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孺子牛衛士
-
2 # 以荒島之心度紅塵
80年代到千禧年這是TVB最為繁榮的30年,也是捧紅藝人最多的30年,TVB的明星們不止在香港紅透,在內地也被眾粉絲追捧,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TVB劇集現在同樣是重複播放量次數最高的。那反觀近兩年的電視劇,TVB的沒落為什麼如此之快,讓整個電視界都變得岌岌可危。
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筆者的見解在於整個大環境下,TVB作為電視臺,一家內容生產以及傳播的公司在網際網路時代變得寶座不保,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時效性,電視放在家裡每天使用的時間逐漸變少,最後淪為了客廳的陪襯,TVB坐擁香港最大的電視資源平臺,在這麼多年中一直沒有一個積極的改變的態度,尤其是電視劇方面,製作費用削減,演員的工資和電視劇播出劇集不成比例,編劇無法提供更好的劇本,這是一條產業鏈。從產業鏈的源頭從投入上就能看出TVB衰落的的原因。
TVB製作的電視劇沒有跟上時代,大樓也一樣,多年不變
這也造就了港劇中反應香港人生活的無非是商戰、愛情、小市民的家長裡短,此外還有職業劇,由於沒有工人農民,自然沒有鄉村題材這些東西了。而職場劇無非是:警察、律師、醫生,香港人覺得最光榮的三個職業,當然還有商人,港劇中最多的職場劇也無非是這四大類,這也是你看的港劇出現了大量的警匪片,律政片,醫生片。
TVB警匪片,律政片等氾濫,視覺疲勞嚴重
TVB電視劇的圈子越來越窄,對於瞬息萬變的社會,其沒有跟上網際網路的步子也沒有尋求一定的改變和突破,依舊沿著自己的老路行進,TVB最多的型別片無疑是警匪,律政,醫生以及商戰,每年的幾十部影片都是這些型別,難免讓觀眾有些審美疲勞,同時香港的社會也在改變,每一個人的價值觀也在發生著改變,喜歡的東西也變的不一樣,讓更多的人適應老的東西顯然不合適,那麼TVB就該適應發展的社會,可以它卻沒有。
社會優勢資源的湧入,讓整個內容市場一下子變得更大,原有的TVB劇集一下子被稀釋,只有能夠抓住觀眾口味的電視劇才是目前好的電視劇,沒有好的劇本的劇集無法讓觀眾提起興趣去關注,一些國外的,網路的,內地的電視劇同時衝擊你的腦神經,每一個都在不同的地方進步,美劇強大的內容優勢,內地劇超大的規模和佈景,韓劇的唯美這些都是TVB當年神蹟般的收視貴族淪為了現在的收視乞丐。小成本製作,低俗劇本的選取,以及演員藝人的千篇一律和重複性導致了目前受眾極其不買賬。
大資料時代下,要懂得搜尋到觀眾關注的點
同時TVB目前為了迎合更多人的口味,在劇本的撰寫上下了更多的功夫,可是就跟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一樣,劇本有的時候觸及了觀眾的接受底線,同時有些電視劇的劇本無法跟上社會節奏,還會出現社會敏感問題,導致其無法在內地播映,這都是TVB目前出現的極其重大的狀況。
現在的港劇基本上都是以最小的投入換回最大的回報,但是天下哪有這樣的大餡餅。TVB目前的拍劇狀態就是談生意,利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產出比,TVB演員明碼標價,如果他的薪酬多過了整個電視劇30%的話,那麼其他的地方就要儘量的減少支出,例如一部古裝片,本來描寫10萬大軍的戰爭的狀態,可事實是雙方將領跟步兵一樣連匹馬都沒有,雙方50個人在地面廝殺,一點特效都沒有,這樣的劇集是在挑戰觀眾下限麼?內地拍《三國》曾經跑死了十幾匹馬,我們不拿這個做對比,但是你至少也找兩匹馬做做樣子,讓我們知道他是將領吧。
《回到三國》完全是一部鬧劇為了迎合一些人的口味,但是最後搬了石頭砸自己的腳
目前TVB的演員重複率非常高,雖說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近兩年TVB的主演陣容還是這幾個,數得上的就是黃宗澤,羅仲謙,謝天華,林峰,馬國明,吳卓羲等。來來回回就是這幾個人來回的轉,黃宗澤最近出演的任務形象包括黑社會頭目,商界大佬,表面上演的似乎還是比較不錯,但是看過之後你還是無法將黃宗澤飾演的這些形象刻入大腦。所以近年的TVB劇集在人物的刻畫上無法讓觀眾記憶深刻。
重複性使用率極高的TVB小生們左起吳卓羲,馬國明,黃宗澤,林峰,鄭嘉穎,黎耀祥
TVB的沒落是板上釘釘了,2014年一部《使徒行者》不能扛起整個TVB復甦的大旗。如果TVB繼續這種模式運作,劇本俗套,演員重複,投資低的狀況,那麼TVB還是無法趕上時代腳步,被同期的韓劇,美劇等遠遠甩在身後,就連內地電視劇近年來由於超大的投出和宣傳也在趕超TVB劇集,試想,就在這樣前豺狼,後虎豹的緊張局勢下,當年的“收視貴族”TVB還是你心中那神一般的存在麼?
-
3 # 看頭條會上癮
因為香港迴歸了 香港藝人在大陸拍片少了很多限制 他們錢掙的更容易 而一些香港導演也喜歡用大陸的新人 價格更便宜演員數量也多加上回歸之後都融合到一起了 那些港味十足的片子就沒有了
-
4 # 蜜糖小飛仙
問題的分析還是為了找到解決的方法,因為喜愛所以擔憂。一直都希望TVB能取得更大的進展,能一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留下來,不希望它只是曇花一現,從而留下太多的遺憾。還是希望TVB能長足發展,同時也是對粵語的一種保護和弘揚。
80年代到2000年這是TVB繁榮的30年,捧紅了無數的藝人,TVB的明星們跟港劇紅遍香港跟大陸。許多TVB劇集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實說,我就可以算作是看著TVB的劇長大的。可是其實有點難過,近年來TVB出的新劇跟好劇越來越少,TVB越來越淡出我們的視線。可是TVB為什麼逐漸沒落了?其實是有很多原因的,許多知名人士也都分析過這個問題。以下是對他們觀點加上自己的個人想法的總結。
一是大環境下TVB沒有跟上時代。TVB作為電視臺,一家內容生產以及傳播的公司,雖然坐擁香港最大的電視資源平臺,卻在這麼多年中一直沒有一個積極的改變態度。尤其是電視劇方面,製作費用削減,演員的工資不高積極性不強,編劇無法提供更好的劇本,這是一條產業鏈。產業鏈中的任何一環都能直接推動TVB的衰落。
二是劇本情節老套難有突破。港劇中反應香港人生活的無非是商戰、愛情、小市民的家長裡短,此外還有職業劇。而職場劇無非是:警察、律師、醫生、商人香。TVB最多的型別片無疑是警匪,律政,醫生以及商戰,這也是你看的港劇出現了大量的警匪片,律政片,醫生片。老套路的劇本使人產生了嚴重的視覺疲勞。社會在改變,每一個人的價值觀也在發生變化,喜歡的東西也會有變化,但是劇本的一成不變必然遭到市場的淘汰。
三是更多優勢內容資源滲入TVB無從接招。社會優勢資源的湧入,讓內容市場一下子變得更大,原有的TVB劇集一下子被稀釋。一些國外的,網路的,內地的電視劇同時衝擊。但別人都在進步,美劇強大的內容優勢,內地劇超大的規模和佈景,韓劇的唯美都衝擊了港劇。所以問題出在沒有很好地抓住觀眾的胃口。
四是小生青黃不接,演員重複率高,人物性格刻畫無特點。TVB的小生隊伍顯得有些蕭條,甚至可以用青黃不接來形容。一線男星多是40已過或者正在奔四的人,致力培養的新人都是30未到的大男孩。目前TVB的演員重複率非常高,雖說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不難發現基本上每個港劇都在用同一班人馬。來來回回就是這幾個人來回的轉,所以使得近年的TVB劇集在人物的刻畫上無法讓觀眾記憶深刻。
五是觀眾層面的單一。 關於TVB男藝人的評價,聽到最多的就是“師奶殺手”。所以瞭解到TVB的觀眾群體主要還是師奶級別的人。港人工作以外的生活很豐富,晚上的閒暇,年輕人大多會用來拍拖、唱K或者是泡吧,中年男人或忙於交際或忙於打拼,留在家裡看電視的大多是師奶和菲傭,也就是說以女性觀眾為主要收視群體。
-
5 # 芙蓉雅
沒有覺得TVB沒落,個人覺得其實只不過是藝人方面可能青黃不接,老面孔容易讓人視覺疲勞,新人未免演繹到位,讓觀眾難以接受。但無論如何,TVB一直在推陳出新,這種努力是可以感受到的。近年來也一直有好劇就是最好的證明。
說到每個被力捧的新人都被罵被黑,這似乎是TVB藝人必經的過程。回想當年的佘詩曼,一出道也是說她故扮嗲,聲音讓人起雞皮;胡杏兒的八字眉苦相和一激動起來就擠做一堆的五官,被稱之為“胡囧囧”;鍾嘉欣也被罵作故意裝清純……這些被一路罵著、批評著走過來的藝人,在不知不覺間,在TVB高強度的運轉模式下,已經成長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女神,對任何角色都遊刃有餘,輕鬆駕馭。這樣的歷練,除了在TVB,其他地方不會有。這樣的藝人,捱出來了,自然到了哪裡都自有一片天地。回看很多訪談,有藝人因為TVB壓力大,薪資低就算鬧得再不愉快,也是一時之氣,離巢後回來拍劇的一樣多不勝數,這就是TVB的號召力和藝人們的好戲情懷。
說到劇本重複,了無新意的問題,個人覺得真的很無稽。大千世界,可以成劇的題材來來回回其實也就那麼多,無非家長裡短,無非痴男怨女,還能跳出這些框框去?說到職業劇,我個人覺得TVB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無論哪種職業,TVB所表現的都是人文情懷和該職業的專業操守,一直強調的都是對自己職業的熱忱和堅守,讓人感到生活的美好和期望。
作為一個一直看TVB劇集的人,還覺得TVB很多劇集都帶著對人生的思考和未來的展望,甚至很有前瞻性。例如《創世紀》裡葉榮添的無煙城,《歲月風雲》裡華振邦的堅持汽車工業自主品牌……這些,都是我們即將遇到或者已經遇到的社會轉型時期的問題。還有無數TVB開先河的劇集型別,穿越劇鼻祖《九五至尊》,《尋秦記》,宮鬥劇《金枝欲孽》更是珠玉在前,至今無人可以超越……
回到現在的TVB,個人覺得不是沒落了,而是TVB也在轉型,力求創新和改變。只不過現在資訊豐富,選擇越來越多元化,香港本地年輕一代追韓劇多於港劇,大陸市場興起,兩岸合作也多,所以對TVB有很大的衝擊。縱觀這幾年,TVB還是有叫好又叫座的劇集推出,只不過受眾面小了而已。市井小民的日常瑣碎都在《一屋老友記》,嘻笑怒罵中反映著都市人疏離親情的嚴肅命題,《城寨英雄》不論男生女旦都是拳拳到肉的表演,沒人用替身,都是親身上陣。《律政強人》更是一反往日TVB職業劇的常規,從人與人之間的傾壓和爭鬥入手,把現代辦公室政治詮釋得絲絲入扣,一眾老戲骨的表演更是令人歎為觀止!而最悲涼入骨的莫過於《致命復活》,誰都沒有錯,誰都有無心犯下的罪衍,都是命運的撥弄。而年初的賀歲劇《財神駕到》也頗有心思,處處帶著過年的喜慶味道,天馬行空的劇情鋪設背後,是提醒人們與人為善,踏實做人的質樸心意。除了比較熱的這幾套劇,個人覺得TVB的好戲不少,最近熱播的《乘勝狙擊》、《親親我好媽》都是誠意之作,還有比較少人關注的《刀下留人》,是比較少的以古時劊子手為主線的題材,真心是好劇。
最後想說的是,TVB的臺詞越來越經典,基本上可以算是人生哲言,例如《幕後玩家》,《刀下留人》,《完美叛侶》。人物刻畫越來越立體,不再單純地劃分為好壞,選擇無絕對的對錯,事情自有黑白是非,例如《致命復活》。期待TVB會有更多的好戲上演,願TVB繼續伴我同行!
-
6 # 使用者6065021371
TVB電視劇水準相對下降,是因為TVB出價太低,剝削太厲害,內部競爭過於激烈,造成TVB內部人才密度過大,上崗位置過少,卻在客觀上磨練了演員演技,在內地演員身價高,反而演技磨練程度不如TVB演員。人才流失到一定時候自然會對TVB有影響。內地電視劇則不予評論,個人根本看不上。
-
7 # 第四次工業
主要原因是大環境的因素,電視臺電影屬於娛樂文化產業,TVB也屬於裡邊。
近年來,香港的優勢經濟面對大陸的崛起,被大陸搶走了許多。就拿電影電視行業來說。大陸各個衛視面對13億人的市場,迅速崛起。香港大量藝人北上拍戲,造成香港娛樂行業人才空虛。這是根本原因。
為什麼北上?很簡單,來大陸拍戲更賺錢。所以無論香港,還是臺灣有大量的藝人過來大陸拍戲賺錢,還有很多綜藝節目。
相對大陸的13億使用者的各種衛視,香港TVB只能算地方臺。一個地方臺,如何有實力支撐這麼龐大的演員培養。
如何破?面對13億市場,製作符合市場的電視劇,讓各大衛視購買播放,錢自然就來。有錢,自然有人了。
-
8 # 我是豆姐
藝人賺的太少了,一集經常不足萬元,有的才幾千,所以都來內地賺銀紙啦!
而且拍戲時間長,很累,又賺很少,加上近年來一些編劇離開了,還有花旦小生紛紛離巢,老戲骨去世的,約滿離開的,所以劇集質量也在下降,新人演技又不好,自然留不住觀眾的!這樣的TVB怎麼會不沒落呢!
-
9 # 我是一員
TVB,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是香港的造星工廠,它所主辦的無限藝人訓練班、香港小姐等形式創造了一大批香港超級巨星,如周潤發、周星馳、劉德華、梁朝偉等等,趙雅芝、鐘楚紅、張曼玉、邱淑貞等香港小姐,撐起了大中華地區娛樂圈的一半天地,可以說沒有TVB香港娛樂圈不可能如此輝煌。而TVB高產的港劇也佔據了我們這些劇迷的一半以上的江山。為什麼TVB沒落了呢?我覺得首先是演員青黃不接,樣貌、氣質、演技等完全比不上從前,回顧以前的港劇,就算是一個跑龍套的角色感覺都長得不賴,可現在即使是女主角都長得太醜了,再說演技,現在的小生花旦演技完全不行,演員青黃不接這是港劇越來越不受歡迎的原因,我也很久沒看港劇了。例如當初2000年的四大花旦(蔡少芬、宣萱、郭可盈、陳慧珊),後來接的上的五小花(胡杏兒、楊怡、鍾嘉欣、徐子珊、陳法拉)所以港劇自90年代後半期到2000年的港劇都很好看,另外TVB對演員的工資實在太過於苛刻,一個明星所要花費的費用實在太多,如此苛刻的條件如何能留住人才,老的實力演員已經成為歷史,新的演員又擔不起重擔,TVB何去何從呢?
-
10 # TVB劇透社
當然巔峰期的港劇在大部份劇迷心目中肯定是無法超越的,上個世紀90年代很多朋友的童年幾乎被港劇所佔據,而這也形成了現在不少人說的港劇情懷,當年一部《天龍八部》十幾家衛視同時在播,當時幾乎換到哪個臺都是《天龍八部》,據說也正是因為這部劇讓港劇永遠撤出了衛視的黃金檔,其實也是那時起港劇在內地的影響也開始走向下坡路。
關於港劇是否沒落其實是一個老生長談的事情了,當年《金枝欲孽》播出後好多人說這已經是港劇的巔峰了,而《巾幗梟雄》兩部的時候也有類似的說法,像我是2011年進入微博當年《潛行狙擊》大火,當時五小生五小花除了陳鍵鋒剛剛約滿離巢其他人都還在,現在看來當時的TVB應該可以是人才濟濟,但我在做微博的時候好多人都在說TVB已經沒落了,現在還有人在看港劇嗎?但事實證明到每天追港劇的朋友還是不少,廣東省的不用說他們可以透過電視看港劇,而更多的內地朋友則透過不同的渠道在追劇,追港劇已經成為很多朋友生活的一部分。
而今年開始TVB也開始嘗試與內地影片網站合作以網劇的形式來做港劇,已經播出的《踩過界》(內地名盲俠大律師)以及正在播出的《使徒行者2》就是很好的嘗試,而事實證明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不僅繞過了廣電的一些政策,內地的資金也可以讓TVB製作更多精良的劇集。相信這種方式也會讓港劇重新走近內地市場,讓更多有港劇情懷的朋友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最新的港劇。
-
11 # 囧囧俠
TVB今年的臺慶劇《謎》早已播完,而身為主演的鄭嘉穎也已經離巢,這讓不少觀眾在深感遺憾的同時,不禁奇怪:TVB近年是怎麼了,為什麼一眾當家花旦小生都留不住?其實TVB留不住人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雖說近期確定已經離巢的“頂樑柱”除卻鄭嘉穎外,只有佘詩曼、陳豪、林峰,但稍微關注點TVB相關話題的小夥伴都應該知道,其實胡杏兒、黃宗澤、胡定欣等藝人也都曾離開過,只是最後又被TVB拉回來罷了。那麼為何TVB近年人才大量流失呢?外界一直猜測是因為薪酬的問題,畢竟車保羅、高鈞賢、吳啟華、陳鴻烈、王喜、張衛健等老演員都算是前車之鑑,當然也有網友懷疑是不是因為他們咖位不夠或者過氣的緣故。那麼以佘詩曼為例,彼時的她還在TVB且完全擔得起“一姐”的稱號,但她的片酬最高才每集3W港元,而大陸給她片酬卻高出不止3倍,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那麼離巢TVB自然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何況近日已經息影的女演員葉翠翠,更是向港媒揭露了自己為何提前解約的真相:那就是TVB不僅片酬壓得極低,甚至經常藉故要減薪,加上她在TVB的10年間根本得不到重用,有臺詞的戲至今也只拍過4部,於是她乾脆就藉著嫁人的緣由,賠了一筆違約金後直接走人。而葉翠翠能這麼“任性”說走就走,也是有後盾的,別看她與黃有龍有緣無分,甚至分手後鬧得十分不愉快,但她後來卻還是遇到了那個願意將她寵成小公主的男人——周曉東。周曉東是一名建築師,雖然不算大富大貴,家境卻也是足夠殷實,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顆願意為葉翠翠付出所有的真心,在兩人大婚時他就耗資千萬,在自己能承受的最大範圍內給了葉翠翠一個盛大的婚禮,婚後看老婆工作不開心,他也是主動讓葉翠翠辭職,並十分乾脆地拿出了數目不算小的違約金。女星想嫁豪門其實無可厚非,普通人也有不少都有這種想法,這並沒有什麼可恥的,但千萬別因“富麗堂皇”迷惑了雙眼,要知道世上還是有些男人即便非常富有,但卻不願意給女方身上花一分一毫,這樣的男人再有錢又有什麼用呢?所以嫁人即便要看條件,但前提還是要先考慮對方對你好不好。
-
12 # 強哥仔9527
最根本原因就是粵語沒落了!為什麼粵語會沒落呢?因為香港文化從電影、音樂等青黃不接,加上內地支援的是國語文化,有抵制粵語的嫌疑。但是這個也不能怪誰,一山不能藏二虎嘛
-
13 # 炸頭胖子
其實tvb的沒落跟其山頭主義有關:tvb之前分為四大派系,各大派系之間明爭暗鬥,但是本來tvb的資源並不多更被分成了四份。每個派系拍攝的電視劇只用自己的演員、編劇、導演。久而久之觀眾也開始審美疲勞。那麼自然tvb的效益每況愈下,當紅演員只能領著大陸三線演員的工資,那不是逼著演員離巢。說到底也是因為一個窮字。
-
14 # 西瓜家的放映廳
曾經,TVB劇代表了一種獨特的氣質,內地觀眾透過TVB劇瞭解香港、愛上港劇。無論是早期的眾多經典,還是千禧年後的《衝上雲霄》、《金枝欲孽》、《法證先鋒》、《溏心風暴》……這一系列名字背後讓人記住的就是TVB的金字招牌,似乎在內地觀眾心目中,只要是TVB出手,便是精品。
然而,一出手便是爆款的局面,在2014年的《使徒行者》後便戛然而止。這部曾打破港劇網路播放量最高記錄,成為首部躋身“20億俱樂部”的港劇,在當時似乎讓人看到了港劇復甦的希望。
但對於廣大內地觀眾而言,TVB不僅是沒有了爆款劇,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見了蹤影。
究其原因,主要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
一.政策限制。
政策限制是導致“TVB消失”的主要原因。2000年初,國家廣電總局出臺政策,規定港澳臺合拍劇和引進劇等不能在內地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這一保護性政策使得港劇開始逐步失去內地市場。
此消彼長,內地影視劇卻在這一時期得以順勢崛起。據全國網資料顯示,2000年以後,央視相繼播出《大明宮詞》(2000年,5.78%)、《大宅門》(2001年,15.01%)、《榮譽》(2003年,10.8%)、《成吉思汗》(2004年,6.3%)、《亮劍》(2005年,8.4%)等收視位居當年第一的劇集,內地電視劇的型別不斷豐富、質量逐漸提高。
2006年,湖南衛視引進TVB臺慶劇《金枝欲孽》,平均收視率2.25%的成績在當年的湖南衛視電視劇收視榜中僅位列第11名,但已經是當時港劇所能取得的最好成績了。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港劇在內地市場的衰落幾乎已成定局,即使後面又零星出現過一兩部爆款也早已無力迴天。
2015年,廣電總局再次頒佈限制境外劇在電視臺播出的“限外令”,包括港劇在內的所有境外劇都必須實行“先審後播”的報備機制。這更加劇了TVB劇在內地影響力的嚴重下滑。
二.固步自封,缺乏創新。
伴隨著香港媒體環境的變化和港劇市場的沒落,仍然固守傳統的TVB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新媒體崛起,香港媒體環境驟然鉅變,TVB廣告收入大幅下滑,藝人紛紛“北上”,TVB一度“空巢”……
曾經以傳統為傲的TVB正逐步喪失年輕人市場,在網際網路新渠道的衝擊和內地電視劇的強力夾擊中艱難求存。
如今,香港大部分年輕觀眾會將Facebook和Instagram視為首選。TVB在他們心目中早已是“過時”和“大媽最愛”的代名詞。
常年不變的題材、單調乏味的佈景和服化道、許久未見的爆款……讓越來越多的觀眾對TVB劇產生審美疲勞;在美劇、韓劇甚至內地劇大幅佔領市場的過程中,TVB劇既沒有比拼和競爭意識,也沒有針對廣闊的內地市場適時做出調整和改變。
墨守成規,固守香港本土市場,大大堵截了自己的輸出之路——這些都直接導致了TVB劇的沒落。
可以說,內地優質電視劇爆炸的那幾年,TVB缺席了。“限外令”頒佈後,TVB更是隻和優酷保持著每年少量劇集的供應關係,一度淪為不起眼的劇集供應商,被內地觀眾遺忘在了角落裡。
三.人才流失嚴重。
近年來,TVB自制劇中已經鮮少有在內地頗受關注的作品,即便是在香港本土也很難取得滿意的收視成績。
事實上,隨著幕後製作團隊及演員的紛紛北上,TVB自制劇集早已不復昔日輝煌。今天的TVB無論是在資金投入還是人才儲備上,都很難滿足觀眾日益挑剔的收視口味和需求。
人才的嚴重流失已經讓TVB元氣大傷,想要重新回到巔峰時期只怕是難上加難了。
關於TVB藝人紛紛“離巢”北上的現象,與其說是因為內地劇投資大、片酬高、影響大,還不如說是因為內地劇的繁榮發展和網劇的精品化給這些香港藝人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因為港劇已經很難再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和空間了。畢竟付出同等的勞動力,在內地劇中所獲得的片酬和曝光度要明顯高於港劇。
隨著時代的發展,觀眾的娛樂需求也在日益變化,就影視劇的發展而言,只有及時更新創作理念及思維模式,不斷推陳出新,方能搶佔先機。
相信已然痛下決心改頭換面的TVB仍有翻身的機會。
我們拭目以待。
-
15 # 影視記
作為從小看TVB長大的觀眾,對其衰落是深感慨嘆。無論是《天龍八部》、《神鵰俠侶》等金庸劇、還是《封神榜》、《西遊記》等神話劇、又或是《法證先鋒》、《陀槍師姐》等警匪劇,還有實在太多了的經典電視劇讓我"坐定定地睇",甚至我的人生觀也受到TVB劇不少的影響和啟發。
(圖:TVB2018年臺慶合照)
然而,造成TVB衰落原因很多,但最大的原因是TVB的大“勢”已去。那什麼是TVB的“勢”?
一、成也“場”,敗也“場”
首先先簡答用下面這條公式來展示TVB跟觀眾的關係。
“作品”——“場”——“觀眾”
作品:除了指TVB的自制劇和節目外,還包括臺前藝人以及幕後工作人員等;
場:可以簡單理解觀看TVB作品的場所,或者播放平臺;
在千禧年前,我們觀看電視劇的方式主要以電視臺直播為主,而當時TVB透過優秀的作品,在香港保持絕對領先優勢,所以在不少香港觀眾眼裡,電視機約等於TVB。
當TVB擁有最大的“場”優勢後,一能給TVB帶來最核心的收入——廣告收入,這也是TVB的經濟命脈;二、獲取更多人才。有更多錢更多人才後,能製作更多的好作品,所以巔峰期的TVB是把“作品”和“場”兩個發揮到極致,兩者也相輔相成,並形成一個良性迴圈系統,造成了TVB最大的“勢”。然而花沒有百日紅,TVB的衰落就是從“場”的崩塌開始。
千禧年後,網際網路行業開始發展和崛起,此時人們觀看電視劇的方式已經變得更多化了,TVB的護城河已經開始有裂縫了,卻懵然不知。
網際網路分流了香港年輕一代的時間,由之前一家三口一起看電視劇,演變成父母兩人在看電視,子女在房間玩電腦。但由於之前遙控器本來就掌握在師奶手裡,所以收視率是不會有大的變化,所以此時間段裡,TVB還是出了不少高收視率的佳作,如溏心風暴系列、巾幗梟雄系列等。
此外,在網際網路強大助長下,影視盜版猖獗發展,在盜版的助力下,TVB港劇在大陸地區收穫一大批觀眾群,這也給TVB帶來一些小利,那就是提高大陸地方電視臺對港劇購買量了,但這些都是蠅頭小利。更可惜TVB完美錯過了網際網路第二極發展,自己的資源卻成為別人的“場”,要知道憑TVB在華語圈影響,完全可以打造給華人看的“網飛”。
二、場不穩了,錢少了,人才也跑了
網際網路發展,讓廣告主有一個新的投放渠道,而在電視廣告投放力度必然會受到影響的,而當時TVB沒有勇氣在互聯網裡開展自己的第二極,反而更加節省起來了,這直接導致人才的流失。加上港劇的之前在大陸熱播,裡面演員獲得大量曝光度,價效比極佳自然搶著要.演員走了只不過傷身,幕後人才的離去才是傷骨,這直接導致製作的劇集質量下滑。
我看不少回答有提到TVB內鬥問題,在我看來,大公司裡出現內鬥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最高領導者處理合適,還有助要公司的“血脈”流動了,在這前提在於儲備大量資源,否則就成了內耗,而tvb現在就是.
三,留給TVB時間不多了,尋找第二曲線是當務之急
之前看到一個故事。在電梯裡面,甲跳著,乙翻滾著,丙跑著,之後有人問甲乙丙是怎麼上來的,甲說自己跳上來的,乙說是滾上來的,丙說自己跑上來的。
直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tvb才意識到自己之前輝煌很大原因是因為自己在坐電梯時,留給自己時間已經不多了,人才也流失得差不多了,也沒法迅速培養一群新人,甚至要靠亞視舊人來補血。
而現在供tvb選擇的第二曲線不多,合拍劇是最為保險的方案,儘管之前的合拍劇都顯得水土不服。
最後,想說作為一名TVB愛好者,還是希望tvb能製作更多好劇集。
-
16 # 中小學英語精修
以前香港電視為什麼興盛,因為他們眼光長遠,知道電視商業化會為他們帶來巨大的收益。香港電視從一開始就是免費的,他們受西方影響很深遠,因為對平民收費,普及率就不會高,他們寧願對平民免費,但收取鉅額廣告費和贊助費。這幾十年來他們是成功的,成功的另一個原因是,一來他們選對了路,走的都是商業化,二來他們的演員為什麼那敬業?因為從民眾到電視臺,都不把演員明星當回事,甚至幾十年後我們才知道原來香港的演員做了18年都可以沒升過工資。
後來為什麼衰落了?因為他們一成不變呀,還有一個大的原因是大陸的電影電視市場也興盛起來了,雖然我們培養了很多腦殘粉絲,但從商業化來說,我們是走對了,掙到錢了。另外,我們已經不要依靠有線電視了,買個電視盒裝個寬頻光纖就可以看很多臺,還有,香港明星的流失也讓他們生意漸漸慘淡,所以亞視第一個倒閉,翡翠再不改革,說不定下一個倒閉的就會是他們也說不定。
-
17 # 雲麟資訊科技香港
TVB太輕視自媒體和網路電視了,當知道問題媒體上來的時間,才發力已經慢了人家五年先。在香港和國外Youtube 流行搶了好多觀眾,加上facebook等,香港人都沒什麼時間看電視。香港Cable TV 和香港電信的Now 再把一些體育迷搶去一部分市場,NOW現在年年賺錢。到TVB堆出TV super 機頂盒的時間已經太晚。我們以前少時候必須七點到十點守在電視的前面看節目。到了2010年之後,沒有人在定時守住電視機了,多少自媒體時代,人民喜歡看什麼自己選擇,喜歡什麼時間看都是自己的選擇。
國內不可以看TVB的直播和tvb super ,和TVB app.這個事情難解決
現在TVB 終於明白髮力,開始把節目電視劇做好,因為在TVB app 是可以面對全球華人市場的,希望可以快點進步。
另外這幾年TVB和國內網站一起投資的幾部電視劇口碑也可以,只是香港市場是太少,必須眼看全球市場加多一點自媒體元素。
回覆列表
1、花旦相對過剩。 TVB的女性超過了半邊天,所謂的“美女”更是不計其數。每年港姐選舉之後,當選的、落選的都會成為TVB的新鮮血液。每個女主角都會有好幾個閨蜜,或者是男主角總是與好幾個女的有一些說不清的關係,沒辦法,因為TVB女演員多,所以劇本只能這麼寫。
2、小生青黃不接。 相對於TVB花旦的“人丁興旺”,TVB的小生隊伍顯得有些蕭條,甚至可以用青黃不接來形容。隨著古仔的離開,TVB的小生斷層愈發地明顯了。現在的TVB還在靠陳豪,黎耀祥這幾個老臉來搶收視率,雖然說近期在力捧林峰、黃宗澤、馬國明幾個小生,但是效果都不是特別好。一線男星多是40已過或者正在奔四的人,致力培養的新人都是30未到的大男孩。TVB也嘗試讓某些人扮老或裝嫩,可是效果都很差,人生的閱歷和歲月的痕跡豈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加減的嗎?一招不行,TVB又開始向舊時愛將大搖欖枝,可惜歸鳥們也已漸露疲態,不復往日之勇了。
3、幕後缺乏新鮮血液。 TVB在演員上已經開始了換血的動作,在幕後的編導方面卻只知減員,未見有新鮮人出現。還是那幾個大監、小編。先不說一個人的風格很難改變,容易形成一種模式化,就單單是論其才華,誰又能做到取之不盡,歷久嘗新,故事編多了難免會養成下意識的機械性思維,所以雷同或者相似的臺詞、情節才層出不窮。我想說,一個人的創作力和想象力都是有限的,所以金庸才會封筆,所以張藝謀才會技窮,某些編劇也應該充充電了,某些監製也應該讀讀書了。抄襲別人是可恥的,複製自己是可悲的,切莫把自己榨乾了再添水再榨,誤人害己。
4、捧人踩人過於刻意。 TVB喜歡如楊思琦般聽話乖巧的藝人,所以她可以一年連上七部戲,只是我看不出思琦在她所參與的某些劇集中有什麼舉足輕重的份量。就比如說《青出於藍》,有她沒她好像差別不大,最主要的目的是混個“臉熟”,重在參與。TVB在2004年的時候捧楊思琦的意圖很明顯,只是過於急功近利,楊思琦的表現並不像她所得的獎項那般亮眼。所以現在人氣下降的也很厲害。TVB捧人厲害,踩人更是一絕,雯女本來憑“如妃”一角已經出頭,“最佳女主角”勝利在望,怎料她不夠青春貌美又不夠馴服,以至於獎項花落別家之後連《胭脂水粉》中的角色也丟掉了。而近期由於她對《金枝欲孽2》收視率的不滿,更是傳出TVB要封殺她,事實上,娛樂圈中人的個性最好只在螢幕前張揚,在幕後絕對要做一個俯首貼耳的“乖小孩”,這樣才會讓星途變得坦蕩。不知道雯女會不會被雪藏,但是TVB的專制卻可見一、二。
5、觀眾層面單一。 關於對TVB男藝人的評價,聽到最多的就是“師奶殺手”。從這個稱號裡就能瞭解到TVB的觀眾群體主要還是師奶級別的人。港人工作以外的生活很豐富,晚上的閒暇,年輕人大多會用來拍拖、唱K或者是泡吧,中年男人或忙於交際或忙於打拼,留在家裡看電視的大多是師奶和菲傭,也就是說以女性觀眾為主要收視群體。這樣的觀眾群體直接導致歷史劇、武俠劇以及記實劇不太受落,相反地喜劇、言情劇、宮廷爭鬥劇卻高溫不退,這也是TVB劇種比較單一,只成就“師奶殺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