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億恩電力防汛擋水板
-
2 # 荷聲茹夢
梁羽生我看他的書不是很多,不過我忘不了《萍蹤俠影》。
那時一部鶴壁無線電廠生產的“太行”收音機是我的全部,聽戲不厭其煩,聽歌津津有味,聽書每日不斷。
劉蘭芳的《岳飛傳》,單田芳的《水滸傳》,袁闊成的《三國演義》……
後來出了家鄭州人民廣播電臺,這家電臺有一個自己的演播者——電臺給她的定位是評書演員(後來一不留神就成了評書表演藝術家,並且拜在了袁闊成的門下,)——不過我一直以為她就是一個小說播講者——趙維利女士。
趙女士在電臺播講了不少好書,《康熙大帝》,《神州擂》,《三女亂唐》……等等,這其中最讓我陶醉其中的就是《萍蹤俠影》。
我以為,在梁羽生所有的書裡,這部《萍蹤俠影》應當是他的巔峰之作,因為有了這部書梁羽生的武俠大家的地位才有了一塊奠基石!
同樣的在趙維利播講的所有的書中,也就是這部《萍蹤俠影》最為出彩。
所謂人隨書而入佳境,書因人而出魅力。我那時真是被深深的征服了!當時手邊還有一本《美人如玉劍如虹》,說實在的話,我懷疑是有人冒充梁羽生寫的那本書!兩者間的距離反差實在太大了——
雲蕾,張丹峰的形象就在那時刻在了我的心頭!
是的,梁羽生不像金庸每一部書都能那麼讓人驚豔稱奇,這也是沒法子的事。不過有了《萍蹤俠影》梁羽生也就讓我敬佩不已了……
-
3 # 笑侃江湖
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因為終於在成片的金庸古龍里見到了梁羽生。
其實只看過《白髮魔女傳》
也許是在下年少意氣,初看時其實覺得梁羽生的江湖,和金古二位先生的江湖比起來,節奏會慢很多,也沒有那麼酷炫的招式,並不很爽快。
尤其是練姐姐的感情部分實在糾結,看得人總揪著心,想說你倆就不能灑脫一點好好在一起嗎?
但這種溫潤的江湖裡,也一樣能吸引我,慢慢發現心情會跟隨著情節起伏,彷彿一個小小砂鍋慢慢地煮,慢慢的入味。也慢慢去理解了,那麼多心有餘而力不足,那些放不下情卻也不能為之放棄一切的糾纏折磨。
雖然不如二位先生的武俠火,可是我覺得梁的小說也不需要那麼火,就這樣溫潤地隱於江湖就很好。
彷彿是某個山頂隱居的高人,偶爾下山來教個撞大運的傻小子一招兩式,然後轉身就走,深藏功與名。
-
4 # 眼鏡老司機的隨筆
三位大師中我是最喜歡梁羽生(原著書),古龍的最差,看過原著的應該都知道,古龍的打鬥場面都是一筆帶過,什麼兩個人進入屋裡,只聽什麼設麼聲音,最後出來的是誰好了,,,主要偏男女感情這方面描寫的比較細膩。而金庸介於兩者之間,打鬥場面沒有梁羽生的細膩 ,但是比古龍好點。畢竟看武俠主要是看打鬥場面,特別一些點穴什麼的這個是亮點(個人覺得)。
-
5 # 瘞花秀士
我最早是看梁羽生小說的,他的書只有兩本沒看過,可以說,在我12歲以前,他是我最放不下的作家。 然而過了12歲,就越來越發現他的太多不足。首先他的才氣確實不如金古,不要拿詩詞說事,他詩詞雖比金庸好,但也只一般水平,未必超過我。
說梁羽生才氣不足,第一體現在政治意識形態太濃,人物臉譜化過重,正邪分得太清,題材上也多為無產階級搶班奪權的故事,對於歷史的認知停留在教科書式的圖解上面,對於人性的刻畫停留在民間故事的二分法上,這方面雖有厲勝男這樣的例外,還不足以改變讀者對他的整體觀感。
第二,他的寫法太實太拙,缺乏藝術的想象和留白,尤其是他總是害怕讀者看不懂,不但寫得極為詳盡,還經常加括弧進行解釋,這就使得他的小說全無品味之處了。
第三,梁羽生或許不像金庸那樣經常修改,他的小說錯漏太多,同一個人物在不同朝代出現、死了的人後面又莫名其妙地出來、同一個人前後名字不統一、老年人把年輕人熬死了(鳩盤婆和張丹楓)等等,這些都在相當程度上損傷了作品的品質。
下附本人拙作幾首,多是敷衍的採風稿,請輕噴
黑風暴
民勤五月未開春,青土湖邊日色渾。
沙暴襲來傾海浪,弱苗捲去入浮塵。
稚童溺水歸陰府,莊漢焚身進鬼門。
一夜號哭風散盡,殘牆半壁立黃昏。
留守者
鷗鳥多時不過岡,鄰人十九未還鄉。
曾經浩淼成焦褐,目下青蔥變莽蒼。
杯水難能炊與洗,茅簷恰受雪和霜。
熄燈反側眠猶醒,只恐飛沙夜上房。
梭梭族
塵暴牽羈萬眾心,九州上下看民勤。
來回鴻雁傳即訊,往返機車送沛霖。
百畝當風梭聚土,千家拭汗袖凝雲。
爺孫世代承薪火,誓教流沙自此逡。
紅崖山
檉柳垂絲百數重,土溼路盡現泉蹤。
洲頭點點初春綠,湖面層層晚照紅。
蘆絮漫飛身左右,鳥聲只在水西東。
石羊河畔牛鈴脆,嫋嫋夕煙上碧空。
登文筆峰
漸近山門梵唱多,且將繁飾換直裰。
巖間日起雲塞路,嶺上風馳樹禮佛。
抱負無非塵與土,修行不過磬和缽。
向來回首煙霞遠,一入樊籠歲月蹉。
大明邊城
東關渡口草蒸蒸,太乙峰巔遠岫橫。
一瀨荻花藏桂魄,滿船清夢軋長庚。
春回黔地絕烽火,風過殘垣解甲兵。
宣慰墳前青未已,月華猶照舊砂坑。
頭京古城
窗推山影與空連。水護田畦共鯉歡。
翁媼蔭中溫故典,垂髫渠下采新蘩。
深庭四抱誰家夜,長巷千尋向日天。
舉子藍翎今已舊,白駒過處匾坊殘。
平定溪行
半世飄蓬半世塵,梵山腳下洗凡心。
巖間安命松猶翠,澗底無根水永新。
晝去竹風拂綠鬢,晚來瀣露浥瑤琴。
一聲笑傲深林靜,但見溪雲不見人。
烏臺詩案
孤影南來草木荒,三千謫路意彷徨。
黎民赤地祈甘露,御史烏臺覓誹章。
車到荊襄分棣萼,星觀翼軫動參商。
青山幸未埋詩骨,暫寄皮囊可詠觴。
東坡赤壁
記得詩酒好華年,誰料青燈老寺庵。
船至波心悲海粟,人逢古月感流川。
愧無公瑾江山指,恨有中丞鹿馬言。
縱許艨艟更桂棹,豈能霜鬢換朱顏。
-
6 # 湖海倦客1
有人說,中國第一部武俠魔幻小說是"封神榜",民國武俠小說第一人是還珠樓主,那麼,近代武俠小說四大家第一人非梁羽生不可,從"龍虎鬥京華"第一部武俠小說面世,到"七劍下天山","白髮魔女傳",“萍蹤俠影"等,形成了自已獨特的風格,那種章回體的小說形式,對武俠動作細膩的描寫,成為梁派武俠小說獨有的情節,尤其是"萍蹤俠影"以家國情仇,兒女戀情貫穿始終,成為梁羽生武俠小說經典。
-
7 # 酒騎風
從傳統文學的角度說,梁羽生先生的武俠小說,很大程度上比金庸、古龍的小說更重要。
梁羽生的小說真正做到了對傳統武俠小說的推陳出新,而且只有梁羽生的武俠,我們才能從中感受到傳統武俠小說的真正魅力,同時,梁羽生基於中國傳統文學視角下的推陳出新,或許比借鑑國外小說寫作技巧的其他作家來說,更重要。
古龍在《歡樂英雄》的序言中寫了這麼一段話:
我們這一代的武俠小說約莫由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開始,至王度廬的《鐵騎銀瓶》和朱貞木的《七殺碑》為一變,至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又一變,到現在已又有十幾年了。 這十幾年中,出版的武俠小說已算不出有幾千幾百種,有的故事簡直成了老套,成為公式,老資格的讀者只要一看開頭,就可以猜到結局。
我們分析一下這段話可以發現,在古龍看來,《江湖奇俠傳》近代武俠小說的開山之作,其重要程度甚至超過了還珠樓主的《蜀山傳》。然而,《江湖奇俠傳》講故事的方式其實是中國傳統小說的路子,也就是以說書藝人為視角,對人物描繪,突出了“俠“的一面。講故事的內容,基本上類似於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關係。
到了朱貞木和王度廬時期,武俠小說就開始添加了玄幻因素了,故事的結構,其實變化並不大。
《射鵰英雄傳》則是金庸借鑑了《悲慘世界》的產物,其實整個金庸小說都在借鑑雨果,優缺點一樣一樣的,這個找機會專門聊。
所以在古龍看來,武俠的創新應該怎樣呢?其實古龍給出的答案是,借鑑福樓拜。至少從他日後的作品來看,是這樣的。
不扯點閒犢子根本沒法表達出梁羽生有多偉大。
所以在新派武俠看來,解決傳統小說毛病的辦法,其實是運用國外”先進小說寫作經驗“,來寫”華人自己的故事“。那麼,中國傳統小說自己能不能推陳出新,煥發新活力呢?
梁羽生做到了。這才是梁老最牛逼的地方。
武俠小說,換句話說中國古代以《三俠劍》為代表現在只能活在評書裡的小說,通常因為聽眾的原因,將一個故事講的又臭又長,比如從黃三泰講到黃天霸……故事一代一代傳下來,人物的塑造早都不重要了,說書人基本都在胡說,故事也不夠精彩。
而人物塑造上也難以脫身英雄出身草莽的基本正規化,再加上一些為父報仇的基本正規化,傳統的武俠小說式微的確是必然的。所以郭德綱在講相聲八大棍的時候就提到過:相聲演員一說評書,搞得評書演員沒飯吃了,所以找相聲演員鬧事,於是就規定了很多東西不讓說。
但是中國武俠小說並非只有一個傳統,以唐傳奇為代表的田園牧歌式的“浪漫”的武俠小說,比如《虯髯客傳》中的李靖、《裴航》中的裴航,都是那種儘管也是以復仇為主題,但人物明顯“詩歌化”的俠客形象。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類似《萍蹤俠影》裡張丹楓這樣的形象,首先是符合了傳統文人最重要的審美,同時,張丹楓還能夠是一個俠客,能夠在亂世之中堅守自己的選擇。這樣的角色古龍不是沒有模仿過,《武林外史》中的沈浪就徹頭徹尾的在學張丹楓,可惜學不來,沈浪就寫瞎了。
換句話說,如果說金庸、古龍的小說是一瓶烈酒,可以燃燒起每個年輕人內心的渴望的話,梁羽生的小說更像是一杯茶,一杯可以讓我們放下眼前一切的茶。所以金庸古龍小說裡的人物,通常都在強調擁有,比如郭靖有老婆,有女兒,有事業;韋小寶有各種事業,古龍筆下的年輕人,甚至花錢像自來水一樣。
但梁羽生筆下的人物更強調放棄,一種擔當式的放棄——我有我的責任,但是我仍然願意選擇我的生活。
所以梁羽生的武俠才是成年人的童話,至於金庸古龍,都是我們年輕時候希望的某種泡影吧。
-
8 # 一雪狼湖
梁羽生金庸都愛看至於古龍的作品實在欣賞不來,人物名字姓氏聽的都太假何況作品。對白都是我要讓你死,死的很難看,連續劇一集到頭也不見動手,一直到劇終能打一次做後還是化干戈為玉帛了,,,,,,個人看點而已
-
9 # G視界
讀初中的時候,接觸到課外讀物,最早是瓊瑤的言情小說,看了兩部,作為一個男生,實在看不進去。
後來接觸到武俠小說,一發不可收拾。開始瘋狂的閱讀。那時候借書不像現在這麼方便。往往一本小說幾個人搶著讀。你擁有的時間不會太長,因為下一位在催。有時候讀一本小說可以通宵不眠。
其實最早讀的是梁羽生的小說。《雲海玉弓緣》,《白髮魔女傳》。現在就記著這兩個是梁羽生寫的,內容人物全忘記了。
後來讀到金庸的小說。金庸群俠傳中的15部小說陸陸續續讀完了。丁典,袁承志,陳家洛,蕭峰,楊過,韋小寶,文泰來,王語嫣,苗人鳳等等,大多都記得。有的情節記憶猶新。
再又讀過古龍,小李飛刀李尋歡,
溫瑞安的四大名捕會京師。
梁羽生是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
他的小說都是一個套路,弄一個框架,一群人在裡面蹦噠。正邪分明,沒有新意。
金庸是武俠小說的一代宗師。
金庸小說裡琴棋書畫,詩詞歌賦,藥石金典,江湖龐雜無不涉獵。既有花前月下的兒女情長,又有金戈鐵馬的戰場征伐。
幾部書風格一變再變。最開始是鐵腿鋼拳,以後就是摘花打穴,飛葉傷人,再以後就是以無招勝有招,人劍合一,孤獨求敗。
古龍是一代鬼才。
他的小說靠出奇制勝,通篇以對話為主。打鬥場面很少,往往一招制敵,絕不拖沓。可讀性有點差。
溫瑞安是一代奇才。
溫瑞安的小說讀起來兩個字——緊張。情節環環相扣,離奇緊張,時間急迫,讓你陷在他的故事裡不能逃出。
溫瑞安是幾個武俠小說大家裡唯一還在創作的,這就是他的優勢,我看好他。
-
10 # 在雨中49292132
梁羽生的作品,金庸的作品,古龍的作品都看了,個有特色,梁羽生的都是有朝廷的背景,金庸的是有大時代的背景,古龍的是純江湖,個人覺得金庸古龍梁羽生
-
11 # 金銀湖老陳
其實梁羽生先生是最早開始寫新派武俠小說的,只不過梁的小說作品數量雖然多,但是可以稱得上經典的,確實比不上金庸。另外,金庸的小說除了幾部短片,基本上都被反覆的拍成電視劇或電影。金庸在武俠迷當中的影響更大一點。但這並不影響武俠迷對梁羽生先生的喜愛。
就我個人而言,也讀過不少梁的小說。最早接觸的應該是白髮魔女傳,只不過是透過電視劇的形式接觸到的。記得當時是高二放暑假,東南衛視播放了一部白髮魔女傳是張智霖和蔣勤勤主演的。當時被蔣勤勤的美貌打動了,練霓裳出現的那一瞬間,瞬間覺得驚為天人。後來有條件後,看了一下白髮魔女傳的全文,才發現電視劇改編很多。但實話實說,這部電視劇除了蔣勤勤的盛世容顏留下了深刻印象外,裡面的情節能記住的確實不多。
後來上了大學,圖書館有一整套的梁羽生全集。現在還有印象的有大唐遊俠傳,龍鳳寶釵緣,萍蹤俠影和雲海玉弓緣。
其中雲海玉弓緣可以算得上是一本經典小說,這本書在武俠界的地位,個人覺得不低於金庸小說。這本書刻畫的厲勝男和金世遺的形象,應該算是武俠世界裡面比較經典的兩個人物。厲勝男敢做敢當,敢愛敢恨的,性格有一點像趙敏,而金世遺,獨來獨往,狂放不羈,又有一點像楊過和令狐沖的混合體。另外這部書裡面刻畫的海外孤島以及火山爆發的一些情節,引人入勝,有一種別開生面的感覺。
至於大唐遊俠傳,龍鳳寶釵緣以及慧劍心魔這幾部書都是在大歷史的背景環境之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描寫真實的歷史人物,在武俠世界當中的家國情懷和兒女情長,很有意思,讓人真真假假分不清楚。
梁羽生先生的小說有不足的地方在於,小說當中刻畫的人物,正反都太過明顯,有傳統武俠小說的影子。因此人物的描繪相對簡單,人物性格不夠複雜,顯得沒有金庸小說當中的人物那麼吸引人,那麼有人格魅力。
就我個人而言,金庸古龍,梁羽生三位大家的小說都讀過不少。我覺得金庸先生的小說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可以反覆的品,反覆的看。古龍的小說有一點類似於可樂,喝的時候特別刺激,特別好喝,但也僅僅如此。梁羽生先生的小說像清茶,雖然讀起來沒有那麼有韻味,但餘味悠長。雖然梁羽生先生已經去世,但是感謝他鑄造了那麼一個龐大的武俠世界,讓我們有幸能夠在他構建的武俠世界裡面遨遊,做一次俠客俠女,來一場笑傲江湖!
-
12 # 咖啡不加糖也拉肚子
首先我需要說明的是我還是比較喜歡梁羽生先生的小說的,基本就幾條線的,還劍奇情錄,萍蹤俠影,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廣陵散~然後就是七劍下天山這條線的,江湖三女俠,雲海玉弓緣等等~最後就是大唐遊俠傳這條線~哦,還有狂俠.天驕.魔女這段的~說說不喜歡的幾點吧~
第一,梁先生可能是小說太多自己有時候記不清楚了,例如~江湖三女俠裡面薩天刺,薩天都,到了劍網塵絲裡面又出現了類似人物薩都拉,薩都刺,也是貓鷹島~讓人比較費解。
第二,人物關係的武功有矛盾,在散花女俠中~鐵鏡心和陽宗海相差很大,盤天羅是陽宗海師兄,武功更強,結果在聯劍風雲錄開始鐵鏡心不是很費勁就把盤天羅打敗了,結果鐵鏡心擋不住張玉虎十二招,可是張玉虎最多也就是和陽宗海半斤八兩~是盤天羅武功退步很多嗎???
就隨便叨叨幾句吧~
-
13 # 岑金國962
梁羽生是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我很喜歡蘋宗俠影,雲海五弓緣,小時侯看的,他的作品都看過,現在都是回憶,可想以前小時候的事。
回覆列表
作為一個有15年小說閱讀史的老書蟲來說,對梁羽生的小說印象其實已經很模糊了,作為一個武俠迷,個人只對三位老牌作者有深刻印象,金庸就不說了,古龍的書看起來並不過癮,可能是當時年紀小的原因,總有許多地方看不懂。
另外留給我深刻印象的是李涼的作品,一位詼諧派武俠小說作者,記得當時我12.3歲,晚上看了李涼的小說會睡不著,因此每每到了晚上都會刻意提醒自己不要看,但是每每都忍不住,尤其是上課的時候也剋制不住要看,許多次老師在講臺上講課我都會忍俊不禁笑出聲來,為此沒少惹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