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一千五

    唐肅宗李亨的手下李輔國是給小人,他跟趙高,江充差不多。把人間一家搞得父子異心骨肉離散。

    一,唐玄宗的太子李亨是如何上臺的?

    李亨的上臺,應該感謝安祿山的叛亂。安祿山攻入潼關後,唐玄宗帶著自己的貴妃,近臣,幾千鐵騎一路向熹逃跑。到了馬嵬坡,唐玄宗不得已殺了楊貴妃一家。為了唐朝唐玄宗與李亨分手,李亨因此到了靈武。

    靈武是唐朝在西北的養馬基地。又是李亨曾經住鄉鍛鍊過的地方。李亨要到那裡去組織軍隊與安祿山作戰。當然,李輔國也跟著去了。李亨相信這個傢伙。

    二,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玄宗回到長安。

    唐玄宗回來後住在興慶宮,他的部下高力士、陳玄禮和妹妹玉貞公主都來陪著七十多歲的唐玄宗。他們把唐玄宗從失去了楊貴妃的思念中拉出來,唐玄宗逐漸有一些恢復了。

    李輔國過去在唐玄宗大臣們的手下打工,受到他們的不尊重,所以,這回他要尊重自己一下。因為天掌握著禁衛軍的兵權

    他開始挑撥離間,他誣陷唐玄宗對李亨有不利的地方,要求把唐玄宗遷居到皇宮裡面取居住。

    這個當兒子的沒有表態。

    李輔國看出了名堂,就肆無忌憚地把興慶宮本來應該配備的300匹,拉走了290匹。只給唐玄宗留下10匹馬。唐玄宗心頭涼了,以為知道是自己的兒子乾的,也就算了。但是,老皇帝還是覺得在興慶宮養老的計劃行不通了。

    李亨知道父親被暴力遷居到了皇宮,心中很難受。可是,嘴上有沒有說什麼。

    李輔國的膽子就更大了。

    三,唐玄宗被迫到了皇宮,體會到了什麼是孤家寡人的滋味

    本來,唐玄宗失去了楊貴妃,心情一直不好。他的老部下高力士,陳玄禮 妹妹玉真公主也被李輔國趕走了。與唐玄宗一起生活了許久的宦官和宮女也被調走了。唐玄宗左右就十來個人。唐玄宗過了不就,生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享年78歲。

    李亨本來不壞,當初看到父親被趕走,心頭就不忍,現在父親死了,他認為是自己的錯。於是他也一病不起。李亨本來就有病,再加上另一件事情的突然發生,他就是想活也不想活了。

    四,李輔國殺李亨的張皇后究竟是為什麼

    李亨的病越來越重,無法理政,他就把朝廷讓太子李豫去打理。自己在宮中養病。如果這樣安靜地養下去,李亨的病可以恢復正常。但是,皇帝沒有想到更大的打擊又來了。李亨的夫人張皇后與李輔國是一夥的,他們在爭權奪利上沒有談到一塊兒。張皇后就計劃殺死李輔國,但是訊息走漏了。李輔國突然搞了政變,李輔國就帶領士兵把張皇后殺了。

    但是,責備一個重病中的皇帝,已經遲了。張皇后死了,對李亨的打擊更大。皇帝一聽皇后被李輔國殺了,一聲都沒有叫出來,就死在龍榻上。

    五,李輔國可能早就想立太子立豫當皇帝,這樣他可以弄權

    李輔國馬上就立了李豫為皇帝。他暴露了自己立皇帝的野心。他得意洋洋地對新皇帝說,天下的大事都由我來處理,皇帝你坐著就可以了。

    這句話讓新皇帝非常不滿,當皇帝圖什麼,不就是掌管天下嗎?你李輔國把天下事情都管了,那朕不就是傀儡了嗎?李豫忍了很久,他計計劃周祥,把兵權從李輔國手中奪走之時,派一個刺客把李輔國殺了。

  • 2 # 清水空流

    實際上,唐代的宦官之禍就是唐肅宗李亨,自此以後唐朝就進入多事之秋,唐朝宦官與漢明兩代最大的不同在於,唐朝的宦官猖獗到可以廢立皇帝的地步。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唐朝第一個權宦李輔國。

    唐肅宗李亨(711年-762年),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二十七歲被立為太子,為太子十八年。李亨是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再進入長安的皇帝,在位六年。在公元762年,李亨駕崩,時年五十二歲。廟號肅宗。李輔國,唐朝第一個權宦。第一個封王的宦官。唐朝中期權宦,唐代第一個封王的宦官,史載奇醜無比,自自幼跟隨李亨,因輔佐李亨登基有功,先後加封為加開府儀同三司、知內侍省事,為位同宰相。尊號尚父,拜司空兼中書令,封博陸郡王。後坐罪賜死,諡號為醜。

    李亨被驚懼而死,首先真不和李輔國關係不大,事情是由李亨的皇后張良娣引起的,由於安史之亂的關係,李亨並不信任朝臣,李亨崇信宦官李輔國和張皇后,而張皇后又和李輔國不對付,實際上就是二人爭權奪利。張皇后想借李亨病重之際殺掉李輔國,便找太子李豫商議,哪裡知道此事被李輔國提前得知,情急之下的李輔國自然不甘心引頸就戮。立即挾持太子李豫,並假傳太子命令,從而去了內宮。張皇后得知訊息以後以後,十分驚恐,她現在唯一的仰仗只有唐肅宗李亨,於是來到李亨寢宮求救。但窮兇極惡的李輔國直接進入李亨寢宮把張皇后拖出去斬了,李亨看見一個家奴居然在自己面前斬殺皇后,驚懼之下當晚就嚇死了。這是正史記載的原因,但實際上卻是另有原因。

    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張皇后自己有政治小九九,太子李豫不是張皇后所生,所以張皇后想把李豫給廢掉,立自己的兒子越王李系當太子,李輔國和張皇后就此引發衝突和嚴重分歧。李輔國傾向於立太子李豫為帝,這樣他就又能靠著擁立之功繼續掌權。而張皇后則想廢掉太子李豫,立自己的兒子越王李係為帝。 張皇后和黨羽在宮中秘密組織,李輔國和張皇后在繼承人的問題上發生了嚴重分歧。而李輔國之所以傾向於立李豫為帝,一是李豫本事身就是李亨所立的太子,具有天然的合法性,再者擁立李豫登基,自己可以靠著擁立之功繼續掌權。如果是越王登基,恐怕第一個死的就是自己。

    而張皇后見李輔國不願意合作,就想自己單獨出手,唐朝女子真不簡單啊,都有武則天的本事, 於是就和黨羽在宮中秘密組織了刀斧手二百餘人,想趁太子李豫進宮探視李亨的時候殺掉太子。但問題是,當時宮中遍佈都是李輔國的耳目,無論李亨還是張皇后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朝局的掌控,實際上權力已經被李輔國把持。張皇后與其子李系屬於政變失敗被殺,怨不得別人。而李亨就是嚇死的。

  • 3 # 明月松

    李亨自小生活在強勢父親李隆基的陰影中,能力信心先天不足!安史之亂藉助李輔國輔佐方登基君臨天下!其實李亨在李輔國眼中僅僅是個皇室傀儡,自從亨默許他收拾一代雄主李隆基開始,輔國就把李唐皇室看扁了!大家想想看,玄宗當皇帝五十多年,晚年卻被一個太監收拾得悽慘無比!重病在身的李亨在他眼中不過待斬的恙羊而已,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還敢保皇后?

  • 4 # 拯大人

    不能說唐肅宗不想救這位皇后,而是當時的唐肅宗重病在身,並且唐肅宗沒有做任何地安排,就算是唐肅宗想救的話也救不了。當時唐肅宗的良娣匆匆忙忙的來到唐肅宗的床前,請求唐肅宗保護自己,可還沒當唐肅宗做安排的時候啊,李輔國已經衝了進來將張良娣給拖了出去囚禁了起來。

    當時重病在床的唐肅宗也無可奈何。為何無可奈何呢?其實這一切都跟唐肅宗的本人有很大的關係。按道理來說,一個皇帝想要保護一個女子,那還不是簡簡單單的事情,但對於這位重病在床的唐肅宗來說,這件事比登天還要難。

    張良娣和唐肅宗這兩人是患難夫妻,在唐肅宗最擔驚受怕的日子裡,都是張良娣一心一意地在照顧著唐肅宗。所以當唐肅宗成為皇帝之後,便想將這位跟自己共患難的女子,立為皇后。

    可惜這件事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對,最後就不了了之了。從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看出,就算是唐肅宗成為了皇帝,他的手中也沒有很大的權力。

    可以這麼說吧,唐肅宗就是個傀儡皇帝,因為唐肅宗原本是成為不了皇帝的,完全是靠著李輔國的一手策劃,唐肅宗才有機會成為皇帝。

    而唐肅宗這個人生性軟弱且疾病產生,以至於當唐肅宗成為皇帝之後,對於朝堂的事情幾乎是不管不顧的。唐肅宗想的就是,將朝政交給李輔國和自己的這位良娣來打理。

    但這位良娣卻並不甘心,讓一個太監來掌控朝政,所以良娣在給唐肅宗生下兩個兒子過後。便有了將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的想法,但由於當時的太子是唐肅宗的另一個兒子,良娣就再三要求唐肅宗,但都遭到了拒絕。

    之後這位良娣生下來的兩個兒子也不幸夭折了,這對張良娣造成了不少的傷害。

    後來張良娣就對太子心生怨恨,想要將其給滅了,立李亨的第二個兒子為太子。於是乎張良娣便開始聯合太監李輔國想要對太子暗中下手。

    但朝中的很多大臣和將領對常年在外征戰的太子,一直敬愛有加,這就讓張良娣的計謀沒有得逞。最後張良娣為了將太子給除掉,居然在皇宮內暗中埋伏人手,想將太子給殺了。

    在這關鍵時候,李輔國良心發現,居然轉頭將張良娣給賣了,自己則投在了太子之下。

    因此張良娣便給自己找來了殺身之禍,當時的良娣想要得到唐肅宗的保護,但可惜唐肅宗本來就重病纏身,而且在朝堂當中並沒有什麼大權。

    以至於當李輔國衝進唐肅宗的寢宮內,帶著張良娣的時候,唐肅宗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如果說唐肅宗要對李輔國動手的話,很可能唐肅宗會被殺,畢竟當時的太子在朝堂當中已經有了一定的勢力了,而唐肅宗已經是個將死之人,又得了病。

    如果李輔國將其殺害之後,完全可以說是唐肅宗是因病去世的。那你說唐肅宗除了眼睜睜的看著以外,還能幹點啥。

  • 5 # 歷史百家爭鳴

    熟悉唐朝歷史的人都知道,李亨其實並不是一個合適的皇帝,李亨能夠當上皇帝,有一部分運氣在裡面,李亨在做太子的時候懂得低調,不出風頭,從而躲過了唐玄宗的猜疑,再加上安史之亂的爆發,李亨得以有機會提前當皇帝,大唐是爛在了唐玄宗手裡,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局勢還沒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是李亨在一些是軍隊將領的慫恿下,加上對楊國忠,楊貴妃的不滿,策劃了馬嵬兵變,本來想將唐玄宗一起解決,沒想到陳玄禮只是針對楊貴妃和楊國忠,忠於唐玄宗,所以唐玄宗的命是保住了,李亨和唐玄宗就分兵了,李亨在將領的擁護下載靈武稱帝,尊在四川的唐玄宗為太上皇。

    1、任用李輔國、程元振等太監掌握軍權

    在李亨當皇帝的過程中,太監出力不少,李亨本來就不是雄才大略的主,對於權力和軍隊並沒有完全掌控,只能透過太監來進行控制,這就造成唐朝後期太監干政嚴重,甚至可以廢立皇帝,而李輔國則實際掌握了當時的軍權。

    2、縱容張皇后干政

    為了制衡太監,李亨縱容張皇后干政,但是張皇后卻跟李輔國沆瀣一氣,操縱朝政,朝廷上烏煙瘴氣

    但是張皇后和李輔國在太子人選上出現分歧,張皇后想廢掉李亨立李系,而李輔國則支撐李豫,鬥爭一時白熱化,而這個時候的李亨則病重。

    最終太子李豫在李輔國的擁護下,逮捕了張皇后,殺越王系、兗王僴。當夜,唐肅宗病死,時年五十二歲。

    病重的李亨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李輔國殺死張皇后而無能為力。

  • 6 # 香茗史館

    這個說法不是很準確,張皇后死的時候唐肅宗李亨早就去世了。自武則天當上皇帝之後,唐朝女子亂政簡直層出不窮,先有韋皇后、後有張皇后,早在唐肅宗在位之時,張皇后和李輔國相互配合、把控朝政,但唐肅宗病重之後,權力慾極重的兩人之間矛盾立即爆發,張皇后想廢除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而李輔國則支援太子李豫,張皇后最終事敗被囚,唐代宗繼位之後被幽閉而死。

    △唐肅宗和張皇后

    皇后、宦官相互配合,共同把持朝政

    張皇后的祖母竇氏,乃是唐玄宗母親昭呈皇太后的妹妹,因此她其實是唐肅宗李亨的表妹。在唐玄宗天寶年間,張氏被選入太子宮為良娣,李亨與韋妃離婚後,張良娣開始專寵於太子。

    唐朝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西逃蜀地,太子李亨與張良娣隨從。後來,李輔國與張良娣均勸太子留下,於是在“馬嵬兵變”之後,太子李亨北上靈武,而玄宗則繼續進入蜀地避禍。到達靈武后,李輔國又勸李亨迅速稱帝,以安民心。

    △張皇后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張良娣被冊立為皇后,而李輔國則被賜名“護國”,後又改名“輔國”,並將軍政大事全部委託於他。

    張皇后和李輔國兩人均屬於權力慾極重之人,在唐肅宗稱帝之後,兩人一內一外、相互配合,對於反對自己之人大肆打壓,開始逐步掌控朝廷大權。

    唐肅宗病重,張皇后與李輔國矛盾爆發

    唐肅宗的第三子李倓為人正直,曾多次向唐肅宗揭露李輔國和張皇后的罪狀,結果非但沒能扳倒對方,反而被張皇后和李輔國誣陷其欲謀害其兄太子李豫,唐肅宗聽信讒言,導致李倓被賜死。

    △李輔國

    之後,張皇后又因為廣平王李豫也並非自己所生,害怕其繼位之後導致自己失勢,於是便想廢掉太子,改立自己的兒子。然而,張皇后與唐肅宗雖然生有兩個兒子李佋和李侗,但李佋早夭,次子李侗又太過年幼,因此始終未能成功。

    寶應元年(762年)四月,唐肅宗病重,命太子李豫監國。眼看就要失去最大的依靠,為了持續掌握權力,張皇后和李輔國兩人卻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張皇后選擇了加快廢除太子李豫的計劃,而李輔國則選擇了積極向太子李豫靠攏,不同的選擇,最終使得兩人走上了敵對的道路。

    △太子李豫

    張皇后先是暗中將越王李系召入宮中,與其商議廢立太子。之後,張皇后趁機召見太子,要其幫助自己誅殺李輔國、程元振,被太子所拒。於是張皇后便和內官朱輝光、馬英俊、啖廷瑤、陳仙甫合謀,意圖殺死太子李豫,然後立越王李係為儲君。

    張皇后與越王李系在宮中暗部刀斧手二百餘人,以探望伺候肅宗的名義召太子李豫進宮,準備在宮中除掉對方。結果此舉被程元振探知,程元振轉而告訴了李輔國,於是李輔國立即帶人將太子保護了起來,然後率兵直入皇宮,將越王李系和內官朱光輝、馬英俊等囚禁,又將皇后軟禁於別殿。

    當夜,唐肅宗李亨病逝,時年五十二歲。次日,太子李豫繼位,是為唐代宗。唐代宗繼位之後,廢張皇后為庶人,不久之後張皇后被幽閉而死。

  • 7 # 尚宮女史

    唐肅宗自己已經病得起不了身,哪裡還顧得上張皇后,況且張皇后當時並沒有被殺死,而只是被軟禁了起來,不過這和被殺死也沒有什麼不同,大約李輔國還是想給唐肅宗最後的體面的,所以不忍心讓唐肅宗看著自己的皇后被殺。但即便如此,唐肅宗還是因為這場宮變一命嗚呼了。說到底還都是唐肅宗自己惹的禍端。

    當初武惠妃一番籌謀,原本是想扳倒太子李瑛然後讓自己的兒子李瑁做太子,但是在李瑛等李隆基的三個兒子都被武惠妃折騰死後,武惠妃自己也被嚇死,而且李瑁不僅沒有得到太子之位,反而自己的嬌妻楊玉環也成了父親的貴妃。這倒是便宜了李隆基的第三子李亨。737年,李亨坐上了太子之位,這個位置並不好做,李亨戰戰兢兢又小心翼翼了近20年。

    李亨的婚姻也是一波三折,太子妃韋氏和杜良娣的家族先後涉案,最終,李亨與兩人離婚。之後娶了表妹張氏,也就是後來的張良娣。張良娣的祖母是李隆基的姨母,曾將李隆基撫養成人,所以張家備受恩寵。張良娣很快就在753年生下了第一個兒子李佋。

    755年的冬天,安祿山以范陽為根據地起兵造反,很快就攻下了洛陽,更在潼關打敗了哥舒翰,756年的六月,長安岌岌可危,唐玄宗無心拯救大唐河山,反而趁著夜色出逃了,帶著楊貴妃和楊國忠等人,以及幾千名護衛,當時張良娣和李亨也在其中。

    當他們走到的馬嵬驛的時候發生了著名的馬嵬兵變。唐玄宗和太子李亨向著相反的地方而去,唐玄宗繼續南下四川,而李亨帶著張良娣、李輔國以及兩千士兵北上靈武,當時的張良娣已經懷孕,但是曾經嬌貴無比的張良娣卻總是保護著自己的丈夫,走在他的前面,為他阻擋可能的危險,甚至在生下李侗的第三天,就開始為戰士們縫補衣服。

    那時候的兩個人確實共患難了很長時間,李亨在李輔國的輔佐下於靈武僭越稱帝,即唐肅宗,張良娣為淑妃。之後,廣平王李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統領郭子儀和李光弼開始收復兩京。李亨繼位後很是寵信宦官李輔國和張淑妃,後來這兩人勾結在一起,在李輔國的幫助下,張淑妃在767年的四月被冊封為皇后。

    兩京收復後,唐肅宗放棄一鼓作氣平定叛亂的正確建議,回到長安,並將遠在四川的太上皇唐玄宗接回。回到長安之後,各種矛盾開始凸顯,張皇后對權力很是執著,她和李輔國聯合,大肆干涉朝政,剷除異己,建寧王李倓就是被兩人設計害死的,而唐肅宗也漸漸和張皇后離了心,但也只是離心,並沒有想過廢后,而且唐肅宗也離不開張皇后和李輔國。

    而張皇后看著一直病怏怏的唐肅宗,開始有了易儲的心思,當時的太子是唐肅宗的長子李豫(即李俶,成為太子後改名為李豫),張皇后和李豫素來不和,遂想廢掉太子,然後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但是張皇后的第一個兒子李佋在760年就夭折了,當時剛剛八歲,而第二個兒子李侗只有六歲,在這件事上,張皇后和李輔國有了矛盾,李輔國並不主張廢太子,而且唐肅宗也不願意立這麼小的兒子為太子。

    762年,李侗也夭折了,張皇后又想到了立唐肅宗的第二子李係為太子。四月,唐肅宗病重,眼看已經快不行了,張皇后聯合朱輝光、馬英俊、啖廷瑤、陳仙甫等人準備謀害李豫然後立李係為太子,張皇后矯詔讓李豫進攻侍疾,並帶著200人準備在宮中發動兵變捕殺李豫。

    但是當時的宦官程元振和李輔國已經提前知道了張皇后的謀劃,設兵在凌霄門候著李豫,然後護送李豫到了飛龍廄,緊接著李輔國出兵在三殿逮捕了李系,朱輝光等人,張皇后也被幽禁在別殿。

    唐肅宗驚聞政變,急火攻心,一命嗚呼。李輔國等人擁立李豫繼位,即唐代宗。張皇后隨即被賜死。

  • 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被殺的是張皇后,她在李亨還是太子時被選為良娣,因此又被稱為張良娣(以下我們就一直稱呼她“張良娣”)。

    (張良娣劇照)

    張良娣出身於世宦大家,容貌豔麗,身材豐腴,且極為伶俐善言,因此得唐肅宗李亨專寵。然而太監李輔國殺她時,李亨為何不阻止呢?

    一、患難夫妻。

    張良娣嫁給李亨,是唐玄宗的主意。

    在張良娣之前,李亨已經離過兩次婚了,一次是太子妃韋氏,一次是杜良娣。倒不是李亨和她們感情不好,而是她們的家人被誣告說有謀反之嫌,李亨為了不受牽連,於是和她們斷絕了夫妻關係。

    李亨這樣做,也有苦衷。因為奸臣李林甫深得唐玄宗寵信,正是他的誣告,讓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被唐玄宗賜死。

    李亨白撿了個太子之位,卻並不高興。畢竟李林甫初意並非是支援他做太子,所以他活得戰戰兢兢,擔心隨時會步入李瑛的後塵。

    張良娣是個聰明人,她為了保護李亨和自己,一方面不讓李亨和大臣有往來,另一方面事事親為,不留侍女僕人在身邊,以免被李林甫抓住把柄。因此,就連做飯煮茶這樣事,都是她自己來做。

    (李亨劇照)

    二、染指朝政想做武則天。

    好不容易熬到李林甫病逝,張良娣和李亨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卻又趕上了安史之亂。

    在逃亡的路程中,有孕在身的張良娣,一刻不離李亨左右,時刻保護著他。

    當時一些吏民紛紛請求李亨收復長安,李亨卻一直猶豫不決。還是張良娣勸諫,才讓李亨下定決心,與唐玄宗就此別過,轉道靈武,並登基稱帝,遙奉玄宗為太上皇。

    李亨收復長安後,立刻把跟著他吃了不少苦的張良娣封為皇后,不久,張良娣先後給李亨生下二子李召和李侗。

    李亨做皇帝后,有三寵:一是大將郭子儀,二是太監李輔國,三是與他共患難的張良娣。

    由於李亨體弱多病,郭子儀又常年在外,所以朝中事務,多交給張良娣和李輔國打理。

    張良娣是個權力慾很強的女人。自從染指朝政後,便有心想做第二個武則天。她勾結李輔國,不光在朝中重要的職位上安插心腹,還為了得到更多的權力,對大臣們旁敲側擊,想讓他們聯名上疏,請求李亨給她加尊號。

    李亨本是個沒有主見的人。經不起張良娣纏磨,本想依從她。卻有忠臣諫言說唐朝以來,除了韋皇后曾加過尊號,再無二人。李亨驚得冷汗直流,害怕自己會成為第二個唐中宗。恰逢此時又出現了月食,於是李亨便以天神警示為由,沒有答應張良娣。

    (李輔國劇照)

    三、盟友反目。

    既然得不到更多的權力,張良娣便打起了太子之位的主意。

    當時太子李俶不光是長子,還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有大功。再加上他賢明,因此深得李亨器重。

    張良娣沒少給李亨吹枕頭風,希望他能廢黜李俶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但讓她萬萬沒想到,她兩個兒子都沒活幾年,便夭折了。

    張良娣並沒因此消停,她變本加厲地誣陷李俶。然而此時,李俶由於常年領兵在外,又有郭子儀等老將擁護,因此絕不是她三言兩語就能被廢黜的。

    張良娣眼見李亨的身體每況愈下,已經臥床不起。她擔心李俶繼位後,她必會招到打擊報復,所以她便想立李亨第二子李係為太子。

    為了能早日讓李系成為太子,她矯詔讓李俶進宮。同時又讓平日依附於她的一眾人埋伏在大殿內,準備等李俶入殿後,將他誅殺。

    然而,一向和張良娣內外勾結的李輔國,有了自己的小算盤。老奸巨滑的李輔國認為,如果能救下李俶,他必在李俶繼位後,保平安富貴。所以他增兵在凌霄門攔截李俶,並把他保護起來。隨後,李輔國率領近衛軍衝進大殿,將埋伏的一眾人等誅殺殆盡。

    四、最後的輓歌。

    然而,李輔國提著刀徑直闖了進來,絲毫不顧病榻上已氣若游絲的李亨,直拽著張良娣的頭髮拖了出去。

    李亨眼睜睜看著這一幕,早已嚇得膽裂魂飛。

    不一會兒,又聽到門外響起一聲女人的慘叫,頓時昏死了過去。

    是夜,在位僅6年的李亨便一命嗚呼,卒年52歲。

    (參考史料:《新唐書》《舊唐書》)

  • 9 # 奕天讀歷史

    唐肅宗李亨、肅宗張皇后、大太監李輔國、太子李豫(即後來的唐代宗),四個人聚在一起,就是一場宮斗大戲的四大主角。

    只不過呢,大戲的結局是,唐肅宗被嚇死了,張皇后被囚禁死了,李豫當上了皇帝,之後又除掉了大太監李輔國。

    先說李亨,人生那個坎坷呀。李亨還在他媽楊良媛的肚中之時,就差點被他爹唐玄宗李隆基,一劑打胎藥給幹掉。估計李亨是還沒出生就被嚇到了,所以,李亨“早衰”。不過呢,這卻得到了玄宗李隆基的關懷。玄宗讓高力士選了三個掖庭的宮女去伺候李亨,其中一個宮女吳氏為李亨誕下了一子,即後來的代宗李豫。

    玄宗寵愛的武惠妃害死了玄宗的太子李瑛和另外兩個兒子,李亨漁翁得利,陰差陽錯成了太子。當然,太子位不是那麼好坐的,在李亨苦苦支撐之時,爆發了“安史之亂”。

    太監李輔國閃亮登場。

    李輔國相貌醜陋,直到40歲,還是一名不起眼的太監。好在李輔國讀過一點書,而且做事認真,就被原本低調,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李亨看中,招進了東宮。

    安史之亂時,玄宗出逃,李輔國也陪同太子李亨一起跟隨肅宗前往蜀川避難。一眾人行至馬嵬驛之時,李輔國說服了太子李亨發動兵變,又去找禁軍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說服陳玄禮,一同發動兵變,擁立李亨登基。

    震驚吧,原來唐朝最厲害的太監並非高力士,而是李輔國,最後官職宰相的李輔國。李輔國僅憑一人之力,挽救了處於危難之中的大唐王朝。

    原本李輔國跟陳玄禮商量好,殺死楊氏一族,並擁立李亨為帝,尊玄宗為太上皇,只是陳玄禮突然變卦了。在殺死楊國忠,處死楊貴妃之後,陳玄禮護送玄宗去了蜀川。

    沒有了軍隊的支援,李輔國被迫只能陪同李亨遠走大漠尋求幫助。

    此時的李輔國,對李亨忠心耿耿,生活上照顧的更是無微不至,一路到了甘肅平涼。李輔國又獨自跑去龍武,說服了後來的大唐宰相杜鴻漸等人,讓他們一起擁立李亨為帝,並遙尊玄宗為太上皇。

    新帝李亨在龍武登基,召集天下兵馬,平定了安史之亂。

    肅宗李亨回到了長安,玄宗也回到了長安,但是李亨早衰,病了。李輔國在李亨生病期間,夥同李亨的張皇后,將高力士流放嶺南,將陳玄禮貶為庶民,又將玄宗李隆基搬到了幾近荒廢的太極宮居住,隨後玄宗在憂鬱中病逝。

    李輔國幫肅宗除去了心頭之患,讓肅宗坐穩了皇位,自然得到了應有的報答,大力表揚,升職加薪。李亨還專門賜婚李輔國,將已故禮部侍郎的侄女嫁給了李輔國為妻。李輔國從此成了唐朝的中興大臣,權傾朝野。官員的升遷任免,奏摺批閱都是李輔國說的算。李輔國還將禁軍掌握在自己手中,誰敢反對他,就鎮壓誰。

    原本張皇后和李輔國是一夥的,曾共同對付過玄宗。張皇后得寵,也有了自己的野心,就想廢掉太子李豫,除去建寧王李倓,然後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儲。張皇后就聯合李輔國,陷害殺死了建寧王李倓。只是“張後生二子,興王佋、定王侗。興王早薨,侗又孩幼,故儲位獲安。”李豫的太子位算是暫時保住了。

    兩個合夥做壞事的人,在一起時間久了也會產生嫌隙,張皇后開始厭惡李輔國了。她就跑去找到太子李豫,商議殺掉李輔國。李豫不許,於是,張皇后決定自己動手除掉所有人。

    肅宗病重,張皇后就找到了肅宗的次子越王李系共謀,準備先殺李豫,再殺李輔國,立李係為帝。張皇后矯詔讓太子李豫入宮,準備殺掉李豫。飛龍副使程元振得到了張皇后的密謀,就通知了李輔國。

    禁軍可是掌握在李輔國手中,李大太監讓程元振帶人衝進皇宮,一頓砍殺,殺死了越王李系,兗王李僩,幽禁了張皇后。

    此時,肅宗在做什麼呢?躺在病床上呢,聽聞了宮變,“俄而肅宗崩,太子監國,遂移後於別殿,幽崩。”肅宗李亨被嚇死了,李豫以太子的身份監國了,而張皇后被幽禁於別殿,也死了。

    肅宗先死,然後張皇后才死了,肅宗想做點什麼,也無能為力了。

    李輔國對肅宗、代宗父子兩代都有擁立之功呀,由此也日漸驕橫,終於因為出言不遜,得罪了代宗李豫,讓李豫起了殺心。李豫一面尊李輔國為“尚父”,晉封博陸君王,一面提拔程元振和藥子昂,奪了李輔國的兵權。

    據說,代宗派人刺殺了李輔國,割下了李輔國的頭顱,最後李輔國是以木首代替下葬的。

    功高震主,還不知自斂,那麼下場基本上都一樣了,李輔國也沒能例外。

  • 10 # 趣觀歷史

    謝邀。關於題主的這個問題,子淵之前也非常感興趣,還特意翻閱了相關史料。簡單地說,這是由於事發突然,李亨瞬間慌了手腳,感覺自己生命都受到了威脅,哪裡還顧得上皇后呢?不過李輔國之所以要殺皇后並且還能夠成功,這也是有其緣由的。事情的來龍去脈,且聽子淵為君道來。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宦官之禍”最為嚴重的三個朝代分別是東漢、唐朝和明朝,宦官亂政也是這三個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不過東漢宦官雖然囂張跋扈,但他們經常受到外戚制約,也略有收斂;明朝宦官亂政雖肆無忌憚,如劉瑾、魏忠賢等奸佞宦官動輒亂殺忠臣、誤國誤民,但他們對皇帝卻保持著高度敬畏,最終也都被新君解決。由此看來,漢、明兩朝宦官終究只是皇帝手中的工具,然而唐朝宦官卻與之不同,他們權傾朝野,甚至能夠行廢立之權,其中尤以李輔國權勢最大,因為李輔國不僅剿殺了反抗他的皇子,還嚇死了皇帝唐肅宗。

    ▲唐肅宗李亨劇照

    李輔國,唐朝中期權宦,也是唐朝第一個當上宰相的宦官。唐玄宗時期,李輔國入宮為宦,本名李靜忠,原是主管宮廷馬匹簿籍的一個小官,後因盡心侍奉李亨而成為其心腹,後又擁立其登基稱帝。肅宗於靈武即位後,念其恩德,便賜名“護國”(後又改名“輔國”),加封其為元帥府行軍司馬,將大唐軍政事宜委託於他。一時之間,李輔國身居高位、權傾朝野,然而李輔國又是一個無才無德之人,掌權不久就將整個唐朝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到後來,李輔國甚至要求朝臣將所奏之事先經他手才能轉呈肅宗。

    ▲太監李輔國劇照

    為更準確地瞭解朝中大臣動向,李輔國還派遣專人負責監督官吏們的一舉一動,對不順從他的官員加以嚴厲打擊。李輔國還根據自己的好惡處治全國訟案,甚至以皇意相標榜;地方上的節度使也是李輔國一手委派,最終唐朝政局被其一手把握,就連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見唐肅宗都要經過他的安排,肅宗詔書也需李輔國署名才能施行,群臣對此不敢提出任何意見。到最後,李唐宗室對李輔國也以“五郎”尊之,宰相李揆更是稱李輔國為“五父”。

    ▲唐朝官員塑像

    對於李輔國的亂政行為,宗室子弟李峴多次舉報給唐肅宗,可惜在李輔國操縱下,唐肅宗沒有任何辦法,只得把李峴貶出京城以平息李輔國的怒火。李輔國一手遮天后,企圖做唐朝的首任宦官宰相,此舉遭到宰相蕭華激烈反對。懷恨在心的李輔國於是多次在肅宗面前誣陷蕭華,並威逼皇帝用其親信元載取代蕭華相位,並最終將蕭華逐出京城。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四月,玄宗病逝,肅宗傷心悲慟之下也罹患重病,接連數月不能處理政事,遂命太子監國,大唐政局頓時波雲詭譎。張皇后懼太子“功高難制”,便暗中把越王李系召至宮中,陰謀廢立太子。為此她還特意召見了太子李豫,說到:“李輔國久掌禁兵,權柄過大。眼下陛下病危,未免其勾結程元振等人陰謀作亂,必須立刻誅殺。”李豫流淚而言:“父皇病重,此事不宜向其奏告,若我等自行誅殺李輔國,父皇必定震驚,恐不利其病情,此事還是暫緩再言。”

    ▲《舊唐書》清代刻本

    見李豫這麼不識趣,張皇后與越王李系立馬從內廷太監中挑選了200多名強健者,發給兵器後準備動手謀反。誰知太監中有人秘密將此情報告知了李輔國,於是李輔國、程元振等人便帶著手下黨徒到凌宵門,正遇太子要進宮探望肅宗,李輔國謊稱宮中有變,阻止了太子入宮,在將太子劫持進飛龍殿監視起來後,李輔國假傳太子命令,調禁兵入宮將李系、段恆俊等人抓住,隨後誅殺。

    ▲張皇后劇照

    得知政變失敗,張皇后急忙逃入肅宗寢宮避難。李輔國帶兵追入寢宮後,逼張皇后出宮,張皇后不從,哀求肅宗救命。唐肅宗受此驚嚇,一時竟然說不上話來,李輔國乘機將張皇后拖出宮亂棍打死,肅宗本人也因受驚嚇過度駕崩於長生殿。就這樣,唐肅宗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個被亂政宦官嚇死的皇帝,唐朝宦官之猖獗由此亦可見一斑。

    參考文獻:

    《舊唐書》《資治通鑑·唐紀》

  • 11 # 我是趙帥鍋

    唐肅宗李亨先後有過二個皇后,第一個是他原先的太子妃韋氏,後因受哥哥韋堅的牽連,被迫與李亨離婚,此後韋氏遂削髮出家,住在禁中的佛舍中,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後的第二年去世。

    李亨的第二個皇后,就是後來被李輔國殺死的張氏,她在李亨為太子時,被納為良娣,頗得寵愛。李亨即位後,冊為淑妃。韋氏病逝後的第二年,才被正式冊立為皇后。 張皇后由於受到唐肅宗的寵愛,又頗有政治野心,所以在肅宗晚年,她開始頻繁干預政事,並儼然成為一股強大的外戚勢力。

    當時,在唐肅宗去世之間,大唐帝國的政壇,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四股勢力。 第一個勢力,自然是太子李豫,也就是後來的唐代宗,他作為肅宗的長子,又是大唐合法的皇太子,所以在唐肅宗死後,他自然覺得大唐帝國應該由他說了算。

    第二股勢力,就是張皇后,他從唐肅宗晚年開始,就一直和唐肅宗共同執掌朝廷政權,而張皇后本人也是野心勃勃,加上有武則天的榜樣,所以在唐肅宗死後,她自然覺得,自己只要再努把力,就有可能更上一層樓。

    第四股勢力,則是越王李系,它是唐肅宗的二兒子,在唐肅宗生前,為制約太子李豫的太子黨,肅宗對李系是格外照顧,讓他全權統領大唐帝國的軍隊南征北戰,當時的李系,不僅是天下兵馬大元帥,還全權節制郭子儀、李光弼等眾多節度使。可以說,當時的李系,就類似大唐初期的秦王李世民。

    當時,這些人都想趁機掌握大唐帝國的最高權力,所以在唐肅宗剛病危時,他們之間就開始大打出手。首先是張皇后和李輔國各自想把對方清理出局,因為他們雙方都是各自擴張權力的最大絆腳石。在這種背景下,張皇后就告訴太子李豫,說是李輔國想殺他。當然,李輔國也跑來告訴太子李豫,說是張皇后想殺他。

    對於太子李豫來說,他該相信誰的話呢?事實上,基於李豫的利益,他誰都不會真正相信。但是,總的來說,大唐從高祖建國以來,還從沒有出現過太監篡位的現象。但是,太后和皇后想篡位的事情,卻連著出現過好幾次。所以,李豫最終選擇和李輔國聯手。

    張皇后一看太子李豫不肯和自己合作,她為和李輔國繼續對抗,就主動找上越王李系,希望他能夠站出來當第二個李世民。對於越王李系來說,因為有李世民的成功經驗,他自然會有意無意往這方面去想。所以兩人很快一拍即合,並且當即決定再次發動玄武門之變。

    於是,張皇后假借唐肅宗的名義,釋出詔書讓太子進宮,而越王李系則在宮門口提前埋伏好軍隊,只待太子一進宮門,士兵們就衝出來將太子斬殺。然後他們再拿著太子的人頭進宮逼唐肅宗更換太子和退位。

    但遺憾的是,張皇后和越王李系的這個計劃,被人偷偷告訴了李輔國和宰相程元振,於是他倆當晚直接帶領禁軍在宮門口等候太子,越王李系計程車兵眼看形勢不對,很快便四處逃散,而太子李豫趁機將張皇后和越王的勢力一網打盡,並將他們倆也給活捉住。

    接著,太子李豫才進宮面見病床上的唐肅宗,告訴他這個訊息,而肅宗在聽聞這個訊息後,當晚就因病情惡化而去世。第二天,太子李豫在太監李輔國和宰相程元振的擁護下,正式登基為帝,即唐代宗。隨後,秉承斬草要除根的慣例,在李輔國的建議下,代宗下令將張皇后和越王全部處死。

  • 12 # 江湖小曉生

    李輔國不僅僅是一位普通的太監,他還是唐朝歷史上第一位宰相太監,甚至被封為君王。他不僅殺掉了皇后,還嚇死了唐肅宗。為何宦官李輔國能夠有如此大的神通呢?

    李輔國輔佐唐肅宗李亨登基,深得李亨信任。

    要說李輔國過去還是有些功勞的,當時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帶著一大幫子人說是要逃到四川避難。但是中原戰事也需要有人主持,所以太子李亨主動請命,離開唐玄宗前往靈武。

    當時他所帶走的就有李輔國,李輔國在靈武慫恿李亨主動登基,這是一件大功勞。因為除了李亨以外,其他幾位散落在民間的皇子也想捷足先登。

    李亨登基以後,得到了節度使郭子儀的支援,從而站穩了腳跟。不過相對於郭子儀來說,李亨更加信任李輔國。因為李輔國相當於他的內臣,一直都在為李亨的私事著想。而郭子儀等猛將,那是大唐的將領,所考慮的永遠是大唐的興衰。

    宰臣百司,不時奏事,皆因輔國上決。常在銀臺門受事,置察事子數十人,官吏有小過,無不伺知,即加推訊。府縣按鞫,三司制獄,必詣輔國取決,隨意區分,皆稱制敕,無敢異議者。每出則甲士數百人衛從。中貴人不敢呼其官,但呼五郎。---《舊唐書》

    為什麼宦官總是能夠當權,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這裡。所以李輔國被唐肅宗一再提拔,奈何他只是一個太監,所以再怎麼提拔,官爵是上不來了。

    等到安史之亂被平定以後,李輔國便成了權傾朝野的大宦官,唐肅宗念他一直為自己著想,所以將軍政大權基本上都交給了李輔國來打理,從此朝廷上下便都要聽從李輔國的調遣。

    最嚴重的時候,皇帝的任何一封詔書,都必須要有李輔國的簽字,才能發出去,而且大臣們的奏章也必須要先經過李輔國的批閱才能轉交給唐肅宗。

    李輔國成為帝國第一任宦官宰相,掌握天下節度使任命權。

    李輔國是比較會折騰的人,他前期透過對唐肅宗的一片真心,獲得了唐肅宗的信任,從而能夠權傾朝野。但是這種權力能夠維持多久呢?如果唐肅宗病死了,那自己的地位是否就會一落千丈了呢?

    宰相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職位,一個太監有什麼資格能做?即使李輔國是權傾朝野的權臣,也不可以登上宰相的大位。

    肅宗密謂宰臣蕭華曰:“輔國欲帶平章事,卿等欲有章薦,信乎?”華不對。問裴冕,曰:“初無此事,吾臂可截,宰相不可得也。”華復入奏,上喜曰:“冕固堪大用。”輔國銜之。寶應元年四月,肅宗寢疾,宰臣等不可謁見,輔國誣奏華專權,請黜之。上不許,輔國固請不已。乃罷華知政事,守禮部尚書。及帝崩,華竟被斥逐。---《舊唐書》

    李輔國為了報復蕭華,立刻在唐肅宗身邊說蕭華的壞話,最終唐肅宗將蕭華趕了出去。李輔國不僅成了唐王朝的宰相,而且對節度使有任命權。

    節度使是唐朝最心痛的地方,雖然河朔各路節度使並不聽從唐王朝的號令,但是江南各地節度使還是受到唐王朝節制的。這些節度使也不像河朔節度使那樣,可以世襲,所以是唐王朝來任命的。

    節度使的任命權落在了李輔國手裡,那他培植自己黨羽的機會可就多了很多。也正是利用這段時間,他穩定了自己在唐王朝中的地位,就算是唐肅宗對他不滿,也不能把他怎麼樣了。

    李輔國發動政變,殺害皇后嚇死唐肅宗。

    唐玄宗的去世,對唐肅宗的打擊還是比較大的,所以他也一病不起。這個時候宮中的事務都是張皇后在打理,這位張皇后一直不喜歡太子李豫,所以想要廢掉太子,改立越王李係為太子。

    這個時候張皇后為了試探李豫,就把李豫叫到宮中,說李輔國這個人飛揚跋扈,手握重兵,必須要滅了。李豫又不是傻瓜,一個張皇后,手裡無病無權,拿什麼跟權傾朝野的李輔國鬥呢?

    所以李豫假借唐肅宗病重的原因,不宜大動干戈,所以拒絕了這件事。張皇后無奈之下只好自己動手,她剛準備好兩百多親兵,這個訊息就被李輔國給知道了。

    李輔國當機立斷,立刻帶著大軍衝入皇宮,揚言要清君側。張皇后發了瘋似的躲到了唐肅宗李亨身邊,希望李亨能夠救他一命。

    李亨當時病重,哪裡想到會發生這檔子事,所以氣急敗壞,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這個時候李輔國已經帶人衝進了唐肅宗的住處,他們抓到了張皇后當場給打死了。可能是認為李輔國要造反,唐肅宗驚恐不已,結果被李輔國給活活嚇死了。這也是唐朝第一個被嚇死的皇帝。

    結局:李輔國對唐代宗有擁立之功,卻被唐代宗誅殺。

    唐肅宗死後,唐代宗李豫上臺。李豫不是傻瓜,他知道李輔國是一個飛揚跋扈之人,而且手握重兵,不能輕易消滅。

    所以李豫剛上臺還是處處都順著李輔國,畢竟自己能夠當上皇帝,跟李輔國的相助是脫不了干係的。結果李輔國卻越來越猖狂,他直接告訴唐代宗,宮裡的事情由皇帝來做主,這宮外的事情那就由他自己來做主了。

    程元振欲奪其權,請上漸加禁制,乘其有間,乃罷輔國判元帥行軍事,其閒廄已下使名,並分授諸貴,仍移居外。輔國始懼,茫然失據。詔進封博陸王,罷中書令,許朝朔望。輔國欲入中書修謝表,閽吏止之曰:“尚父罷相,不合復入此門。”乃氣憤而言曰:“老奴死罪,事朗君不了,請於地下事先帝。”上猶優詔答之。十月十八日夜,盜入輔國第,殺輔國,攜首臂而去。詔刻木首葬之,仍贈太傅。---《舊唐書》

    這件事李豫表面上不惱怒,可是憤怒的心情已經達到了極點。但是跟李輔國硬碰硬是不現實的,李豫沒這麼大的本事。所以李豫選擇曲線救國,他表面上尊奉李輔國為尚父,相當於周武王和姜子牙的關係。

    背地裡卻開始找人逐漸奪取了禁軍的軍權,得到軍權以後,不等李輔國反應過來,就立刻晉封李輔國為博陸郡王。在太監裡,李輔國也算是最牛的一個了,做了宰相又被封王,天下哪裡還有第二個呢?

    可是李輔國忘記了一點,他被封王以後,實權官職也緊跟著被唐代宗奪走了。沒有實權官職的李輔國,終究還是被唐肅宗給暗殺了。不過唐代宗為了安撫李輔國的舊部,依舊給予了李復國厚葬,追贈他為太師,表示不會追究那些跟他同謀的人。

    參考資料:《舊唐書》

  • 13 # 希望星晨58298869

    請允許我糾正一個錯誤,李亨駕崩時,張皇后還活著,所以,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太監殺死自己的皇后。以前,張皇后和李輔國聯手把控朝政,處於同一陣營,但肅宗病重後,為了各自的利益,二人分道揚鑣,張皇后想廢舊(太子李豫)立新(越王李系),而李輔國則支援太子李豫。

    身為太子李亨乘“安史之亂”禍起,於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在靈武即位,是為肅宗,他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張良娣也被冊立為皇后,李輔國因擁戴有功,被賜名“護國”(又改名“輔國”),且獲得了很大的權力。張皇后和李輔國都熱衷權力,肅宗稱帝后,兩人一內一外配合默契,大肆打壓異己,逐步掌控了朝廷大權。

    肅宗的第三子李倓曾多次向唐肅宗揭露李、張二人狼狽為奸、擾亂朝綱的罪狀,肅宗就是不信;反而被二人誣陷他想謀害自己的哥哥——太子李豫,肅宗不問青紅皂白,賜死了李倓。之後,張害怕李豫繼位後自己會失勢,於是四處活動想廢掉太子後改立自己的兒子,但她的兒子李侗太過年幼,因而未能成功;

    寶應元年(762年)四月,肅宗病重,傳命太子李豫監國,張皇后和李輔國矛盾總爆發:張加快了廢除太子的計劃,而李輔國則積極向太子李豫靠攏,因而二人勢同水火,不共戴天。張皇后與越王李系在宮中暗伏二百餘名刀斧手,待太子李豫進宮後除掉對方;結果被程元振知悉後轉告了李輔國,李輔國立即發兵保護太子,自己親率左右直闖皇宮,囚禁了越王李系、內官馬英俊等,又當著李亨的面逮捕了張皇后,並軟禁於“別殿”。因受此事件驚嚇,唐肅宗李亨當晚病逝,時年52歲;次日,太子李豫繼位;唐代宗廢張皇后為庶人,不久之後,悔恨交加的張皇后被幽閉而死,就是說李亨比張皇后先死,張皇后死時李亨看不到。

  • 14 # 澳古說歷史

    這位皇后就是肅宗廢后張皇后。

    不過題主所問的問題有2點錯誤。其一李亨死在張皇后之前,所以他是絕對看不到張皇后被殺的。其二張皇后並非是李輔國所殺乃是被唐代宗下令所殺,《新唐書.后妃列傳》載:“代宗已立,群臣白帝請廢為庶人,殺之”。

    當然張皇后雖不是李輔國直接殺害的,但是她的死卻是與李輔國有著莫大的干係。

    李輔國,唐中期最有權勢的宦官,也是第一個封王拜相的宦官,代宗時期官至司空兼中書,爵博陸郡王。

    公元756年,李輔國因擁戴原為太子的李亨稱帝有功,他被拜為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始初掌兵權。公元757年,安史之亂初定,李亨返回長安,李輔國官升開府儀同三司,爵封郕國公,同時被肅宗賦予監察百官之權。

    之後在肅宗的越發器重下,李輔國逐漸掌控住了朝政大權,當時天下大事幾乎全由他一人決定,百官所奏之事都需要他的批准才能傳到肅宗的手中,肅宗下達全國的詔書也只有得到他的署名才能施行。

    且在當時,李輔國為了牢牢控制住百官,他還專門讓幾十人去監視著官員的一舉一動,而一旦發現有官員對他有任何的不敬之處,這個官員就會被無情的打壓,而因肅宗的信任,這個官員往往李輔國想怎麼處置就能怎麼處置。

    憑藉著這等權勢,百官皆不敢對其有任何的不敬之處,就連當時的宰相李揆都獻媚的要喊他“五父”,同時就算是皇族中人也大多不敢對他幹嘛,連他名字都不敢直呼,只敢尊其為“五郎”。

    可以說正是因為唐肅宗的縱容,唐朝的軍政大權被李輔國全部掌控,上至中央的宰相之職,下至地方的節度使,都由李輔國一手委派。也就是如此,唐肅宗臨死前,唐朝就因他發生了一場“宮廷政變”。

    這場“宮廷政變”發生在公元762年,事件的主角其一就是李輔國,另一個就是張皇后。

    張皇后出身於名門世家,她的姐姐就是唐玄宗的母親昭成皇太后。最初張皇后還算是一個賢惠女子,只是當了皇后,經歷了宮廷的爾虞我詐後,她開始變得狡黠刻薄,開始變得視權如命。為了掌控權力,她與李輔國狼狽為奸,一手操控朝政大權。

    但是就算是張皇后已經掌控住後宮大權,乃至是朝政大權,她依然不滿足,她想做另外一個韋后,為此她努力的經營著自己的勢力,準備在合適的時機對自己掌權最大的阻礙李輔國和太子李豫動手。

    公元762年,肅宗病危,張皇后覺得時機已到,她聯合越王李系在宮中組織了二百餘兵士,準備在李輔國入宮後,動手殺掉他,然後趁機廢掉太子李豫,擁立越王李係為帝。當然這個計劃最終被李輔國知曉,李輔國先下手為強,派兵將越王、張皇后捉拿,而後越王被殺,張皇后先是被貶為庶人後被幽禁,之後被代宗賜死。

    可以說張皇后雖是代宗下令賜死的 ,但是確是李輔國直接捉拿的,所以李輔國也是間接造成張皇后的死。當然,張皇后也是死有餘辜,妄圖廢掉太子,改立新君,這等事情等同於謀反,若不是她是肅宗的妻子,恐怕早就被凌遲處死了。

    所以我想即使是肅宗還在,他也不會保他,可能會做的就是留她一命,關在冷宮直接老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複合的感情會不會真的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