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下禪2323

    我也是高職院校老師,初級職稱(碩士階段核心論文發了五六篇)在高職院校發論文也深有同感,論文質量差不多,但是很難發,核心期刊的編輯基本不讓過初審,即使過了初審在終審也會被斃掉,外審還算客觀。目前會尋找一些好投的英文期刊,中文只投科技核心,不過投英文期刊付出的精力太大,每年也就一到兩篇。高職學校顯著特點是課時量大,課頭多,開會多,填表格,帶比賽,財務報賬……

  • 2 # 於樂60961889

    你如果是高職院校發核心,編輯就要看你學歷是不是博士?最差也必須是副教授,再看基金專案,起碼是省部社科起,再看你題目摘要!啥也沒有那就。。。。

  • 3 # 小張老四

    不說了,最近又一篇中文核心被錄用。非常卑微,投稿期間被退稿兩次,理由無外乎不收高職院校的文章和沒有省自然科學基金之類的。

    後來自己反覆修改文章內容,並加了另外一個老師的省自然科學基金,11月初又投了一個,被錄用,修改,終審了。

    4月初接到編輯部電話,終審階段反修完畢。最後接到主編電話說錄用了,安排期刊,繳納版面費,說你們一個偏遠落後地區的高職,拿到省自然科學基金不容易,就照顧我一下簡直了

    另外多說一句,中間被推稿兩次以後,痛定思痛,把文中所有的圖重新做了一邊,這非常重要,表達清楚,配色優美。

  • 4 # 義哥說教育

    高校教師發文章是痛點。本人也是這樣過來的,說實話非常艱辛。雖然我現在已經拿到正高職稱,但是回憶那段寫文章的過程,那也是非常痛苦。總結以往發文經驗,什麼樣的文章比較容易被採納呢?我想主要由有如下幾個因素:

    第一,作者所在學校層次

    這個是重點考慮的,不是瞎說。記得有個核心雜誌編輯就說了,原則上我們只登載二本以上高校的作者文章。所以,職業院校老師要發文章可能在學校層次上要吃虧,當然也有一些專門的職業教育類核心,比如說《教育與職業》,如果有更好學校的文章,他們還是會選擇更好的學校。

    第二,作者情況

    作者情況也是核心期刊編輯篩選的選項。一般來講,核心期刊都要求副高以上職稱。講師及以下職稱難以被採納。還有就是學歷。一般來講如果是博士,職稱可以低一些。如果既不是副教授,也不是博士,這樣的作者文章很那被採納。

    第三、文章基金情況

    一般來講,文章有基金支援,採納率會高些,當然基金最好是國家自科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一般性的省級課題基金影響不大,省級以下的就更不談了。因為,核心期刊每年也是要稽核的,國家級基金越多,期刊得分會越高。

    第四,文章情況

    以上三點並不是核心要件,但是很重要,有時候,一些編輯可能根本都沒有看文章就將文章斃了。當然,如果符合以上三條並不能保證就能被錄用。因為文章本身的質量還是衡量是否錄用的根本。這裡就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首選是選題要新穎。選題是吸引編輯的重要內容。好的題目讓人耳目一新。學術期刊的選題決定了一段時間內刊物發稿的方向和思路。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不在學術期刊選題範圍之內的論文就無法選用,只是說,符合刊物選題的論文更容易引起編輯的興趣。

    其次是論證嚴密。論證的過程是最顯示作者功底,也是文章質量的根本。學術論文是作者就某個問題展開的思考,思考的過程是逆向的,但是作者論證陳述的過程必須是正向的。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無所謂對錯,關鍵在於作者能夠有理有據、自圓其說,而且論述過程應條理清晰、邏輯嚴密。論文的邏輯性和嚴密性首先體現在文章的摘要以及標題的設定上。編輯拿到稿子,會依據文章的題目、摘要以及各級標題做出初步判斷。

    最後是文章格式要規範。論文的質量固然重要,但格式的規範性同樣不能忽視。格式規範的論文可以給編輯和審稿老師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時這也是作者態度認真、作風嚴謹的重要表現,還能夠體現作者對刊物的尊重和重視。所謂規範性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因學術期刊的不同要求而異。因此,作者在投稿前,務必要閱讀欲投期刊的投稿要求,並參閱刊物近期發表的論文的相應格式。

    第五,注重投稿技巧

    通常來說,向哪些刊物投稿,作者在寫作之前或者寫作過程中就會有一個大致範圍。確定欲投的學術期刊後,應依據刊物公開的“投稿須知”或者近期發表稿件修改文章格式, 並在稿件上註明作者簡介、電子郵箱、聯絡方式等資訊,以方便編輯與之聯絡。國內大多數學術期刊都實行“三審制”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以保證審稿過程的客觀性和公正性。期刊審稿人大都是領域內的專家,因此對於每一條修改建議,作者都要認真對待,仔細分析。

    總之,投稿既有實力作為基礎,也有一些技巧,根本的還是文章質量。希望你能夠找準目標,早日投稿成功!

  • 5 # 標本師

    您好,作為職業院校的老師稿件未能被核心期刊收錄,然後歸因於自己的學校不入流,我覺得這樣的歸因還是有問題的。因為我本人也是一名教師,而且是一名普通的一線教師,我有30多篇稿件被國家期刊錄用,而且也當過一段時間某知名雜誌的外審編輯。我的整體感覺是,雜誌社錄用稿件是以稿件質量為主要標準的,他們有著嚴格的評審程式和標準,因為雜誌社畢竟要保證自身的聲譽與生存,如果以作者是否出身名門為評判標準的話,雜誌社肯定存活不了長久。下面我談談自己投稿的體會或許對你有幫助。

    一、堅持。引用金一南教授的一句話“堅持做難事,必有所得”,我剛開始給雜誌社投稿的時候,十幾稿子都是石牛入海,等來的幾乎都是:您的作品不符合錄用要求,直接退稿。這樣的日子持續了近三個月的時間,把自己折磨到幾近崩潰的邊緣,甚至懷疑自己天生就不是這塊料,正打算就此罷手的時候,忽然收到一封“退修”通知單,這是一個看似有希望,卻希望不大訊號,於是我像溺水者看到了一根稻草,但是正是這根稻草讓我重新上岸。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在明天晚上死掉了。堅持到感動自己的時候,你就成功了。

    二、漸進。我們不要指望一次投稿就能中的,作者的寫作風格要和雜誌的整體風格匹配,錄用稿件的機率才能增大。猶如兩個人搞物件,需要用一段時間去磨合,互相熟悉了彼此的脾氣秉性,才能深入交往,但是不同的是,投稿是你要改變自己,而不要指望雜誌社順應你,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你就會從投稿平臺看到,你的稿件開始慢慢的從“初審”走到“外審”,再從“外審”走到“複審”,然後從”複審”走到“終審”,最後從“終審”成功走到“刊發”,整個過程好似一次人生的涅槃。每前進一步,都說明你開始深入瞭解了雜誌社的脾氣,你的論文質量又精進了一步。或許不是你的文章質量不夠好,只是你的表達方式出現了問題。

  • 6 # 觀星者star

    才幫領導發了一篇科技核心期刊,現在發論文真難,主要是去年學術造假風波,現在審查的很嚴,北大核心,中文核心沒有過硬的學術價值很難發表

  • 7 # 道興匠人

    客觀的看法。職業院校基本沒有明確科學研究點的團隊,很少承擔重點科研任務。並且科學實驗條件大多空白,主要職業技能訓練條件為主。所以,科研環境與條件不理想。論文也不被人重視。

  • 8 # 亦是如此321

    發SCI吧,三區,四區的還是好發一些,也不用交版面費,前提是你要找一個厲害點的老師掛通訊,得有基金專案掛,不然也有點難!國內的EI,CSCD 期刊一般文章質量不差,交了版面費就能出版吧,不過好多核心期刊可能不會接受外來人的,他們數量也很緊張,畢竟每年那麼多碩士要畢業!

  • 9 # 小小小銀子

    以前高職像本科學校..評職稱.建專業..又不給相應資源和時間.又被外部相應不對等.教育部什麼時候把職業院校的評審評優晉升制度改改呢..職業院校往教學.實訓.技能.去發展..為啥要走發科研類論文..

  • 10 # 江郎走四方

    職業學院承擔重大科研任務比較少,高質量的論文相對少,評委不重視也正常。如果覺得水平比較高,國際期刊試一試。

  • 11 # 張俊564

    1.如果要投某本核心的話,要仔細研究該刊的內容和寫作偏好

    2.加強自身硬功夫,在寫作上下功夫,達到核心的要求

  • 12 # 手機使用者63838581985

    我就是職院老師,發了十幾篇中文核心論文,其中好幾篇還是權威期刊。當然也有因學校為高職經歷秒拒的,換一期刊再投就行。關鍵還是創新。不是實物研究的比較難發,這方面的論文量大拒稿率高,且又很主觀。

  • 13 # 聚焦職教

    如何選擇期刊雜誌

    首先選刊是論文發表關鍵,如果想要很高的投稿率,建議大家在論文寫作前就選好期刊,因為每家期刊雜誌都有其收稿偏好,如論文是按照其偏好寫出來的,能大大提高投稿成功率,下面就分享一些選刊技巧:

    1、瞭解期刊出版資訊,選擇正規期刊

    2、對應要求,門當戶對投遞論文

    自己的文章,能夠在什麼檔次的期刊上發表,要心中有數,準確定位。低層次的文章投到高檔次的期刊上,命中率極低。好高騖遠的投稿行為不但浪費了時間,也增加了投遞費用。這就要求瞭解期刊的等級情況。

    3、投其所好投遞論文

    透過對期刊徵稿要求的瞭解,對期刊專題板塊設定的分析,把自己的文章投往對胃口的期刊。

    高職教學論文投稿發表注意事項

    首先是新穎性。就是你的文章立意必須創新,沒有創新的文章和用別人內容的文章是不可能採用的。只有發他人所未思,他人所未見的文章,才有發表可能。

    其次是科學性。科學雖然允許探索,但必須具備科學底蘊的必然邏輯。只有具備科學根據資料,具備科學內涵才有利用價值,不具有科學說服力的文章不會採用。

    第三是實踐性。無論是你的設計還是某種經驗總結,都應當具有可操作性,因為核心刊物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實踐服務的。離開社會實踐,其文章價值性就要打折扣。

    第四是規範性。文章的題目,摘要,正文的敘述方式,標點符號,計量資料,引用文獻都有嚴格規定,如果不知這些規範很難被採用,因為即使有好的思路但文章錯別字連篇、詞不達意,也是不符合核心刊物要求的,總不能編輯捉刀代筆替你修改吧。

    所以,掌握好上述四大基本功,掌握好論點論證論據寫作方法,是核心刊物發表文章的基本要求。

    此外,

    1、不要一稿多投

    在一些情況下,有的同行業的刊物常會把文章寄給研究領域的有關專家,有時可能是同一個專家,要是一個人看到兩個一模一樣的論文結果可想而知。試問,發表論文都沒有信用可言,下次如何再發。

    2、時間要抓緊

    有些研究是熱點的有一定的時間性,所以要爭取時間,不要等別人發出來,你才開始審稿,進入修改階段的時候要儘快修改,雖然時間一般都有一個月,但是越早越好。

    3、關於作者

    自己儘量是第一作者,因為很多職稱評定時,稽核都會看作者是否為第一,要是作者署名太往後了,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不如早些規避。

  • 14 # 魁拔123

    給個個人的建議吧,如果有空的話有機會的話,多和其他的科研或者生產單位合作,做一些專案,然後完了之後再將專案中間產生的成果拿來寫論文,不要每次都憑空捏造,或者拿一些沒有什麼意義的資料來寫論文,否則你的論文確實很難被任何好一點點的期刊接收。

    我讀書的時候就是專案太小,事情太少,所以做出來的論文,總覺得很空洞。我工作之後做的專案很大,而且有一定的創新性,這個時候寫論文就很容易,完全不用考慮怎麼寫,你只要把你做的事情寫清楚了,就很好發論文。

  • 15 # 江南花生78

    不知道樓主是文科還是理科。

    如果理科的話,其實目前中文核心在一般高校已經是下限,很多老師已經不願意再投,一般起點都是一類學報,EI甚至SCI,除非是為了結題或者學生畢業等,才會去核心期刊灌灌水。

    一句話,你的眼界和高度決定了你的論文質量。如果理工科覺得中文核心很難,那隻能說需要好好充充電了。

  • 16 # 沐雨臨風不自傲

    本人15年代發論文經驗,談談我的經驗,職業學院單位的老師所投稿件一般沒有人看,核心期刊也是看單位的,一般作者單位是大學,最低要是二本院校,另外作者是副教授,博士身份,錄用機率更大。

  • 17 # 高玉傑與藍莓

    核心期刊沒那麼難,只要論文較有深度與新意,發表不是太困難的事,本人最近兩年發表農業類核心期刊論文有十篇多了,沒有太難啊

  • 18 # 靜心看夕陽106

    我是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我也想發論文,但一句話,發核心,難!有學歷歧視,職稱歧視,學校歧視,主要是學校歧視。本人在某學報發論文,質量夠了,後來,學報編輯來電話,說,必須把學校名稱改了(改了高大尚名稱本科院校),然後給我一個更正證明,但不給更正啟示,最後發了!!同時,職業學院也不重視科研,所以,職業院校發核心很難!

  • 19 # 說說教育與職場

    看了幾個回答,感覺就像小馬過河的回答。

    比較牛的,就顯擺,還發中文核心哪,sci很好發,只有不入流的文章才發中文核心,什麼什麼決定了人生高度之類,你這麼牛快點去寫science.nature呀,在這浪費什麼時間,聽說牛人的時間都很值錢的,沒這麼無聊吧。

    我就想認真的幫題主分析一下。

    先說一下我自己,讀研前後發了五六篇中文核心,生物類,很好發。後來在公司上班,後來來學校,本想發,奈何版面費太貴,學校不報,所以就沒法,幫別人修改過好多,發現還是生物農業化學等專業好發,而文科類有些就難發,尤其對於您。

    我猜測一下,高職院校,估計不是博士文憑,首先,現在的雜誌社不看文章先看學校和文憑職稱,他一看你的學校職稱,就想斃了你。

    就這風氣,沒辦法。

    好點的就要高階職稱,什麼副教授之類,或者本科院校署名,所以對於職業院校的老師,文章很難發。

    這就是現實,不看內涵先看表面。

    然後,你只能選差一點的中文核心,而這類,大部分都是收錢,版面費要的高,而且會收加急費等,總之,拿錢來就發。

    其實,大部分文章有多少價值呢。作者心裡最清楚了。

    所以,我建議你找個副教授及以上的第二作者,或者找個本科院校的作者掛名。

    其次,要主動出擊,打電話問審稿情況,也可以含蓄地表示一下,你急用,可以認真修改,並多出點加急費(劃重點)。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如果評職稱太需要,那就出點錢吧。

    誰讓現在就這風氣呢!

    然後,回到你的問題來,你問什麼樣的文章容易被錄取?

    我說,主要看雜誌定位,你可以在萬維。書刊網上一個個搜,看他的定位,然後下載近期論文,照貓畫虎就行。

  • 20 # 熱心有責任的教育人

    作為教育科研工作者,深有感觸,不只職業院校的老師、就是普通高校一般地老師發核心期刊也不容易。結合你的提問,主要有如下方面的原因。

    一、第一作者大多要求是博士學位。經常投稿的科研人員會發現,現在大多數期刊都要求第一作者是博士。特別是文科領域。本人就曾見過蠻多碩士研究生因沒有博士學位,而帶上其它老師的名字。這有利有弊。好的方面是文章質量可以得到保證,帶上博士的名字,博士應該會對文章的內容作仔細甄別,從而能避免大的錯誤,但不好的方面是可能會埋沒一部分有見解有創新的論文。

    二、職業院校對發表文章的要求不高。現階段,職業院校的老師還有一大部分是碩士學歷,而且職業院校注重教學,對科研不是很看重。這就給廣大期刊編輯造成一種不好的印象,認為職業院校的多是沒有水準,因為就會先入為主,見到投稿直接淘汰。

    三、文章水平麼侷限性。職業院校的老師,不乏有專心做科研的,但是整個學校的科研氛圍不強烈。大部分並沒有認真去進行調研,撰寫論文。一定程度上,文章的水平有限,這也是期刊編輯不待見的原因。

    四、缺乏權威專家的指導推薦。一篇文章,如果有權威專家的推薦,或者掛名;核心期刊還是願意刊發。有名望的專家學者,常常接受各大期刊的約稿,只是時間有限,來不及寫。如果你能和權威專家學者建立聯絡,比如你的導師,幫他們撰寫文章初稿,讓他們提意見修改,再掛上他們的名字。這樣是最容易發表的。

    因此,發文章既要講究質量又要講究方法,而不能一味蠻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買房,什麼價值點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