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榮華之武器堂

    很多人認為固定發射井在核打擊生存力低,實際並不如此。

    在蘇聯戰略火箭軍1959年成立之時,蘇聯核力量還相對弱小,而且所有的導彈發射陣地對方都透過航天偵察瞭如指掌。在30分鐘之內,大洋彼岸的導彈就會飛向蘇聯的導彈發射陣地,然而此時多數蘇聯導彈反擊準備時間需要幾個小時。顯然,在這種狀況下,解決生存力問題迫在眉睫。按照蘇聯自己的內部測算,自身任何一個地面導彈發射裝置都可以被美方100萬噸級彈頭在5千米距離內消滅,而此時美國的洲際導彈都是300萬噸TNT當量而且命中精度不超過3千米!

    在解決生存力方面,美國動作比較快,從20世紀50年代末期開始,就開始將自己的洲際彈道導彈部署在發射井中,到了1962年,已經有87%的戰略導彈部署在發射井中並在那裡儲存,不過發射之前需要將導彈從井中取出。

    蘇聯差不多也在50年代末開始了地下發射井的研製。1963年蘇聯最初的地下發射井系統

    Р-12У“德維娜”導彈系統開始戰鬥服役。系統為4個發射井以及相應的導彈發射裝置指揮中心和保障系統。發射井互為直角分佈,分佈距離70-80米,發射井深度24.1米,鋼襯套內徑4.8米,外徑7.2米。新的地下發射井導彈發射裝置使得防護力提高了10倍,當然由於是叢集式發射井,如果在對方一次密集射擊下,整個陣地也會無法倖存。不過,這畢竟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

    在此之後,雙方的地下發射井技術不斷提高。比如美國的民兵III洲際導彈發射井,美軍自己測算,即便蘇聯最大威力的SS-18導彈在距離發射井1公里處爆炸,也無法做到摧毀發射井。而蘇聯的導彈發射井同樣抗打擊能力也很強。所以兩國無論誰先動手,都不能以較高機率摧毀對方全部發射井。這也就是為何核大國保留髮射井的真正原因。

  • 2 # 嗑嗑碰碰三十年

    經常玩遊戲的都知道,要抗打,要麼加護甲,要麼加敏捷,固定發射井走的就是加護甲的路,中美俄的固定發射井都可以做到抗五十萬噸核彈在三千米範圍外爆炸,除非核導彈直接命中,很難被摧毀,所以要摧毀一個導彈發射井,實戰中需要多枚核導彈才行。如此一來只要你導彈發射井夠多,對方就得比你多數倍才能保證一次打擊全覆蓋,戰略核導彈不象造麵包,以美國為例一個民兵三發射井需700多人維持運轉,年費用一億多美金,小國根本玩不起,自然戰略價值就出來了

  • 3 # 卡俄

    現在擁有三位一體核力量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個國家。英國,法國已經取消了陸基的核武器,只保留了空軍和海軍的核武器。這兩個國家取消陸基核武器是有原因的,由於這兩個國家的陸地面積並不大,如果保留陸基核武器的話,那麼在第一輪的攻擊之中本土會成為其他大國的第一目標。而中美俄這樣國土面積比較廣大的國家就沒有這種擔憂。由於國土面積大,敵方首先要找到核武器基地的可能性就很小。即使對方知道了核武器的座標,但是對於深埋地底下的發射井武器系統也很難摧毀。現在的工程技術水平,即使是建造可以對抗千萬噸級核武器威力的固定發射井也沒有問題。核武器也不是萬能的,對於深埋地下的目標也是無能為力,比如北韓為了防止美國的轟炸,就把很多山體都挖空,大量的重要武器和部隊都是躲藏在山體之隧道,這樣的做法就算是核武器,也拿他們沒有辦法。即使現在美國開發了一些鑽地炸彈,也只能攻擊到地底下100米左右。一般核武器對於暴露在地面的人員和建築都有很大的殺傷力,但是對於地底下的就沒有什麼辦法了。也是因為任何一個核武器大國都沒有把握完全摧毀對方的核武器。在核武器誕生之後的這幾十年才保持住了世界的和平,沒有爆發世界性的核大戰。

  • 4 # 新晴辛靜

    固定戰略核武器發射井生存能力怎麼會低?遠距離時常規武器還真幹不掉!除非已經攻入很近距離且喪失了制空權!

    核大國現在可以說只有中美俄了,可以在領土上建10000個固定發射井(真真假假、半真半假……都有),需要核武器才能摧毀……建這個比戰略核力量便宜很多、不管建設還是維護,你準備多少戰略導彈來摧毀?漏了1000枚專打你大城市……

    當時美蘇有幾萬核彈頭……也是這個考慮!

  • 5 # 葡萄架子T

    第一,姑且先承認這個生存能力低的評價,但是一個國家總不能只會防守反擊後發制人吧,總得有先發制人的準備吧。導彈井優勢在於準備時間短,戰備情況隱蔽性高,精度高,正好用於先手攻擊。第二,就算被人先發制人,導彈井也能起到分散火力的防禦作用。敵方多一枚攻擊你的發射井,那麼就少一枚攻擊你的其他高價值目標。第三,生存能力低不低要看敵方是誰,在美國導彈攻擊下生存能力低,不代表在印度導彈面前也低啊。

  • 6 # iwanxu88

    核導彈發射井是最初普遍使用的,現在先進的都用坑道,移動式和核潛艇,但是對於強勢國家,不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即使發射井暴露,第一輪核攻擊,用發射井內的核導彈又有什麼關係?況且現在暴露的發射井,哪個是偽裝的,哪個真有導彈也不知道。

  • 7 # 吾心如海2

    說發射井生存係數低那是扯淡,現在有北斗有GPS,要做到絕對命中仍然需要近距離鐳射定位。大國,首先地大,山脈縱橫,要是不知道準確座標點,對加固的發射井可以說毫無效果。不要高估核彈的威力,在高山面前,也就是個大點的炮仗。另外要投送滅國級氫彈,投送能力只有液態火箭才行。

  • 8 # 軍武資料庫

    固定式導彈發射井生存能力的高低咱們先暫且不論。

    先說說如何打導彈發射井吧。搞明白了這個問題,我們才可以真的瞭解固定發射井生存能力到底是怎樣的。

    這是一個從空中拍攝的導彈發射井外部設施圖,一個導彈發射井和其周邊外圍設施盡收眼底。

    但是這是飛機在低空拍攝的自家發射井照片,設施才可以清晰可辨。

    同樣的發射井如果從中空去看,基本上就已經很難辨認設施了

    如果是在衛星上去看同一個導彈發射井,就已經十分難以辨認了

    首先的一個論據——導彈發射井並非大家想象的那麼容易被發現。

    之前出過一個段子,美國興沖沖的通報,發現了一個我們的導彈發射井群。

    其實走進了看那只是我們的土樓。

    東風-5導彈的直徑只有3.35米,而一個東風-5導彈發射井的範圍也就只有方圓10米多一點,這個大小在衛星上第一不好辨認、第二則是很難精確定位。

    那麼我們繼續走近一個發射井看看發射井的樣子:

    大多數導彈發射井上面覆蓋了1-2米厚的鋼結構井蓋。透過精心設計的洩壓結構對整個發射井提供完善的保護。基本上目前服役的導彈發射井的防護標準是30萬噸當量核彈直接命中不影響使用,俄羅斯的是50萬噸級核彈直接命中不影響使用。

    所以這裡就引出了一個論據二——彈道導彈發射井並不容易摧毀。

    用鑽地炸彈去炸可以嗎?還真不行!

    從結構上了解一下就會發現,一個導彈發射井邊緣的防護並不比頂部防護更弱。

    為了能夠切實的摧毀對方的導彈發射井,美國和蘇聯不斷的加大了自己核彈當量。本來僅僅需要一枚30萬噸當量的核彈就能夠重創一座城市,而美蘇卻開發了大量50萬噸-80萬噸甚至一百萬噸級的核彈頭。這些核彈攻擊城市就是殺機的牛刀了,它們唯一要摧毀的目標則是——對方的彈道導彈發射井。

    所以只有用超大當量的核彈精準打擊才可以摧毀導彈發射井。

    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是,導彈發射井是一個黑箱,平時蓋著蓋子覆蓋偽裝後很難判定井內是不是有一枚導彈,也許就是一個空的假目標。

    所以對於真正摧毀一個導彈發射井使這個國家喪失掉一枚洲際導彈,往往需要發射10-15枚洲際導彈進行摧毀。這種交換比還是很划算的。

    因此固定發射井導彈還是很有威懾能力。

    說回東風-5(上圖就是東風-5的發射井),由於採用兩級液體火箭發動機,東風-5的射程更遠載荷更大。目前我們還沒有真正的固體火箭能夠達到東風-5的效能。

    這也是為什麼東風-5能夠至今不斷改進一直服役的一個重要原因了。

    軍事這東西,千萬別覺得一個型號老了就沒有價值了,可挖掘的價值多了去了。

  • 9 # 影君子永遠

    便於維護和儲存 固定陣位的精度更高。現代預警系統已經可以讓發射井裡的東西 在對手彈頭落地之前 全部打出去了。

  • 10 # 鷹鴿分析

    固定發射井果真在核打擊中生存能力低嗎?這個問題需要用辯證的思維去看待。有關彈道導彈的生存能力學術界也頗有爭論,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美國陸地核打擊只保留了民兵-3固體發射井發射,俄羅斯主推無依託機動發射,同時也保留了固定發射井手段;至於英法兩國當前已經放棄了陸基和空基核打擊手段,轉而只保留海基核打擊力量,不同國家的戰略需求不同、作戰體系也不盡相同,因而在核威懾手段的選擇上也有各自的獨到見解。

    其實,固定發射井發射技術對於導彈發射技術來說並不是很古董,最早使用的發射技術就是現在發射衛星使用的固定發射架發射,在其之後才相繼發展出了固定發射井發射、機動發射以及最新的無依託機動發射技術。另外,有關早期的機動發射技術實際使用中也有很大的侷限性;核心的東西還在發射陣地上,它與固定發射井相似的是需要預設陣地,只不過這個預設陣地在數量上有優勢。

    現代戰爭的作戰理念講求的是體系作戰,包括了軍事力量的各種攻防作戰,其背後都是由一個龐大的作戰體系來支撐的。這一點在國土防禦中顯得尤為突出,也是各國建設的優先方向,同樣是作戰體系建設最完善的一個領域。通常擁核國家將戰略打擊力量都是縱深部署,在前線部署了大量的防空導彈和空軍部隊,想要進行有效突防必須作出較大的犧牲來完成。尤其是反導防禦體系發展的今天,這種機率在不斷的被放大。

    也就是說,想要打擊固定發射井,首要就要考量如何突破層層防禦體系。當前普遍的做法無外乎強化導彈的突防能力、發展隱身打擊力量等幾種方法;卻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情報獲取問題。想要打擊固定發射井,首先要確定固定發射井的精確地理座標,沒有地理座標,後續的打擊行動根本就無法實現,要知道發射井的精確地理座標將是導彈系統火控制導的重要引數之一。

    解決了發射井位置座標問題後,下面的問題就是如何摧毀發射井了。我們知道當前各國的戰略彈道導彈打擊精度大多在300米以內,部分型號達到了100米的水平,但這個打擊精度只適合打擊面目標,但對於點目標的打擊精度明顯不夠。諸如中國的東風-5B戰略核導彈的直徑約為3米左右,整個發射井的井蓋尺寸也不過13個平方左右,10米的打擊精度也夠嗆,更何況十倍左右的打擊精度。

    此外,一般發射井都經過高防護工程處理,設計指標最初都要確立抗擊核打擊的能力,對於後續的核打擊防護都有較為完善的防禦體系。那麼除了使用核打擊之外,剩下的手段就無外乎類似美國的“炸彈之母”這種重磅鑽地彈了,不僅要打得準,還要有有效的毀傷,方能對固定發射井產生致命的威脅。

    由此可見,固定發射井的生存危機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低,在國際上具備這種打擊能力的國家不會超過三個,目前保留固定發射井的也無外乎中美俄三國,其中俄羅斯還研發了最新的薩爾馬特液體洲際彈道導彈。另外,固定發射井的座標等資料都是高度保密的國家核心機密,想要獲取是很難的,同時在戰時還可以透過設定假目標來進行隱真示假,打擊難度會進一步加大。

  • 11 # 天下布武

    洲際核導彈,可以說是人類目前生產出來物理破壞能力最大的武器,而目前全球存在的洲際導彈一般分為三種:陸基固定發射井發射洲際導彈、路基公里/鐵路機動發射洲際導彈以及海基潛射洲際導彈!這其中生存能力最強的,當屬可以隱蔽在茫茫大海之中神出鬼沒的海基潛射洲際導彈了,而生存能力最低的則是位置固定的無法移動的發射井發射的洲際導彈了!

    近些年,在陸基機動的東風-41和海基潛射巨浪-2洲際導彈的興起下,像東風-5這樣的老牌固定發射井發射的洲際導彈被不少軍迷所擯棄,因為在不少網友的心目中像東風-5採用發射井發射的洲際導彈位置固定,一旦發生戰爭第一時間就會被攻擊摧毀,生存能力極差,再發展也無太大的意義!

    其實不然,固定發射井的洲際導彈不僅沒有淡出人們的視野,反而我們和美國、俄羅斯三個核大國都還在大力發展,因為固定發射井的洲際導彈生存力並沒有網友想象中的那麼差,而且還有不少陸基機動、海基洲際導彈所沒有的優點!

    首先,固定發射井發射的洲際導彈生存能力並沒有那麼差,因為這種導彈的控制中心全部在地下,發射井大部分也都在地下,想要被發現並沒有那麼難!而且只有發射井頂部漏在外面,但也被一個1-2米厚,數十噸重特種鋼結構井蓋保護著,堪稱堅不可摧!

    對於如此這般的洲際導彈發射井,俄羅斯更是對外宣稱,“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導彈發射井及地下控制中心,即便是面對百萬噸級核武器,只要不是直接命中,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實際各核大國的發射井雖然不能達到俄羅斯對外宣稱那樣,但對於爆炸威力50萬噸級以下的核彈還是可以應對的!

    除了生存力沒有那麼差之外,核大國依然保留髮射井發射的洲際導彈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它的威力更大,因為發射井洲際導彈不用太在乎體積和重量,一般都採用推力更大的液體燃料發動機,射程可以更遠、而且戰鬥部投擲力也更強!

    比如俄羅斯的“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導彈的發射重量超過了200噸(“三叉戟”系列潛射導彈30噸左右,“白羊-M”機動導彈50噸左右),射程更是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8萬噸,而且還有著10噸有效投擲力量遠大於其他洲際導彈,可以攜帶10-15枚爆炸威力在50萬噸以上的分導核彈頭,一枚就可以直接摧毀數萬平方公里的面積!

    所以說,固定發射井發射井的洲際導彈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差,也不是那麼容易被摧毀,更重要的是固定發射井洲際導彈射程更遠、威力更大,威懾力也就更強,這樣的大殺器怎麼能輕易退休呢!

  • 12 # 科羅廖夫

    可能很多人都認為,採用固定發射井發射的井基洲際彈道導彈生存能力很低,在核大戰中的核反擊效果遠不如公路機動、空基、海基的洲際彈道導彈。但是,實際情況果真如此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首先先來看一些資料,目前井基洲際彈道導彈仍是核大國最青睞的一種彈道導彈部署方式。美國400多枚“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全部都採用井基部署方式,取消了公路機動部署模式,它的下一代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仍會是採用井基部署方式。

    俄羅斯井基洲際彈道導彈的數量同樣不在少數,目前俄擁有上百枚井基部署的R-36M2(SS-18)、UR-100N(SS-19)、“白楊”(SS-25)等洲際彈道導彈。如今正在研發的俄羅斯新戰略核威懾的支柱——“薩爾瑪特”也是一款井基部署的重型洲際彈道導彈。

    美俄現階段的核力量部署模式、未來核導彈發展計劃表明,它們對井基洲際彈道導彈的作戰效能是非常信任的,並不是外界所認為的一無是處。

    目前核大國們的固定發射井都經過精心打造,防護能力比較出色。以美國的“民兵”系列導彈發射井為例,兩口發射井的距離超過9千米,以避免被一枚核彈同時摧毀。整個發射井系統經過抗核打擊加固,僅僅是發射井的滑動式井蓋的厚度就超過1.5米,重量高達750噸,其餘建築的防護能力更是強悍。整個發射井系統可以抗擊中、小型核彈頭極近距離命中。

    分析認為,要想在作戰時先發制人,先手摧毀對方的井基洲際彈道導彈,己方需要發射數倍的洲際彈道導彈攜帶大當量、高精度的核彈頭進行攻擊。假如對方有上百個發射井,那麼己方需要發射數百枚洲際彈道導彈才能保證絕對摧毀。考慮到打擊對方其他高價值目標、主要城市等需求,己方需要部署上千枚洲際彈道導彈,這對於任何一個核國家來說,都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實際上,任何一個核大國要想在核大戰中先發制人、提前打掉對方發射井是完全不可能的。原因是如今的各種偵察、探測手段非常發達,在太空早期預警衛星、大型陸基遠端相控陣雷達的監視下,能夠提前10~30分鐘發現對方來襲中的洲際彈道導彈,這已經足夠己方將發射井的大部分洲際彈道導彈打出去了,屆時對方洲際彈道導彈打中的只是一個空空如也的發射井,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 13 # 塔拉瓦環礁

    井式戰略導彈在核戰爭中必定被優先摧毀,但這不是缺點,恰恰是優點,可以吸引與消耗敵國大量的戰略核彈,等於大大消弱了敵人的戰略核能力。核戰略武器三位一體是有道理的,現在英法只保留海基核力量,是因為兩國國土狹小荒漠不多,不能有效消耗敵彈,乾脆放棄,甘做核自衛小國也算明智之舉。真正頂級的核大國只有美俄兩家,特別是美國,不但有消極防禦手段戰略導彈發射井,還有積極防禦手段NMD與TMD,是最完善的核戰略威懾系統。蘇俄在技術上不如老美,就在體量上做文章,還是老一套,以數量優勢彌補質量缺陷,是世界上擁有核導彈發射井最多的國家,綜合實力與美相當。

  • 14 # 龍角大將軍

    都打核導彈了,也就不存在什麼生存能力高低的說話了。一旦爆發核大戰,人類文明必然重創,毀滅或是在崩潰的邊緣。傾巢之下,安有完卵!核導彈都打出去了,基本上就是核大戰了,飽和攻擊下,那個都不安全。

    核導彈叢集強大的威力,甚至可以改變地行地貌,不論是天上、海里還是陸地都不安全,地底下還有可能稍微安全那麼點。

    核導彈不止爆炸、熱量,還有核輻射,大戰後空氣中海洋裡瀰漫著核輻射,飛機、潛艇、坦克、卡車、汽車都會受到影響。固定發射井如果埋的足夠深和堅固,還可能會比陸地、海洋、天空更安全。固定發射井幾十上百米的深度,核輻射比較難滲透進取,濃度也比較小。

    固定發射井內部空間可大可小,可以放很多核武器,容量會比海陸(陸地表面)空三位一體任何一種都多。海陸(陸地)空都是透過載具來運輸發生核武器的,載具的大小直接影響到了所搭載的核武器數量的多少。固定發射井在數量上就多於需要載體的載具發生,以量可以取勝。固定發射井的運維和更新成本,相比去需要載具的也不需要那麼快,使用年限更久,也更簡單點,要求沒有那麼高。

    既然爆發核大戰了,基本上都是毀滅的,為什麼不多幾種發射核武器的方式進行威懾呢?

    固定發射井在某些時候,甚至可以成為核戰爭中的避難所。深而堅固,地方大,稍微改造下就讓很多人避難,成為核戰的庇護所,讓很多人可以暫時躲避核戰爭的威脅。

    固定發射井不能移動,也更容易被敵人發現,固定發射井的存在可以威懾敵人,讓敵人知道我的核武器就在這裡,你敢輕舉妄動就需要小心了。

  • 15 # 魑魅涅槃

    陸基戰略核導彈、戰略轟炸機、戰略核潛艇作為三位一體核打擊重要組成架構,五常國家都為此耗費巨資部署提升,就是因為只有手握核大棒才不會被列強欺負。在這三種核設施中戰略核潛艇因為背靠全球超過71%的海洋麵積和超過54%的公海優勢,被五常國家列為核武首選,比如法國和英國早已放棄陸基和空基,只保留了海中的戰略核潛艇。而陸基的地下導彈發射井因為固定不動,最容易遭到首輪核打擊,但是另一邊我們看到中美俄三國卻在大力發展最不被看好的陸基核武,特別是中俄在陸基核武發展之路上越走越遠。

    雖然陸基地下導彈發射井看似最容易被確定為首輪核攻擊目標,但是也因為自身存在一些其他型別洲際導彈都無法比擬的優勢,所以這也是中美俄大力發展地下導彈發射井的原因所在:

    一、發射重量更大、投擲的核彈頭數量更多、爆炸當量更大

    採用地下導彈發射井發射的彈道導彈普遍發射重量都上百噸了,最大射程也基本在上萬公里以上,而且還有這末端核打擊精度最高的優勢。比如俄羅斯最新裝備服役的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導彈最大發射重量高達200噸,而我們熟悉的像三叉戟IID5這類潛射洲際導彈最大重量也只有五六十噸,更大的發射重量首先帶來的優勢就是薩爾馬特最遠射程高達1.8萬公里,而三叉戟只有一萬公里左右。

    更大的發射重量也使得其能發射載荷重量更大,夠裝載數量更多、內部核原料更多的核彈頭,使得單枚核導彈同時攻擊更多的目標,單個核彈頭裝藥量更大後爆炸殺傷力更強,範圍更廣。而且還有更多的富餘空間和重量裝載欺騙假彈頭,同時更大的發射重量帶來更大的載荷下,末端能夠藉助液體火箭發動機實現更強的末端機動突防。而這些都是海軍的潛射洲際導彈、陸基的輪式洲際導彈受限於自身發射平臺在空間、載重量方面限制下永遠無法實現的。

    二、地下導彈發射井是所有洲際導彈中發射精度更高

    不管是空軍轟炸機發射的核導彈、還是海軍戰略核潛艇發射的洲際潛射導彈、抑或是輪式導彈發射車發射的洲際導彈,因為三者的發射地點和發射時機都處於與攻擊目標相對運動狀態,所以在實際打擊精度上肯定是存在偏差的,畢竟是運動目標攻擊運動或者靜止目標。

    但是地下導彈發射井不一樣,其從一開始選址建設的時候就綜合考慮了是否是最佳發射位置、這個發射位置與攻擊目標之間是否直線距離更短等等,更為關鍵的是其建設完成後在實戰化部署之前,就做好了始終瞄準預定攻擊目標的所有準備工作,比如提前測量好自己發射點和攻擊目標之間的座標,繼而確定打擊飛行路線等,所以最終打擊精度肯定是最高的。

    三、地下導彈發射井才是世界末日下戰略生存能力最強的

    從文章開頭說的內容來看,英法兩國早就放棄陸基地下導彈發射井是因為導彈發射井很可能成為首輪攻擊目標不假,但是相比中美俄繼續發展地下導彈發射井而言,英法兩國放棄的主要原因是本國領土面積太小,戰略縱深不夠,如果繼續發展陸基地下導彈發射井的話很可能會被:一鍋端”。

    但是對於中美俄而言卻不一樣,更大的國土面積首先有著更大的縱深優勢,其次地形相比歐洲大平原也更為溝壑縱橫,所以有著天然的地下導彈井發展優勢。更為關鍵的是如果真的到核武世界末日之際,因為核彈頭爆炸會產生非常強的電磁輻射,那麼超前的電磁輻射首先會摧毀用於陸地指揮中心和水下戰略核潛艇聯絡的長波雷達通訊系統,而且衛星到那個時候早就被提前摧毀了,那麼對於戰略核潛艇而言無法及時收到攻擊訊息,就算載滿導彈又能如何?更別提早在核導彈大範圍攻擊下被摧毀的輪式導彈發射車和戰略轟炸機了。

    但是地下導彈發射井不一樣,其包括導彈發射井、通訊指揮室、生活保障全部建在地下防護掩體內根本不會被地表的核爆炸衝擊波所影響到,而且地下導彈發射井的攻擊目標都是提前設定好的,就算沒有外界的任何支援也能發動核反擊。

    四、真的到核戰爭來臨之際,這些地下導彈發射井都是首輪發射

    正因為地下導彈發射井從一開始建設之初就很容易洩密,所以很容易在戰時成為首輪攻擊目標,所以這些地下導彈發射井反而會在核戰爭打響之際第一時間就首先攻擊對手。因為洲際導彈雖然射程達到上萬公里,但是真的飛往上萬公里的射程少說也得半個小時以上,那麼在敵方洲際導彈大範圍發射的時候就會被部署在太空的戰略預警衛星和地面或者海上的反導雷達所發現。那麼等敵方洲際導彈真的打到這些地下發射井的半個小時之內,這些地下導彈發射井就會趁這個機會提前發射出去,等到敵方核導彈打到的時候,這些地下發射井早已“空空如也”,被摧毀了又能如何呢?還浪費了敵方洲際導彈,降低了其他戰略目標被打擊的風險。

    而這些優勢就是為什麼中美俄仍然堅持發展地下導彈發射井的原因所在,最後關於防護的問題,其實現代很多地下核導彈發射井的核防護能力都很強,首先發射井大部分也都在地下,想要被發現並沒有那麼簡單,畢竟只有發射井頂蓋漏在外地表外面,但也被一個1-2米厚,數十噸重特種鋼結構井蓋保護著。而且這個唯一露在外面的發射井蓋核防護能力也是非常強的,比如俄羅斯為其最新裝備服役的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導彈建設的地下核發射設施,即便是面對百萬噸級核武器,只要不是直接命中,依然可以正常使用。

    總結來說,以上內容就是固定發射井看似在核打擊中生存能力低,但是為何核大國都保留井射洲際導彈的真實原因。

  • 16 # 朱坤明

    我覺得固定發射井主要的作用是震懾敵人,警告對方不要輕舉妄動,核戰是打不起來,不管是海基,還是陸基、空基的核武器,一旦爆發對於整個人類社會都是巨大的挑戰,沒有最後的贏家,大家都會進入石器時代。當然了,固定發射井造價便宜,善於偽裝也是一個因素。對於核武器來說,空基和海基的最安全,可以隨時隨地在任何方向發起攻擊,固定發射井位置比較死板,一旦被對方發現,鑽地彈、核武器的幾波次攻擊就可以徹底摧毀。所以目前的核大國,主要的威懾手段還是核潛艇,躲在幾百米的大洋深處,對手可以說是大海撈針,很難發現它的蹤跡,神出鬼沒,幾個月不和外界聯絡。空基的是其次,最後才是陸基的機動發射,和固定發射井。雖然說核戰不會爆發,但是秀肌肉還是必須的,俄羅斯和美國都有幾千枚核彈頭,它們也都有海陸空一體的核打擊能力,所以誰也不怕誰,當年美國和蘇聯的古巴導彈危機成功化解,就是因為大家心裡很明白,核戰是沒有贏家的。把核武器放在固定發射井裡,是比較經濟的手段,就是做給對手看的,造成對手的心理負擔,杯弓蛇影。世界各個國家要做的就是減少核武器的規模,保留幾百枚震懾對手就行了,為了人類的生存和世界和平。核武器可以防身,也可以惹禍,伊朗積極發展核武器,國際社會對它的石油出口,金融和經濟制裁,武器的禁運,原因就在這裡。

  • 17 # 東之水32552593

    一是,能建“井”式洲際導彈的囯家,其核導彈預警發射反應在5~10分鐘。有這個能力,敵方就別想攻擊我“井”式洲際導彈了。因為雙方戰略導彈打到對方都在20分鐘以上,所以誰也不敢玩火。你敢來攻擊,我核彈隨後也出“井”反擊了!

    據網上資訊,中國也在大量建“井”,很具威懾力!

    二是,幅員廣闊的大國建上千個戰略導彈“井群”,其中有真有假,這也是《孫子兵法》的兵不厭詐,更讓敵方心裡沒底,不敢亂來。

    補充一下,所謂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在今天的技術層面上說,就等於不先發射核導彈,但敵方一旦發射,我方也毫不猶豫反擊的。因為這我空基、海基、陸基、天基全方位預警系統在全天候工作,這是大國能力!

  • 18 # ning遠

    這個問題其實答案就是一個字,錢!因為核武器就目前而言只有小日本真正嘗過危機,之後發生的所有戰爭都沒有使用過核武器。所以核武器本身就成為了大國之間互相威懾的手段而已。既然不會真的使用,那麼便宜的,易維護的核武器自然就要佔大多數,不然不就是每年拿納稅人的錢打水漂嗎?不過,雖然不會真的使用,但是不斷髮展還是必要的,因為一旦核天平失衡,那戰爭可能就真的來了。

  • 19 # 吳玉寧好

    這個問題出的比較簡單,答案就是導彈發射井經濟實惠,可以發射比較大的核彈,而且發射準確率高於其它發射方式。

    實際上如果發生核戰爭,就是需要導彈發射井和戰略轟炸機,戰略核潛艇三種發射核彈方式,可是戰略轟炸機和核潛艇只能發射較小的核彈,就是所謂戰術核武器,由於不敢過分接近對方領土領海,所以發射不夠準確,效果也要打折扣。尤其是戰略轟炸機和核潛艇發射核彈後基本就是有來無回,肯定是被對方衛星鎖定被消滅掉,所以資本主義國家的轟炸機和核潛艇人員很可能會拒絕發射核彈,導彈發射井的作用更加重要了。

    實際上導彈發射井的生存能力不低,戰爭打的就是錢財,富裕的國家基本採用大量虛假髮射井來掩蓋真正的發射井,比如美國模擬發射井與真正發射井的比例達五十比一,估計中國也是查不多的比例,可是俄羅斯,伊朗等貧窮國家確實無錢建造不起那麼多虛擬發射井,所以俄羅斯,伊朗的導彈發射井生存率很低,可是沒有辦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落後就要捱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菱凱捷比奧德賽適合家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