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雨燕
-
2 # 範鑫悅
蜀國一般指蜀漢,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蜀漢(221年5月15日[1]—263年),三國之一。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為魏所滅。共經歷了兩個皇帝,歷時四十三年。在群雄爭霸的時期,“蜀國”其實就不大,就如同現在“四川”的三分之二加上“雲南”的一部分,可以說是非常小了。但當時蜀國的面積是不斷髮生變化的,具體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最巔峰時期,最為鼎盛的時期,總國土面積大概有120萬平方公里。第二個時期是穩定時期,一直是穩定到滅亡時期還剩下106萬平方公里。第三個時期是滅亡時期,也是歷史上最為失落的時候,國土的面積縮小到70萬,一直到諸葛亮執政期間才恢復到106萬的疆土。
-
3 # 夏目歷史君
赤壁之後,三國鼎立
曹操赤壁一戰失敗之後,標誌著曹操在短時間內無法消滅孫權,滅掉劉備統一南方地區。
赤壁戰敗之後曹操也就退去北方修養精銳,並且趁機拿下了涼州以及漢中等地。而劉備也趁機奪下了劉章的益州,孫權則是趁機開始向南擴充實力圈,最後在中華地區形成了三方力量相對峙的局面,歷史上稱之為三國時代。
從三國時代開始,蜀漢的劉備就屬於最弱的一方。與之相對比,曹操所建立的曹魏是最強大的。無論地盤還是人口,都是其他兩個國家無法相比。
三國時代的時候,各國國土面積有多大呢?歷史雖將其稱之為三國時代,不過按照標準來說應該是四國時代,除了魏蜀吳三個實力較強的在爭霸之外,還有一個割據在東北地區的公孫家。
不過由於東北地區的公孫家族割據勢力相對弱小,而且只是和魏國相交,在曹丕稱帝之後還直接選擇了俯首稱臣,所以我們暫且將當時的天下格局劃分為三國。
根據三國史料記載。在三國穩定之時曹魏的領土面積有87郡12州,人口大約500萬,名義控制面積為291萬平方公里。因為還有一些屬於軍閥割據,只是暫時歸屬到魏國名下。
吳國從實力上上排行第二,擁有32軍郡3州,人口大約有250萬,疆域為145萬平方公里。
而蜀國有22郡一個州,人口大約有110萬,疆域為106萬平方公里。
不過這些都是三國名義上的統治軍區,但是實際的有效統治區並不好推算。比如說蜀國當時從名義上也統治了雲南以及緬甸越南部分地區,但是此地只是歸屬於蜀國的名號,但實際上由當地的軍閥進行管轄罷了。
而蜀國所控制領土的面積區應該是分為了三個時代。第一個時代
也就是劉備初具規模興盛之時。在曹操赤壁戰敗之後,劉備當時佔據了荊州部分地區。
由於地盤相對弱小,和曹操有著絕對實力的差距,所以劉備在龐統等人的建議之下西進巴蜀奪取益州。
劉備在諸葛亮等人的幫助之下迅速穩定了益州,並且讓關羽鎮守荊州,此之時剛好曹操剛佔據了漢中之地。
於是劉備發兵北上奪回漢中,趕走曹操,並且藉機自封漢中王。當時蜀漢可以說達到了鼎盛時期,當時總控制面積達120萬平方公里,此時為公元219年。
第二個時代
在劉備剛拿下漢中之後,關羽為了配合劉備的軍隊,從荊州發兵北上想要奪去襄樊,不料襄樊二城沒有奪到手反而丟失了荊州,後來關羽也被孫權所殺。
劉備在成都準備兩年之後便揮師東進想要奪回荊州並且為關羽報仇,不料卻吃了敗仗,並且在之不久之後大病而亡。
劉備死了之後,南方各地開始叛亂,想要擁兵自立。而此時蜀漢也進入了最衰弱的時期,當時所統治的面積還不到70萬公平方公里。
第三個時代
後來諸葛亮上臺之後平定了南方,透過七擒七放孟獲讓諸多軍閥心服口服,如此的一個狀態,一直延續到了蜀國滅亡。
蜀漢自從劉備登基稱帝,到後來走向滅亡一共經歷了43年時間。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蜀國真正的有效統治面積可能也就是70萬平方公里。
因為南方的地區雖然說建成完成了名義上的統治,但是畢竟此地土地貧瘠,人口稀疏,很難為與蜀國大事作出貢獻。
-
4 # 雨淘文史大雜燴
蜀漢,作為三國中一個最弱小的國家,土地可以說是三國裡面變化最大的,而蜀國的強弱,也與它的領土大小成正比。根據歷史記載,在三國最穩定的時期,蜀國有大約22郡一個州,人口大約有110萬,疆域為106萬平方公里。但很多領土都是名義上是蜀國的領土,比如說蜀國的雲南以及緬甸越南部分地區,但真正掌握權力的,還是當地的少數民族與軍閥。對於蜀國領土的變化,我大致把它分為了四個時期。
赤壁之戰後赤壁之戰後,曹操大敗,失去了統一全國的機會,而劉備在此時卻處於一個上升期,此時的劉備從曹操手裡奪取了荊襄四郡,後來又用江夏郡與東吳交換了南郡,此時荊襄九郡,劉備就佔據了五個郡。此時為公元211年。
鼎盛時期公元211年,劉璋邀請劉備進駐西川,考慮到此時自己的實力相對弱小,於是劉備便在龐統等人建議下進駐西川,但後來劉備卻攻佔了益州。攻佔益州後,劉備再接再厲,於公元219年奪取了漢中地區,此時蜀國的領土面積達到了最大時期,擁有益州、漢中以及荊州部分領土,總控制面積達到了120萬平方公里。此時為公元219年。
夷陵之戰後公元220年,關羽大意失荊州,自己也被斬殺,劉備報仇心切,統率軍隊進攻東吳,卻在夷陵大敗。夷陵大敗後,劉備去世,蜀國元氣大傷,蜀國丟失了荊州的所有土地,自此開始進入衰落時期。此時的蜀國擁有整個益州以及漢中地區,總面積106萬平方公里。
諸葛亮時期劉備死後,諸葛亮接管了蜀國的大權,此時蜀國元氣大傷,南方各地紛紛反叛自立,蜀國此時控制的面積僅有益州一部分和漢中一帶,總面積不足70萬平方公里
後來226年諸葛亮平定南方,蜀漢自此進入了平穩時期,直到263年被司馬炎所滅,蜀漢的領土沒有再發生多大的改變,總面積保持在106萬平方公里。
-
5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蜀漢的版圖是典型的看著大,但是無用的地方很多
蜀漢是三國之一,由劉備建立。話說東漢末年,天下崩亂,劉備起身微末,黃巾之亂後開始以匡扶漢室為志向,先後當過漢朝的徐州、豫州、荊州和益州刺史,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也是以益州為根基(當時荊州已被孫權吃掉),憑藉蜀中各種天險,也能南面稱孤了
蜀漢佔據的,雖然是東漢面積最大的益州,但劉備能實際控制的,卻只有成都平原蜀漢在諸葛亮平定南中後疆域大致穩定,此後蜀漢的國土除了諸葛亮北伐或多或少佔領的魏土基本沒有變化,後世估計這個時候其領土大概包含今天的四川西部,雲南大部,重慶貴州陝西一部,面積大概在106萬平方公里,人口110萬左右。當然了南中地區時叛時附附,劉禪能實際穩定控制的,大概只有巴郡,蜀郡在內的成都平原了
-
6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蜀國面積由於天下形勢的變化,也歷經數次變化,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鼎盛上升期。
公元209年赤壁之戰後,劉備奪取荊南四郡,211年劉備入川,214年劉備拿下益州,219年劉備擊敗曹操奪取漢中,步入蜀國最鼎盛時期,劉備拿下漢中稱王后,關羽北伐襄樊前,鼎盛時期地跨荊、益兩州,總國土面積約120萬平方公里,這是公元219年。
二、衰弱下降期。
219年12月關羽兵敗被殺,222年劉備夷陵大敗,蜀漢失去荊州五郡,劉備死後,益州南部蠻夷叛亂,此時是蜀國曆史上最失落的時期,總國土面積約70萬平方公里,這是公元223年。
三、穩定發展期。
諸葛亮於225年領兵平叛南蠻,討伐雍闓、孟獲,當年秋天平定所有亂事,穩定南部邊界,同時結盟孫權,穩定東部邊界,積極發展生產,準備北伐,至此蜀漢國界一直穩定到滅亡,總國土面積約106萬平方公里。
蜀漢國界北至漢中,隔秦嶺與曹魏對峙,東至巫峽(現長江三峽的巫峽)、巴郡(現重慶地區)與東吳交界,最西邊靠南與今天的印度、緬甸交界,並佔有緬甸東部部分地區,最南邊到達今天的寮國和越南北部,佔有很小一部分寮國與越南北部地區,共25郡,總面積106萬平方公里。
-
7 # 集賢院居士
蜀漢國土面積,106萬平方公里(262年)。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
-
8 # 澤圖裝飾設計
因為吳蜀兩個政權本來就是這個實力,全靠高山大江和運氣才暫時頂住魏-晉的攻擊。看圖說話,農業社會比的就是人口,雖然中原板蕩,但北方人口就算折騰一多半,也根本不是南方能比的。劉備逃到哪裡都儘可能“扶老攜幼”地帶上當地居民,諸葛亮在街亭大敗之時還念念不忘在人口最少的涼州擄掠人口:【教西城百姓,隨軍入漢中……離西城望漢中而走。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軍民,陸續而來】。這可不是他們真的仁厚愛民,而是因為南方的農業人口劣勢太嚴重了,能扳回一點是一點。說到資料,漢代正史有地理志,分區劃記錄了人口,人口統計相對精確,這些圖可不是亂猜。上圖是西漢人口,雖然距三國比較遠,但每萬人一個點的顯示方法比較直觀。看這個圖能理解為何吳蜀拉出幾萬常備軍(脫產的點)真的很不容易。上圖是西漢人口密度,顏色雖然不如人口點那麼直觀,但也很清晰——只有紅色才是繁華之地。東漢人口密度,南方的顏色略深了一點,但也沒有明顯改觀歷史書截圖,和上面的圖疊加一下就知道了,南方都是大而無當的人口低密度區。而且吳國境內有陰影——不服管理的山越,對長期戰爭來說是負資源。北方雖然動盪過一段,但裡面也有陰影——屯田區,徵稅徵兵成本都很低的加分地區。至於西蜀政權,裡面雖然沒有陰影,但大家都知道諸葛亮要在“自己的”地盤上七擒孟獲…………參照人口密度圖,這才是強者對決啊。決定誰消化北方地盤後去南征。赤壁雖然敗了,吳蜀不也沒敢傾國北上嗎?反而為了荊州這塊窮鄉僻壤中的相對繁華地帶自己先爭鬥一番。因為一般認為的三國鼎立是這樣的
這樣看起來三方的實力對比的確差不多
但實際上是這樣的
即便這圖,對吳國的實際控制已經算是偏大了。另外可以看出,諸葛北伐的失敗,實在是勢不能為另外,古人這句「天下三分有其二」,很可能是按掌握州的數目來看的州是漢代監察區名,又稱部。東漢十三州包括:司州(司隸),豫州,兗州,徐州,青州,雍州,幷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由圖可見,十三州中:曹魏掌握了:司州(司隸),豫州,兗州,徐州,青州,雍州(自設涼州),幷州,冀州,幽州,以及荊州北部(自設郢州)揚州一小部分,大約九個州孫吳掌握了:荊州南部,揚州大部,交州(自設廣州),大約三個州蜀漢掌握了:益州(自設梁州),滿打滿算一個州十三州掌握九州,稱「三分天下有其二」不為過了 -
9 # 南門太守
蜀漢是劉備於公元221年建立的政權,此時劉備在荊州的地盤已經失去,包括關羽鎮守的南郡和荊州在江南的各郡,以及劉封、孟達鎮守的上庸三郡。
蜀漢政權正式建立時,行政範圍基本集中在原益州刺史部一州,相當於一個“省”就是一個國。但蜀漢政權的行政區劃並不是那麼簡單,其“省級”行政機構至少有11個之多:
益州刺史部,治成都;
永安都督區,治永安;
江州都督區,治江州;
漢中都督區,治南鄭;
庲降都督區,治南昌;
兗州刺史部:遙領;
冀州刺史部:遙領;
幷州刺史部:遙領;
涼州刺史部:遙領;
交州刺史部:遙領;
司隸校尉部:遙領。
以上所謂“都督區”,是東漢之前沒有的,其下轄有郡國,“級別”相當於刺史部,與益州刺史部的行政地位相當。
兗州、冀州、幷州、涼州以及司隸校尉部的一部分是吳蜀“分天下”時,雙方達成協議中未來歸蜀漢的地盤,當然其並不在蜀漢控制之下,所以只能“遙領”。
雖然如此,蜀漢仍很重視這些地方,任命了一批刺史和州牧,如馬超遙領過涼州牧、魏延遙領過涼州刺史、張飛遙領過司隸校尉。
總的來說,蜀漢政權下面主要有5個“省級”行政區,這是蜀漢的地盤範圍,其共轄郡國27個,面積約100萬平方千米:
益州刺史部下轄蜀郡、廣漢、梓潼、陰平、南廣、汶山、東廣漢、江陽、漢嘉、宕渠、巴西、犍為等12個郡國;
永安都督區下轄巴東、建平、固陵等3郡;
江州都督區下轄巴郡、黔安、涪陵等3郡;
漢中都督區下轄漢中、武都等2郡;
庲降都督區下轄朱提、越嶲、建寧、興古、永昌、雲南、牂牁等7郡。
相對於東漢時益州刺史部的12個郡國,蜀漢治下的益州郡國數大量增加,但其下轄的縣數量增加不多,東漢時益州共118個縣,蜀漢27個郡國下轄的縣只不過169個。
轄有縣最多的是建寧郡,領縣17個,包括味縣、滇池、俞元、谷昌、牧靡、昆澤、同瀨、連然、秦臧、同勞、雙柏、建伶、存馬、新定、修雲、同並、毋單等,但這樣的大郡只是少數。
有不少郡下面只有三四個縣,如陰平郡、江陽郡只有3個縣,巴郡、朱提郡只有4個縣。這樣看來,蜀漢的行政區劃多少有點兒湊數的嫌疑,只是為了讓郡國數多一些更好看。
劉備稱帝時,蜀漢在籍戶口分別為二十萬戶與九十萬人,至蜀滅亡時(263年),共有戶數二十八萬、民數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官吏四萬。
但這並非蜀漢的全部人口數,據《華人口通史》的分析,加上兵籍、吏籍、漏籍、蔭戶、佃客及少數民族等不納入統計的人群,蜀漢總人口數約在400萬左右。
-
10 # 貓眼觀史
先說說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大致國土面積,其中魏國最大,擁有87郡12州,人口約500萬人,疆域291萬平方公里;
吳國其次,擁有32郡3州,後期增加了廣州,人口約250萬人,疆域145萬平方公里;
蜀國最小,擁有22郡1州,就是益州,人口約110萬人,疆域107萬平方公里;
(219年三足鼎立圖)
有人就說蜀國這麼小的國家竟然還能三足鼎立,確實不容易,那麼蜀國的疆域領土究竟包括了哪些地區?蜀國國土面積大致是(蜀漢)
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大致在雲南、四川、貴州、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
這些地區在蜀國的統治下,大多都得到開發,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而蜀國整個疆域包括荊州、益州、南中地區。
一:荊州荊州是在赤壁之戰後,孫權借了南郡給劉備,讓他抵禦魏國,後來劉備攻下江南四郡, 所以劉備當時在荊州地區實際有南郡、長沙、桂陽、零陵、武陵五個郡。
(荊州劃分圖)
(荊州)
後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被孫權奪回,雙方又以湘水為界,荊州中的南郡、武陵、零陵歸劉備,也就是說在荊州劉備只有三郡。直到呂蒙偷襲關羽,關羽大意失荊州。
二:益州益州主要有漢中、巴、蜀三個地區
(益州)
蜀主要分為6郡(蜀郡、廣漢郡、犍為郡、江陽郡、汶山郡、漢嘉郡)
巴主要分為5郡(巴郡、巴東郡、巴西郡、涪陵郡、宕渠郡)
漢中主要分為7郡(漢中郡、魏興郡、上庸郡、新城郡、武都郡、陰平郡、梓潼郡)
三:南中南中主要分為7郡(牂柯郡、益州郡、永昌郡、越嶲郡、後增設朱提郡、雲南郡、興古郡)
(南中)
以上就是蜀國包含的區域。
-
11 # 我是越關
三國蜀漢的國土面積可以說是變化比較多了。我們這裡把他分為兩個時期,即為劉備時期和諸葛亮時期。
劉備時期赤壁之戰後
赤壁之戰後,劉備先是攻取了荊州南部四郡,然後又從孫權手中獲得了南郡(個人認為是劉備以江夏作為交換而得到了南郡),此時的劉備佔據了荊州地區的五個郡。而這時的荊州實際上只有七個郡,(南陽郡、江夏郡、南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也就是說劉備佔據了整個荊州的七分之五的面積,如下圖所示。
攻取益州後
這時的劉備擁有整個益州和荊州五郡,但是這種情況僅僅維持了一年,孫權就派遣呂蒙攻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因此大怒,率軍準備攻打吳國。但是因為曹操攻取了漢中,於是和孫權議和,雙方協定以湘水為界,東面長沙、桂陽、江夏歸屬孫權,西面南郡、武陵、零陵歸屬劉備。如下圖所示;
奪取漢中後
公元218年,劉備率軍攻漢中,與曹操對峙一年有餘,最終戰勝曹操,此時劉備稱漢中王,其領土也達到了最大的時期。如下圖所示;
這種局勢轉瞬即逝,東吳趁關羽北伐之時,偷襲了荊州,劉備集團瞬間丟失荊州地區全部領土,即便是劉備稱帝之後東征,也是在夷陵大戰中敗北,損失慘重。這時蜀漢政權擁有整個益州和漢中地區。
諸葛亮時期南中叛亂
劉備死後,南中開始叛亂。雖然諸葛亮掌握了蜀漢政權,但是蜀國元氣大傷,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蜀漢政權只有益州和漢中地區。如下圖所示;
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後
從這之後,蜀漢政權的版圖基本確定,除了後期諸葛亮六出祁山奪得了武都陰平之外基本沒有變換了。這一時期,後世估計其領土面積大概在106萬平方公里,人口110萬左右。
-
12 # 一個貝殼兒
大家都知道中國現在的疆域絕對算得上遼闊,其實從古到現在,中國的國土面積也經過了很多次的變化。我們今天來說一下,三國時期蜀國當年的面積的變化,因為當年三國中,蜀國的面積變化還是比較顯著的。為了方便我們講述,我們按照劉備生前和生後兩個時期來將其劃分。
我們先來說一下劉備生前時候的幾個時間段,蜀國面積的變化。首先是赤壁之戰結束之後,當時劉備佔了荊州南邊的四個郡,之後又從孫權手裡將南郡搶了過來,所以這個時候,他實際上是掌握了五個郡。荊州滿打滿算只有七個郡,可以說大部分的地區都已經掌握在了劉備的手中。
第二個蜀國國土面積變化明顯的時期,就是在劉備將益州拿下了之後。當時公元21年,劉備受邀進入蜀川。次年,劉備大軍攻入蜀川,兩年後又攻下了益州。這個時候,劉備擁有的國土面積算是比較大的了。已經在他的統治下的,而且還包括荊州的五個郡,不過這個局面持續的時間比較短,僅僅一年,呂蒙就奪取了荊州的三個郡。這讓劉備非常憤怒,還發兵要攻打吳國,不過那個時候,曹操也開始採取行動了。劉備出於大局考慮,和孫權商量商量,該劃界的劃界,該割地的割地,雙方商量的挺好。
第三次是在劉備奪下了漢中之後,當時他和曹操成對峙的狀態,最後打敗了曹操。到了此時,蜀國的面積的廣闊程度達到了頂峰,不過這種狀態也沒有持續多久。不過轉瞬,東吳就偷襲了荊州,劉備也在此時丟失了荊州全部的土地。除去荊州不算,那個時候,蜀國的土地面積還包括漢中和益州。
接著我們就來說一下劉備死後的蜀漢國土面積。首先是南中叛亂。劉備一死,南中地區就開始亂了。那個時候雖然有諸葛亮掌握大權,但是蜀國內元氣大傷,所以根本沒有能力再繼續開疆擴土,在很長一段時間,蜀國的國土面積都沒有變過,主要就是包括漢中和益州地區。
後來諸葛亮就開始平亂。在平定了南中的叛亂之後,蜀國的版圖重新確定了下來,這時候諸葛亮因為多次出入岐山,重新奪回了武都陰平,此後蜀漢的國土面積就沒有發生過很大的變化了,大概就持續在100萬多平方公里左右,人口大概也維持在一百多萬左右。
-
13 # 上將噯福斯
這個問題其實是有歧義的。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季漢"。這就是蜀國。
蜀國建立的時候,關羽已經敗亡。荊州大片土地和上庸三郡都已經丟掉了。只剩下益州和漢中地區。具體地講:蜀漢王朝疆域,北至武都、漢中,東到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到蜀漢滅亡的前一年(公元262年),總面積106萬平方公里。
蜀國主要分為四部分:蜀、巴、漢中、南中
蜀有六郡,分別是蜀郡、廣漢郡、犍為郡、江陽郡、汶山郡、漢嘉郡。
巴有五郡,分別是巴郡、巴東郡、巴西郡、涪陵郡、宕渠郡。
漢中有七郡,分別是漢中郡、魏興郡、上庸郡、新城郡、武都郡、陰平郡、梓潼郡。
*南中
南中七郡,分別是牂柯郡、益州郡、永昌郡、越嶲郡、朱提郡、雲南郡、興古郡。
但是這也是曇花一現,僅僅幾個月的時間,荊州就丟了。
-
14 # 世界人文通史
公元221年,漢中王劉備在成都稱帝,以漢作為國號。因其國偏居於蜀地,所以史書稱其為“蜀國”或“蜀漢”,這就是三國之一的蜀國。劉備勢力在全盛時期曾經擁有益州全境和荊州的大部分地區。但在劉備稱帝之前,已經失去了荊州,所以蜀漢立國之本就是益州。
此外,諸葛亮在劉備死後朝南中地區進軍,平定了越巂、永昌等地,稍微開發了比較落後的西南,並設定了“庲降都督”來管理遼闊的南中地區。
據《三國志》記載,魏國以洛陽為都,擁有司隸、冀州、幷州、豫州、兗州、青州、徐州、幽州、涼州,以及揚州北部、荊州北部,實力最強,人口最多。
吳國以建業為都,擁有交州、揚州大部分、荊州大部分,實力次之。
蜀國以成都為都,擁有益州(包括後來佔領的南中地區),實力最弱。對此,《三國郡縣表》也稱,蜀只有1州23郡189縣。
(劉備稱帝時的疆域)
因此,蜀國實際控制範圍只有益州和南中。雖然蜀國也曾封馬超為雍州牧、姜維為涼州刺史、李恢為交州刺史。但要知道,雍州、涼州都是魏國的領土,而交州則是吳國領土,所以這些職位都是虛職,沒有辦法統領實際的土地。(諸葛亮佔領的南中)
總體來看,蜀國全盛時的疆域大致上包括今天雲南全省,四川和貴州的大部分,以及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廣西的西北部與緬甸東部分地區、越南部分地區,名義上擁有120萬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但蜀國的統治核心實際上只是以成都為中心的四川盆地,對其他邊遠地區的控制力很弱。
-
15 # 歷史簡單說
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後,劉備以荊州牧劉琦的名義收了荊南四郡,也就是武陵郡、桂陽郡、長沙郡、零陵郡,又以安置荊州百姓的理由,從周瑜手中要走了南郡的南岸地,也就是油江口,改名為公安。
建安十五年,周瑜在西進益州的路上病逝,魯肅就建議孫權把江陵城,也就是南郡的北岸借給劉備,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魯肅認為,如果江陵城還在吳軍手裡,那麼東吳就是在江陵城和江夏郡兩邊都為劉備抵擋曹軍。
而劉備可以安心的發展,這樣顯然對東吳十分的不划算,而如果江陵城給了劉備,那麼劉備得和孫權一起抵抗曹軍,這樣可以減少東吳方面的壓力,孫權也覺得很有道理,就答應了,可見劉備並沒有借整個荊州,而是借了半個南郡。
建安二十年,孫權認為劉備擁有益州,就向劉備要荊州,劉備不給,孫權就派呂蒙襲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率五萬兵從益州到荊州,準備與孫權打一仗。這個時候曹操拿下了漢中。
劉備不得已跟孫權達了湘水之盟,劉備只擁有了湘水以西的三個郡,分別是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建安二十四年,黃忠定軍斬夏侯,曹操徵漢中,無功而返,劉備最終擁有了漢中之地,另外還派劉封、孟達攻佔了上庸三郡。
此時蜀漢的勢力是最大的,於是,劉備當年進封為漢中王。
關羽發起了襄樊之戰,最後的結果就是關羽大意失荊州,荊州三個郡全部被東吳所佔,而劉封與孟達反目,孟達投魏,帶著魏軍攻打上庸三郡,之後劉封丟失了上庸三郡,此時蜀漢就只剩下益州一個州。
回覆列表
都別搶,我來答。
三國時期蜀國的面積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分別是發展期,巔峰期和衰落期,三個階段的蜀國在面積上都不相同。
發展期
蜀國的面積是跟隨著劉備的發發展而發展的,在劉備沒有遇到諸葛亮之前,他基本上就是流落四方、浪跡天涯的浪子,要兵沒有兵,要錢沒有錢。你從他的活動跡象就可以看出來,幾乎可以說劉備的足跡跑遍了彼時大半個中國。
劉備最開始依附的人是公孫瓚,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公孫瓚的地盤遠在遼東,後來因為曹操攻打陶謙,當時剛剛救完孔融的劉備於是南下前往徐州幫助陶謙。後來因為和呂布產生了矛盾,好好一個徐州還被呂布給搶了去。
所以劉備又跑到了曹操那裡,結果他覺得曹操可能容不下自己,後來又因為密謀“衣帶詔”事件,劉備只好從曹操那裡逃出來,跑到袁紹那裡。但是在袁紹那裡劉備也覺得沒有什麼發展前途,於是又跑到劉表那裡,所以你看的足跡基本上已經踏足了半個中國,從公孫瓚那裡一路南下,估計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最終的歸宿是在更南方的四川。
在劉表那裡,劉備終於找到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諸葛亮,對方向他提出“隆中對戰略”以後。劉備因為和東吳一起對抗曹操,並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並藉此機會打著劉表的長子劉琦的名義南征荊州四郡。
劉琦死後,劉備被表為荊州牧,手裡掌握著荊州四郡以及一個從東吳手中借來的江陵郡,這個時候劉備的地盤總共是荊州五郡(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南郡),這就是初期劉備的勢力版圖,主要集中在荊州這個地方。
想想劉備也確實不容易,輾轉多年終於有了自己的根據地。
發展中期
劉備在建安十五年(210年)佔據荊州五郡以後,在次年接受益州劉璋的邀請入蜀,幫助劉璋一起對抗佔據漢中的張魯,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劉備在法正和張松等人的幫助下奪取了劉璋的益州,成功實現了諸葛亮在“隆中對戰略”中提出的跨有荊益兩州的目標。
這個時候劉備政權的版圖得到大大的增加,儼然成為一個稱霸一方的軍閥。但是這場爭奪益州的戰爭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順利,它持續了三年的時間劉備才順利的奪取益州的統治權。也就是在這一年,由於劉備食言,導致自己和東吳產生了矛盾。
因為當時劉備向孫權許諾只要自己奪得益州以後,就會把之前借走的南郡還給東吳,但是劉備顯然食言了,所以當時劉備和東吳還幹了一仗,結果東吳也沒有搶走。結果這事整的挺鬧心的,為將來關羽北伐時,東吳偷襲關羽埋下了禍端。
建安二十年(215年)的時候,曹操看到劉備的事業越來越大,曹老闆也很著急,當得知劉備奪得益州以後,他抱著“若無漢中,則無蜀矣”的目標開始西征漢中,從戰略上對劉備進行遏止。所以當時劉備也挺著急,連忙北上去爭奪漢中。
這裡還要一個小插曲,當時曹操和劉備都在攻打漢中,所以張魯面臨著一個投降於誰的選擇,當時張魯這個人對劉備很是討厭,因此說“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最後投降了曹操,所以但是曹操沒有廢多大的勁就佔領了漢中。
二十年,魏武帝西征魯,魯走巴中。先主將迎之,而魯功曹巴西閻圃說魯北降歸魏武:“贊以大事,宜附託;不然,西結劉備以歸之。”魯勃然曰:“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遂委質魏武——《華陽國志》等曹操的主力一退走,劉備就開始猛攻漢中,當時曹軍在漢中的駐防還是不錯的,所以曹老闆起初也沒有在意,後來一看劉備來勢兇猛,不得已才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帶著軍隊跑到長安駐防觀望,如果守得住呢就不過去,守不住就得去支援。
這場仗一直打到次年,直到夏侯淵被斬後,曹老闆心疼不已,連忙跑去支援。但是過去支援了兩個月就撤退了,因為他有顧慮,一個是荊州方面的關羽,另一個就是緊盯著合肥不放的孫權。所以過來支援兩個月就跑了。
由此劉備佔據漢中,順便還把勢力版圖推進到上庸和房陵兩郡,連成一條和荊州關羽遙相呼應的展現,形成對樊城和襄陽的掎角之勢。可是劉封和孟達無能,當時關羽北伐時要求他們出兵援助,結果這兩貨選擇觀望,白白浪費上庸這個戰略要點。
而這個時候蜀國的版圖得到了巔峰,形成一個跨有荊益兩州,以及漢中且練成一片的版圖,而且佔據上庸兩郡,對曹操形成非常大的威脅。
衰落期
漢中之戰以後蜀國的版圖達到最巔峰,形勢一片大好,但是這種形勢很快隨著關羽北伐失利而煙消雲散,劉備政權失去了在荊州的全部地盤,連上庸兩郡都給丟了。自此蜀漢集團的勢力版圖僅僅只有益州和漢中兩個地方。
但是由於當時北方漢中和曹魏之間阻絕著一條秦嶺山脈,所以蜀漢想要出兵曹魏是非常困難的,而東吳還不得不和它保持表面上的外交關係,所以當時蜀國也不敢去奪回荊州,畢竟那樣只會讓孫權投入曹操的懷抱。
這樣一來的話蜀漢集團的形勢就會更加危急,沒有辦法,諸葛亮只好認命了。劉備一死,立馬就派人去和東吳議和,以前的事情都不要談了,現在大家只有一個敵人曹老闆。而這時候蜀國的地圖也衰落的厲害,更要命的之前的大好形勢不復存在。
從此蜀國基本上就被困死在了巴蜀之地這個地方動彈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