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朱元璋殺伐無度怎麼對仇人這麼好?
9
回覆列表
  • 1 # 靜夜思160519196

    因為劉德是老鄉,他的兄長曾經拿地出來安葬朱元璋的父親,衝他兄長的面子也得善待。還有欺負朱元璋的人還有皇覺寺的很多師兄弟,朱元璋也沒有對他們斬盡殺絕。

  • 2 # 公元前

    朱元璋小時候,因為家裡窮,只能給地主劉德家放牛,據說朱元璋曾經還偷偷把劉德家的牛煮了吃了,因此朱元璋還被劉德狠狠的毒打了一頓。朱元璋年少的時候,基本上是在飢餓中度過的。而他的父母也是因為飢餓而死的,因為沒有錢埋葬父母,朱元璋只能去求地主劉德,沒想到劉德覺得很晦氣,於是派人把朱元璋趕出了家門。

    幸虧,劉德的兄弟劉繼祖看到朱元璋家實在是可憐,於是給了朱元璋一些錢,讓他埋葬了父母。 後來,朱元璋當上皇帝,衣錦還鄉的時候,劉繼祖已經去世了,朱元璋封他為義惠侯,享受明朝的免稅政策,造福他的子孫後代。 然而地主劉德卻還活著,他看到朱元璋之後,跪在朱元璋的面前,乞求朱元璋的原諒。 但是,令人驚奇的是,朱元璋不但沒有殺他,反而還賞賜給他30畝良田,而且免除了他兩年的賦稅。

    朱元璋對劉德不殺反而獎賞,有四個原因:

    一、朱元璋在當和尚的時候,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他發現劉德的這一行為,完全是出於一個地主的自我保護。

    二、朱元璋當遊腳僧的時候,受到別人的冷眼看待,後來他明白,如果每個人都去報復,恐怕每個地主都該死。經過對比,朱元璋發現,地主劉德,其實也並沒有那麼壞。

    三、朱元璋不殺劉德,是給自己樹立一個做皇帝該有的榜樣,標榜自己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好皇帝。

    四、朱元璋治下的很多子民,都是劉德這樣趨利避害、好逸惡勞、欺軟怕硬的人,如果劉德不死,那麼肯定會因勢利導。那麼朱元璋治下的百姓會更加擁戴朱元璋。

    從明朝以前的歷史來看,秦以後的2000多年裡,只有官逼民反,沒有皇帝逼官反。朱元璋真正害怕的並不是那些開國元勳,而是那些掌握著整個社會經濟命脈的地主和財主們。

    所以朱元璋不殺劉德,反而要獎勵他,就是這個原因。

  • 3 # 逍遙46613

    朱元璋知道人貧窮時是要受欺負的,人的本性就是如此:恃強凌弱。他知道只有進取,奮鬥,才能改變命運,經過殘酷的鬥爭,朱元璋最終當了皇帝。

    看清楚了這一切,天下都是他的了,還計較劉德什麼,不如給予獎嘗,還收買了人心,所以朱元璋對農民還是好的,只嚴懲貪官汙吏。

    但是,誰要是危害他的皇位,朱家王朝的江山,試試看!殺了那麼多功臣,就是害怕他們造反。

  • 4 # 司馬長史

    朱元璋從一個低微的布衣百姓一躍成為真龍天子,他即位後有仇的報仇,有恩的報恩,就連有點牽連的人都被懲罰了,比如張士誠一直割據的江浙地帶就被課以重稅,予以懲戒。

    朱元璋在出家前,自己的父母被餓死,他和二哥去找劉德,希望劉德看在自己父母在他家打了一輩子工的面上,給他們一塊地用來安葬自己的父母,但是劉德拒絕了,他說:“他們給我幹活,我也給他們給工錢的。想要埋在我的地裡,那不行。”並且劉德還大罵朱元璋你一頓,讓他交租。最後是好心人劉繼祖給了他一點地,朱元璋才得以安葬父母。

    朱元璋當皇帝后,很感激劉繼祖,追封他為義惠侯,其子孫後代世代沿襲侯爵。而當嚇得半死的劉德匍匐在他面前時,朱元璋並沒有怪他,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也。”隨後還賞賜劉德30傾田地,並免除其10年賦稅徭役。

    朱元璋沒有懲罰劉德,反而獎賞了劉德,這是因為他站在了帝國的頂層,根本不需與這種小人物計較,而且朱元璋獎賞劉德,體現了他寬仁待民,這是 統治者需要的樣子。除此之外,劉德對朱元璋完全沒用威脅,所以朱元璋也不再與他計較,況且朱元璋也說了,這是人之常情,誰也不可能料到他會成為天子。

    如有錯誤,望斧正。

  • 5 # 狄飛驚

    這說明朱元璋並非殺人不眨眼的惡魔,而是以德報怨的明君。

    在自媒體時代,朱元璋被黑的很慘,因為大家都喜歡看朱元璋濫殺無辜的故事。

    但實際上,朱元璋只殺威脅江山的開國功臣,只殺欺壓百姓的貪官汙吏。即便當年辱罵自己的地主劉德,只要不威脅江山,不欺壓百姓,朱元璋也寬宏大量,甚至以德報怨。

    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很窮,父母給大地主劉德當佃農,辛苦耕作,卻連飯都吃不飽,少年朱元璋也要給劉德打工放牛,一家人都是劉德壓榨的物件,生活十分悽慘。

    更悲催的是,朱元璋十六歲那年,家鄉發生嚴重的旱災、蝗災和瘟疫,莊稼減產甚至絕收,導致很多窮人餓死、病死。很不幸的是,朱元璋的父母、哥哥相繼去世。

    家裡太窮了,沒有任何收入的朱元璋,根本無力給父母買棺材,更沒有安葬父母的土地。

    這時,朱元璋想到了地主劉德,他是自己家的僱主,或許可以幫忙。

    朱元璋找到劉德,哀求劉德給自己一塊地,讓自己安葬父母。

    可劉德鼻孔朝天,殘忍拒絕了他的請求:“哼!你們一家子靠給我種地才能活命,到現在還欠著我的田租沒交,還想讓我白送一塊地?做夢吧小子!給我滾!”

    朱元璋被劉德教訓一頓,無助到了極點,忍不住痛哭失聲。

    這時,另外一個人向他伸出了援手。

    劉德的哥哥劉繼祖也是地主,他是個好心人,見朱元璋太可憐了,就送給朱元璋一塊墳地,終於讓朱元璋的父母得以入土為安。

    朱元璋看透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他永遠銘記著劉德的無情、劉繼祖的善良,他在心中默唸:“你們今天給我的,總有一天,我會加倍奉還給你們!”

    若干年後,朱元璋已是大明皇帝,坐擁天下,他回到了鳳陽。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朱元璋想找好心的劉繼祖報恩,但劉繼祖早已去世,朱元璋仍追賜劉繼祖為義惠侯,享受侯爵待遇,讓他的子孫們世襲罔替。

    而那位當初欺負自己的劉德呢?他居然還活著。

    劉德趴在地上戰戰兢兢,等待皇帝的發落,等著腦袋搬家。

    可他等來的卻是大大的驚喜。

    朱元璋沒有痛罵劉德當初的無情,反倒寬慰他說:“你當初對朕不敬,朕不怪你。人沒有前後眼,你當初也不知道我現在能當皇帝啊!”

    說完,朱元璋還賜給劉德數十畝良田,免除十年賦稅,劉德徹底懵逼了。

  • 6 # 瀚海說史

    這應該就是身份上的轉變吧!朱元璋從一個最卑微的賤民,一步一步成長為一個皇帝,不可謂不傳奇。而地位的轉變帶來眼界上的轉變,也讓他對曾經的仇人劉德有了不一樣的態度!

    放牛娃朱重八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出生在金安徽鳳陽的一個小山村。因為家裡窮,父母只是地主家的佃戶,所以小時候的朱元璋也就成為了那戶地主家的放牛娃。

    本來,朱元璋的生活就應該這麼平淡的過下去,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元朝末年,天下將亂中原大地一片狼藉。朱元璋的老家鳳陽也鬧了天災還伴隨著瘟疫。也正是這場瘟疫,讓朱元璋的父母離開了人世,逝者已逝,活著的人更要好好的生存。當時的朱元璋心中也只有一個想法,讓父母入土為安!

    但是這件事卻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朱元璋家雖然是農戶,但是卻並沒有自己的地。父母都是租種的地主劉德家的地,這下父母死了,為今之計只有祈求劉德能夠好心賞給他一塊僅供埋葬父母的土地。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要求,卻遭到了劉德的拒絕。因為地主劉德和朱元璋的父母是僱傭的關係,如果從法律上劉德卻是沒有義務贈送朱元璋徒弟。但是如果從人情上講,卻是有點說不過去,畢竟百善孝為先死者為大!

    面對朱元璋的苦苦相逼,劉德十分生氣,不僅對朱元璋惡語相向還把他趕出了家門。也正是因為這個時候的經歷,朱元璋才能成為以後萬人之上的皇帝!

    從放牛娃到開國皇帝的蛻變

    朱元璋卻是吃了不少苦。他當過乞丐,做過和尚,甚至還差點餓死過,也辛虧朱元璋是天命之人,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湯”救了他的命。

    後來朱元璋征戰多年,終於成功稱帝。稱帝后的朱元璋沒有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曾經用大白話給家鄉的父老寫過一道聖旨,就是怕家鄉的老百姓聽不懂。在朱元璋忙完手頭的事情後,終於有了時間可以回家鄉看看!

    在朱元璋回鄉的路上,百姓們自覺的現在兩邊迎接聖駕,其中有個人卻畏畏縮縮,腦袋上不時的留下冷汗,和旁邊興高采烈的人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個人就是劉德,劉德聽說朱元璋回鄉,想起他曾經對朱元璋做過的事情,自覺虧心,但是卻又不敢不來!朱元璋也看到了人群中的劉德,但是卻沒有懲罰劉德,反而對他說:

    “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知今日為天子耶?”

    意思就是說,你劉德當初所作所為也是人之常情,而且我當初那麼窮,你怎麼能看得出來我以後能當皇帝呢?除了這些之外,朱元璋還賞賜了他30頃良田,並且免除了劉德十年的賦稅和徭役!

    “殺人如麻”的朱元璋

    可能有人要問了,朱元璋不是殺人如麻嗎?怎麼能這麼輕易的就當過當初害他這麼慘的仇人呢,而且不光不懲罰還賞賜了田地,減免了賦稅?

    其實這也好理解,一方面因為年代太過久遠了,朱元璋畢竟不是當年的朱重八了,得饒人處且饒人,就放過他了,不然朱元璋怎麼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另一方面,朱元璋現在是皇帝,需要樹立一個標杆形象,讓全天下的百姓們都看看,如今的天子是一個開張聖聽,愛民如子的好皇帝。

    結束語:朱元璋沒有殺劉德反而賞賜他的事情很快也就傳了出去,大家紛紛對朱元璋豎起來大拇指,朱元璋此舉也起到了天下收心的作用!

    畢竟地位不同了,眼界也就不同了!現在的朱元璋,殺死一個地主劉德就和捏死一隻螞蟻一樣,費不了多大的力氣。但是現在的他就算殺了劉德又能換來什麼呢?常言道:宰相肚裡能撐船。前提條件得是宰相啊!

    如果朱元璋回鄉的時候只是一個小將軍,那麼他會放過地主劉德嗎?你們覺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甲午海戰敗後,清朝為什麼不組織陸戰。海軍敗了,但陸軍毫髮未損為什麼不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