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哥話娛樂

    遭遇奇襲,是華晨宇和劉柏辛的雙贏

    節目裡的確為劉柏辛的奇襲做足了懸念。雖然她早在華晨宇演唱過程中就已經推杆奇襲,但直到華晨宇演唱完畢,在舞臺上和蕭敬騰互動許久正準備下臺的時候,現場才突然閃起了紅燈。

    這樣可以製造的“懸念”不僅迎合了觀眾的心理,也讓現場的嘉賓們倍感意外:如果不是劉柏辛,同臺的其他歌手,會有人敢挑戰華晨宇嗎?

    當袁婭維替我們問出它來,得到的幾個答案是:不敢。

    袁婭維似乎和劉柏辛關係不錯,她是這樣說的:“”作為新人,劉柏辛挑戰華晨宇,那麼厲害的選手,(不管結果)她已經贏了。換做我們任何一個人,敢嘛?(這時候她扭頭看向徐佳瑩)”

    徐佳瑩微微低頭,弱弱地一句:不敢。

    另一邊,蕭敬騰好像說了一句大實話:“無論是贏還是輸,選擇挑戰華晨宇,劉柏辛就是想讓更多人看到。”

    各執一詞,均可玩味。

    在賽後,對於為什麼要奇襲華晨宇,得知且已經接受了409比90這個慘敗結果的劉柏辛,作為奇襲的失敗者,也自己也給出說法。

    也就是這幾句看似輕描淡寫,雲淡風輕的話,讓劉柏辛在眾多樂迷心中,加上了很多分。

    對於僅獲90票的結果,劉柏辛顯然是走了心。她這樣說:這90票意味著,我把這種風格做出去,也是有可能的,可能不是現在,但是在未來。

    看到這兒,我們還能說點什麼?

    這一句“可能不是現在,但是在未來”,瞬間讓這一次奇襲成了“雙贏”。

    華晨宇贏下了觀眾和比賽。

    劉柏辛贏在了年輕和未來。

    03

    都是最好的歌手,有時候無需比較

    很顯然,被奇襲讓華晨宇略感意外,但絕不是毫無準備。

    結果,音樂足夠新鮮的劉柏辛,就真的來奇襲華晨宇了。

    被奇襲以後,華晨宇也補充了幾句對劉柏辛的評價:我從小道訊息得知,劉柏辛很有特點,會創作,很好奇。但沒有想到,很意外。

    聽完了劉柏辛的演唱,華晨宇又說:“這個歌(指劉柏辛演唱《Manta》)還是蠻厲害的。她的音樂蠻有自己的想法,很認真地在去做先鋒的音樂。我隱隱約約地感知得到,她還有很多本領沒有拿出來。我可能會去也會聽一下她的作品。”

    好吧,能讓華晨宇公開表示,會去聽一下自己的作品。失敗者劉柏辛,你的奇襲只值了。

    在我看來,華晨宇和劉柏辛,兩個仍在年輕上升期的優秀音樂人,兩個同樣具有極大未來潛力的希望之星,此時此刻拿來作比較,時候尚早。

    所有人都能看得到,華晨宇和劉柏辛等人在此刻所做的努力與成績,日後必將對華語音樂的發展帶來更深遠的影響和更大的時代價值。

    較之於那些依然傳統、保守模式化,甚至不思進取的作品來說,他們兩人作品的旋律性更加新潮,更符合國際化的流行趨勢,更像是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所做的流行音樂。

    要知道,這已經是2020年了。

    就目前來看,讓音樂接軌國際不是件多難的事情,更難的考驗還在後面,比如:真實的自我,十足的自信,如何在音樂裡表達出來?

    屬於華語音樂“自嗨”的日子已經到頭了。現在終於輪到有人,最好是年輕人站出來,大聲告訴我們,真正適合華人且符合國際潮流的流行音樂,到底是什麼了。

    正因為此,當我們看到劉柏辛奇襲華晨宇時,我們不光看到了音樂在較量,還有兩個難得自由的年輕人格在碰撞。

    我喜歡迷弟周深在看完劉柏辛表演之後的那句感慨,他一邊發言一邊拍手驚歎:我被劉柏辛驚訝到了,我21歲參加比賽的時候,(在臺上)我一步都不敢跺。但是人家,很自如。哎呀(模仿著表演起來)……

    聽完他的發言,我記住了自如兩個字,也想把它分享給更多人。

    華晨宇、劉柏辛,這樣的名字我還能列舉出來不少。既然已經是當下最好的音樂,那就無需非要比較出個他第一,她第二。音樂有時候需要比較出個結果,比如《歌手》;但更多時候並不需要,比如對歌迷和觀眾而言。

    好的一切我們全都收下,讓自如、自信、自由的華語流行音樂趕快多起來吧。再多幾個華晨宇和劉柏辛,如果非要讓他們奇襲才可以,那就讓這樣的奇襲也多來幾次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