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斜陽浪遊記

    良渚和紅山的玉器,我都看過展覽,也仔細瞭解過,對題中這種說法是不贊同的。良渚文化和紅山文化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雖然都走向消亡,但都對後來的華夏文明產生了影響,這是沒有問題的。而根據出土文物來看傳承,良渚的玉器對後世的影響更深,至少不會輸於紅山,下面我們就來一一舉例剖析。

    玉器形制的直接傳承良渚玉器中的經典的玉琮、玉璧、玉璜的樣式,一直延續到了商周時期,成為重要的祭祀禮器。在《周禮·春官·大宗伯》中就記載過六器:「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當然,這些作用有可能是後人附會的,但至少可以看到這種玉器的形式流傳了下來。圖:琮王,良渚出土的最大玉琮考古學家也分析過良渚同時代不同地方出土的玉器,得到了良渚玉器的直接影響範圍:北到達山東大汶口,西到安徽,南沿著贛江直至廣東,這個範圍已經是相當之廣了,也就是下圖所示的擴充套件區。圖:良渚玉器的擴充套件與影響而前面提過,玉琮這種樣式是一直延續到商周的。在良渚文化之後,黃河下游的龍山文化崛起,但出土的玉琮並不多,與此同時,黃河中上游的陶寺、齊家文化的玉琮相對豐富且並且形成了固定的樣式:素面、近正方體、切割的射口多呈直角。考古學家也據此還原出了玉琮可能的承襲路線:從安徽、河南傳入陝晉地區,進而擴充套件到黃河上游,最後為商周玉琮所傳承。上圖就是黃河上游齊家文化出土的玉琮,可以看到和良渚玉琮相比有一些變化,變得更加簡單,但保留了基本的形制。大家可不要小看玉琮這種樣式在華夏文明裡的生命力,下圖中這件宋代龍泉窯的青釉瓷瓶就是多節玉琮的樣式,雖然這時的人們早已不知道千年前的玉琮是幹啥用的了。這些都足見良渚玉器對後世的影響。對青銅器的影響商周時期是奠定華夏文明的青銅時代,良渚玉器的形制對青銅器也有不少影響。玉鉞是良渚玉器中最重要的器物之一,前面提到的玉琮象徵神權,玉鉞則象徵著世俗權力:王權與軍權。鉞的形制來源於斧,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王」字,就是由鉞的形狀演變而來的象形字。下圖就是良渚反山 12 號墓出土的玉鉞。玉鉞這種形式流傳下來,到了青銅時代就成為銅鉞,其內涵也保留下來,成為代表權力,尤其是軍權的一種禮器。這一點在文獻中常有記載,如《商頌·長髮》中的「武王載斾,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尚書·牧誓》中的「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在不少商周遺址中都出土過銅鉞,下圖就是出土于山東的商代「亞醜」銅鉞,延續了玉鉞的樣式,上面的人面非常萌。除此之外,在青銅器的紋飾上也有玉器流傳影響下來的跡象。最有名的就是良渚玉器上的神人獸面紋,下圖的琮王表面就可以看到這種紋飾,基本形象就是一個頭戴羽冠的神人騎在一隻大眼睛的獸身上,這是良渚文化中的獨一無二的標誌。有意思的是,我們在青銅器上也看到了類似的圖案,熟悉青銅器的朋友肯定知道饕餮紋,其實也是一種獸面紋,這種紋飾就和良渚的神人獸面紋很像。包括大大的眼睛和對稱展開面部的形式,如出一轍。考古學家李學勤就指出:「商代饕餮紋只要有爪,爪一定是內向的,良渚玉器的紋飾也是這樣,人的手、獸的爪都向內,表明這種紋飾也採用類似的表現手法。」另外青銅器上襯底的雲雷紋,也可以追溯到良渚玉器,來源就是神人獸面紋的細部。可見良渚玉器對青銅文明有著深遠的影響。思想觀念的傳承

    最後我們從形制看到思想內涵,也有其傳承。

    良渚玉器的形制其實反映了先民們的宇宙觀,像玉琮這種很有特色的樣式可能就代表一種「天圓地方」的觀念。

    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就曾提到:「把琮的圓方相套的形狀用『天圓地方』的觀念來解釋,由來已久」, 「內圓象天外方象地這種解釋在琮的形象上說是很合理的」,「琮的實物的實際形象是兼含圓方的,而且琮的形狀最顯著也是最重要的特徵,是把方和圓相貫串起來,也就是把地和天相貫通起來。專從形狀上看,我們可以說琮是天地貫通的象徵,也便是貫通天地的一項手段或法器。」

    「天圓地方」是中國陰陽學說的一個基本概念,影響到了華夏文明的方方面面,而這種觀念最早的出現的地方很可能就是良渚玉琮。圖:玉琮的結構除此之外,像之前提到用玉鉞代表王權,最終衍生成「王」這個文字,都是良渚文化對華夏文明基本觀念上的影響。

    以上就是良渚玉器的傳承與延續。紅山文化的玉器和良渚有所不同,當然也影響了後世,比如青銅器上的雲紋就與紅山勾雲形佩一類的玉器很相似,但像玉豬龍或者 C 型龍的形制並沒有明顯地流傳下來。

    而良渚玉器中的琮、鉞、璧、璜都延續到了商周時期的禮器中,從實物證據來看,良渚玉器的影響確實是更大的。而且其祭祀的用途和背後的觀念也都深入到後世的禮制與文化中,這也是華夏文明最核心的東西。

  • 2 # 謝亞鐵

    據統計,紅山文化及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中,紅山文化玉器中的禮儀或宗教用途的佔26%,而配戴裝飾用途的佔60%以上;而良渚文化禮儀或宗教用途的玉器76%,裝飾用途的只佔13%…可見,紅山文化玉器配戴裝飾前途的佔大多數,“私有化”程度是較高的…而良渚文化玉器卻是祭祀用途的佔大多數,“公有化”程度極高…而在數量上紅山玉器也遠比良渚玉器要多…

    這種現象的產生或與古人所用玉料就地取材其來源的量有關…紅山文化玉器玉料來源比較寬泛外還有比較豐富玉料礦藏,寬甸閃石玉、岫巖玉都易採且量大,甚而還有瑪瑙、天河石、煤玉…,有的硬度小於5度,治制相對也較易,這樣權力階層享有私人玉器自然會有較大陣容,影響力、傳播力當然也會得到較好的發揮…而良渚文化玉料是透閃石、陽起石一類玉,來源單一,且礦藏量也不大,能滿足必須的“公有”需要或許也有難度,所以良渚人敬玉崇玉其用心都在治制上的精工,玉器大多是公用的,其影響力、傳播力自然是很有限的…

    直至今天,良渚玉器存世量都是稀少的…很多藏家畢其一生未必能得一器真品…

  • 3 # 梅里一了

    謝邀,我不是玉器收藏者,對玉的器形及傳承沒有深入的研究。但我有一點個人的想法僅供參考,就是人的視野和觀點容易受到成見的影響,而跳不出過往的窠臼。那麼我們在歷史的演進和文化傳承的認知上會不會形成成見呢?個人認為是有的,主要兩種,一是中原文化說,這是由傳統史學觀點造成的,認為中原文化形成優勢後,逐漸向四周擴散,其他地區的文化是受其影響的結果。二是考古實證說,這是受西方考古學影響造成的,認為地下文物的密度直接反應了文化繁榮的程度。並不是說這種觀點不對,而是並不是那麼絕對。良渚文化遺址以及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長江流域的文化發掘在傳統成見中被忽視和曲解。還有一點長江流域的地下文物密度低於黃河流域,也許與地質特徵有關,上游高山峻嶺,道路阻塞,下游沼澤湖泊,陸路難行,這都會形成自身的傳播線路,應該是依水道而行。在上游,山中盆地平原,在下游,水中高地洲渚,可能會有更多的考古發現。因此,去除成見,良諸文化應該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

  • 4 # 卓然堂

    從史前各文化期的玉器特徵以及之後商周戰漢玉器的特徵來看,有傳承,有影響,也有失傳。史前文化期玉文化均為區域性地域性的,傳承受多方面的影響,有地理位置因素,有歷史上人群遷徙因素。時空及地域的隔離,使一些高度發達的玉文化失傳甚至徹底滅絕。但目前似乎還沒有系統的比較研究,去驗證商周以降的中原主體玉文化傳承來自何時何方。

    有些歷史延襲的脈絡似乎比較清楚,譬如紅山文化➡龍山文化➡夏商玉文化,這條線似乎可以成立。這可能就是題主在提問時所側重的。但這並不是夏商玉文化的唯一來源。舉個例子,玉琮是殷商禮玉的主要器型,是來自良渚文化,還是齊家文化,還是兼而有之,並無定論,但肯定不是來自紅山文化。

    玉文化的傳承,不僅僅是某種治玉技法的傳承,也包括玉器的器型、紋飾、甚至使用目的。良渚文化的細雕技術、神面紋、以及一些常用器型是失傳了,但最重要的、傳世最多的玉琮,則改頭換面的出現在齊家文化,出現在商周玉器中,這算不算傳承呢?

    中國的玉文化延綿七、八千年,被視為正統的中原文化,始自夏商周,但周邊地區的各種文化都或多或少的參與了這個歷史程序,相互影響,提供營養,使中華文化得以發揚光大。

    1-2. 良渚玉琮,器型得以傳承,紋飾失傳;

    3. 良渚三叉形器,器型也失傳。

    4-5. 紅山瓦溝紋飾件;

    6-7. 商獸首佩(故宮博物館藏有同款),獸首酷似紅山的玉蝙蝠頭,而下面的稜溝似與瓦溝紋類似。

  • 5 # 慕容寒星

    第一,首先是紅山文化獨有的歷史地位。

    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間,因最早發現於內蒙古赤峰市郊的紅山後遺址而得名。剛開始考古界普遍認為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為中華文明的源頭時,紅山文化只被當作一個分支或者是一種長城南北的“混合文化”,但隨著紅山文化遺址不斷髮現大量珍貴文物,尤其是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的發掘,考古學者也開始將史前文化研究重點由黃河流域向北轉移,確認了紅山文化在中國文明史上具有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它所具有的中華文明發源的性質。

    第二,紅山文化遺址挖掘的文物品種多,文物重要性和代表性突出。

    自1983年開始的考古發掘,兩件龍形玉器的出土,最受矚目。 2003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第16地點中心大墓進行了最後發掘,發掘面積1575平方米,發現了紅山文化墓葬6座,出土了大型玉人、玉鳳等珍貴文物470餘件,並且在一座墓葬中發現了第三件玉雕龍。玉雕龍又叫豬龍形玉佩飾,由於它以龍為形、以玉為質,因而,具有強烈的中華民族圖騰的印跡。

    紅山文化墓葬的獨特之處,即只隨葬玉器。紅山文化具有“惟玉為葬”特徵的結論。如果把出土的一些玉器同《周禮》中記載的六種玉禮器“璧、琮、圭、璋、琥、璜”相比較,可以發現,紅山文化的玉器已具備了夏商周三代文明中 “禮”的雛形。“惟玉為葬”的實質乃是“惟玉為禮”。玉器是紅山文化的精髓,從而進一步證實了紅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

    第三,紅山文化遺址面積廣,處於母系氏族近段。

    紅山文化遺址包含:以西拉沐淪河、老哈河流域為中心,分佈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

    第四,紅山文化具有非常獨特的文化特徵和標誌性。

    紅山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遼河流域相碰撞而產生的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優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手工業達到了很高的階段,紅山文化的彩陶多為泥質,以紅陶黑彩見常,花紋十分豐富,造型生動樸實。玉器製作為磨製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瑩明亮,極具神韻,紅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大型碧玉豬首龍,周身捲曲,吻部高昂,毛髮飄舉,極富動感,是紅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中國出土時代最早的龍形玉器,被譽為“天下第一龍”。因赤峰境內多有龍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稱為龍的故鄉,紅山文化的先民應為龍的傳人。

  • 6 # 謝際勝

    謝謝邀請!題主提的這問答,反應了收藏探索的真實性,歷史悠久往往遺存的古蹟少,被人們認知的真實少,歷史相對短的,遺存的古蹟多,認知的多,紅山文化自從出了那條c龍,又出了玉豬龍什麼的,玉豬龍廣州的古玩城、店丶地攤到處都有,以我的感覺好象不太老,好象紅山古蹟也不太多,也不是很精美,網上藏友說良渚文化玉器很精美,雞骨白古玉是良渚文化時代的,我收了一組現發出來供大家欣賞:全部元件共二十六件,器面打磨細膩,車、馬、人尺寸比例精到,尤其馬的神態靈動,整套雕工精美…………。

  • 7 # 文物考古聊歷史

    不贊同。良渚文化的玉器對後世的影響遠遠超過了紅山文化。

    比如,良渚文化玉琮對後世的影響。

    良渚博物院拍攝

    可以看出,良渚玉琮對後世的影響是明顯的,對商周、春秋戰國、宋代、清代都有影響,甚至不限於對玉器文化的影響,還包括對瓷器的影響,如琮式瓶就是仿照玉琮製作的。

    再有,良渚玉器上的神人獸面紋是商周時期“獸面紋”的雛形,也有可能與蚩尤有關。

    獸面紋與神人獸面紋的相似性

    中心對稱,突出的大眼,彎曲的爪子,以及中心部分的構圖。

    獸面紋也叫饕餮紋,它是商周時期青銅器上最常見最典型的紋飾。而根據《路史後紀·蚩尤傳》中:

    “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象】,為貪虐者之戒。其狀率為獸形,傅以肉翹。”

    同時《史記·五帝本紀》中又有:“蚩尤沒後,天下復擾亂,皇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

    這兩條文獻中都提到了蚩尤的形象廣佈於天下,不論初衷是什麼。商周時期最常見的就是獸面紋,二者是否有聯絡呢?如果有,那麼,可以說良渚文化的玉器紋飾或影響了中原的青銅器紋飾。

    當然,紅山文化對後世也是有影響的,如從殷墟出土的玉器考察,殷墟玉器與紅山文化的關係主要體現在虺形玦、鉤形器和玉龍。

    但殷墟玉器與良渚玉器也有關係,主要體現在玉琮與玉璧。但總體來說紅山文化的玉器不如良渚文化的玉器影響範圍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對收費共享自習室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