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
2 # 賣山灰翁
這兩個稱呼基本上都是港臺的叫法,閩粵偶爾也有。凱子指男的,馬子指女的。
凱子其實是呆子的轉音。一個戀愛中的男人就象呆子一樣,而繁體字的呆子是“獃子”,這個“獃”和凱的繁體字“凱”很像,再有一個,港臺、閩粵的發音本身就有很重的地方口音,“獃、凱”混讀,時間長了,凱子就成了戀愛中傻男人的代名詞了,既然是傻男人,無論戀愛不戀愛,反正只要是傻男人,就都可以叫凱子了。
馬子和一個成語“心不在焉”有關,這同樣是港臺、閩粵的叫法,在許多地方,都不叫“心不在焉”,而叫“心不在馬”,應該是因為繁體字的“馬”和“焉”很像導致的錯讀。既然是心不在馬了,那能在什麼呢?那就可能在牛啊,哦,你的心在“妞”呀。所以有“心不在馬而在妞”的調侃說法。時間長了,“妞”就變成了“馬子”。
當然,這些都是調侃的叫法,多少有點貶義,北方人很少這麼叫。
在港臺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馬子”和“凱子”兩個詞,對於很多人來說除了知道一個是針對女性,一個是針對男性以外,其他可能就一無所知了!其實這兩個詞的來歷可是相當豐富,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馬子”二字可謂歷史悠久,隨著時代變遷,語意變化巨大!1、隋唐時期“馬子”意為“馬伕”!
馬子二字最早以口語的形式出現在漢譯佛典中,“馬子”即馬伕,尤其唐朝以至五代十國時代,這個用法已經相當普遍,比如在吐魯番出土的文書中就曾經有:“馬子郭氏生久被重病,困……補馬子”的記載!
2、到了宋代“馬子”意為“馬桶”!
歐陽修《歸田錄》卷二中有這麼一段:燕王好坐木馬子,坐則不下,或飢則便就其上飲食,往往乘興奏樂於前,酣飲終日。這裡的“馬子”或“木馬子”指的就是馬桶!
馬子代指馬桶還有一段曲折的經歷:
其實從漢代開始,那個時候的馬桶被稱作是“虎子”,之所以稱為虎子,跟當時的飛將軍李廣息息相關,據說那時候李廣相當神勇,有一次彎弓搭箭,射死一隻老虎,走近觀察卻才發現原來是一隻石虎,但是射中的箭卻深陷其中,可見李廣的勇猛!後來李廣命人,仿照石虎的形狀製作了小便器,每天對著石虎小便,以示對老虎的不屑,並把這種小便器稱為虎子!
到了唐代,因為皇帝當中有一個叫“李虎”,再用虎子的稱呼,正好犯忌諱,所以當時就把虎子改為了“獸子”或“馬子”!這就是馬子的由來!
3、馬子與女人的關係!
語言學家竺家寧曾指出,“馬子”有三義:一是指養馬的人,即馬伕;二是指“馬”本身;三是指女朋友,尤其指臨時女朋友。認為第二義由第一義引申而來,第三義與第二義之間沒有內在聯絡,二者是“同形詞”關係。
龍潛庵(1985)說:“薛福成《庸庵筆記》稱月經布為‘騎馬布’……蓋以騎、坐喻之(溺器稱馬子、馬桶亦此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古代至今之所以有些人把馬比喻成女人、女孩子,其實就是借用了騎馬的說法,來顯示男人對女人的優越感甚至是控制慾,其實本身就是一種貶義和對女性的不尊重,由此延伸開來,所謂的“釣馬子”或者“泡馬子”也都是對女性的侮辱性用詞,切不可盲目的模仿照搬!
二、凱子一詞是閩南話,專用來描述傻乎乎的男生!凱子源自閩南話,本意為“傻子”,現專指被女人騙了錢財又沒討到好處的男人。早年經由臺灣人配音的港臺影視作品傳入內地。
比如現在某些網路女主播,搔首弄姿,博取眾人歡心,於是就會有那些傻的冒泡的男人,為她們大量的刷禮物,那麼這裡的網路女主播其實就是在釣凱子!但是諷刺的是,很多的人被耍了,被騙了,卻依然感覺自己這樣做沒毛筆,覺得自己心甘情願,這就讓人無語了!
當然,隨著語意的進化,凱子一詞也是在不斷的豐富變化,比如現在很多女孩比較喜歡有安全感的,看上去傻的冒泡,但是對自己很貼心的男人,往往她們也會把這樣的男人稱為凱子,這就屬於另一層含義了!
怎麼樣,瞭解了釣馬子與釣凱子的來歷以後,現在知道該如何看待這兩個詞了吧?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有太多的東西懂得我們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