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塏侃史
-
2 # 逆流的魚L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壽命最長,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他一生活了八十九歲,執政六十三年,可是他在位卻是第二,只在位六十年,比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少一年,當了三年太上皇。
中國皇帝沒有任期限制,只要壽命夠長當多長時間都沒問題,因此往往一當就是一輩子,一直當到死為止,極少有主動退休的,可是乾隆明明可以創造記錄作中國在位最長時間的皇帝,為什麼會在乾隆六十年主動退位?原因如下:
第一,對祖父致敬。
乾隆一生把爺爺康熙視為自己的偶像,爺爺當了六十一年皇帝,自己只要當六十年就滿足了,決不能超過爺爺,否則就是對爺爺的不尊敬。
第二,乾隆的諾言
古人是比較講究誠信的,尤其是許願發誓。乾隆繼位時曾經許願只要當六十年皇帝就滿足,不死就退位。古代皇帝壽命並不是太長,大多英年早逝。康熙八歲登基,坐了六十一年皇帝,死時才六十九。乾隆都二十多歲了,他不認為自己能當六十年皇帝。沒想到他真活到了這個歲數。而且乾隆後來還把這個諾言公佈於眾,弄得天下人皆知,因此金口玉言的乾隆不得不兌現自己的諾言,否則皇帝權威蕩然無存。
第三,天象示警。
乾隆六十年過年出現了天文現象,但是當時的人認為這是上天警告乾隆兌現諾言,乾隆不得不同意。
第四,乾隆找到了接班人。
乾隆欽定的接班人是他的第十五子永琰,這個兒子沒有優點也沒有缺點,是個平平無奇的人。這樣的人當皇帝有利於自己繼續執掌大清政權,自己不是皇帝還大權在握,而且還落下一個言而守信,退位讓賢的美名。
-
3 # 笑歡寶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歷史上稱呼他為“乾隆皇帝”。
至於他為了只做了60年皇帝而不是63年,這還要從他剛登上皇位那天開始說起。他說:聖祖爺一生兢兢業業,在位61年,為我大清朝立下汗馬功勞,我不敢和聖祖爺康熙皇帝相比,所以就立下誓言在位時間決定不會超過康熙皇帝
可是實際上乾隆皇帝在退位後任然沒有把權利放下,當了三年的太上皇,國家大事任然由乾隆皇帝來決定,當時的嘉慶皇帝只是他手中的傀儡,所以說他掌握大清朝政長達63年!
-
4 # 隨波探史
乾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他的諡號清高宗純皇帝乾隆,名叫弘曆。乾隆25歲登基,在位60年,做了3年4個月的太上皇,實際執政63年4個月,享年89歲。
乾隆在中國所有可考的皇帝中,是執政時間最長、享年最高的皇帝,他之所以被中國廣大老百姓熟悉與崇拜,不但獲得個人很多之最,他治理的中國也獲得很多歷史:
一是人口創世界歷史紀錄,乾隆六年華人口一億四千萬,到了乾隆五十五年約3億人,世界第一;
二是經濟總量佔世界第一,佔世界總經濟的三分之;
三是中國版圖創歷史第一,1380萬平方公里;
四是修訂圖書數量、字數世界第一,單是《四庫全字》就達8萬卷,九億九千七百萬字,如果一頁一頁攤開可繞地球一週多!
五乾隆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書法家、作家等,他自己留下的詩就達42613首,全唐詩2200人也不過4萬多首。
六是興修皇家林園之最,現在留下的避暑山莊、天壇、圓明園等等是一筆巨大的遺產。
乾隆12歲時就得到他爺爺康熙的器重,他對爺爺非常崇拜,他爺爺六下江南,他也仿效六下江南,甚至表示死後都要葬在爺爺身邊。乾隆一生身親七代人,在中國皇帝中是絕無僅有的!他自己說,爺爺在位六十一年,我不能超越我的爺爺,所以在1778年在位60年的乾隆主動把帝位祥讓你給他的兒子嘉慶,他這種做法也得到後世的讚譽。
此時,年已垂幕的乾隆,陶醉於自己開創的盛世之中,自稱是“千古第一完人”。他卻沒有想到在遠古的東方文明古國中國的另一端,一場影響人類文明發展程序的革命,正在悄然興起。此時掩藏在王朝盛世之下的危機,一觸即發。
-
5 # 一知半姐夫
乾隆是歷史上除堯舜之外真正自願禪位的一個皇帝,與唐玄宗、宋徽宗的禪位有著極大的區別。
因為乾隆雖然禪位了,但權力仍在,皇帝事事都要給太上皇回報,他是典型的禪位不讓權。
既然如此,乾隆為何要禪讓皇位呢?
1、首先乾隆是一個非常會做人的皇帝,康熙的歷史功績是無人可超越的,被稱為聖祖。所以他以不能超過康熙老爺子的執政時間61年為由,選擇了在位60年退位給兒子嘉慶皇帝,被後人稱頌,名垂千古!
2、“皇位,權利”,無數帝王之家為了它,父子相殘、兄弟相殺。難道乾隆不貪戀權力嗎?
顯然不是,乾隆皇帝被很多後人稱為是最虛偽的皇帝,因為他明明貪戀權力,卻又假裝高風亮節。
他以執政不能超過康熙61年為由,且以以效仿堯舜禪讓皇位給嘉慶。雖說“如一時難以處理朝政,才由我訓政”,其實嘉慶事事都要向他彙報,而且乾隆仍以“朕”自稱,玉璽還在乾隆手心裡攥著。這種禪位不讓權,還有好名聲的事情,沒什麼不好呢?
而且乾隆傳位給永琰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忠厚老實,對乾隆的話言聽計從。乾隆當上太上皇也方便操控。相反永瑆是一位性格鮮明、頗有主張的皇子,為國家長遠來看才是最合適的繼承人選,乾隆為了權力卻沒有選擇他。
3、當時乾隆已經85歲的高齡了,精力的確有限。雖說他虛榮,好大喜功,但他還是以國家利益為重,自知身體精神都難以hold住大清,所以禪位給嘉慶也是為了讓他給自己打打雜,跑跑腿啥的,反正有事都像自己彙報,無事就舉辦千叟宴玩玩,生活多愜意!
乾隆禪位就像上市公司董事長請個CEO一個道理,找個職業經理人回來給自己幹活,幹得好點個頭多發點工資,幹得不好挨批甚至是換人。
-
6 # 齊君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
愛新覺羅·弘曆(即清高宗,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出生於北京雍親王府東書院(今雍和宮),年號“乾隆”,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和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帝時期武功繁盛,平定邊疆地區叛亂,奠定了近代中國的版圖。但後期奢靡,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閉關鎖國,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1799年2月7日卒於紫禁城養心殿,廟號高宗,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葬於清東陵之裕陵。(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乾隆六十年(也是1795年),乾隆決定將皇位禪讓給皇太子(嘉慶皇帝)。他說:“我25歲時繼位的時候,當時曾經對天起誓,如果能夠在位60年,就一定自行傳位給皇太子,不敢與皇祖(指康熙)的在位年數一樣。現在我在位已經滿60年,不敢食言,決定禪位與皇十五子顒琰。他如一時難以處理朝政,由我訓政。”和坤等大臣極力勸阻,乾隆不聽,於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在太極殿舉行禪位大典,自稱太上皇,但仍掌握著朝廷實權。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得病,雖經過不少名醫醫治,都不見起色,初三死於養心殿。(圖片來源於網路)1、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乾隆太崇拜康熙,一生為皇爺爺喂偶像,一生多次表示他最敬佩的人是他爺爺康熙,康熙也是最寵愛乾隆,經常讓乾隆住在身邊,對乾隆的學業言傳身教耳提面命,所以乾隆在少年時代就與康熙結下了很深的感情。(圖片來源於網路)
-
7 # 閒來聊史
康熙在位61年,乾隆選擇在執政六十年的時候傳位給嘉慶,是為了表達對爺爺康熙帝的敬意,因為乾隆曾說過,自己當皇帝的時間絕不能超過康熙。
乾隆在還沒有成為皇帝的時候,就十分崇拜自己的爺爺康熙,視康熙為自己的偶像;而康熙也對弘曆甚是欣賞,並且厚愛有加。乾隆小時候就渴望自己能夠繼承大統,他繼位時就專門下一道詔書,稱如果上天眷顧自己能夠在位六十年,自己就將傳位給下一任皇帝,在位時間絕不超過康熙。
果然,等到了乾隆放了六十年皇帝時,君無戲言,便傳位給考察了二十二年的永琰,也就是嘉慶皇帝。在乾隆的兒子當中,永琰算是平庸之人,有能力坐上皇位的兒子幾乎全部都夭折了,這才讓普通的永琰坐上皇位。有人說乾隆不願意放權,是因為貪圖當皇帝的感覺,但其實乾隆早早的就為自己建好了頤養天年的寧壽宮花園,卻始終不放心嘉慶,自己依然把持著朝政大權。
為了磨練自己的兒子嘉慶,乾隆還和嘉慶進行了明確分工,朝廷大事歸自己管理,小事才讓嘉慶來處理,這種情況在嘉慶即位後三年,直到乾隆去世,嘉慶才正式接手大權。
回覆列表
祖孫之情非同一般
乾隆帝是雍正帝的第四個兒子,自幼天資凝重,相貌俊秀。只因康熙帝兒孫太多,這個名叫弘曆的皇孫長到12歲,還無緣得見自己的祖父。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弘曆才被父親帶到了圓明園的鏤月開雲殿拜見了祖父。康熙帝非常喜歡弘曆,立即決定將他養育在自己宮中。在此後至其去世的8個月中,康熙帝一直將弘曆帶在身邊,幾乎形影不離。康熙帝甚至親自為其授課。一次偶舉宋代學者周濂溪的《愛蓮說》,弘曆竟將《愛蓮說》背誦如流,康熙帝更為高興。康熙帝又命人教弘曆學射,學放火銃,弘曆一學就會,康熙帝對弘曆的才智更加欣賞。這一年的秋天,康熙帝攜弘曆去熱河避暑,特將山莊內自己所居之側堂萬壑松風殿賜給愛孫,供其居住、讀書。一天,康熙帝乘坐的御舟停泊於殿下的晴碧亭畔,康熙帝思孫心切,遙呼弘曆。聽到祖父呼喚,弘曆急從殿北山坡上連蹦帶跳地直衝下來。康熙帝急切連聲勸阻:“勿疾行,恐致蹉跌。”由此可見,祖孫之情已是非同一般。
康熙帝在乾隆繼承皇位問題上起過決定性作用。在康熙帝舉行最後一次木蘭秋獮時,將弘曆帶到了永安莽喀圍場行獵。康熙帝一箭射中了一頭熊,命弘曆復射,以使弘曆得到初獵獲熊的美名。沒想到這頭熊沒有死,這邊弘曆剛上馬,那邊倒地的熊突然站立並向弘曆撲過來。遇此突發險情,弘曆臨危不亂,鎮定自若。康熙帝發槍將熊擊斃。獵後回至行宮,康熙帝對溫惠皇貴太妃談及弘曆獵場遇險時,含有深意地對她說:“是命貴重,福將過予。”康熙帝還特地傳見弘曆生母,連連稱她是有福之人。
康熙帝對弘曆毫不掩飾的偏愛和讚美之辭,其意義,自然不僅僅是祖孫之情的公開表露,更隱含著康熙帝期待將來由弘曆接續帝統的願望。正是由於康熙帝的種種示意,雍正帝在即位後,迅即將弘曆密定為皇儲。
康熙帝對乾隆帝的種種恩情,令其永世不忘。在其頒發的大量諭旨和所作詩文中,每當提到康熙帝時,總是充溢著無限的懷念、感激和敬愛之情。直到他63歲回憶到這段往事時,仍然情緒激動,以致熱淚奔湧。在其所作的《御製避暑山莊·恩堂記》中,滿懷感激地敘述康熙帝對他的恩情:“夙興夜寐,日覲天顏;綈幾翻書,或示章句;玉筵傳膳,每賜芳貽;批閱章奏,屏息侍勞引見官吏,承顏立側;或命騎射,以示眾臣,持滿連中,皇祖必為之色動……”乾隆帝歷歷如數家珍,告誡子孫世世代代不可忘記康熙帝的恩情。
乾隆帝對康熙帝的崇敬、感激之情,進而演化為對康熙帝從治政方針到思想作風、行為方式上的刻意仿效。就連當皇帝的年頭,乾隆帝也決不超康熙帝當政61年之數。這才有了乾隆即位時焚香禱告上天,在位60年當傳位嗣子的許願。
乾隆帝在即位時,許下這個心願時是虔誠的,但在其內心深處並沒有考慮到真正來實踐這一諾言。因為康熙帝即位時年僅8歲,在位61年,不到70歲就去世了。而乾隆帝即位時已25了,在位若要超過60年,就要享有85歲以上的高齡。而在當時的生活和醫療條件下,80歲以上的老人是十分罕見的。乾隆帝在即位時,對自己享有那樣的長壽是不抱什麼希望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其時亦未計及壽登八旬有六也,預計六十年時日方長,若在可知不可知之數”。於是,乾隆帝許下了虔誠的心願。然而,對“御極六十年”,壽至85歲並無奢望的乾隆帝,其實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直至過五旬萬壽後,“始憶及此”。當他向聖母皇太后面奏此事時,皇太后以“皇帝如此勤政愛民,天下臣民亦必不肯聽皇帝歸政”來加以勸阻時,乾隆帝以此又許下新願:“若得上天嘉佑,聖母壽逾百齡,朕即八十五歲,亦何敢即言歸政。”但當皇太后於乾隆四十二年(177年)去世後,乾隆帝決定重申前願,“冀得符初志”。到了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最終實踐了自己的諾言。
乾隆帝宣佈禪讓帝位後,在朝廷內外引起了巨大震動。第二天,皇太子顒琰奏言加以勸阻,情詞懇切。在皇太子顒琰奏言勸阻的同時,和碩禮親王永恩,率王、貝勒、貝子、公、內外文武大臣,及蒙古王公等的奏疏也呈了上來。他們籲請乾隆帝俯順群情,俟其壽躋期頤,再舉行歸政典禮。
乾隆帝不為所動,堅持禪讓:“朕齋心默禱之意,精誠孚格,久荷昊慈垂鑑,歷數十年如一日。今若因群情依戀,勉遂所請,則朕初心焚香告天之語,轉為不誠。是實難以聽許,毋庸再行波請。”
經過詳盡周密的準備之後,禪位典禮如期舉行。
參考資料:嘉慶皇帝(名家說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