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橙未成汁兒

    我覺得德雲社相聲風格真的特別好。

    最初我喜歡德雲社相聲是因為看了歡樂喜劇人,裡面有岳雲鵬和孫越。每一期都會重複看,裡面的精彩對話總是能讓人大笑。雖然裡面大多是都是在調侃,逗樂,可也不乏有些主題是諷刺生活中的人和事,讓人哈哈大笑之後 ,也能品味出一些道理來。

    況且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就更少接觸相聲行業了。再如果相聲全是詩詞歌賦,品味高雅,可能難有如今這樣好的發展 ,只有極少數的人才會去聽吧。在沒有喜歡德雲社之前,我一直認為相聲是老年人才聽的,到現在我身邊的朋友知道到我喜歡聽相聲,他們都調侃說我提前步入老年生活了。如果你認認真真的去聽,去感受,一定會發現相聲真的非常好,它能讓你開懷大笑,沒有什麼負擔,聽完就過去了,一天心情都會很好。

    慢慢地 我認識了德雲社更多的相聲演員 ,張雲雷,孟鶴堂,郭麒麟,秦霄賢,周九良,張九南,張鶴倫,楊九郎等等。也是張雲雷讓我知道了《探清水河》《鎖麟囊》 《照花臺》《百山圖》,陶陽讓我知道了《畫扇面》,從而瞭解到了北京小曲的背景資料,也知道除了相聲用的快板外還有京韻大鼓,御子,三絃等。我曾經以為這些傳統小曲兒是我爺爺這背兒才聽的,沒想到我現在也學著唱了起來。

    我特別喜歡相聲演員張九齡說過的一句話“後來啊,我才想明白,太陽都沒法做到讓所有人都喜歡,你說它溫暖,我說它刺眼,誰能不捱罵啊”。它一直作為我的座右銘,在受到別人的指責時,別人不理解你時,讀一讀,心裡就會暢快很多。

    最後,德雲社帶給了我很多的歡樂,我希望它能一直髮展下去,永遠支援德雲社。

  • 2 # 旅行用的銅草帽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不是真的好,是真的很好。

    沒有德雲社,或許都不知道相聲這一民間藝術;

    沒有郭德綱,都不知道小調原來也可以很好聽;

    沒有于謙,都不知道相聲皇后,第一捧哏是誰;

    郭德綱,你得問他還會什麼,于謙,那得問他不會什麼,再後來高峰,岳雲鵬,孫越,郭麒麟,二爺,燒餅,堂主,等等一系列表演者更是各有千秋;

    多謝德雲社的“陪睡”之恩,在聽段黃金搭檔的相聲,準備睡覺!

    晚安了您內!

  • 3 # 小美文章

    很不好!三俗

    聽題主的描述就是要聽到樣的答案!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1、對於同行和眼紅的人來看,這是三俗的相聲,是應該封殺的!

    而題主所說的總是拿別人父母說事也是同行攻擊的一個手段,因為聽過郭德綱說的《偷論》《吃論》《當行論》《買賣論》《學小曲》《學評戲》《學梆子》《學大鼓》《學西河》《學京劇》《學評書》...等相聲後就知道什麼是中華文化、什麼是大師了!

    3、對於新華網來看,是郭德綱的相聲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相聲藝術的蓬勃生命力!

    4、對駐日大使來看,郭德綱的相聲可以給華僑、華裔帶來歡樂,加大大家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認識理解,能夠促進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增進兩華人民的友好感情!

    5、對於郭德綱來說,他認為任何一個人和藝術形式不可能被所有人接受和認可,但是你不能因為你不喜歡他就否定他!

    世界的文化是包容的、多彩的,國外的華僑、華裔看慣了芭蕾舞、交響樂以及好萊塢特效大片,仍然願意花錢買票聽郭德綱的相聲,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封殺他呢!

  • 4 # 使用者11905157991

    先說個人觀點:很好。

    再分析理由:題主也說了郭德綱的技巧很好,但是缺點在於低俗。那麼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假設郭德綱用自己超於常人的相聲技巧去說一些高雅的相聲,會給相聲行業帶來什麼後果?

    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搶走一大批相聲藝術家的飯碗,而這些人在失去工作後將會成為社會上的不安定因素,造成和諧社會不和諧。

    像現在這樣多好,郭德綱的相聲負責搞笑,藝術家的相聲負責品味,大家各司其職、互不干擾,整個行業人人有工開、人人有飯吃。

    有一句名言叫:“永遠不要去賺最後一個銅板…”,因為那樣的後果只能是得不償失。

    至於說相聲傳承什麼的,關郭德綱什麼事?他既不是曲協官員又不是相聲非遺傳承人,貌似怎麼算都算不到郭德綱的頭上吧。再無恥的人也不能見有功勞就上,要背責任就退縮吧?

  • 5 # 星星點點天

    相聲,其實德雲社相聲不俗,只是愛玩文字遊戲,各大笑話網站上都能透過,人們可以看,不知道為什麼就要被別人說成聽就是俗。老實說,多少人幹著一些不正經的事在。嘴上道貌岸然的說正經和雅。德雲社相聲不錯

  • 6 # 網遊魅力達人

    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大家知道,德雲社是現在中國一流的相聲團體,郭德綱的徒弟學員加起來足有4,5百人之多,德雲社從曾經的幾人小團體,一步步的發揚和壯大,成為了主流相聲團體。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班主郭德綱和董事長王惠肯定是功不可沒。王惠負責後臺以及照顧郭德綱的起居。而郭德綱負責臺上說相聲,相聲說學逗唱樣樣精通,曾經號稱自己能會600段相聲,我覺得這個數字有點虛高,但是人家確實很有實力和底蘊。不僅如此,評書、梆子、京劇、豫劇,小曲小調等等,都能成為郭德綱相聲舞臺上的特色和亮點。是郭德綱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相聲的魅力,原來相聲擁有這這麼多的表演方式和方法。

    然而,因為德雲社火了,受到的曝光度一下劇增,德雲社有個風吹草動都會讓德雲社變成眾矢之的。不僅僅狗仔會處心積慮的找八卦新聞,相聲同行也並沒有讓郭德綱舒服!就因為同行之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因為看到郭德綱賣出票,有錢賺,自己賣不出票他們來氣!所以就會對比和郭德綱的相聲,究竟為什麼紅的是郭德綱,而不是我?或者說,為什麼郭德綱紅了削弱了我的市場競爭力?讓他們來一個郭德綱的《八扇屏》《黃鶴樓》《文武雙全》《白事會》,自己記性和嗓子又沒那麼好,臺詞都記不住,更別說唱了!一段相聲表演了一輩子,還能談什麼相聲藝術?那乾脆,就去肆意的放大尋找郭德綱的相聲缺陷吧!所以就給郭德綱低俗的代號,藉此以抬高自己的相聲,這我覺得是一種弱者心態吧。相聲好壞,比的就是能不能賣出票,觀眾花五毛錢聽他們的段子都覺得虧,那能叫好相聲嗎?再說了,如果那些詆譭郭德綱的相聲演員能賣出票,他們的下限我覺得更難說!

    大家知道,倫理哏是相聲中的一大特色,但不是全部。倫理哏的是皮薄餡大,可以快速的營造現場的氣氛,雖然看起來容易,但是用起來能不能玩起來,那就不一定了!所以合理的運用,我覺得並沒有任何問題。

  • 7 # 碼頭格局

    德雲社的相聲風格不能說好壞,只能說更適合目前的人群需要,也是幾十年來社會形勢發展的必然。文化大革命期間很多的相聲藝人都捱過批蹲過牛棚吧?侯寶林當年也是形勢所迫,服從政治需要加以改造,加入諷刺和教育功能,相聲這門傳統藝術得以保留並有一定發展,出現了幾代出色的藝人。八十年代初國內有了鄧麗君的歌曲,之後有了校園歌曲,費翔的冬天裡的一把火是首次流行歌曲登上春晚,這一切是和改革開放等政治形勢的轉變息息相關。之後小品,二人轉發展迅猛,相聲固步自封沒有改變,幾乎絕跡春晚。近幾十年國家經濟發展迅猛,人們經濟條件有了極大的提高,同時工作壓力加大。這種情況下,觀眾們當然是更需要的是放鬆、解壓,聽了能開心一樂,能回味無窮的小劇場相聲,而那些無笑點或笑點少的歌頌教育諷刺型的所謂高雅相聲,已經不適應當前市場需要。所以說德雲社的相聲更適合目前大多數觀眾的需要。戰狼二,流浪地球也受到了很多批評,主流電影界幾乎集體無聲,這一點比主流相聲界做得要好,畢竟票房是硬道理。

  • 8 # 不念念兮

    天橋手藝,喜歡就聽一段,不喜歡,該忙嘛忙嘛去,別說風格,你說風格就得說說相聲有什麼風格,這玩意得看誰表演,誰表演就是誰的風格,再說一句,天橋手藝

  • 9 # 農民之張發財

    說百姓話談百姓事,雅俗共賞,好。那些不分青紅皂白、動輒給別人扣上三俗帽子的人,無非遮掩自己的“小”、以便讓自己看起來更加道貌岸然而已。

  • 10 # 三萬英尺5068

    好不好因人而異,各有各自的判斷標準,總體來講還是不錯的,尤其在傳統節目的積累和錘鍊是其他團體無法比擬的。具體到每個演員的表演風格和作品肯定也是良莠不齊,有好有壞好。其實市場是最好的裁判,誰的人氣旺誰就有市場,作品不會太差;反之,沒人看的沒人聽的應該好不了哪去。各行各業一個理。

  • 11 # 召南山房

    德雲社相聲有風格是市場的原因,是小劇場觀眾決定的。畢竟德雲社是一個企業,為了能買票、能生存,必須要迎合市場需要。

    相聲和影視劇一樣,前期是有劇本的。雖然郭德綱、于謙都說過他們的相聲沒有詞。但馬東說過,郭德綱的活是有大綱的,上臺前要和于謙對一下的。真不是信口胡謅的,那樣真成了說話了。

    既然有大綱、有詞,以郭德綱的經歷、才華、情商,改成沒有倫理哏、沒有髒口的活不成問題的。但那樣市場接受嗎?看看德雲社所有人參加過的電視比賽、錄製的節目有那麼多三俗嗎?

    郭德綱應該知道,他想成為大師應該說什麼相聲,怎麼能討好曲協。但他不想那麼做,郭德綱曾不止一次說過,他不想成為大師,就這樣為老百姓說說相聲,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已

  • 12 # 崔可3

    但凡相聲大師都是勤學博學之人,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掌握對中華禮儀傳承不比某些教授差。比如郭德綱對兒子及徒弟的教育比某些明星教授強百倍。大家有目共睹。支援德雲社支援郭德綱。

  • 13 # 元寶180118413

    首先我先說出題目的人,不知道你聽過德雲社的相聲。我是聽過。而且還笑得前仰後合。德雲社的相聲毋庸置疑。郭德綱,帶領著德雲社。已經衝出亞洲,走向世界。這是最好的證明。我們沒有太高雅的素質。我們就是三俗的人。所以我們就愛聽郭德綱的相聲。

  • 14 # 談德公

    大家回過頭去重新看一看老一代的一相聲,就知道什麼叫真正的相聲,相聲的真諦是什麼!郭德綱德雲社的相聲就是耍貪嘴丶說笑話,低俗不堪。方清平、賈旭明丶張康、苗阜丶王聲等一大批優秀演員的表演風格高於德雲社十萬八千里,每一個作品都比德雲社的有含量,有意義,反應現實,揭露諷刺社會上不良現象,有自己的獨道之處和風格。

  • 15 # 百色銘軍雕刻工藝

    我是德雲社的忠實粉絲,對於德雲社的瞭解,雖然不能說是全部,但也有七八層。如果有機會,還真想去德雲社學學相聲。但恐怕對於我這個南方人來講。普通話都說不利索,想去德雲社恐怕很難。對他們的風格我覺得很好。

    一、他們堅持傳統相聲,注重技巧,在德雲社。再小的演員基本功都是可以的,但這也是一種天賦和機遇的問題,能把相聲說好不容易。像高峰、郭德綱、于謙等都是有深厚功底的演員,不管說什麼段子都遊刃有餘。哪怕他們說得再快,每個字都能聽得清楚,字幕在他們這,就是個裝飾。這就形成了他們自己的風格:在傳統的技藝創新,要的就是讓你開懷大笑,拋棄煩惱。每個包袱都能讓你笑到肚子疼。這才是真本事。

    二、符合大眾的口味。任何藝術形式,得不大眾的認可,所有一切的努力,全都白搭。這就是現在德雲社風格的基礎:“雅俗共賞”。雅俗共賞,更容易得到廣大普通老百姓的認可。只有觀眾覺得好,那才是真的好。

    所以說,郭德綱不火沒天理,德雲社不火沒道理。靠真本事端的飯碗,他們不虧心。他們的風格不好,也不會讓我們這麼著迷。當然,也有覺得不好的,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都有自己的理由,何必去爭論不休。聽相聲,不就圖個樂嗎?除非哪天快樂也犯了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績效考核的起源是什麼?