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風散人
-
2 # 小約翰
清朝是封建王朝的究極體,清朝幾乎克服了之前封建王朝的所有弊病,其中當然也包括閹禍。
有清一代,太監被嚴格限制干政,這是吸取了前朝大明太監干政的教訓。實際上不止明朝,秦、漢、唐、明都發生過嚴重的宦官亂政的現象,宦官作亂似乎是漢人王朝難逃的命運,所以清朝要極力避免此事。
所以在清朝的大部分時間,從未出現過知名太監,李蓮英和小德張能夠名留史冊,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的時代離我們太近了。
與某些影視文學作品不同,李蓮英在歷史上的形象,是相當不錯的。
李蓮英的人生軌跡,有一個人給了他重要的參考——安德海。安德海是和李蓮英幾乎同時進攻的太監,不同的是,他發跡的更早,在李蓮英之前就已經成了太后跟前的一號紅人。可是安德海卻絲毫不知道低調謙遜,在外飛揚跋扈,甚至違背順治的祖制,擅自出宮。最終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斬首,慈禧雖然異常憤怒,卻無可奈何。因為丁寶楨有“祖制”這頂大帽子,還有慈安太后的支援,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安德海的下場,給了李蓮英一個警告:擺不正奴才和主子的位置,是要掉腦袋的。
於是李蓮英繼承了安德海的位置之後,越發的小心謹慎。他對朝廷的政事幾乎不發一言,絕不越雷池一步,對待下人和外官也十分客氣,從不盛氣凌人。史稱“對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
更難得的是,對於光緒皇帝這個傀儡,宮中人人都輕視皇帝,可李蓮英卻能始終如一。在庚子國變的逃難的時候,李蓮英發現光緒皇帝居然沒有被褥蓋!放聲大哭說自己失職,趕快把自己的被褥拿來給光緒皇帝。作為慈禧的心腹,李蓮英卻能得到光緒帝的高度評價,其謹慎公平可見一斑。
李蓮英雖然權勢熏天,卻十分義氣。對待自己老家的同鄉故友都慷慨解囊,對那些對他好的人,他也一定能夠回報以真心(如袁世凱),李蓮英的人生哲學,值得每一個職場人學習。
-
3 # 當狗容易做人難
慈禧死後李蓮英能夠全身而退保住小命,和他為人處事的謹小慎微很有關係,而他這種性格的形成和自己的前任安德海的死很有關係。
安德海慈禧的心腹但做人太囂張最後死於非命。安德海仗著自己幫助慈禧獲寵於咸豐帝以及辛酉政變中的功勞,囂張跋扈得罪了不知道多少王公貴胄、地方督撫,甚至於連同治皇帝他都不放在眼裡,最後被眾人借山東巡撫丁寶楨除掉。
可以說安德海的死讓李蓮英明白不論自己多麼受慈禧寵信,但奴才始終是奴才,一旦得罪了太多的權勢人物慈禧也不會保他,也保不住他。所以在受慈禧寵信李蓮英也小心做人,不得罪各方人物。
比如北洋海軍成軍閱兵要有權貴前往檢閱,派去的是光緒皇帝生父醇親王。慈禧讓李蓮英隨行監視醇親王,但李蓮英每天都把醇親王伺候的很好,一直把自己放在奴才的地位上,沒因為為慈禧辦差就跋扈。
比如面對慈禧和光緒的紛爭,李蓮英兩面討好,雖然是慈禧的親信但也不得罪光緒。甚至於光緒曾經誇李蓮英“忠心事主”,曾說:“若無李蓮英,我活不到今天。”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慈禧去世。李蓮英辦理完慈禧的喪事,於宣統元年二月初二,離開生活了52年的皇宮。
-
4 # 歷史三日談
太監說白了就是伺候人,與一般的伺候人不同,太監伺候的物件非富即貴,從他們需要淨身才能入宮就可以看出來,他們在伺候人這個群體裡面,是比較特殊的,也是比較講究的。
普通人伺候人頂多就是講究個手腳乾淨,講究下個人衛生,別讓主人看著不舒服就行,太監就不同了,非得經過淨身的儀式,才可能碰上的鐵飯碗。
飯碗鐵不鐵主要看個人造化,但身體上鐵定是少了點東西,而且是不可逆的減少。既然說代價如此之大,如果混不好再被趕出來,做人不能,做鬼不得,那就慘了,因此,大多數伺候人的太監,可以說養成了順風耳、千里眼,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一方面是透過接收到的各種資訊,安排自己的言行舉止,一方面就是猜度主人的脾性和心理,做到有的放矢。
因此太監不僅僅太監,他們往往還是善於察言觀色的行家裡手,大太監李蓮英更是好手中的好手,為什麼2?不是好手的都死了。
李蓮英的前任安德海,雖然在慈禧太后那裡極得寵,但恃寵而驕,把除慈禧太后以外的王公大臣、後宮娘娘得罪了個邊,結果被山東巡撫丁寶楨利用兩宮太后不對付的矛盾,強行砍了腦袋。
從這件事李蓮英就明白了,奴才就是奴才,永遠變不了主子,奴才就得按奴才的標準要求自己,因此他不僅把慈禧太后伺候的舒坦,還擺正位置,與內外王公大臣都保持了較好的關係。
比如晚清叱吒風雲的李鴻章、袁世凱這些人,李蓮英多能與他們保持恰當的關係和距離,這也是慈禧太后死後,並沒有人太為難李蓮英的原因!
-
5 # 雨霽視角
太監在中國封建王朝的後宮裡起著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大家一說到太監就覺得這些人肯定不是什麼好人,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太監算不上大奸大惡,而且還算是一個職場楷模。
大家一定很好奇說太監又怎麼會和職場有關係呢,像我們經常看到電視劇步步驚心,後宮甄嬛傳裡都離不開太監。你會發現太監在後宮裡往往處於一種很微妙的關係。無論是前朝大臣之間的爭鬥還是後宮裡宮女后妃的爭鬥之間都和太監有關。而太監面對的最多的就是後宮當中的爭鬥,而太監最難處理的關係就是太后和皇上的關係,歷史上管這種叫做帝黨和後黨,兩種政治勢力相互衝突,太監如何在帝黨和後檔之間周旋,把這種關係處理得最好的就是大太監李蓮英。慈禧太后親切的稱呼他為小李子,光緒皇帝稱呼他為李安達。
清朝可以說毀在了慈禧太后的手裡,多少大臣對長恨之入骨,作為慈禧太后身邊最得寵的太監,卻能夠在慈禧死後全身而退,這歸功於他清醒的自我認知和絕對不參與政治,以及對主子的絕對忠誠。
李蓮英從小就會察言觀色伺候人,他也是窮苦人家出生的孩子,九歲入宮,26歲的時候就做到了首領太監。可以說職業生涯一路順風順水升職特別快,這主要歸功於他情商高,同時為人謙虛,永遠將自己放在奴才的定位上,而沒有為自己獲得太后的寵愛而恃寵而驕。這也是他為什麼在慈禧太后去世之後能夠全身而退的原因。
為什麼說他的情商非常高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故事看的出來。
1. 李蓮英陪醇親王巡查北洋水師的時候,被任命副欽差,這要是換了其他太監,早就耀武揚威了,大撈錢大受賄了,但是他不是,他每天親自伺候醇親王,晚上睡覺的時候給醇親王守夜,完全把自己放在奴才的位置上,這就說明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絕對不參與政治,這才能能夠讓前朝的大臣也喜歡他。
2.當年八國聯軍的時候,慈禧太后帶著皇帝出逃,有一天下大雨,太后的馬車陷進了泥水裡,不能開出去,李蓮英就用後背頂著馬車,這讓他的後背受傷了,但是他第一句話卻是問:老佛爺沒事吧?這可以說明他真的是把太后老佛爺當成自己的主子,一個人對自己的領導如此忠誠,事事以領導為先,肯定是會受到領導的重用和賞識的。
3.太后和皇帝八國聯軍出逃後,深秋後回宮的路上路過保定 ,在外住宿,晚上伺候好太后以後,李蓮英看到皇帝的房間,既沒有暖氣,也沒有被子,就把自己的被子給皇帝使用,並且還為光緒皇帝守夜,皇帝晚上咳嗽一下,都給皇帝端水。這讓光緒皇帝對他很看重,把它稱之為李安達,安達就是蒙古語當中的兄弟的意思。光緒皇帝最後死的時候交代了兩件事情,一個是必須要殺掉袁世凱,而另一件事就是善待李安達。
4.慈禧太后去世以後,李連英把當年慈禧太后賞賜給他的七大盒珠寶,拿到隆裕太后面前,說這些都是皇宮當中的物品,不應該流落到民間去。而自己申請去給慈禧太后守孝三年,可以說他非常的聰明,這些東西雖然說很貴重,但卻可以保他的命,而他也是一個很貪財的人,他兜裡實實在在的銀子,可不比這七大和珠寶少。
從以上幾個細節就可以看得出,他是具備了對自己領導絕對的忠誠之心,對自己的職業定位非常清晰,明確自己的崗位上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什麼話,能夠說什麼話不能夠說有非常清醒的認知。
這也是他為什麼能夠在慈禧身邊得寵30多年還能夠全身而退的原因?
-
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李蓮英是慈禧身邊的大紅人,得到慈禧特別的寵愛。雖然雍正皇帝早就規定過,太監的官職最高不能超過四品,但慈禧卻封他為正二品的總管太監。而且李蓮英依靠慈禧得到了不少好處,他也非常貪財,收受了不少賄賂。
(李蓮英舊照)
慈禧活著的時候,監察御史朱一新就曾彈劾他,說他妄自尊大,收受賄賂,交通地方官員等等。甲午戰爭失敗後,陝西道監察御史恩溥、福建道監察御史安維峻、吏科給事中褚成博等人,在指責李鴻章的同時,也指責李蓮英,說他干預朝政。
大臣們對李蓮英的這些彈劾,最終都在慈禧的保護下不了了之。李蓮英也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依然當他的二品總管太監。
李蓮英之所以多次化險為夷,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有慈禧的庇護。不過,在1908年慈禧去世以後,就沒人庇護李蓮英了。然而奇怪的是,這時候也沒有任何一個大臣站出來彈劾李蓮英。雖然說李蓮英在為慈禧守孝百日後,就選擇了退休。但是,彈劾一個退休了的人,這也是古代大臣們經常做的事情。而且,華人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秋後算賬”“吃進去的得吐出來”,為什麼就沒人找李蓮英“秋後算賬”呢?
儘管1966年,發掘李蓮英墓的時候發現,李蓮英棺材裡只有一個頭顱和一條辮子,沒有軀幹。這說明李蓮英是非正常死亡,很大的可能是被暗殺。究竟他是被誰暗殺,這已經成為一個歷史之謎。
如果李蓮英真的被暗殺,而且是被當時的大臣們暗殺,這恰恰說明,那些大臣們想透過彈劾李蓮英,把他扳倒的辦法是做不到的,所以才採用這種這種極端的卑劣的辦法。(當然了,也有一種說法是被革命黨暗殺。革命黨暗殺他,恐怕主要因為他是慈禧紅人的緣故。)
(慈禧)
那麼,李蓮英都沒有慈禧庇護了,大臣們為什麼還把他扳不倒呢?
一、李蓮英第一次受彈劾是被嫉妒所致。李蓮英一共遭遇過兩次彈劾。一次李鴻章在建成北洋艦隊後,請朝廷檢閱。當時慈禧派光緒的父親醇親王去。醇親王這個人,做事非常小心謹慎。他為了避免慈禧猜忌他,因此讓慈禧把李蓮英派給他一起去。醇親王的意思,就是要接受慈禧的監督。也就是在這次檢閱後,監察御史朱一新彈劾李蓮英妄自尊大和收受賄賂。朱一新之所以說李蓮英妄自尊大,其實是醇親王造成的。因為醇親王事事都把李蓮英擺在重要的地位,因此給別人那種印象。
但事實上,李蓮英非常明白自己的地位,他不但沒有託大,而且還在醇親王面前,始終保持奴才的樣子,給醇親王捧旱菸袋,親自給醇親王點菸等等。同時,李蓮英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晚上的時候,閉門謝客,不見任何人。
當然了,這並不表明李蓮英很廉潔,不受賄賂。據清史研究專家分析,李蓮英在北京有專門的別墅,就是用來偷偷收賄賂的。只不過李蓮英非常清醒,在檢閱北洋艦隊的時候,萬眾矚目,他絕不會在那時候做那樣的事。
所以,朱一新有點憑想當然說話,最後被慈禧貶職。
二、李蓮英第二次被彈劾是代慈禧受過。由於甲午戰爭失敗,耗費巨資打造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因此大臣們憤怒地彈劾李鴻章,同時也彈劾李蓮英。彈劾李蓮英是說他很多事情,不經過皇太后,就代皇太后批覆。
很明顯,李蓮英是絕對不敢代慈禧批覆奏章的,大臣們也明白這一點。之所以那樣說,無非是因為不敢批評慈禧,所以拿李蓮英說事。好在慈禧對李蓮英還比較仗義,說,都是我批覆的,哪有代我批覆的說法。這樣也就把李蓮英保護了下來了。
(光緒像)
三、李蓮英做事謹慎不得罪人。李蓮英雖然當了太監總管,但是其政治慾望並不強,並沒有把持朝政,或者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勢力,在各地收“乾兒子”等等。他地位雖然很高,但在宮中也沒什麼架子。更重要的是,他並不主動參與慈禧和光緒的鬥爭。
在戊戌變法的過程中,他並沒有完全站在慈禧那邊,對維新派也多有討好。這也造成戊戌變法後,慈禧對李蓮英的態度變得有些冷淡。在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帶著光緒西逃的時候,光緒晚上連被子都沒得蓋,也是李蓮英及時發現,把自己的被子給了光緒。以至於後來光緒動情地說:“若無李安達(光緒對李蓮英的尊稱),我活不到今天。”
李蓮英沒有鮮明的政治態度,恰恰是古代皇權社會對一個太監的要求。這一點,也是李蓮英沒有受到更多攻擊的原因之一。
四、李蓮英已經退休不對人構成權力衝擊。慈禧去世後,李蓮英就宣佈退休。當他退休以後,實際上已經不對任何人構成權力衝擊了。因此,沒有人專門針對他。
同時,當時的掌權者是載灃,載灃本身沒什麼能力,再加上當時清政府又處於風雨飄搖之際,因此,沒人再把注意力集中在李蓮英身上。可以說,李蓮英因此得以安全著陸。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
-
7 # 帝國中興
李蓮英能夠在慈禧死後還能夠全身而退以及保住自己的性命這和他個人的個性有很大關係。李蓮英本是一個皮匠,靠著自己的辛辛苦苦還能勉強維持自己的生計,但是他有那個時代男人共同的一個惡習,那就是嗜賭成性,常常把自己所賺的積蓄在賭場輸得一乾二淨,當時在李蓮英的老家河間府許多人為了生計選擇到宮裡當太監,李蓮英為了生計也決定到宮裡當太監,但是他身上沒錢不能請人為他淨身,他就自己把自己閹割了,為此差一點丟了性命。
李蓮英是繼安得海之後讓慈禧最為寵信的宦官,從兩個事例中就可以看出慈禧對李蓮英的寵信可謂是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第一:北洋海軍成軍之後慈禧派遣醇親王奕譞前往威海衛檢閱北洋海軍,而李蓮英確被任命為醇親王的隨從一同前往威海衛參加北洋海軍閱兵,這件事被一個御史知道後上書參了李蓮英一本,說太監上艦對水師不利,慈禧知道之後對這個御史一頓訓斥並把他降級處置。第二:有一次恭親王奕進宮被李蓮英碰見,當時恭親王手上的祖母綠扳指讓李蓮英眼前一亮,對這枚扳指讚不絕口,恭親王知道他的心思但就是沒有滿足他,後來慈禧召恭親王進宮議事順口說恭親王的扳指很是不錯,就讓恭親王送給自己,慈禧要他不能不給,但是後來恭親王看到這枚扳指戴在了李蓮英手上。
李蓮英在宮中雖然比較跋扈但是他也是比較聰明的,他明白自己雖然是慈禧身邊的大紅人,但歸根結底自己是一個身份低賤的太監,雖然有慈禧的格外垂青但他並不隨便得罪人,相反,只要是朝中大臣有什麼事情需要自己在慈禧面前美言斡旋李蓮英都會在不得罪慈禧的前提下儘量幫忙,這樣他不但方便了別人同時也方便了自己,在朝中當時的光緒皇帝,李鴻章,張之洞甚至是後宮中的嬪妃比如隆裕皇后都受到過李蓮英的幫助,只要他們出了差錯惹怒慈禧,他都會盡量的為他們開脫,這也是為什麼慈禧去世之後李蓮英能夠平安出宮安享晚年的最重要原因。
李蓮英出宮之後在北京的皇城根買了一所宅院,並過繼了兩個侄子作為嗣子,在當時東華門著名的東興飯館他還持有三分之二的股份,晚年生活也算得上是衣食無憂,安享富貴。民國十五年李蓮英因患急性肺炎醫治無效去世,享年63歲,死後被安葬在德勝門外他生前購買的塋地裡,生老病死也算是有一個善終。
回覆列表
於史而論,有清一代,太監從未掌過兵權,也未形成過左右政局的權勢。
太監的最高長官是四品“宮殿監督領侍”,其衙門“宮殿監辦事處”(又稱敬事房),是內務府的下屬機構,太監如有不法之行,內務府有權先拿後奏。清宮交泰殿前鑄有鐵牌,銘文是:“有犯法於政、竊權納賄、囑託內外衙門、交結滿漢官員、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賢否者,凌遲處死。”
清代太監的權勢和漢、唐、明不可同日而語。而李蓮英在清末政治舞臺上的地位,決不是戲劇舞臺上的劉瑾。慈禧死後,李蓮英能全身而退,也與他的為人有直接關係。他雖然有上百萬兩白銀,但不敢起大第;身為二品大員,但在1886年奉旨陪同醇親王巡閱北洋水師時不敢戴二品紅頂子,只戴了個七品小官的金頂子。因為李蓮英知道,太監授二品頂戴是“違制”,若在此時耀示“殊榮”,乃是招禍。所以李蓮英的態度十分拘謹,布鞋、布衣,每日手執親王的長杆菸袋、大支菸荷包,侍立裝煙,不知根底者,皆以為他是親王的侍從人員。而且迴避一切進謁者,使企圖獻物邀寵的人大失所望。
李蓮英所以如此小心謹慎,因為他知道醇親王是光緒皇帝的生父,慈禧太后的妹丈,權勢決不在殺安德海的恭親王之下。他奉旨陪同親王巡閱海軍,朝野輿論紛紛,恐開太監監軍之先河,御史們此時正拭目以觀,李蓮英縱有愛財之心,也只能取韜晦之計,決不敢“招事”。
李蓮英常對手下的人說:“一個內務府,每年穩穩當當的十萬兩銀子,足夠我花的,用不著交外官,交外官是有危險的。”
庚子之後,袁世凱、楊士驤等人給“老佛爺”進貢時,總派差官先給李蓮英送一份,李蓮英是近視眼,聞送禮的差官將到,早就迎出門去,不待差官請安,李先曲下腿去等候。所獲之禮如值“一千”,次日必還禮“八百”,用心可謂良苦,因為拒收得罪人,收下又怕惹出不好應付的事來,故用“八百”對“一千”之策,來個兩情相抵。
總而言之,在清末的政治舞臺上,李蓮英夠的上個“角”,小說、戲劇中把他臉譜化了。在宮廷之爭中,他在慈禧和光緒之間左右逢迎,兩面討好,在夾縫中求“榮”。他沒有控制軍權左右政局的能力,不但客觀上無此可能,而且主觀上也無此野心。究其所欲,只不過是當個不“露白”的富家翁以終老天年。李蓮英常對下屬表示:“主人是個老虎,我受恩深重,不可失慎,天恩越大,性命越險,吾人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