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UFO愛好者

    首先,明確原因。氧氣的產生量取決於植物的數量。二氧化碳的產生量取決於生物消耗,燃料消耗的數量。

    植物產生氧氣毋庸置疑。我們要談到的幾種提供大量氧氣的幾種植物。

    熱帶雨林,它是地球之肺, 尤其是,亞馬遜雨林每年能提供佔全球氧氣供給量20%的氧氣。但雨林幾十年熱帶雨林正遭到破壞。地球之肺的作用逐漸削減它所提供的氧氣總量有所下降。

    海洋水藻海洋生態系統: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環境兩大部分組成.海洋中的植物絕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海洋的面積約3.62億平方公里,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生態系統是生物圈裡最大的生態系統,主要植物是浮游植物,雖然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態系統的植物,但由於數量龐大,因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類植物,且代謝速率極快.所以它們透過光合作用每年能夠產生三百六十億噸氧氣,佔全球每年產生氧氣總量的70%,是產生氧氣最多的生態系統。

    但由於近年來部分燃油洩露。部分地區遭受生態破壞。海藻資源也會遭到破壞。

    草地:這個簡略的說,提供的氧氣總量不大。但是,草場退化,草原荒漠化嚴重。

    總之,氧氣總提供量在減少。

    二氧化碳產生量:

    生物,尤其是人類人口爆發。在近100年,世界人口由15億跨越到70億。人類耗氧量提升4倍。

    燃料使用,煤炭(注:1kg煤耗氧量是1866.67L,2014年,全球要用掉煤炭的數量為388180萬噸油當量。)

    燃油(2002年世界燃料油需求5.48億噸)

    總之,在原本氧氣供應量下降的情況下,繼續增加燃料的使用必會造成氧氣消耗量的增加,以至於氧氣總量的減少。

    另外,古代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達到30% 而現在的氧氣含量為21%。這種資料下,結果不言自明。

  • 2 # 林根數學

    當然會了!不過那又怎樣?地球史上原來氧氣太多的時候有,甚至無氧氣的時候也有!你是擔心以氧氣為生的生物吧?但是,有厭氧生物是不是?等有氧生物滅絕了,說不定厭氧菌進化成智慧神物也未可知~

  • 3 # 黃玉朗

    只要有足夠的綠色植物,氧氣不會越來越少。這是因為自然界會自動平衡的。燃料燃燒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綠色植物正好吸收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綠色植物長得越好,放出的氧氣就越多。這是個動物和植物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和共同發展的良性迴圈。本人認為,地球表面的綠色植物覆蓋率應達到61、8%(黃金比例0、618),當然森林的比例也達到整個綠色植物必例的0、618才行。我們的環境也有患不均的毛病,要根據自然資源的分佈而配置人口,各行各業乃至於世界各國都要統一佈局,發展小而全的城鎮,杜絕大城市及超大城市,不要讓人口過分集中而造成在能源消耗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這樣會造成對人類危害。總之,讓排放二氧化碳的地方及總量要和綠色植物的佈局要合理、協調、同步。這樣,人類發展所消耗的能源就達到和自然環境協調一致,和諧共存,天人合一,永久發展。

  • 4 # 思想萃取

    沒有減少,只是二氧化碳變多了。尤其是化工區域相對於其他地方可能二氧化碳偏高1 00至200ppm,高原地帶氧氣稀少,容易出現高原反應。

  • 5 # 哥是傳說175033670

    這個問題回答是否定的,為什麼呢?這要從氧氣的來源說起了。人們通常認為地球周圍的氧氣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結果,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除了供給食物鏈中動物和細菌消耗以外真正剩餘的氧氣沒有多少了,比起現在人類化石燃料所消耗的氧氣可以說微不足道!要不然大氣中氧氣含量就不是現在的21%了。那麼問題來了,大氣中的氧氣從何而來呢?大家知道水可以分解成氫氣和氧氣,而Sunny中的紫外線可以分解水。Sunny照射到地球加熱海洋中的水形成水蒸氣飄浮在地球上空,然後Sunny中的紫外線分解水蒸汽形成氧氣和氫氣,氫氣被太陽風吹走剩下氧氣比氫氣重飄浮在地球上空形成臭氧層,臭氧層慢慢分解成氧氣散佈到空氣中。可以說人們使用的化石燃料才是臭氧層破壞的原兇,而弗利昂只不過是替罪羊!。這樣來說地球上只要有水和Sunny空氣中就會有氧氣!所謂的綠色植物供氧只是胡說八道。(不同意的勿噴)

  • 6 # 諶人

    曾回答過這個問題,有了新體會,再次作答。

    地球大氣中氧氣含量是否減少,要看科學觀察研究報告。人類有能力觀測到平流層稀薄的臭氧變化,當然有絕對能力觀測到對流層氧含量的變化,這涉及人命關天,不可能沒有科學團隊關注。迄今為止,沒見到過有關科學報告,這說明,大氣中氧氣含量沒有明顯變化,氧氣沒有減少。

    按現有的知識,燃燒要消耗氧;森林植被破壞並減少,使它們透過光合作用為大氣的造氧貢獻下降;這兩件事,人類正在做,有理由擔心造成氧氣含量減少。又有人樂觀自慰,燃燒導致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這是植物的肥料,助長了植被茂盛生長,葉綠素增加,光合作用增強,釋放出更多的氧,人類無需過份擔心(氧氣減少)。

    其實,人類確實無需過份擔心大氣中氧氣含量會減少。只要太陽活動不衰弱,地球水體大環境沒顯著破壞,大氣中氧氣含量就不會明顯較減,人類在陸地的化學燃燒和物理砍伐活動,對大氣氧含量減少的影響相當有限。

    理由一;宇宙中的高能粒子流天天襲擊地球,(可見地球磁場抵抗不間斷髮出的豔麗北極光),只要粒子流輻射水面,就可能打破水分子的氫鍵,釋放出氧。地球表面2/3是水面,這是一個巨大的“造氧場”,有水就有氧。

    理由二,藻類是植物光合作用造氧的無名英雄巨無霸,貢獻達90%以上。藻類的龐大超乎一般人想象,僅僅在南極冰洋,藍藻就餵養了40—50億噸鱗蝦,遠遠超過人類的體重。與藻類造氧的貢獻相比,亞馬遜熱帶雨林等“綠肺明星”只能“走秀場”。人類還無意幫了藻類兩個忙;1、瘋狂捕撈海洋魚蝦貝類,打破海洋生態平衡,藻類愉快瘋長。2、人類不斷給海洋施肥(排放氮磷鉀汙染海洋,導致海水體富營養化),藻類“吃飽喝足”、”載歌載舞,頻頻爆發赤潮“答謝”人類。

    大氣中氧氣生成和含量變化的全部奧秘,目前人類還沒徹底搞清。按已有的的認識,它的變化將是一個及其緩慢的過程,即使氧氣含量下降,人類也不必擔心,人類有能力在氧氣含量10%以下的(高原)環境生存,也定能接受並適應這種變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森納球員訓練中愛用馬賽迴旋遭阿爾特塔訓斥,如何評價槍手新帥的這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