不能保證就不會患上胃癌和腸癌。
-
3 # 全科馬醫生
首先大便正常不能明確的說不會得大腸癌及胃癌,這些器官都是消化系統器官,所以說導致癌變的因素有很多,不能只通過大便來判斷,大便雖然是腸道疾病出現的檢查標誌物之一,但是不便秘,大便通常不代表胃腸道沒有病變。先來說一下胃癌,導致胃癌常見的因素有長期進食辛辣刺激食物、長期飲酒吸菸、長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長期的精神壓力,長期的一些慢性胃病(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久治不愈、遺傳等多種因素導致的,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中晚期會出現反酸噁心、上腹部疼痛不適、食慾不振、消瘦、嘔血及黑便等症狀。再說一下腸癌,腸癌主要是出來在結腸、直腸等部位的腫瘤,導致腸道腫瘤的因素有長期高脂肪高熱量進食、進食食物中膳食纖維缺乏、長期久坐不動、遺傳、長期進食一些含有致癌物質的食物、遺傳、精神壓力、長期的一些腸道疾病(潰瘍性結腸炎、腸息肉、克羅恩病)等慢性疾病,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也就是大便無異常,但是中晚期會出現腹痛、腹瀉便秘、便血黑便、大便變細等症狀。而且腫瘤還好發於一些年齡較大的人群,所以建議大家每年做一次體檢,提前預防癌症。
-
4 # 營養醫師小麥姐
只要不便秘就不會得胃腸癌嗎?這個思路顯然是給洗腦了,腸癌確實可以引起便秘,然而卻無任何科學證據證明便秘是腸癌的發病原因,與胃癌更是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1.什麼叫便秘?便秘對大家來說,這是非常熟悉的一個字眼,據目前的統計資料,每100個人裡至少有10個人經歷過便秘的痛苦。便秘分功能性和器質性便秘,不管是功能性還是器質性便秘,基礎的干預措施都是飲食中增加纖維素攝入。
那麼,什麼是便秘呢?這還用問嗎?長時間沒有拉大便就叫便秘唄,但這隻答對了一部分。醫學上便秘是指排便次數減少,糞便乾硬及排便困難。
排便次數減少指每週排便少於3次。排便困難包括排便費力、排出困難、排便不盡感、排便費時,需手法排便等。排便乾硬參考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下列第一型和第二型是便秘,也就是說大便像一顆顆硬球很難透過或呈香腸狀或表面乾結有凹凸都是便秘。從便秘的定義我們知道,並不是排便次數減少,大便長時間停留在腸道才叫便秘,糞便乾硬及排便困難也是便秘,但正是“長時間”不排便引起大家恐慌,認為便秘會導致腸癌。
2.便秘會引起胃腸癌嗎?便秘會引起腸癌這個說法由來已久,近幾年更是在美容院,在賣“通宿便”產品的商家們,鋪天蓋的廣告宣傳、洗腦之下已經深入人心了。因為"道理“很淺顯易懂,流行的說法是這樣:便秘時大便長時間留在大腸內,大便中所含的“毒素”長時間接觸大腸壁,時間久了誘變了癌症。
至於引起胃癌嘛,它的理論是這樣的:大便的毒素是百病之源,毒素吸收後會刺激胃,便秘時胃腸道蠕動減慢,引起胃液和腸液反流,久而久之可能會引起胃癌。
這種說法很通俗,非常符合我們生活中的直觀感覺,所以,很是深入人心。我們先來複習一下糞便產生過程,就知道這種說法的錯誤。
消化系統是一條從口腔到肛門的管道,可以分為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和大腸等部分,其中大腸中與糞便有關的部分是結腸和直腸。食物從口腔吃進肚子裡以後,在胃進行“加工研磨”以利於吸收,加工後的食物叫“食糜”,然後排入小腸。食糜中大部分營養在小腸吸收完畢後,沒有被吸收的食物殘渣和廢物排入大腸。食物殘渣和廢物在大腸吸收一部分水分、鹽類等物質後逐漸變稠,最後在大腸分泌的黏液和腸內細菌的作用下形成糞便,貯存在結腸下部。當結腸內的糞便聚集到一定的量時,或者再次進餐後食物又進入小腸時,刺激結腸發生強有力的蠕動將糞便推入直腸。當糞便聚集到一定數量和壓力,產生一系列神經反射將糞便排出體外。
從這個過程我們知道大便是食物中營養被吸收後的殘渣,每次餐後都在產生,只是累積到一定體積刺激到直腸才產生便意排出體外而已,也就是說,什麼時候腸道都有糞便,腸道無時無刻都在接觸“糞便毒素”,沒有便秘更“毒”的依據,醫學上並沒有便秘引起腸癌的說法。
3.便秘不是腸癌的病因。所有的醫學指南里都沒有提及腸癌發病原因裡有便秘,大腸癌與其他所有癌症一樣都不會是單一因素致病,都是遺傳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遺傳因素,在大腸癌發病中起重要影響作用,但遺傳基因是爹媽給的,與生俱來,無法選擇,生活中有很多人,不吸菸不喝酒,生活方式健康得很,但偏偏就得了癌症,這往往就是基因的問題。指環境因素,主要指飲食因素。.過多攝入脂肪或紅肉,膳食纖維不足是大腸癌發病的重要原因。這是教科書上的一句話,換句話說,就是油膩食物、紅肉吃多了,蔬菜、水果、粗糧吃少了。4.大腸癌可引起便秘。大腸癌最常見的症狀是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常常表現為血便,出血量多少不一定,與腫瘤大小、潰瘍深度有關係。有時候表現為頑固的便秘,也可發表現為腹瀉,也可以表現為便秘與腹瀉相交替。所以便秘不是大腸癌病因,卻可以是大腸癌的表現,如果出現這些排便習慣和大便發現了異常,包括便秘,建議及早到醫院作個腸鏡檢查,以排除大腸癌。
5.便秘與胃癌之間毫無關係。關於便秘時引起腸液和毒素反流引起胃癌實在是太過於牽強附會,簡直是無稽之談。健康人的胃只向腸道單方向排放,這個"門"叫幽門,食糜需要排入小腸時就會開啟,其他時候關閉,不會出現大腸液千里迢迢反流入胃的情況。除非是胃做了胃大部分切除等疾病或者出現了幽門功能不全。
胃癌的發病也是遺傳與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的結果。其中10%胃癌病人有家庭史,胃癌的高風險因素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萎縮性胃炎、腺瘤、吸菸等等。其他與胃癌相關的因素有飲食、肥胖、酗酒等。
飲食因素主要為高鹽飲食,經常食用黴變的食物,醃製煙燻食物等,而新鮮蔬菜水果食用過少。
6、預防便秘、胃癌和腸癌的共同措施。這3個疾病之間雖沒關係,但在預防上卻有一個共同特點,都必須在食物中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膳食纖維不被腸道吸收,又具有親水性,能吸收腸腔水分,增加糞便容量,增強排便能力解除便秘,另外膳食纖維有利於腸道菌群的調理,有利於胃腸道健康,對預防胃癌和腸癌有一定作用。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是雜糧、雜豆、薯類等粗糧,新鮮蔬菜水果也含有充足膳食纖維,尤其是綠葉蔬菜。具體配餐為,主食粗細糧塔配,薯類要佔三分之一,薯類食品指紅薯、土豆、山藥、芋頭等;蔬菜每日500g以上,綠葉蔬菜佔一半以上;新鮮水果每日200~350g,一定是吃水果,不可榨汁喝,榨果汁丟掉了膳食纖維,對身體的益處大打折扣。
小結:便秘不會引起胃腸癌,保持大便通暢沒有預防胃、大腸癌的作用。但便秘與胃腸癌之間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進食高纖維素食物有預防作用。 -
5 # 石詩史事
題主的觀點是隻要保持大便通暢,不便秘,一天一次排便就不會得大腸癌和胃癌,換句話說便秘是大腸癌和胃癌的病因。便秘是大腸癌和胃癌的病因這個觀點,也是有人懷疑過,做過研究。但是研究後的結果是這種觀點沒有被證實。
以前有人提出一個假設,認為便秘是結腸癌的病因,這種假設認為胃腸動力下降會增加結腸癌發病的風險,是因為糞便在體內停留的時間過長會釋放有害物質,對結腸黏膜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且便秘的患者會出現腸道菌群失調,有害的菌群在腸道內過度的停留,會分解腸道內容物的物質,形成基因毒性物質。腸粘膜長期暴露在這種基因毒性物質下,會導致上皮細胞反覆受到刺激而引起損傷和細胞基因的變異,從而導致結腸癌的發生。而且這一部分人認為便秘也是直腸癌的臨床表現。
後來專家得出的結論是沒辦法證實便秘是大腸癌和胃癌的發病原因。但即使便秘並不具有使結直腸癌發病增加的作用,但是便秘也和高蛋白,高脂飲食,低纖維素飲食以及活動增加使用瀉藥等因素相關。這種因素也是腸道癌症的高危因素,所以便秘人群患結直腸癌發病風險,會比非便秘的健康人群高。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結腸癌包括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的癌症。結腸癌高發於41~65歲,最近幾年發病率明顯升高。大腸癌的病因,現在不是非常的清楚。但是它的發病可能跟飲食、遺傳、腸黏膜增生的慢性疾病有關。
1.飲食習慣 長期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食物的攝入,過多的吃動物蛋白和動物脂肪,缺乏纖維素食品和新鮮蔬菜的攝入可能是大腸癌的原因。且缺乏適度的體育與鍛鍊。
2.遺傳因素 大腸癌有家族聚集的傾向,有家族性的腺瘤性息肉病患者患大腸癌的機率非常的高。它的發病與抑癌基因APC的突變有一定的關係;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發生與錯配修復基因如hMSH2、hMLH1等突變有關。
3.腸黏膜增生的慢性病變。炎症性的腸病,比如說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而半數以上的結腸癌來自腺瘤癌變。
而胃癌的發病原因也是很複雜的。也和飲食、遺傳、慢性疾病和癌前病變有一定的關係,還跟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有關。1.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比如說長期吃醃製燻烤的食物的這一部分人,胃癌的發病率會很高。與食物中亞硝酸鹽、多環方氫化合物、真菌毒素含量高有關。也有研究表明吸菸的人胃癌的發病危險度會比不抽菸的人高許多。
2.遺傳因素也是胃癌的發病原因。胃癌患者有親緣關係的親屬,胃癌的發病率會高很多。
3.慢性的疾病和癌前病變也會提高胃癌的發病。胃息肉,慢性胃萎縮性胃炎、胃腺瘤等疾病可以引起胃癌的發病。就是說萎縮性胃炎伴隨腸上皮增生和腸粘膜上皮異型增生,可以發生癌變。胃大部切除術後,殘留胃黏膜發生的慢性炎症改變也也可能會誘發胃癌。
4.而胃癌的發病,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能會誘導胃黏膜細胞的凋亡,代謝的產物有可能會直接轉化為胃黏膜,會促進胃黏膜上皮過度的增殖。誘發同種生物毒性的炎症發生,或者是DNA轉化到粘膜細胞中,從而致癌。
便秘會引起很多疾病,比較明顯得是肛腸疾病,也需要引起重視。可以說十男九痔,痔瘡的發病率是非常高的。而便秘往往伴隨痔瘡同時出現。有一種理論認為乾硬的糞塊能夠阻斷近端的靜脈迴流,引起痔靜脈充血、水腫,從而引起痔瘡。而肛漏、肛裂、直腸脫垂等肛腸疾病,也和便秘有一定的關係。一方面會因為肛門疼痛而恐懼排便,另一方面便秘會加重此類疾病。所以便秘也應該引起重視,日常生活中保持大便通暢也是非常重要的。
-
6 # 滾蛋吧HPV君
腸癌的罹患機率除了跟“出口”有關,“進口”也是不容忽視的。
每天一次僅僅是排除便秘的最低標準,跟腸癌的聯絡還差的遠。目前國內的腸癌大多是因為長期飲食不當引起腸道炎症,再者便是基因等方面的因素所導致。
-
7 # 經方中醫師
保持胃口大小便睡眠正常,沒有任何病痛,保持天天愉快,手腳溫熱,女人月經正常,這就是健康,平常夫妻生活節制避風寒,就不會得各種亂七八糟的大病。
-
8 # 老胡醫師
謝謝相邀!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患惡性腫瘤的機會,但是惡性腫瘤不僅與大便習慣有關,還與飲食、職業、遺傳、環境汙染、病毒微生物感染、長期的炎症刺激、放射性物質的接觸、精神心理因素等等都有關係,所以為了避免惡性腫瘤的發生生活當中除了要保持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之外,還要增強體質、心情輕鬆愉快等等!
-
9 # 小曉醫生
一,首先患癌症,不管是胃癌還是大腸癌,或者是其他的癌症,都不是一種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在身體免疫力及抵抗力低的時候,最終導致癌症的發生。而不是隻要保持大便通暢,就不會得癌症。
其次保持大便通暢,不僅可以排除身體的毒素,還可以避免一些疾病的發生,便秘是很多老年性疾病的誘因,如可以誘發腦出血、腦梗塞、心肌梗塞、痔瘡、腹部疝氣等。
二、胃癌病因有:
1.地域環境及飲食生活因素,胃癌的發病一般具有地域性的特點,中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高。長期食用燻烤、鹽醃食品的人胃癌發病率高,還有食品中亞硝酸鹽、真菌毒素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關;吸菸者的胃癌發病危險較不吸菸者高50%。
2.幽門螺桿菌(Hp)感染,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致癌因素,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患胃癌的機率提高。
3.癌前病變,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後的殘胃,這些病變都可能轉變為癌。
4.遺傳和基因,胃癌患者有血緣關係的親屬其胃癌發病率比一般人高4倍。
三、哪些人需要做胃鏡,排出胃癌呢?
1.有症狀的人 如上腹痛或上腹部不適、腹脹、早飽、噯氣、反酸、噁心、嘔吐等,需行胃鏡檢查。
2.體檢提示風險 如正常體檢時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和大便潛血。
3.有家族史 家族有人得過胃癌(如父母輩)。
建議40歲以上的人做一次胃鏡檢查,如檢查正常,可過5年左右檢查。
四、大腸癌的病因有:
1、生活方式,主要是喜歡吃高脂肪和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有重要的關係,如喜歡吃肥肉、油炸、燒烤肉食等,少吃蔬菜、粗糧及水果等食物。
2、環境因素,周圍有放射性物質,以及土壤中缺鉬的微量元素也有一定關係。
3、遺傳因素和吸菸都可造成大腸癌的患病率提高,男女發病率之比為1.65:1。
五、哪些人需要做腸鏡,排除大腸癌呢?
1、大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腹部包塊、腸梗阻,貧血、發熱和消瘦等症狀。
2、家族有大腸癌的人群,出現大便次數、大便性質的改變需要注意。
-
10 #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謝謝邀請~只要保持大便通暢,不便秘,一天一次大便就不會得大腸癌和胃癌嗎?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便秘是引發大腸癌的一個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另外便秘與胃癌沒有直接的關係,雖然食物攝入的結構會影響便秘,但是與胃本身也沒有什麼關係,實際上這是兩件事。
對於大腸癌來說,危險因素包括,便秘,高脂肪和低纖維的膳食造成的腸道菌群紊亂,長期吸菸,肥胖,長期精神壓抑,慢性腹瀉,黏液血便等等,這些因素都是導致大腸癌的主要因素,所以緩解便秘很重要,其他的因素也應該重視起來,這樣才能更好的起到預防大腸癌的作用。
那麼對於胃癌來說,導致胃癌的因素也很多,比如長期吃醃製/煙燻的食物,經常食用黴變的食物,有一些食物壞了以後,很多人不願浪費就消掉黴變的地方繼續吃,但其實這些黴變的細菌依舊在。另外還有長期的暴飲暴食,大量飲酒,飲食不規律,情緒緊張等等,這些也都是導致胃癌的因素,如果要想預防胃癌,也需要從這些方面著手。
-
11 # 北京德勝門胃腸醫院
你好
一般排便在3~3天一次,都屬於正常的。
所以,你如果不是長時間便秘,腸癌、胃癌,那排便和這兩種癌症是沒什麼關係的。
導致胃癌、腸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胃腸疾病、飲食、生活習慣、環境、遺傳、情緒等都可以與之相關。
所以,並不是說只要保證排便通暢就一定相安無事了。
平時在生活中還是需要多加註意的,如果在出現:長時間胃部隱痛、腹脹、便秘、排黑便等,就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觀察,查明病因。
-
12 # 深藍醫生
這個不一定。
這個問題其實涉及的是胃癌及大腸癌的發病原因問題。
中醫講“六腑以通為用”,指的是六腑以收納、消化、轉輸等為其主要功能,必須保持通暢無阻,才能發揮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這裡面就包含了胃腸道通暢的重要性,其中排便規律、通暢也是胃腸道功能正常的一個標誌。
所以如果有長期的大便不規律、突然出現的排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大便稀、大便發黑等,應該警惕大腸病變。
但是,由於癌症發病的複雜性,單純大便通暢、不便秘只是反應了胃腸道功能的一部分,不代表就不會患癌。
一、散發性癌
胃腸道癌的發生大多和長期的不良生活飲食習慣有關,不管是胃癌還是大腸癌,都和飲食關係密切,比如:長期酗酒,無節制進食醃製、燒烤、熏製、油炸食物,過食肉類缺少蔬菜,過分偏食致某些營養素長期缺乏等等,都被認為是消化道腫瘤發病的重要因素;另外,長期的焦慮、抑鬱、生活不規律、肥胖等也被認為與多種癌症密切相關。
而這些人群,即使是患癌,前期也有可能大便是正常的。
二、家族遺傳性癌
不管是胃癌還是大腸癌,都被證實部分和家族遺傳有關,其中,家族中攜帶CDH1突變基因的人群,患胃癌的風險大大提高。而林奇綜合徵則是患大腸癌的高發人群,是由錯配修復基因(MMR)缺失突變引起,並以常染色體顯性方式遺傳,攜帶該突變基因的人群,患者大腸癌、胃癌、宮內膜癌等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尤其是患大腸癌的風險,可高達80%。
以上可以看出,大便通暢雖然是腸道功能正常的標誌,但並不代表就不會患癌,尤其是有胃腸道惡性腫瘤家族史的人群,應該注意防範,必要時定期體檢除外癌變。
-
13 # 生命召集令
大便習慣的改變,長期的便秘確實有可能導致大腸癌,但是大腸癌或者胃癌的發生並不單純是由於大便不通暢或者長時間的便秘引起的,還有其他很多因素的參與。
不管是大腸癌還是胃癌,都屬於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其致病因素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首先,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都參與了胃癌及大腸癌的發生,飲食也和這兩種癌症的發生關係密切,黴變食品、醃製食品、長期攝入過多的鹽是導致胃癌發生的因素之一,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習慣以及腸道菌群的失調則更容易導大腸癌的發生。
其次,胃癌的發生還和感染因素有關,據統計,大部分的胃癌患者曾有過或者一直有幽門螺桿菌、EB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在胃癌的發生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此外,胃癌的發生往往是在其他胃部良性疾病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也就是說,癌前病變狀態比如腸化生的異常、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潰瘍等胃部疾病都有可能導致胃癌的發生。
另外,大腸癌的發生大部分都存在大腸癌發生的高位狀態,這些高危因素主要指:存在結直腸腺瘤,這是結腸癌或者直腸癌最常見的癌前狀態,屬於結直腸息肉的一種。
總而言之,能夠導致胃癌或者大腸癌的因素有很多,大便習慣的的改變不是其中的決定性因素,還有很多因素參與其中,需要臨床格外注意。
本期答主:陳泳淼,醫學碩士
-
14 # 段醫生答疑線上
正常的大便的情況?
①一般成人每日排便1~2次;
②每次排便量約100~300g;
④成人正常大便為黃褐色圓柱軟便,嬰兒多為金黃色。
不難發現,大便節律僅僅是大便的一部分情況,形狀、顏色也很重要。
大便哪些變化提示病變甚至癌變的可能?(1)排便習慣的改變,包括:近兩年來,在正常飲食下,每年超過2個月的便秘或是超過3個月的腹瀉;
(2)出現大便較前明顯變細或不成形;
(3)便血的出現,包括:
①肉眼可見的摻雜著新鮮血液的血便;
②考慮出血位置靠上的柏油樣便;
(4)其他伴隨症狀,包括:
①原因不明的腹痛腹脹,大便後緩解不明顯;
②伴隨有體重減輕、頭暈等症狀;
④便血伴有不明原因的嘔血癥狀;
實際上,大便的改變多提示腸癌的情況,胃癌需要注意以下情況:①上腹部疼痛不適,並且疼痛沒有規律;
②消化不良,並且持續時間較長;
④不明原因消瘦,並且伴有貧血;
⑤經常有反酸、噯氣的情況,並且經抑酸治療後未見好轉。
段醫生特別提醒①上述問題僅僅是提示我們的身體出現了問題,並不代表一定是腸癌、胃癌;
②診斷胃癌、腸癌的最好手段仍然是胃腸鏡;
④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大便常規檢查作為初篩;
⑤既往有腸息肉或胃病病史的朋友建議每隔1-2年做一次胃鏡或腸鏡。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
15 #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二者沒有直接的相關性。
便秘的是常見的大腸疾病,多數是有飲食習慣,排便習慣和結腸蠕動問題導致,正常的排便也不是一定一天一次。很多沒有便秘或者排便規律的人一樣患有胃腸癌。這就說明,單純改善便秘和排便規律並不能保證不患胃腸癌。當然,如果沒有便秘,排便規律這是肯定對身體健康有利的現象。
大腸癌的發病飲食很多,有遺傳因素也有環境因素。常見的大腸癌癌前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結直腸息肉(腺瘤),家族性息肉病等。國內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息肉癌變,因此大腸癌有效的預防方式就是定期結腸鏡檢查。如果沒有胃腸道癌家族史,沒有癌前疾病,一般檢查一次腸鏡如果正常的話,可以10年左右做一次腸鏡就可以了。如果有癌前疾病的話,那麼需要根據具體治療情況,增加複查頻率。
同樣的道理,如果想了解胃部情況,最好就是胃鏡檢查,可以瞭解食管胃十二指腸的黏膜疾病(炎症,潰瘍,息肉,癌腫)。
因此,不能因為排便很規律,沒有明顯的便秘,就可以高枕無憂,不需要胃腸鏡檢查了。
-
16 # 古法中醫堂主
正常的大便標準是不便秘成型香蕉狀,說明體內不寒不熱不溼,消化吸收良好,氣血充足。便秘便溏都是體寒,貪吃寒涼食物空調冷飲游泳的結果。
回覆列表
當然保持大便通暢是腸道功能正常的一個表現,體內的代謝產物了與毒素也會隨之排出體外而減少對人體的傷害,但並非每天大便就能阻止腸癌的發生。腸癌的發生與飲食、環境,地域、遺傳等因素有關。堅持做到飲食均衡,定期檢查,這是最好的預防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